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油气储运》2009,(1):17-18
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 盐碱地是山东省宝贵的土地资源,也是发展棉花生产、提升棉花生产能力的潜力所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滨海盐碱地棉区的典型代表,提升该区棉花生产技术水平具有稳定山东棉花产量、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并为全国盐碱地棉花节本增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和样板的作用。针对当前滨海盐碱地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雨涝、盐碱和土壤养分不平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崔义河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2):109-111
<正>棉花是东营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农民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其栽培以盐碱地为主,兼有少部分旱地和高肥水地,因此推广盐碱地植棉技术对该地区的棉花生产至关重要。盐碱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可增加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影响种子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严重地块  相似文献   

3.
盐碱地不但影响棉花播种出苗,而且影响棉苗根系生长、造成养分吸收受阻.在逆害天气或灌水不当时,极易造成棉花根系生理性病害,影响棉花产量及品质.通过对多年来盐碱地植棉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以下几点控盐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粮食产业安全,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分析了促进棉花生产向滨海盐碱地转移的重大意义和优势条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出加大资金投入,集中连片平整土地、构筑台田、沟渠相通排水淋盐等土地治理措施是棉花生产战略东移的前提;搭建平台、聚集人才、组建专项科技团队,解决不同类型盐碱地棉花生产关键技术问题是棉花战略东移的基础;形成适宜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管理的现代化植棉技术体系,是支撑棉花生产战略东移的关键;创新棉花产业化经营体制,组建棉花专业协会,市场化运作,稳定提高农民植棉收入预期,是环渤海盐碱地棉花生产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盐碱地棉花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山东省东营市盐碱地棉花秸秆机械化还田应用情况,对当前棉花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没有得到普及应用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列举了棉花秸秆机械化还田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效养分、缓冲土壤酸碱度、改良盐碱、净化土壤以及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的积极作用,阐明了盐碱地棉花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介绍了适宜于棉花秸秆还田的专业机械及其工作原理: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对保证秸秆还田质量的要点进行了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指导盐碱地棉花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盐碱地棉花生产存在的瓶颈问题,以盐碱土治理为基础,以全苗、早发、增产为中心,实施盐碱地棉花全苗壮苗技术,从而实现盐碱地棉花高产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7.
盐碱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盐碱地棉花生产存在的瓶颈问题,以盐碱土治理为基础,以保全苗、促早发为手段,实施盐碱地棉花全苗壮苗技术,从而实现盐碱地棉花高产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8.
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是2012年农业部全国100项农业主推技术中,针对黄淮海地区棉花作物的一项技术。该技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中心研究员董合忠博士率领的团队研究,于2001年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2002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适合在山东、河北、江苏及天津等地的滨海盐碱地推广,也可供内陆盐碱地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我国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以及沿海地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分析,全球现有盐渍化土地接近10亿公顷,其中我国的盐碱化土地就接近1/10,足见其严重性。棉花是改良盐碱地的一种先锋作物,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因此,研究棉花在盐碱地的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棉花在盐碱地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将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技术结合,通过精准灌溉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用药,适时为棉花提供所需的水分、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一项节本增效技术,已在民勤县棉花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但多年来播前要漫灌  相似文献   

11.
<正> 棉花是盐碱地的优势作物。而棉花保苗是盐碱地植棉的关键技术。 1983—1985年我们在萧县黄口进行了盐碱地棉花保苗技术系列化的研究,视盐碱地含盐碱程度不同等情况,采取直播、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等保苗配套技术,获得了全苗、壮苗。盐碱地植棉,保证全苗是获得指标产量的前提,据多点考察,一般可增产皮棉2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实施渤海粮仓项目以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专家们提出了"向滨海盐碱地要棉花"的研究思路,通过多年研究试验,总结出了影响盐碱地棉花产量的原因及改良植棉技术。1影响滨海盐碱地棉花产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同时,也加重了土壤次生盐渍化,造成部分棉田土壤含盐量升高,棉花出苗困难,生长受抑制,严重影响了棉花的生长与发育。我团在棉花生产上,结合滴溉技术摸索出了一套盐碱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一、轮作倒茬对盐碱较重的棉田轮作小黑麦,小黑麦具有很强的耐盐碱性,且生物量较大,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好、见效快,一般来年就可种植棉花。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新疆棉区节水滴灌技术发展迅速,然而棉花生产中却普遍存在盲目施肥、肥料配比结构不合理、肥料的施用不能耦合棉花生育进程和阶段需肥规律等问题,未能发挥滴灌施肥的技术优势,造成肥料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着棉花产量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棉花高产高效全程养分调控技术,以根层土壤养分调控为核心,结合滴灌技术  相似文献   

15.
早熟棉区盐碱地棉花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规范河北省早熟棉区盐碱地棉花生产,促进河北省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河北省早熟棉区盐碱地棉花生产实际情况,对早熟棉区盐碱地棉花栽培的基础条件、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该规程(标准编号:DB 13/T 1181—2010)对河北省早熟棉区盐碱地棉花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磷素是棉花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它对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都有重要作用。我省棉田,特别是盐碱地棉田,土壤肥力较低,既缺氮又缺磷,而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化肥工业的发展,棉田氮肥施用量也渐提高,盐碱地棉田氮磷比例失调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于1981—1984年在豫东北盐碱地棉区进行了施用磷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试验,并探讨了磷肥对棉花的增产效应及其经济效益,现将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棉花苗期光合特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盐胁迫对苗期不同棉花品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盐敏感型中棉所45和耐盐品种中棉所35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盐胁迫对棉花光合特性与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分胁迫显著降低了棉花根、茎、叶和整株的干物质质量积累以及光合特性,与CK相比,棉花整株的干物质质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下降了39.1%~40.1%、33.9%~41.1%、34.3%~36.6%和27.7%~28.8%,耐盐品种降低幅度较盐敏感品种小。盐分胁迫也显著抑制棉花对N、P、K养分的吸收积累,降低棉花叶中叶绿素含量。盐胁迫下,棉花苗期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由非气孔限制引起,光合参数和养分吸收与基因型抗性密切相关。上述结果为棉花栽培管理、耐盐机制及盐碱地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滨海盐碱地棉区作为黄河流域棉区的主要产棉区,具有悠久的植棉和棉纺织历史。滨海盐碱地棉区地处山东北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滨海盐碱地棉区率先在内地推进机采棉,建立了机采棉试验示范和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但由于本地棉花生产小农户仍占较大比重,棉花品种多乱杂、一致性差,棉花纤维品质总体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正>黄淮海平原有盐碱耕地5000多万亩,其中山东省1800多万亩;山东省还有盐碱荒地500多万亩,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棉花是盐碱地的优势作物.提高盐碱地的植棉技术,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棉花,对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盐碱土含有过量的可溶性盐类,对棉花萌发出苗和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可导致棉花缺苗断垄,迟苗晚发,劣质低产.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后,虽然解决了盐碱地棉花低产变中产问题,但由于常规的地膜覆盖栽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棉花生产受到一定的影响,植棉逐渐向盐碱地、瘠薄地转移。棉花耐旱、耐盐碱,积极发展盐碱地植棉,对稳定植棉面积和棉花产业具有重要作用。盐碱地棉花后期长势旺,前期苗弱,因此做好盐碱地植棉全苗壮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