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虽然《泵站设计规范》对泵站电动机层的噪声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实际上泵站机组运行产生的噪声多数超出了规范的要求.针对南水北调东线泵站工程年运行时间长,如何减小设备运行的噪声,减小其对运行人员的不利影响的问题,在分析噪声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以采取有效的减噪措施.首先根据水泵机组噪声产生的原理,针对噪声特点,在设备设计和制造方面采取优化电磁回路设计、选用优质材料、提高加工工艺标准等措施,从源头减小噪声;其次,结合设备结构和布置的特点,对主要噪声源——电动机和叶轮外壳采取阻尼隔音毡的措施,减小噪声的发射;最后在设备布置的空间内设置吸音材料,构建吸音空间等措施.多种减噪措施的组合,使泵站运行时电动机层的噪声小于85 dB,优于国家有关噪声的规范要求,改善了运行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2.
潜水贯流泵站因其结构紧凑、流道顺直、装置效率高而被广泛采用,但其运行时也会产生超标振动噪声,给泵站运行人员及仪器、设备等带来危害。随着对泵站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需合理制定泵站声环境控制目标及治理技术路径。通过对某潜水贯流泵站泵机组多工况条件下的噪声进行测试,发现泵站各个工作面噪声分布特征明显,超出国家相关标准程度不一,超标噪声频率主要集中在中、低频,泵站基坑可视为一发出大量中、低频超标噪声的相对稳态声源,危害及治理难度大。研究揭示了该类型泵站不同工作面噪声分布规律及声源特性,为泵站噪声研究及后期治理提供了依据,对改善泵站运行环境,提高泵站安全运行效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柴油发电机组噪声源的分析,采取隔音、吸音、消音、减振等措施对云内YN25型柴油发电机组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发电机组噪声源分布特点设计了静音箱、进风罩、消音器、进气管、减振器等结构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发电机组噪声从90dB降低到30dB,验证了计算和设计的合理性;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较大的降噪量,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柴油发电机组降噪减振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北线引水工程上埔泵站为大(2)型泵站,具有机组多、扬程高、流量大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设计采取多种措施,经过水工模型试验及一系列优化,使枢纽布置、建筑物设计和设备布置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噪声主要来自于发动机噪声、液压系统噪声、电器设备噪声等,其中发动机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之一。控制噪声的重点是对发动机噪声进行控制。发动机的噪声控制,首先要区分和识别噪声源,即分别找出发动机各噪声源发出的噪声级,分析各噪声源对整机噪声水平的影响。这样就可根据各噪声源产生噪声的机理,有的放矢地采取具体有效的治理措施。一、发动机噪声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6.
电厂循环供水泵站立式异步电动机振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钱利华 《排灌机械》2006,24(2):31-32
针对扬州第二发电有限公司循环供水泵站立式异步电动机振动问题。从安装、检修和制造等方面分析了振动原因。在排除了园安装质量引发机械振动的因素后,现场通过频谱分析作进一步的振动测试分析,确定机组振动主要是由电动机电磁振动引起的。采取在定子线圈上增加三根均压线措施后,减小了电磁力的不平衡,振动减小至0.01mm左右,机组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7.
汽蚀在泵站机组运行中普遍存在,损坏过流部件,且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振动和噪声,严重时会使机组性能显著下降,极大地降低了泵站的灌溉、排涝能力,影响效益的发挥.介绍了新型防汽蚀材料的化学性能及施工工艺及在唐山市泵站水泵汽蚀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泉杜泵站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技术性能参数、运行管理维护费、设备造价等方面优缺点的分析比较,确定采用鼠笼型感应式异步电动机,不仅满足电网和泵站运行要求,并具有高效节能、构造简单、操纵容易、运行安全可靠、造价低廉等优点,较泵站规范规定的同步电动机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甘胜勇 《农村电工》2012,20(1):45-46
2 机械噪声电动机运行时出现机械噪声绝大部分是由于使用中的问题引起的.又由于电动机拖动负载运行时,轴承负荷较重,所以轴承出现机械噪声的情况远比其他传动部件多.2.1 轴承噪声(1)缺油.滚珠或滚柱与轴承架旋转产生"咝咝"声,高速时为"吱吱"声,并可能伴有冒烟现象,这是轴承缺油的表现.另外,长时间停止运行的电动机在启动开始时(特别是在冬季)出现"沙沙"声,也是缺油的表现.解决的措施:及时补充润滑油.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城市取水泵站进水建筑物布置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长江引水三期工程取水泵站水力模型试验,针对单台泵运行和多台泵组合运行等多种运行条件,对进水池表面流态和典型过流断面流速分布进行了量测;并据此分析了进水池产生主流居中,底坎附近和底坎前区域产生回流区,进水流道前产生由池壁流向中间机组的斜向流,以及在边机组进水流道进口处产生间歇性漩涡等不良流态的原因。提出了取消底坎,在进水池扩散段设置八字形导流墩和边机组进水流道前设置消涡板等改善不良进水流态的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改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进水池进水流态,提高水泵运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大型泵站机组振动测试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苏省皂河抽水站是我国最大的混流泵站,安全鉴定成果对其更新改造项目的内容和深度起着关键作用。以皂河抽水站为例,在全面调研分析基础上,对主机组的检测内容和项目作了分析。针对大型机组的特点,对机组现场振动、噪声检测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虚拟仪器进行测量,并采用先进的软件进行了频谱和小波分析。分析认为,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泵站提前进行安全鉴定,而不限于投运25年以后;皂河站水泵机组在-8°的叶片角度下运行,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平面S形轴伸泵装置是低扬程泵站的重要装置,现有的平面S形轴伸泵装置效率较低,难以推广应用。对传统的S形弯管和流道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平面S形轴伸泵装置方案,通过CFD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全流道内部流场,显示了优良的流动特性,进水流道出口轴向流速均匀度达到99.2%以上。泵装置在高精度水力机械试验台进行试验,其性能在水泵叶片角2°下流量Q=244.21 L/s,扬程H=2.003 m,最高装置效率为78.35%。在叶片角-2°下,流量Q=232 L/s,扬程H=1.05 m,效率为68%,满足设计运行工况运行要求;叶片角-2°下最高效率点出现在Q=213.79 L/s、扬程H=1.74 m,效率为77.1%。泵装置最高运行扬程大于3 m,满足泵站最高扬程运行要求。模型泵装置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二者在高效区一致。在叶片角度-4°、-2°、0°和2°,扬程1.7~2.0 m时,模型试验最高泵装置效率为77.1%~78.35%,达到实际工程应用的较高要求。高效平面S形轴伸泵装置在黄金坝闸站实际工程应用表明,泵机组运行平稳,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泥沙水源泵站电动机过载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水泵电动机配套功率确定的因素,提出了电动机备用系数修正值,并在山西夹马口水源泵站进行了应用验证,对新建、改建的多泥沙水源泵站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柴油发动机广泛应用于各类农业机械中,由其带来的噪声污染也日益严重.为研究柴油机的整机噪声,利用声强测试技术中的p-p法,对某型农用六缸柴油发动机进行实测.通过对发动机各包络面上声强分布和声功率测试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其噪声源的位置、声功率的大小、主要噪声频率及整机辐射强度,为控制柴油发动机噪声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拖动水泵运转的电动机是泵站能耗的主要设备之一,研发和选用高效电动机对实现泵站节能有重要意义.这种电动机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包括改变其内部结构实现变极调速等,以降低损耗、提高效率.在阐述了节能高效电动机概念及其本体节能和调速节能的基础上,以无滑环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和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在泵站中的应用为例进行了节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这种电动机与传统的电动机相比,其能耗节约率分别为4.33%和26.2%,推广到全国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的部分机组,年节电量可达3.58亿kWh,约占其机组年消耗电量的7.84%,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电机噪声产生的机理将异步电机噪声分为电磁噪声、通风噪声、机械噪声3类,分别归纳了异步电机3类噪声产生的原因,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为抑制电磁噪声、通风噪声以及机械噪声所研究的各种方法,最后总结了目前抑制车用异步电机噪声仍需解决的问题,以为相关研究提供现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一体化泵站不同水泵安装位置对其内部流动特性以及水力性能的影响。【方法】以2个左右对称安置的潜水轴流泵为研究对象,在流速为198 m^3/h条件下,基于CFD分析泵安装中心距L、2台泵间距S等关键位置参数对一体化泵站流动特性影响。【结果】由于集水池内水流不对称和泵吸水影响,泵I与泵II的水力效率、泵进口流速均匀度有一定差异,其中泵I水力效率较泵II高4%左右,泵I进口流速均匀度较泵II高1%~4%。一体化泵站2台泵中心距的改变对水泵水力效率影响较小,而对泵吸水均匀性影响较大。一体化泵站2台泵间距的改变对水泵的水力效率影响较大,而当泵间距达到一定值后对泵吸入均匀影响较小,但集水池内流态随之更加恶化。【结论】在该一体化泵站背景下,建议安装2台泵的一体化泵站中心距L推荐值0.4 R,泵间距S推荐值0.6 R。  相似文献   

18.
泵站抽真空系统自动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沈军  汤文华 《排灌机械》2003,21(4):37-38,48
分析了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轴流泵站和卧式离心泵站真空形成后。泵站主泵实现自动启动的重要性。提出了两种利用传感技术实现泵站抽真空的自动控制方法。实践证明,其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电动机前置和电动机后置潜水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动潜水贯流泵装置在低扬程泵站中的应用,提出了电动机前置的新型潜水贯流泵装置型式.基于某大型潜水贯流泵站的设计参数,分别设计了电动机前置和电动机后置2种型式的潜水贯流泵装置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这2种型式潜水贯流泵装置的三维流场分别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预测泵装置的扬程和效率,并比较其水力性能和结构特点.结果表明:这2种型式潜水贯流泵装置的进水流道内水流收缩都平缓均匀、流线层次分明,电动机前置方案出水流道内水流扩散平缓且无旋涡或其他不良流态,电动机后置方案出水流道内主流偏向流道扩散段右下侧并在左上侧产生旋涡;电动机前置方案的流道水头损失小、泵装置效率高,水力性能优于电动机后置方案;电动机前置方案的潜水电动机密封更可靠、电动机支撑结构更合理、水泵导叶体的水力设计更成熟.潜水贯流泵装置应优先采用电动机前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