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麦是我县冬季农业的重要作物之一,而通过稻茬免耕栽培大麦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实现大麦适时早播、雨季来临前及早收获,对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开发冬闲田和增加大麦产量、促进全县大麦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1选择好茬口大麦晚播早熟,后茬应尽量选择玉米、烤烟、大豆等作物,有利于后茬增产增效,特别是大麦与烟叶间作、轮作,大麦需肥与烟叶可以形成良好互补,同时倒茬可以有效控制烟草病虫害的发生。2及时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耕晒垡(耕深25~30cm),整地要求做到田平土细,两犁两耙,为保证全苗、齐苗和壮苗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3合理施肥根据大麦生育期前期需肥多的特点,应重施基肥,合理施用化肥。施足底肥,每亩撒施腐熟农家肥  相似文献   

3.
该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分隔方式下3种未本科作物与蚕豆间作对间作作物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及吸氮量的影响。首先采用3种分隔方式(塑料膜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无分隔)建立了同一作物组合条件下种间根系相互作用的不同强度;其次选用竞争能力不同的三种未本科作物(大麦、小麦和玉米)与蚕豆间作,建立了未本科和豆科作物的竞争强度不同的作物组合。首先,与3种未本科作物间作,以及同一间作体系不同分隔方式,对蚕豆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的影响不大;仅与小麦间作蚕豆地上部生物量无分隔显著高于尼绒网分隔。其次,禾本科作物地上部生物量,玉米和大麦显著高于小麦,分别高出15.3%和16.5%;三种未本科作物地下部生物量,玉米显著高于大麦,高出30.5%,大麦显著高于小麦,高出50.8%;同一间作体系不同分隔方式,对玉米、小麦和大麦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影响显著。再次,大麦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玉米和小麦,分别高出16.5%和19.7%,与3种未本科作物对土壤氮素的竞争能力相一致,大麦大于小麦和玉米:同玉米间作蚕豆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同小麦和大麦间作蚕豆,分别高出11.2%和5.6%。最后,玉米,同小麦和大麦间作蚕豆无分隔处理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塑料膜分隔,表现出间作优势。蚕豆的生长受间作未本科作物的影响不显著;然而大麦/蚕豆间作体系利用氮素最充分;间作玉米在氮素营养上显著受益于同蚕豆的间作;并且在3种间作体系里,根系完全相互作用时有利于作物氮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4.
针对云南省冬春连年干旱的生产实际,为研究解决麦类作物避害栽培措施,对早秋大麦抗旱品种筛选试验及栽培措施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麦4个品种("保大麦14号"、"12YD-10"、"临大麦3号"、"V43")适宜早秋推广种植;为此,调整种植节令、推广抗旱品种及加强大麦推广有利于麦类作物调优增效。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大麦品系“08PJ-36”为前茬作物。通过后茬复种早熟油用向日葵、牧草、打籽西萌芦和角瓜、荞麦,探讨巴彦淖尔地区复种模式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大麦“08PJ-36”后茬复种油用向日葵的经济效应较高,大麦产量376.2kg/667m^2、油用向日葵产量244.0kg/667m^2,纯收益达1995.3元/667m^2,早熟向日葵是大麦后茬复种的优势作物,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DTNB直接法,对5种常见的禾本科作物小麦、高粱、玉米、大麦和水稻幼苗期不同器官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的不同器官GSH-Px活力不同,小麦、高粱和玉米根的GSH-Px活力较高,且小麦>高粱>玉米;大麦茎段的酶活力最高;水稻叶片的酶活力最高。各作物最高酶活力出现的时间不同,种子出芽后7 d,大麦茎段和水稻叶片的GSH-Px活力达到峰值,分别为80.50 U和45.17 U;高粱、玉米和小麦根系的GSH-Px活力分别在出芽后11、15、19 d达到峰值,酶活力分别为41.00、71.00、79.08 U。本研究可为禾本科作物源GSH-Px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麦是拜城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作物,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等优点。但大麦从播种到收获需进行精细管理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拜城县大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麦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短信平台     
△云南读者(手机号:139××××9789)问:大麦怎样施肥才能高产?答:大麦是禾本科作物,其根系弱且分布浅,不如小麦的根系深而庞大,三叶期前大麦的出叶速度与小麦相似,三叶期后出叶速度快于小麦,功能期也比小麦短,在种植技术上有别于小麦。因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黑龙江地区热量资源显著增加。从生态适宜度的角度分析了黑龙江地区改一熟制为大麦-荞麦二熟制的可行性。首先基于作物生育期特点及前人研究成果,利用温度、降水、日照和生态适宜度模型计算适宜度值,并通过生态适宜度与相对气象产量的相关分析确定作物减产临界值,以减产率为0、15%和30%作为作物适宜度划分阈值,进一步利用ArcGIS进行栅格叠加产生大麦-荞麦二熟制生态适宜度分布图,发现黑龙江部分地区已具备发展二熟制的生态条件。大麦-荞麦二熟制与传统种植模式对比,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即使灌溉一次仍有一定优势;最后从经济效益和劳动力需求两方面分析大麦-荞麦社会效益,表明大麦-荞麦模式具有较高推广度。  相似文献   

10.
《大麦》     
大麦(Hordeum vulgare L.)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农业本身的起源。公元前5000—7000年期间或更早就已有了大麦,它曾以多种文化形式流传并传播到世界各地。是一种世界性的作物,列于小麦、玉米和水稻之后的第四种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我国大麦分布地区也极为广泛。西起东经75°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到东经134°的黑龙江省抚远县,北至北纬52°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以北地区,南至北纬19°的海南省,东南至沿海各省和台湾省均有大麦种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麦已成为马龙县小春作物中面积较大、种植较广、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目前云南省啤酒大麦市场供不应求,马龙县啤饲大麦生产前景较好。 1发展啤饲大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氯磺隆 杀草谱广,效果好,且价格低廉.但其残效期长,对后茬作物如马铃薯、甜菜、豌豆、玉米、油菜、棉花、大豆、芹菜、胡萝卜、辣椒、苜蓿等药害明显,造成这些作物生长缓慢,畸形,甚至死苗;对水稻、烟草、向日葵、南瓜、大麦、柑橘等作物药害也比较明显;下茬也不宜作水稻秧田、直播秧田和小苗移栽秧田.用户在使用前应考虑错开后茬敏感性作物.如后茬需种植上述敏感作物,则本茬麦田最好不使用氯磺隆,尤其不能连年使用氯磺隆.  相似文献   

13.
欧洲大麦数据库(EBDB)隶属于欧洲作物遗传资源保存和交换合作划计(EC/GR),1985年建于设在盖特斯勒本的德国科学院遗传和作物研究所。其目的和任务是:为欧洲基因库中的大麦种质编目;向育种家和研究人员提供大麦种质材料;便利重复材料的鉴别,促使基因库中材料的保存和评价合理化;确定欧洲收集材料的地理差距,作为进一步收集策略的依据。 EBDB建立于数据库管理体系dBASEⅡ之下。现在存贮有从26个国家收集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麦和西兰花的早熟特性,在河套地区进行两种作物双季栽培技术研究,后茬通过育苗,双季均可正常成熟,前茬大麦单产385kg/667m^2,后茬西兰花产量1 320kg/667m^2,两季纯效益可达到4 000元/667m^2以上,发展前景很好。  相似文献   

15.
该文阐述了在江淮地区发展专用大麦对于改善作物种植结构、满足饲料与啤酒用需求及提高大麦育种水平和建立大麦产业化体系的意义,提出了在江淮地区要以选好品种、确定种植模式和强化田间栽培技术配套为重点的专用大麦生产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陈茂春 《新农村》2010,(6):24-24
<正>花生是喜钙作物,与水稻、玉米、大麦等作物相比,生产等量产物,需钙量是大豆的2倍,玉米的3倍,大小麦的7倍多。给花生施钙肥,可促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水培对全株大麦(Hordeum vulgare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苗氨基酸组成的影响,对比二者营养价值的差异,为水培青饲料开发利用及作物筛选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主栽大麦(甘啤8号)、小麦(新冬1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经萌发3 d、在可控环境水培5 d后,分别测定全株水培大麦和小麦苗的茎叶、根系部分的氨基酸含量,以未进行萌发、水培的大麦、小麦籽实为对照,对比分析水培前后氨基酸组成,以及大麦和小麦苗的差异。【结果】与籽实相比,水培5 d大麦茎叶、小麦茎叶的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129%、102%,除谷氨酸的含量降低外,其余16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赖氨酸含量提高3~4倍,鲜味、甜味、芳香及药效氨基酸含量提高;小麦根系的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特殊功能氨基酸略有减少,大麦根系的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减少10%,甜味和药效氨基酸含量略有增加。2种作物水培后相比:小麦茎叶的赖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等12种氨基酸含量最高(P<0.05),呈味氨基酸和药效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大麦;大麦茎叶的亮氨酸、脯氨酸等5种氨基酸含量最高(P&l...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不同作物品种间对60Co γ射线的辐照敏感性,作者用0~1500Gy 60Co γ 辐射剂量对棉花、水稻、大麦、油菜、大豆和玉米等作物7个品种的种子进行了辐照。结果显示发芽率呈现:(1)不敏感的油菜;(2)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发芽率逐渐下降的水稻和大豆;(3)发芽率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棉花和大麦,但最高发芽率未超过对照;和(4)发芽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辐照剂量为300Gy 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的糯玉米和甜玉米等4种类型的变化。辐照敏感性依次为水稻>大豆>棉花>糯玉米、甜玉米>大麦>油菜。因此,作者认为不同作物辐照敏感性的差异除了油菜种子因内含对辐射有屏障作用的丙烯芥子油外,主要受作物基因组大小和种子饱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鹤卿教授简介王鹤卿.女,作物遗传育种暨植物学教授,1931年11月生于河南温县,1957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农学专业,现为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大麦研究室主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生导师。全国作物学会、大麦学会会员。湖北省农学学会、植物学会会员。199...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不同作物品种间对^60Coγ射线的辐照敏感性,作者用0~1500Gy ^60Coγ辐射剂量对棉花、水稻、大麦、油菜、大豆和玉米等作物7个品种的种子进行了辐照。结果显示发芽率呈现:(1)不敏感的油菜;(2)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发芽率逐渐下降的水稻和大豆;(3)发芽率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棉花和大麦,但最高发芽率未超过对照;和(4)发芽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辐照剂量为300Gy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的糯玉米和甜玉米等4种类型的变化。辐照敏感性依次为水稻〉大豆〉棉花〉糯玉米、甜玉米〉大麦〉油菜。因此,作者认为不同作物辐照敏感性的差异除了油菜种子因内含对辐射有屏障作用的丙烯芥子油外,主要受作物基因组大小和种子饱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