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1971~2013年新疆50个气象站点逐日最低气温资料进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分析新疆初、终霜日及霜期和无霜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3a新疆终霜日提前比初霜日推迟更明显,无霜期延长比霜期缩短趋势更显著;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霜期延长和无霜期缩短的趋势北疆均比南疆地区更显著;新疆初霜日变化趋势上升型占44%,终霜日变化趋势下降型占44%,霜期变化趋势下降型占72%,无霜期变化趋势上升型占42%。  相似文献   

2.
近40a新疆阿拉尔垦区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阿拉尔气象站1961-2000年日平均气温资料,求其逐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持续天数,用最小二乘法分析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近40a新疆阿拉尔垦区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后,无霜期持续天数以0.359d/10a的不显著趋势减少;初终霜日及无霜期持续天数年际差异不明显,变化相对稳定。结论:鉴于无霜期持续天数缩短,...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石河子地区霜气象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1964-2011年石河子地区霜期、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年际和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际变化上,石河子地区总体上呈现初霜日在逐渐推迟,终霜日在不断提前,霜期在逐渐缩短,无霜期在逐渐增加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期前后突变之后,这种趋势变得更加明显;2)近50年来,石河子气温的变化与初霜期日数和无霜期天数年际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协同性,与终霜期日数和霜期天数有很强的负相关性;3)年代变化与年际整体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并在21世纪初霜期的天数和无霜期的天数趋于等同;4)石河子市、乌兰乌苏、莫索湾和炮台的总体的年际变化趋于一致,莫索湾地区霜期天数缩短的突变较早,乌兰乌苏地区的霜期缩短的突变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比较初霜日期与终霜日期的趋势变化,乌兰乌苏和炮台的初霜期推迟的速度要比终霜日提前的趋势更明显,这可能是由不同季节的增温幅度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近50年陕西省无霜期的变化及果区霜冻风险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陕西省96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日最低气温资料,计算了陕西各站历年霜冻的初日、终日及无霜期,并对其分布特征及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等值线在陕北大致呈经向分布,在关中和陕南大致呈纬向分布;50年间,全省96站初霜日最早和最晚平均值相差44天,终霜日最早和最晚平均值相差49天,无霜期最长和最短天数平均值相差68天;全省平均初霜日呈推迟趋势,推迟幅度约为1.4天/10年;平均终霜日呈提前趋势,提前幅度约为1.7天/10年;平均无霜期呈加长趋势,加长幅度约为3.1天/10年。最后依据风险分析理论对陕西多个苹果基地县进行了花期霜冻风险分析,得出其风险的空间分布特点,结论对精确指导和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疆棉区棉花生长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07年北疆棉区代表站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北疆柿区棉花生长季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疆棉区棉花生长季呈现平均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日照时数减少,初霜推迟、终霜提早、无霜期延长,10℃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天数延长、积温增加等特征.对比分析1991年以来的棉花发育期资料,棉花自播种至裂铃的各发育期均表现为提前的趋势,停止生长期略有推后,棉花全生育期天数增加.气候变化对北疆棉区棉花生产的影响以有利为主.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10年宁夏20个气象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霜冻气候指标统计了初霜日和终霜日,采用基础统计和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宁夏全区及不同区域的初、终霜日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 a 宁夏平均初霜日在10月上旬、终霜日在5月上旬,其中引黄灌区的初霜日最晚、中部干旱带次之、南部山区最早,而终霜日的排序正好相反;全区平均初霜日呈推后趋势、终霜日呈提前趋势,3个区域初、终霜日的年际变化趋势均与全区一致,只是倾向率略有不同;年代际变化上,在20世纪60、70年代,全区平均初霜日偏早、终霜日偏迟,80年代以后,表现为初霜日偏迟或接近平均、终霜日偏早或接近平均,3个区域的初、终霜日年代际变化与全区相似;全区及3个区域的初霜日均在1974年发生突变;而终霜日的突变年有所不同,宁夏全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均为1983年,引黄灌区为1982年。  相似文献   

7.
1971-2014年新疆区域寒潮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14年新疆105个台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新疆寒潮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新疆单站寒潮北疆多、东疆次之、南疆少,阿勒泰地区发生频次最高,其次是哈密北部、巴音布鲁克和塔城大部地区,南疆中西部地区发生频次最少.新疆区域寒潮天气冬季最多、秋季和春季次之,2月发生频次最高;春季寒潮主要集中在3-4月,秋季寒潮主要在10-11月.②新疆寒潮影响区域主要在北疆地区,其次是东疆、南疆东部,南疆西部影响次数最少.春季主要影响区域为北疆东部、沿天山一带和南疆东部;秋季为东疆、北疆沿天山以及北疆东部和北部地区;冬季为北疆东部和沿天山一带.③新疆区域寒潮过程一般持续3~7d,过程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寒潮爆发当天或次日,极端气温出现时间延迟天数不超过4d.寒潮过程最低气温24 h平均降幅在10.7℃,最大19.3℃,单站最大25.3℃;寒潮过程平均降温14℃,最大达18.8℃,单站最大32.7℃.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12年北疆48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t-检验、一元线性回归、IDW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北疆以及各地州近52年≥10℃初日的变化及其对春玉米播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2年北疆平均≥10℃初日整体以-0.9 d·10a-1的倾向率呈提前趋势,20世纪80年代之前,以平均4.8 d·10a-1的倾向率呈推迟趋势,之后至今呈持续提前趋势,20世纪90年代提前趋势最为明显,倾向率达-13.5 d·10a-1。(2)北疆春玉米平均播期的提前受气候变暖显著影响,21世纪初北疆春玉米平均播期在3月26日—5月5日,且较20世纪60年代,平均播期最多提前达10~21 d,大部分县市提前1~9 d。随着气候持续变暖,北疆地区春玉米平均播期将进一步提前。  相似文献   

9.
1960-2009年新疆气温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疆81个基准站气温观测资料使用距平法分析1960年-2009年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发现年平均气温处于逐年上升态势,以1977年为界,之前负距平,之后正距平。最高气温升温幅度不及最低气温,历年平均气温升高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冬季)升高的贡献。1960年-2009年全疆年平均气温为8℃,最低气温1.8℃,最高气温15.1℃,满足线性变化。利用GIS技术分析全疆历年温度的空间变化,结果是全疆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南疆高出北疆至少5℃、高出天山北坡至少10℃。预计到2020年,全疆平均气温将继续升高近0.5℃。由于新疆地广人稀,影响太阳和地表长波与短波辐射的总、低云量逐年增加成为除了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以外导致气温升高的另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北疆地区近41年来积温变化趋势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选取新疆北疆地区19个气象站台的1961-2001年的气象资料,经过处理分析了北疆地区积温的变化趋势。本文选取了≥10oC活动积温∑T10及≥10oC持续日数D10来表示新疆北疆地区积温变化,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1年北疆的积温变化是明显的,日平均气温≥10℃界限温度初日普遍提前,积温显著增多,生长季明显延长。通过小波分析得出积温的变化周期为8年。还得出了积温与持续期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研究,分析出积温变化对北疆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的利弊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44a宁夏霜冻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宁夏20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4年的日最低气温和地表0厘米地温资料,组合建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霜冻指标。研究表明:近44a宁夏霜冻发生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春霜冻发生几率明显高于秋霜冻,大多数站终霜日的绝对变率大于初霜日;霜冻发生频次和各地拔海高度呈正相关关系,生长季、年均日最低温度与霜冻发生次数呈负相关关系;全区累积发生连续2d以上霜冻几率占发生总数的1/3以上,最多持续时间在5~6d;过程性霜冻主要表现为局地性霜冻,虽然全区性霜冻发生几率不到1/5,但危害很大;春、秋霜冻随地域在农事关键期的发生几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终霜和春季低温冷害对新疆棉花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终霜冻和春季低温冷害是造成新疆棉区大面积严重缺苗、毁种重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疆大部棉区棉花在播种期间均发生过霜冻害 ,其中多发区分布在北疆沿天山一带棉区及和田、且末棉区。且棉花早播与终霜冻害和低温冷害成正比。统计分析不同播期植棉的棉苗遭受霜冻及低温冷害影响的概率可确定各地棉区的最佳播期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疆天山南北典型气象站1951~2008年气温、降水资料,运用回归分析和趋势分析,比较天山南北近58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近58年来,天山北部气候总体呈暖湿趋势,年平均气温均升高,年降水量也不断增加;天山南部气候总体呈暖湿趋势,各站点气候因地而异,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总体来说,新疆气候趋于暖湿变...  相似文献   

14.
近50 a新疆≥0 ℃持续日数和积温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95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WTBX]t[WTBZ]检验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新疆近50 a日平均气温稳定≥0 ℃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 ℃的初日在空间分布上南疆早,北疆晚;平原和盆地早,山区晚的格局。≥0 ℃终日的空间分布与≥0 ℃初日大体相反。≥0 ℃持续日数和≥0 ℃积温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南疆多,北疆少;盆地多,山区少的格局。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新疆≥0 ℃初日总体呈显著提早趋势,≥0 ℃终日呈极显著推迟趋势,≥0 ℃的持续日数和积温分别以2.58 d·(10a)-1和66.26 ℃·d·(10a)-1的倾向率呈极显著的增多趋势,并且分别于1997年或1994年发生了突变。但突变后较突变前各要素的变化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总体来说,≥0 ℃初日提前幅度的空间分布呈南疆大,北疆小的格局。≥0 ℃终日的推迟幅度呈北疆大,南疆小;山区大,平原和盆地小的特点,≥0 ℃持续日数的延长幅度表现为山区大,平原和盆地小的格局,≥0 ℃积温的增加幅度呈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ing into changes in thermal growing season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cientific issues in studies of the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However, few studies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under various definitions of thermal growing season and compared the trends of thermal growing season in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Based on the daily mean air temperatures collected from 877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ver northern China from 1961 to 2015, we investigated the variations of the thermal growing season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onset, ending and duration of the growing season using the methods of differential analysis, trend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Kriging interpolation techniqu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aximum values of those indices for the thermal growing season were significant, while they were insignificant for the mean values. For indices with the same length of the spells exceeding 5°C, frost criterion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aximum valu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ean values between frost and non-frost indices were also slight, even smaller than those from the different lengths of the spells. Temporally, the starting date of the thermal growing season advanced by 10.0–11.0 days, while the ending dates delayed by 5.0–6.0 days during the period 1961–2015. Consequently, the duration of the thermal growing season was prolonged 15.0–16.0 days. Spatially, the advanced onset of the thermal growing season occurred in the southwestern, eastern, and northeastern parts of northern China, whereas the delayed ending of the thermal growing season appeared in the western part, and the length of the thermal growing season was prolonged significantly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northern China. The trend values of the thermal growing season were affected by altitude. The magnitude of the earlier onset of the thermal growing season decreased, and that of the later ending increased rapidly as the altitude increased, caus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prolonged growing season increased correspondingly. Compar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selected indices and considering the impacts of frost on the definitions are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for determining the timing and length of the thermal growing season in nor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16.
宁夏主要作物霜冻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辨析霜冻、霜、冻害、寒害的概念入手 ,抓住对霜冻危害程度起决定作用的低温和低温持续时间等关键因子安排田间试验 ,结合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前苏联霜冻指标 ,初步确定了我区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的霜冻指标 ,为利用 NOAA卫星遥感监测霜冻奠定了基础。最后参考有关资料并结合田间试验结果 ,提出可操作性强的防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吉林省1961-2015年逐日降水和天气现象资料,对降雪初、终日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降雪平均日期始于10月22日,止于次年4月18日。降雪初、终日存在空间差异,东部山区开始早结束晚,西部平原开始晚结束早。降雪初、终日的空间第一模态为全省一致的偏早(晚)型,初日第二空间模态为南北反向型,终日第二向量场为东西反向型。初日集中在10、11月,以10月中旬出现概率最大,终日集中在3-5月,以4月中旬出现概率最大。初日存在8 a强显著周期,终日存在5 a强显著周期。降雪初、终日与大气环流有直接关系,初日推迟年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偏小、偏北,提前年副高面积偏大、偏南;终日推迟年副高面积偏小、偏南,提前年副高面积偏大、偏北。降雪初、终日还与地理环境有关,降雪初日随海拔的降低呈推迟趋势,终日则随着纬度升高和海拔降低呈提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