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处理对赤拟谷盗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拟谷盗幼虫和小麦粉为材料,采用对小麦粉品质没有明显损伤的强度进行微波和水浴热处理,研究热处理对赤拟谷盗幼虫的影响,为对小麦粉的热力杀虫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赤拟谷盗幼虫致死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微波处理的致死率高于水浴处理;经过热处理后赤拟谷盗幼虫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微波处理比水浴处理的杀虫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探讨水培条件下,不同形态的无机砷(As2O3和HAsNa2O)4对苗期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砷浓度的升高,水稻根和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到了显著抑制,根中的抑制程度较叶中大;利用ICP—MS测定砷含量的结果表明,随着砷浓度的升高,水稻组织中砷含量增加,其根中砷含量的增加尤其明显。同时本研究还发现As(II)I的毒性大于As(V)。  相似文献   

3.
研究真空油炸、蒸制、烘烤、油煎、煮制5种烹饪方式对黄秋葵水分含量、总酚、抗坏血酸、果胶、叶绿素及还原糖等营养物质的影响,并比较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煮制及蒸制过程中黄秋葵的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真空油炸、烘烤及油煎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随着烹饪时间的延长,5种烹饪方式处理的样品中叶绿素、果胶、抗坏血酸及还原糖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蒸制过程中黄秋葵的总酚含量逐渐上升,而煮制过程逐渐下降,真空油炸、油煎及烘烤过程中总酚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5种烹饪方式处理后的样品IC_(50)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即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先减弱后增强。因此,控制一定的烹调时间,蒸制是保留黄秋葵营养成分及维持抗氧化活性的最佳烹饪方法。  相似文献   

4.
将牛肉绞碎,每5 g肉中添加0.4 mL 10μg/mL沙拉沙星(SAR)和二氟沙星(DIF)混合标品,以添加0.4 mL蒸馏水的牛肉(肉丸未油炸)为对照,制成10 g大小的牛肉丸,分别在140、160、180℃下进行油炸,研究不同油炸温度对牛肉品质及SAR和DIF兽药残留消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温度的升高,牛肉的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明显降低,粗蛋白和灰分的含量升高,油炸牛肉的pH和TBARS值均比新鲜牛肉正常值高,但不同油炸温度处理牛肉的pH呈逐渐降低趋势;油炸后牛肉中SAR和DIF含量均有所下降,SAR的降解程度较DIF高。其中采用180℃油炸,牛肉的品质最佳,且兽药残留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热处理对红枣汁非酶褐变的影响,将红枣汁在50~100℃下进行热处理,测定红枣汁的褐变度,以及5-羟甲基糠醛(5-HMF)、还原糖、总糖和VC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时间延长,红枣汁的褐变度和5-HMF含量逐渐增加,还原糖、总糖、VC含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6.
砷胁迫对苗期水稻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品种汕优63为材料,在田间土培条件种植下,采用不同浓度、不同形态砷溶液处理,探讨砷对苗期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砷处理后降低了水稻光合作用参数(净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叶绿素含量等),且随着砷浓度的升高,其参数下降幅度增大。水稻形态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砷处理导致水稻根长、株高增长缓慢,植株干质量积累减少。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不同形态砷(无机砷、有机砷)处理水稻后,以无机砷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7.
福建水产饲料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福建主要水产饲料及原料样品中铅、汞、无机砷、镉、铬等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铅、汞、无机砷、镉、铬的含量;结果表明:水产饲料样品中铅含量在0.05 ~3.52 mg/kg;汞含量在<0.00~0.912 mg/kg;无机砷含量在<0.01~5.40 mg/kg;镉含量在0.08~3.05 mg/kg;铬含量在1.28~20.46 mg/kg。原料样品中的铅含量在<0.01~7.51mg/kg,汞含量在<0.001~0.476mg/kg,无机砷含量在<0.01~1.43mg/kg,镉含量在<0.01~1.39mg/kg;福建部分水产饲料中汞、无机砷、镉、铬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存在重金属污染和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8.
梁勇  陈月星  甘琴  程剑平  赵钢  严俊 《种子》2019,(1):13-18,24
为探究小麦开花后籽粒中多组分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本研究以六倍体栽培小麦中国春和贵紫1号为材料,对开花后10、15、20、25、30、35、40d的籽粒总类黄酮、总酚、植酸、无机磷、总淀粉、氨基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单粒重进行了动态测定及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相关性网络(Correlation-based network analysis,CAN)和斯皮尔曼秩相关(Spearmanp’s Rho Correlation)等分析。结果表明,在籽粒发育过程中,氨基、可溶性蛋白质以及无机磷含量逐渐降低,淀粉含量升高后逐渐趋于稳定,总酚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总类黄酮含量及单粒重先升高后降低。2个小麦品种籽粒中各营养物质含量及单粒重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但各营养物质含量的高低及其差异显著性却各有不同。不同阶段的单粒重与对应阶段营养物质的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即使是同一种营养物质,在籽粒发育的不同阶段与单粒重的相关性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探讨砷胁迫对超级稻抗氧化能力的响应机理。在盆栽条件下,以沈农265超级稻品种为供试试材,研究砷对超级稻根系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砷浓度的提高,超级稻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相对电导率增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都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超级稻在分蘖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均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在低浓度砷胁迫下,水稻自身会出现自我保护的现象,高浓度砷对超级稻表现出伤害效应。  相似文献   

10.
浓缩苹果汁行业在我国经过了2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中国作为全球浓缩果汁行业主导国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羟甲基糠醛(HMF)是非酶褐变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浓缩苹果汁中HMF的含量,并控制其含量在储存中升高的现象,研究生产工艺中的关键加热工序及贮藏温度对浓缩苹果汁中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浓缩、浓缩工序等工序使产品中的HMF升高,树脂工序能够吸附一定量的HMF,使其含量降低;随着浓缩苹果汁色值的降低,HMF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贮藏温度与HMF含量成正比;降低生产线部分工序的温度,成品HMF指标下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糖分积累及SS、SP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甜高粱2个品种XT-2、T601设置7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分析了甜高粱不同生育阶段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SS和SPS活性的变化。2个品种的总糖含量随生长进程均升高,成熟期达最高值。其还原糖的变化趋势不一致,XT-2呈升高-平缓-降低的趋势,T601呈升高-降低的趋势。2个品种在整个生育期蔗糖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成熟期达最高值。T601除密度处理B6 (6170株 hm–2)外其他处理SS活性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XT-2无明显规律。XT-2除密度处理B2 (11 110株 hm–2)、B4 (7929株 hm–2)外其他处理SPS活性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T601无明显规律。综上所述,甜高粱品种XT-2最适于糖分积累的密度为9250 株 hm–2,成熟期总糖含量达14.2% (鲜基),T601的最适密度为11 110株 hm–2,成熟期总糖含量达14.31%(鲜基),作为积累糖的原料,后者为最佳选择。完熟期SS活性下降、SPS活性上升有利于糖的积累,为最佳收获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氮肥施用量对烤烟不同叶位烟叶糖含量的影响,采用2个氮肥处理,对不同叶位烟叶的总糖含量和还原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97.5 kg/hm2)、B(112.5 kg/hm2)2个处理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都随着叶位降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从上二棚到腰叶,2个处理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着叶位的降低而显著升高,之后随着叶位的降低而显著降低。A、B 2个处理的两糖差则随着叶位降低先降低后升高,以上部叶最高,下部叶次之,中部叶最低。A处理不同叶位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和两糖差多高于B处理相同叶位的。由此可见,施氮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同叶位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减小了两糖差。  相似文献   

13.
以桂阳烟区土壤和烟叶样品为材料,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研究桂阳烟区土壤有效硼的含量、分布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烟叶硼和主要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为桂阳烟区合理施用硼肥和提升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桂阳烟区土壤有效硼含量适宜,有效硼含量不足区域占比较低,仅为4.27%,地区间差异显著;土壤有效硼含量随pH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升高,烟叶硼含量逐渐升高,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烟碱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有效硼含量,进而影响烟叶硼和主要含氮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史玮  吴岩  霍岩  罗蓰超 《粮食储藏》2009,38(2):39-40
为研究稻谷中无机砷含量及分布,分别以稻谷、糙米、大米、米糠作为检验样品,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无机砷;对无机砷的测定方法(GB/T5009.11原子荧光光度法)的实验步骤做了部分改进,加标回收率为93.8%~100.0%。  相似文献   

15.
通过使用微波消解、湿法消解两种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菜籽油中总砷的含量,实验表明两种前处理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其中,湿法消解的回收率略低于微波消解法,其测定值精密度也略低于微波消解法。从实验成本、效率、安全、环保等方面考虑,建议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优先选择微波消解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不同温度和时间热加工处理对核桃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温度和时间热加工处理对核桃油品质的影响,模拟生活与生产实践中核桃油常见热加工条件,以20℃室温存放核桃油为对照,对冷榨核桃油分别进行60、90、120、150、180、210℃条件下5 min和10 min热处理,测定不同温度处理组核桃油的过氧化值(POV)、茴香胺值(An V)、全过氧化值、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和VE含量,分析不同热加工处理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及不饱和脂肪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油的过氧化值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升高,150℃达到最大值,180℃热处理后下降;茴香胺值随加热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油酸含量随加热温度升高逐渐下降,但210℃热处理组含量降幅较小;在60~120℃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降低,但在150℃以上,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出现升高现象,并随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表现出降低趋势;低于150℃热处理对生育酚含量影响不大,而高于180℃的加热则导致生育酚含量下降,时间越长,生育酚含量下降越多。因此,建议核桃油热加工处理温度不超过150℃,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以保持核桃油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食品中总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采用不同的混合酸(硝酸+高氯酸法,硝酸+高氯酸+硫酸法)对大米粉、芹菜粉、紫菜、甘蓝和杨树叶进行前处理,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其总砷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大米粉、芹菜粉采用2种前处理方法测定总砷时,得出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而对紫菜粉测定总砷时用2种前处理方法得出的检测结果差别较大,用硝酸+硫酸+高氯酸的前处理方法检测结果较准确。大米粉、芹菜粉中总砷主要以无机砷的形态存在,低沸点酸就能将其消解完全。而对富含有机砷的海产品如紫菜而言,只有使用高沸点酸(硫酸)进行前处理,才能将其中的有机砷充分消解转化为无机砷,从而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准确测定海产品中的总砷。  相似文献   

18.
2013年7月12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布公告,拟制订美国市售苹果汁中无机砷含量标准(即无机砷含量≤10μg/L),与饮用水的标准相同。美国是我国出口果汁的重要市场,该规定的出台势必对我国果汁出口带来较大影响。从美国无机砷限量标准现状、苹果汁中无机砷限量标准制订背景、无机砷的来源及危害、我国食品中无机砷限量标准现状,以及对我国果汁加工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通过美国此次对苹果汁中无机砷限量的规定,警醒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我国食品中无机砷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使得我国果汁加工行业产品出口有标准可依。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处理、冷冻、护色剂浸泡等方法对蚕蛹进行处理,并进行真空包装,置于5℃下贮藏,分别测定贮藏1,3,7,15,30 d后蚕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挥发性盐基总氮、脂肪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蚕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碘值降低,挥发性盐基总氮、脂肪酸价、过氧化值升高;贮藏时间相同时,热处理后蚕蛹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蛋白质腐败和脂肪酸败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挤压膨化、蒸煮、烘烤、超微粉碎4种预处理方式对青稞麸皮进行处理,研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对青稞麸皮营养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后,青稞麸皮基本营养成分无明显变化,总膳食纤维含量(TDF)都有所降低,其中挤压膨化可显著提高样品SDF含量,IDF向SDF发生转变。4种预处理方式均能提高样品的持水力、膨胀力和对胆固醇的吸附作用,除挤压膨化外,其他3种方式预处理后样品的吸油力都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