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1育雏期1.1营养标准野鸭从出壳至脱温的生长阶段称为育雏期,一般为30天。野鸭的营养需求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1月龄以内的雏鸭营养要求高。1~15日龄雏鸭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达到20%~25%,16~30日龄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17%~18%。1.2饲养密度育雏期应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育雏方式有地面平养和网上饲养两种。野鸭地面平养的密度为:0~7日龄时20只/平方米,8~14日龄时15只/平方米,  相似文献   

2.
肉鸭一般是指60~70日龄可供上市的菜鸭,又称肉用仔鸭。我省可供生产肉鸭的地方品种有高邮鸭、昆山鸭、北京鸭、狄高鸭、番鸭等。它们的特点是生长快,饲养期短,周转快,耗料少;其肉嫩,味鲜美,营养丰富,可制成板鸭或冻鸭;其毛、绒制成高档衣被出口换取外汇。饲养肉鸭是一项富国利民的副业。 育雏技术 育雏是饲养肉鸭的关键。出壳后20~30天内的幼鸭称雏鸭(鸭黄)。雏鸭体弱,易受外界低温的影响,如饲养管理不好容易死亡。育雏期随季节温度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早春约30天,夏季仅10~20天或更短些。在育雏期前及育雏期间内应注意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小军 《新农村》2009,(7):24-24
雏鸭是指0~28日龄的小鸭,由于雏鸭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差、抗病能力弱,稍有不当,就容易患病死亡.所以,育雏阶段的培育工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薛玉华 《新农村》2014,(10):25-26
秋季昼夜温差大,天气逐渐变冷,给肉鸭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秋季养鸭应加大管理力度与疾病防控措施,确保养殖成功。1.育雏管理(1)温度控制秋季因天气逐渐转冷,育雏期应相对延长,尤以1~7日龄雏鸭的管理更为重要。育雏舍温度应保持在32℃左右。规模饲养建议采用网上育雏,既有利于温度控制,又可减少雏鸭与粪便的接触,降低发病几率。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 ,是近年来最常见的雏鸭疾病之一。它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以侵害雏鸭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 ,对肉鸭饲养、蛋鸭育雏危害严重。1 发病特点1 .1 感染年龄严格 通常以 2~ 8周龄雏鸭易感 ,1周龄内、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临床可见同一鸭场 ,雏鸭发病而 58日龄以上的鸭则未见发病。1 .2 感染途径广泛 以呼吸道、皮肤伤口感染为主 ,此外 ,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等也可感染发病。临床情况表明 ,饲养管理不当 ,不良环境条件 ,常可促其发生与流行。1 .3 发病急骤 临床可见鸭群中个别雏鸭…  相似文献   

6.
一、育雏期(0~21日龄)的管理 (一)雏期温度要求 雏期温度要求1~7d适宜温度为30~32℃;8~14d适宜温度为27℃左右;15~21d适宜温度为23℃.三周后室内不低于21℃.雏鸭活泼、饮食正常,说明温度正常,若雏鸭远离热源,并张嘴呼吸,说明温度偏高;如果雏鸭往热源拥挤,相互压堆,说明温度偏低.  相似文献   

7.
乌嘴鸭属肉鸭,具耐粗饲、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饲养期仅70天左右,可分育雏、中雏及生长肥育三个阶段进行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8.
肉鸭的饲养管理分为雏鸭期和生长育肥期。出生后0~3周为雏鸭期,一般采用全舍饲,分为地面平养、网上平养、笼养等。育雏前根据进雏数安排好房舍、饲料、供暖、供水和用具等,房舍、器具消毒晾干。雏鸭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健全,采  相似文献   

9.
父母代种鸭育雏期也为0-3周龄。育雏期是为育成期和产蛋期打好基础。因此应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培育出优良的种雏。1.饲养方式。种用雏鸭一般采用网上平养或地面平养。2.营养条件。必须喂以全价颗粒料(用于2周龄前)或粉料。作种用的雏鸭营养要求不同于商品代肉鸭,只要达到其最低营养需要量即可。  相似文献   

10.
雏鸭饲养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鸭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对环境敏感,又比较娇嫩,所以饲养管理条件要求高,搞好育雏工作是肉鸭生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蛋鸭育雏是指从孵化出壳到28日龄阶段的饲养。雏鸭绒毛少,体质较弱,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温度变化较敏感;消化器官不健全,消化能力差;生长速度快,相对增长速度高。因此,需要精心饲养才能提高育雏率。育雏关键在于抓好以下饲养管理要点:一、育雏季节的选择关养或圈养的,可一年四季饲养,但产蛋高峰最好避开盛夏或严冬;放牧或半放牧饲养的,育雏季节性很强。根据育雏期的不同,饲养的雏鸭可分为:①春鸭:3月下旬至5月份饲养的雏鸭,需注意保温;②夏鸭:6月上旬至8月上旬饲养的雏鸭为夏鸭。前期气温闷热,管理困难,要特别…  相似文献   

12.
正蛋鸡产蛋前期包括育雏期(育雏前期和育雏后期)、育成期和预产期。蛋鸡0~14日龄是育雏前期,15~42日龄是育雏后期,43~98日龄是育成期,99~130日龄是预产期。由于各阶段蛋鸡的生理特性不同,饲养管理的关键点也不相同。1育雏前期0~14日龄的雏鸡生长速度快,刚出壳时体重只有35~40 g,14日龄就能达到110 g,增加了约200%。由于体重绝对生长速度极为迅速,但内脏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规模化养鸭也逐步壮大起来,山东省潍坊金河食品有限公司在肉鸭养殖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肉种鸭的饲养经历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三个时期,而育雏期是肉种鸭饲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雏鸭的成活率、均匀度是育雏效果的关键。金河公司完善的育雏饲养管理,使得育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成活率平均在99%以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正>一、雏鸭防潮,减少胸、腿发病率雏鸭防潮主要是指降低育雏室内地面和空气的湿度。采用垫料平养的,要勤换新鲜、干燥垫料。春夏季改地面垫料平养为网上平养,让雏鸭饮水、嬉水时所溢出的水落于网下排出,同时也让粪便掉落网下,这样可明显降低舍内湿度。此外,育雏期还要加强鸭舍通风透气。育雏期加强防潮工作,可使育雏率从90%提高到98%或更高,且雏鸭健壮,胸、腿发病率减少,为养好肉鸭打下良  相似文献   

15.
雏鸭一般指0~4周龄的小鸭。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短,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常需要人工保温;雏鸭的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饲养雏鸭时要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雏鸭的生长速度快,尤其是骨骼生长很快,饲养雏鸭时一定要供应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饲料。雏鸭娇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易感染疾病,因此,只有人为地提供适宜的环境.雏鸭才能健康地生长发育,因此只有在育雏时做好饲养管理才能保证它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饲料博览》2005,(3):54-54
1育雏方式种用雏鸭采用舍饲的饲养方式,一般采用网上平养。2育雏技术要点①以樱桃谷SM父母代种鸭的饲喂标准为例,具体见表1。②严格预防疾病:肉鸭网上密集化旱养,群体大且集中,易发生疫病。因此,除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外,要特别做好防疫工作。饲养至20日龄左右,每只肌肉注射鸭瘟  相似文献   

17.
<正>雏鹑是指0~14日龄的生长阶段。由于雏鹑个体小,绒毛稀薄,又缺乏体温调节的完善生理机制,因此对于育雏技术应予高度关注。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重大伤亡,而且还会影响今后的生长发育与产蛋力。接雏准备①根据接雏的日期、数量与用途,配备好管理人员,并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育雏操作规程。②育雏室要求保温和通风良好,光线明亮,环境安宁。检查门窗,设置保温设备,堵塞鼠洞,配置好纱门、纱窗,防止蚊蝇侵入,也要防止兽害。墙壁可用10%石灰乳剂刷白消毒,  相似文献   

18.
饲粮锰水平对蛋雏鸭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选1日龄健康金定雏鸭105只,试鸭随机分为7组,共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鸭,锰添加水平依次为0,30,60,90,120,150,1000mg·kg-1,试验期为4周,研究饲粮锰水平对蛋雏鸭生长及血液、内脏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锰水平不影响雏鸭体增重,影响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随饲粮锰水平的升高,血清、肝脏MnSOD的活性升高,心脏没有显著变化,血清淀粉酶活性变化没有规律,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含量升高,尿素氮、肌酐、尿酸、甘油三酯降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没有显著变化,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变化没有规律。本试验表明,蛋鸭在育雏阶段第4组90mg·kg-1锰的添加量为最适宜水平。建议在蛋鸭笼养条件下育雏阶段饲粮锰的添加水平为90mg·kg-1。  相似文献   

19.
《中国畜禽种业》2008,4(6):55-55
春季培育雏鸭,疫病少,易成活,生长快,好管理,是一年中最好的育雏季节。饲养上必须掌握以下六环节: 一、切忌忽冷忽热。春季气候多变,育雏期间要十分注意保温,切忌给温忽高忽低。育雏鸭的适宜温度为:2~3日龄30℃,4~7日龄25℃,3周龄后随常温饲养即可。  相似文献   

20.
您好!我是个肉鸭初养户,想请问一下肉鸭的防疫程序。肉鸭一般在1日龄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疫苗;5日龄第一次注射禽流感疫苗;7日龄注射鸭疫里默氏杆菌苗;20日龄第一次注射鸭瘟疫苗;35日龄第二次注射禽流感疫苗;80日龄第三次注射禽流感疫蔬90日龄第二次注射鸭瘟疫蔬120日龄第四次注射禽流感疫苗;450日龄第三次注射鸭瘟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