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我国向国外出口马匹有所增加。在我国政府向外国签订的有关检疫条款中,马传贫已列入检疫对象,并规定以琼脂扩散试验为诊断本病的依据。但由于我国部分地区马匹接种了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而马传贫自然感染马与弱毒疫苗免疫马又均可出现血清学反应,给检疫工作带来了困难。为了保证出口马匹的质量,维护国家信誉,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哈尔滨市历史上马传贫重实区中的8个乡、2个国营场的马匹以免疫酶斑点试验(DB)与琼脂扩散试验(ID)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和自然感染马的鉴别。在65匹马(骡)中,斑点试验阳性反应62匹(含骡8匹),阳性反应马3匹;琼脂扩散试验阳性反应3匹,阴性反应62匹。据BD和ID试验结果,DB试验阴性的62  相似文献   

3.
马传染性贫血病监测简况叶卫赵阿普(执笔)李乔金李祖虎和玉成罗天福(云南省怒江州畜牧兽医站)多年来我们以琼脂扩散试验方法,用于怒江州马传染性贫血病(马传贫)的防制工作,采取了对内检疫、扑杀、清除传染源,对外加强检疫并严控病马入境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对控制...  相似文献   

4.
<正>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是由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中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感染引起,常发生于马、骡、驴。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烧、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出血和浮肿;在无烧期间,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患病后,病畜丧失劳动力,且成为新的传染源,重者导致死亡,对养马业造成严重危害,是各动物疫病防控单位每年春秋两次检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马传贫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为补体结合反应、琼脂扩散反应、斑点试验3种,其中,又以琼脂扩散反应试验最为经济实用和  相似文献   

5.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不能依据血清学方法,但是血清学方法可以检测鸡群中病毒的感染情况,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是琼脂扩散试验。本文针对马立克氏病病毒的感染情况,详细介绍了鸡马立克氏病琼脂扩散试验的材料、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测定了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与传贫病马琼脂扩散沉淀抗体(沉淀抗体)及补体结合反应抗体(补反抗体)活性的耐热曲线。证明免疫马的抗体较传贫病马的耐热性差。64℃水浴15分钟后,免疫马血清沉淀抗体完全丧失反应活性,而传贫病马血清一般多能保持阳性反应。用65℃水浴15分钟处理琼扩阳性反应血清,结果传贫病马血清142份中的128份仍为琼扩阳性,传贫病马注苗后的血清5份均呈琼扩阳性;免疫马血清37份则全部转为阴性反应。65℃水浴15分钟后,免疫马血清补反抗体完全丧失反应活性,而传贫病马血清仍可呈阳性反应。用65℃水浴15分钟处理补反阳性血清,结果传贫病马血清40份、强毒接种马血清2份的补反仍保持阳性;免疫马血清42份则均转为阴性。  相似文献   

7.
8301多糖增强鸡马立克疫苗效力的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8301多糖配合鸡马立克疫苗经不同途径给予试验鸡。在96日龄内分4次采血,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对血清抗体效价进行了测定。结果证明,8301多糖肌注组在稀释度11和12时为强阳性和阳性,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差异显著。说明8301多糖肌注对鸡马立克疫苗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古牙克石市图里河镇非马传贫注苗区,用琼脂扩散试验(ID)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对64匹马进行了对比检查,检出ID、ELISA双阳性4匹、DLISA单阳性马3匹。对3匹ID阴性,ELISA阳性马血清用不同浓度琼扩抗原重复检测结果为阴性,而用不同批次的ELISA抗原包被板及酶标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陧阳性,用马传盆病毒抗原对3匹单阳性马血清中和后,再进行ELISA测定,OD值均降低5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1966至1976年初出版的有关马传染性贫血(以下简称马传贫)的文献,特别是有诊断价值的文献。在此期间两个主要的进展是,1967年报道的马传贫病毒在马白细胞中的培养,以及1970年发展的凝胶扩散试验。这种试验对隐性的和有临床传染性的病马都能确诊,因而已可用检疫和屠宰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控制和根除此病。由于抗原性独特的马传贫病毒株的种类很多,而又缺少有效的自然免疫力,因此,想要发展一种适用的疫苗,看来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血清型Ⅱ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疫苗株(Z4、SB1)、血清Ⅲ型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株(FC126)及二价疫苗(Z4+FC126、SB1+FC126)免疫鸡群,用琼脂扩散试验(AGPT)检查各鸡群MDV强毒攻击后不同时期的羽囊抗原。结果,二价苗能使试验鸡羽毛囊强毒排出高峰推迟,排毒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注射马传贫弱毒疫苗后的马(骡)50匹,分别进行了体温、血液学、血清抗体及血液中T淋巴细胞等项目的检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注苗后马(骡)免疫反应及其动态规律。提出注苗马(骡)在T细胞恢复到正常水平前,仍有感染强毒的可能,因此对马(骡)仍需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12.
应用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株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以免疫斑点试验(DB)与免疫扩散试验(ID)相结合的方法,已成功地用于马传贫自然病马与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的鉴别诊断。为方便推广应用,我们在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研制了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诊断试剂盒,经与原法比较,结果稳定,方法简易,适于现地使用。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3.
从2004年以来渭源地区马属动物猝死频发,危害严重,通过掌握流行病学资料,结合送检动物临床检查及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沙门氏菌病和马传染性贫血。采用琼脂扩散试验和鉴别培养基分析,结果:马传染性贫血琼脂扩散试验呈阴性,分离、鉴定出高致病性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进一步对该病原作药物敏感试验,测定出各种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4.
确定了检测马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聚乙二醇(PEG)沉淀试验及固相C_(1q)-ELISA的最适条件.PEG沉淀试验/C_(1q)-ELISA对健康马(n=60)、传贫马(n=83)和注射传贫疫苗马(n=79)的检测结果(OD值,x±2S)分别为:O.066±0.042/0.288±0.206,0.124±0.067/0.712±0.344和0.081±0.053/0.425±0.217).经统计检验,这两种方法相关性显著,3类马血清的OD值相互差异非常显著.本实验结果提示,马传染性贫血的发病与循环免疫复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15.
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是严重危害马、骡、驴的一种传染病。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成马传贫弱毒疫苗后,农业部已决定在全国部分地区扩大试验。据此,我们从1977年至1981年分三个阶段对东北三省的××个单位的6,383匹马、骡、驴注射了马传贫疫苗,最早的已连续注射了5年,累计注射9,281匹次,并观察了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长春、天津、大连地区分离到10株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经电镜观察、琼脂扩散试验、痘斑及蚀斑形成试验,均符合MDV的特点.通过MDV单克隆抗体、鸡胚细胞培养及致病性试验等鉴定,10株病毒均为血清I群MDV.火鸡疱疹病毒疫苗对其中的C-4株的保护率低于京-1株(P<0.01),而对其它株的保护率与京-1株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2013年7月,甘肃省某鸡场50日龄鸡发生疑似马立克氏病(MD),导致大批死亡。为进一步确诊,分别对5例病鸡采集样品进行琼脂扩散试验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琼脂扩散试验呈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抗原阳性。病理学观察,病鸡肝、脾、肾、心等实质器官程度不等肿大,色泽变淡,形成有大小不等和数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部分病鸡坐骨神经呈单侧性不规则肿粗。病理组织学观察,实质器官及坐骨神经组织中,均有大量多形态淋巴样肿瘤细胞聚集和散在。证明该鸡场鸡病为马立克氏病,高异型性的淋巴样肿瘤细胞的广泛浸润为病理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猪常见传染病的血清学诊断与免疫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集约化养猪规模的扩大 ,由于引种检疫不严带进了一些新的传染病 ,同时也由于疫苗使用不当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造成原来的一些传染病在致病性和临床表现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 ,给诊断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利用间接血凝 (IHA)、血凝抑制试验 (HI)、琼脂扩散试验 (AGP)、乳胶凝集试验 (L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查血清中的抗体 ,对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进行血清学诊断和免疫监测 ,可在几分钟至数小时内确诊疫情。这些方法简单易行 ,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建立的纸膜免疫金银染色法(P-IGSS)诊断马立克氏病(MD),既可检测抗原,又可检测抗体.检测抗原的灵敏度为0.39μg/点,检测抗体的灵敏度为1.4μg/点.P-IGSS 和琼脂扩散试验(AGP)对抗体检出率分别为42.44%和37.78%,对羽髓抗原检出率分别为96.67%和90%.与9种鸡传染病阳性血清和3种鸡传染病抗原不发生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嵌合毒、克隆 毒、疫苗毒分别接种健康马,接种后7个月,用马传贫 强毒攻击。攻毒后对发病死亡马和未死亡迫杀马做 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以研究不同毒株对试 马的免疫保护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