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一、创新土地流转协调服务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村组织和乡镇政府在土地流转中主要的角色就是协调服务。从问卷调查看,在回答"土地流转中农民最需要村组织做什么"时,有51%的农民认为,村组织首先应做好协调工作,并有40%的农民愿意委托村集体组织流转土地,有37%的农民认为村组织(包括协会)和乡镇政府应该协同做好流转合同的鉴定服务和纠纷调处工作。在回答"农民最希望政府做好哪些促进土地流转工作"时,80%的农民认为应  相似文献   

2.
对于农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如何行使,<土地管理法>作了如下规定: 1.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这里的"村”是指行政村,即设立村民委员会的村,而不是自然村.  相似文献   

3.
一、创新土地流转协调服务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村组织和乡镇政府在土地流转中主要的角色就是协调服务.从问卷调查看,在回答"土地流转中农民最需要村组织做什么"时,有51%的农民认为,村组织首先应做好协调工作,并有40%的农民愿意委托村集体组织流转土地,有37%的农民认为村组织(包括协会)和乡镇政府应该协同做好流转合同的鉴定服务和纠纷调处工作.在回答"农民最希望政府做好哪些促进土地流转工作"时,80%的农民认为应该切实保护好流转双方的权益;这就对村组织(协会或中介组织)和政府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一是结合土地确权搞好土地承包期延长和承包地"微调"和"整合"工作,保障人心稳定和为土地集中流转上项目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运用无结构式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南京城郊G村进行调查,以农民和土地关系为切入点,阐述了城市扩张与农民土地价值观念变化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城郊农民的"乡土情结"淡化,土地成为无奈的谋生手段,可替代性极强;城市扩张早期,土地价值观念多元分化,表现为传统土地为本型、土地兼业型、土地脱离型、土地保障型和土地财富型并存。这与其带来的经济意识、转移就业、市民倾向、面子观念、"农民农"现象紧密相关;随着城市扩张加剧,特别是土地征收的到来,城郊农民的土地亲和性将空前加强,土地价值观念也相对趋同,表现为土地的物权与资本意识凸显,而非传统乡土情结意识回归。  相似文献   

5.
<正>眼下,秋收之后各地秋播陆续开始启动。四川省华蓥市的农民不断盘活土地价值,大力发展"粮经复合"产业,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图为8月25日,四川省华蓥市阳和镇楼房沟村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1999,(4)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依法切实保护土地财产权利,是农民最企盼、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已于199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土地管理法》,是一部土地管理的基本法,也是一部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重要法律。那么,该法在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利方面有哪些规定呢?下面就择其主要规定作一介绍:1.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产权代表法律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长株潭近郊地区已逐渐形成三种新型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一是公司化管理,大资本投入,土地整体流转,跨村连片综合开发.二是一个企业与一个村合作,土地整村流转,企业带动,特色开发.三是主导产业为核心,"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化规模经营模式.这种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其目的就是彻底改变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让资本、技术、人才和现代管理顺利流入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8.
"撤村并居"是各地农村宅基地拆迁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在实施中缺乏有力的实施主体,一些地方政府借机敛财;战略正确但实施有误,致使结果差强人意;监督不力,未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致使农民利益受损等,从而使"撤村并居"遭到置疑。辨析"撤村并居"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辩证地看待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端正立法理念,规范实施程序,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发展权转移制度;根据现实条件,探索创新"撤村并居"在不同地区的实践路径,推进农村土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村域产业发展规划、土地组织利用形式、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土地利用管理模式,结合村域内相关规划以及现有基础设施等,引入"土地利用片"作为土地管理单元对村域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分析。利用产业布局引导村域用地空间布局优化,使村域内科学合理分区,且村域产业发展、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的有机结合,协调保护与建设矛盾,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合理利用,为推进土地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备春耕期间,梅河口市新合镇茂林村村民殷树林高兴坏了,他用自家的土地确权证从银行抵押贷款了7万元钱,不但买了种子化肥,还流转承包了50亩地。目前,梅河口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稳妥推进,先行先试的45个试点村已经有茂林、黑山两个村500户农民拿到了土地经营权证。"原来的土地不能作抵押,这回实行土地确权后,我们农民拿着土地确权证就可以到农行抵押贷款变成现金。"农民殷树林介绍说。如今实行了土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单梳理了近百年农民由分化到齐平再到分化的生存状态,并根据在豫南周村的调研资料详细探讨了当下农民的分化情况.本文将当下农民划分为"纯务农农民"、"半工半农农民"和"非农农民","非农农民"又可分为"常年在外务工农民"和"在外经商农民",这四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依次降低,因此在相关土地制度设计时要予以考虑,要保障占农民...  相似文献   

12.
<正>农村土地管理使用立新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土地利用活动,通过加强农村土地利用供给的精细化管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土资源部目前印发《关于有序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如何管理、使用农村土地订立了新规。  相似文献   

13.
马君兰 《农技服务》2014,31(7):206-206
农村宅基地管理因历史原因,农村居户分散,村与村、户与户之间情况纷繁芜杂,管理难度大、问题突出。解决对策是加大土地法律法规宣传;依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控制用地、集中建设"方针,编制村庄规划,加快农村中心村建设步伐;缩短村民建房勘察、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妥善处理宅基地矛盾问题;实行旧村改造和"空心村"、超占宅基地整治;加强土地管理工作,规范村民建房用地。  相似文献   

14.
<正>全国农村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陆续完成了农村第二轮土地延长承包期工作,农民与村集体的承包关系总体上稳定巩固。但在某些地方的某些环节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一些矛盾纠纷,影响着农村政治安定和社会和谐。本文拟结合各地的实际表现提出几点对策。一、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问题的集中表现(一)机动地管理使用混乱一是村集体通过保留"责任田"、多留"机动地"或收回到期的行业承包地等增加机动地。二是对机动地长  相似文献   

15.
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土地合理流转与集中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当前在土地流转中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规模小,缺乏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等问题.要促进合理的土地流转与集中应遵循"三大原则",尊重农民利益;探索和加强土地流转制度建设,促进农村土地机制创新;有效发挥政府和村集体的职能;多渠道、多途径输转农村劳动力,减轻土地压力;推进土地经营权市场化.  相似文献   

16.
<正>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宁波市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强劲动力。宁波市对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农户采取多种方式将自家多余田地流转给旅游开发公司,形成一种规模效应。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为宁波市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象山县Y村是宁波市土地流转的典型代表。其"以农业带动生产、以农家风情拉动旅游"的模式诠释了成功的土地流转可以让农民不出村门半步,也可腰缠万贯。本次调研以Y村的土地流转为主要对象,其原因在于:其一,宁波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发展;其二,宁波市土地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市大兴区北程庄村的土地征占、整建制转居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调研发现,乡村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维护和发展农民的财产权利。建议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征地思维和征地制度,保障两种土地公有制的平等地位;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农转居政策;实行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样可以开发建设城市的政策制度;及时撤销"三无村"或"空壳村"的村委会建制,完善撤制乡村集体资产处置办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20多个省市进行。拆村并居,无数村庄正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无数农民正在"被上楼"。各地目标相同: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他们共同的政策依据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相似文献   

19.
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江苏省沛县农民探索出"村统建统调,户分包"的土地流转办法。它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作用,统一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统一调节农户间的土地利益关系(农户或互相调换土地,或以租金形式对土地量化折价,统一多退少补)。这一办法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持续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为例,实证研究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运营状况。研究表明,茶坑村土地适度规模存在着资金流失、土地流转受阻、农民产效低下及管理缺位的问题,建议通过规范流转手段、成立专业合作社、设置农业保险、实行专业化经营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