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栽培.尤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但由于技术不是非常成熟,加之现有品种的特性、气候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仍然相对较低.目前,大豆生产的质量不高、各种品质较差,混种、混收、混销是阻碍我国大豆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针对我国大豆栽培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了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许多地方开始栽培高产大豆。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有些高产大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国目前的大豆生产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质量不高、加工品质较差,混种、混收、混销是阻碍我国大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据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落花落荚是大豆生产中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生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豆品种选育传统上是以脂肪和蛋白质综合指标为育种目标,生产上~般是混合种植、混合收购.因此,尽管我国也育出了许多脂肪含量大于22%和蛋白质含量超过45%的优质大豆品种,但由于混合收购与加工,优质品种得不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一些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宁愿从国外进口优质专用大豆,也不愿意在国内采购,导致一方面国内市场大豆严重积压,价格下跌,另一方面进口大豆逐年猛增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因此在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该作物。其中,又以东北地区为主。目前,我国大豆产量和品质不太理想,主要是因为技术不成熟,其次是气候条件、现有品种的种植特性等各因素的限制。而影响我国大豆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混种、混收、混销。基于此,通过分析大豆栽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用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质大豆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概况 1.大豆生产及进口状况 (1)大豆生产情况。大豆是植物蛋白和植物油的重要来源。大豆在我国虽然作为粮食作物来统计,但是榨油用大豆的比例逐步上升,目前油用大豆已占总产量的55%左右。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曾经是世界上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我国大豆生产于1993年达到1950万吨的历史最高点之后.产量一直在1300万~1600万吨之间徘徊,国产大豆在国内榨油原料总产量中的比重也由41%逐渐下降到35%。  相似文献   

6.
我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等原因,大豆生产发展受到客观限制,在世界大豆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时,我国大豆生产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由于总产量的供不应求,使我国由20世纪50年代前的世界最大大豆出口国变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年出口量由几百万吨降到二三十万吨。目前,我国大豆的进口量超过了国产大豆的总产量,已对我国大豆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一、生产中的问题1品种多而杂,没有形成品种优势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南方大豆产业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归纳了国外大豆现有的生产经验和模式,结合我国南方大豆产业特点和生产上存在问题的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我国南方大豆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强化育种攻关,突破品种高产、优质的瓶颈;二是开展南方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三是开展南方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并大面积推广应用;四是培植和提升大豆产业化开发的龙头企业,促进消费增长,刺激生产发展;五是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和贸易.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优质大豆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大豆单产水平不高、质量不优、市场竞争力不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严重冲击了国内大豆生产。从全国大豆发展形势看,重视和加强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的发展,形成东北高油大豆和黄淮海高蛋白大豆共同发展,是提高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是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第一大省,具有发展大豆的诸多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优质专用大豆,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大豆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替代进口,意义重大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在分析河南大豆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大豆生产的发展思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许多地方开始栽培高产大豆。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有些高产大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种植大豆因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等影响,播种后不能适期出苗、出壮苗和全苗,苗期生长还能受病虫草危害,造成苗稀、苗弱,产量低,品质和效益差;我国加入WTO后,大豆生产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质量不高、加工品质较差,混种、混收、混销是阻碍我国大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事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据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发展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继美国、巴西、阿根廷后,世界四大大豆生产国之一,因此大豆的生产状况对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了解我国大豆的生产现状和栽培技术的发展,对推动大豆产业发展,促进大豆种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豆产业回顾、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渐由传统的大豆出口大国转变为净进口国,继而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大豆产业发展道路曲折。目前,国内大豆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食用和压榨需求强劲,这与大豆生产不景气形成了鲜明对比。针对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应充分利用国产大豆的非转基因优势,依靠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提高国内大豆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重新振兴我国大豆产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提高大豆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1980~2012年我国10个大豆主产区大豆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加总数量框架下的乘积完备Hicks-Moorsteen TFP指数法,对我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行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1980~2012年,我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0.6%,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7%,是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技术效率(TE)、混合效率(ME)和剩余规模效率(RSE)年均损失分别为0.5%、0.2%和0.4%;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大豆生产TFP增长表现出依次递减的趋势,三大地区大豆生产技术效率均存在损失.[建议]应该加大大豆生产的投入力度、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大豆各生产区采取差异化策略、完善制度建设,以实现我国大豆生产可持续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是目前世界上非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生产国。1995/1996年度,我国首次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04年,国外资本大举进入并开始向我国大豆加工业渗透。在进口大豆和跨国粮商的双重挤压下,我国大豆产业受到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14.
大豆原产于我国,为五谷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包括青豆、黑豆和黄豆等,世界各国栽培大豆的技术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从我国传出去的。大豆不仅仅是油料作物、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工业原料和极具价值的经济作物。我国的大豆产业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时至今日,我国大豆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大豆生产、加工、贸易、物流、研发等在内的国民经济的相关部门和行业,大豆产业的安全与否,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国民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我们在研究大豆产业的安全问题时,可以从大豆生产、大豆加工和大豆贸易三个环节进行。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多的省份,也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为维护大豆生产的健康发展,提升大豆的单产水平,进而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除需加大推广高抗高产优质品种外,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种植技术尤为重要。因此,文章通过对黑龙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旨在提升黑龙江大豆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6.
抗除草剂大豆是目前我国大量进口但尚未开放国内种植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本文围绕着我国发展抗除草剂大豆产业的争论,集中分析了影响我国抗除草剂大豆种植决策的五大因素:大豆市场分类选择、消费者购买意愿、进口与国内自行生产选择、食品安全生态环境考虑和生产者的种植意愿,认为在没有证实其存在食用危险与环境危害情况下,伴随科学监测发展抗除草剂大豆产业将是我国大豆产业走出困境的合理尝试。  相似文献   

17.
王聪 《吉林农业》2011,(7):14-14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历年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国内大豆需求暴发式的增长,出现了需求并没有拉动大豆生产的增长,反而促使进口大豆猛增。同时在价格上,国内大豆越来越依附于国际大豆价格,使国产的大豆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研究我省如何在大豆产业发展上获得突破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罗万春 《农民致富之友》2014,(2):170-170,242
大豆,学名为Glycine max,属于抗寒耐旱高产量农业作物,早在5000多年前在中国已经开始种植生产,目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业作物,因其生产生殖方式对气候条件需求小,在世界各国被广泛种植,世界的大豆主产地在中国、朝鲜以及日本。在我国,大豆被广泛运用于压榨大豆油、生产豆制品、制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等,其在中国农业经济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人民日常生活基本必需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大豆生产业在国内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至20世纪50至60年代开始,生物转基因技术被适用于农业生产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农业发达国家在大豆生产中发展迅猛,其大豆及豆制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的份额逐年上升,是近年来国内大豆产业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国内大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浅析提高国内大豆生产的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豆生产和贸易现状及新形势下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我国大豆生产和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就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提出了我国大豆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产量与出口量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大豆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组装与推广上发展缓慢.单产水平上不去.导致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同时,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大豆发展迅猛。在国际大豆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对我国大豆生产发展冲击很大。目前.我国大豆年产量约1300万t.只占世界的10%.位居世界第四位。199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