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养鱼传统上对水色的“肥、嫩、爽、活”之说,其实质是水中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和变化及水体理化 因子的综合反映。养鱼池中的水色主要是由池中繁殖的浮游生物所造成。因此,根据水色可以推知池中浮游生物的大致组成,并推断出水质的肥瘦与好环,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调节水质,以利池鱼的生长。养鱼池中的水色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 褐色水(包括黄褐、红褐、褐带绿)呈上述颜色的池水浮游值物的优势种类多为硅藻。有时隐藻大量繁殖时也呈褐色。褐带绿的水中含有较多的微细浮游植物,如绿球藻、栅藻等。这类水中的浮游值物作为鱼的食料,易于消化吸收,因此这种水  相似文献   

2.
水色     
简单地说,水色就是水所呈现的颜色。它是水对太阳光吸收与反射情况的反映。由于水域的光学特性、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等不同,以及天气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光线透入水中时,受到水中微粒、悬浮物及水分子等的选择吸收和散射等综合作用而呈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这里所说养水是指维持池塘良好的水色。池塘水色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池塘水色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同一池塘在不同时期的水色也不同。在水色组成中,既有天然的金属离子,也有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还有泥沙、有机质、悬浮的残饵和施加各种有机肥料、腐殖质等。但池塘水色主要是由池中繁生的浮游生物所决定的,各类浮游植物细胞内含有色素不同,当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池水呈现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4.
养鱼池塘水体 ,是鱼类生存的外部环境 ,其水体水色好坏 ,决定着养鱼的环境优劣 ,产量的高低。现据本人观察的经验 ,归纳如下。水是无色液体 ,但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有大量的无机盐溶解 ,加之浮游生物、细菌的生长等 ,使池塘水体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池塘基本水色大致可分为3种 :其一为灰白色 ,它是施放了有机肥不久 ,细菌大量繁殖 ,浮游动物含量较多 ,一般适于鱼苗下池的水色 ;其二为绿色 ,表示池水中浮游植物量较大 ;其三为褐色(棕色)表示水中有机质含量较多。养鱼的池塘 ,主要由于后2种水色以不同比例混合 ,故呈现黄绿、草绿、油青、…  相似文献   

5.
淡水池塘养殖中水质的优劣是通过水的颜色、水色的变化来判断的,池塘的水色就是池塘生态系统的晴雨表。水色是由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形成的,其中浮游植物是主要因素。池塘中浮游生物受温度、光照、营养盐的影响而产生季节、昼夜、垂直和水平变化,有的水色适合鱼类生长,有的不适合鱼类生长,如何根据水色的变化来判断养殖水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丁天宝 《齐鲁渔业》2002,19(12):8-8
一.观察透明度 对虾养殖期间,池水透明度一般应掌握在30~40cm左右。当透明度低于30cm时,应停止施肥,并适量换水;当透明度高于40cm时,说明浮游生物太少,应适当施肥。 二、观察水色 养虾池的水色是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表现,水中含有丰富的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时,水呈浅褐色或黄褐色。如果水色不正常或有异味,表示池水不正常,如:池水变成乳白色,是池内藻类大量死亡而细菌大量繁殖所引起;水色呈红褐色或鲜绿色,并伴有严重的鱼腥味,这可能是一些会产生毒素的甲藻类或蓝藻类的过度繁殖引起的。如果刮风时池塘水面出现很多泡沫,是  相似文献   

7.
正水色,最通俗的解释就是水面所呈现的色泽。一般来说,水是无色透明的,我们常见的自来水都是清澈明澄的。但水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水色,因此我们所指的水色主要是指水体的颜色。水色的形成是太阳光经水体散射后,可见光与近红外辐射的散射光所呈现的颜色,它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物理的、化学的,还有生物的。水产养殖的水色是由养殖水体中的溶解  相似文献   

8.
“养虾先养水”是业内人士都认同的观点 ,它说明了水色在对虾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性。在整个养殖过程中 ,要营造良好而稳定的水色是养虾技术的重点和难点。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度很大。现针对对虾高产养殖生产中经常碰到一些有关水色调控的问题 ,提出一些处理方法 ,以供参考或共同探讨 :1 虾池水色的标准及作用水色是虾池水体理化因子的综合反映 ,它与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密切关系。对虾养殖生产中通常以池水的颜色、透明度的大小和清爽度来衡量池水水色的好坏 ,良好的水色应是黄褐色、黄绿色 ,清爽而亮泽 ,硅藻和绿藻同时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正水色是养殖池水在阳光下呈现出来的颜色。养鱼池的水色主要是池中的浮游生物所决定的。当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池水呈现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以下就夏季常见不良水色调控和读者探讨,希望对高温季节的养殖有所帮助。浓绿水、墨绿色水:表现为水色浓绿、暗绿、无光泽,当水体呈浓绿色时,水体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因为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基本生存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生长,从而影响水产养殖的安全、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水色是由池塘中浮游生物、悬浮颗粒的数量和种类的不同而引起的综合反映,其中浮游藻类是主要因素,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相邻的池塘浮游生物的种类、优势种类往往不同,所以水色也不同。其实,池塘的水色就是池塘生态系统的“晴雨表”。笔者根据十几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特殊水色的变化规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所谓水色是指池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组成水色的物质主要是水中的浮游生物,它们悬浮生活于水层之中,肉眼难于看到,许多种类虽略能自由浮动,但游泳能力不强,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池水中的波浪作被动运动。浮游生物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个类群。浮游植物主要包括绿藻、金藻、甲藻、隐藻、硅藻、裸藻和蓝藻等几个门的种类以及各种浮游细菌。浮游动物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  相似文献   

12.
李泽湘 《内陆水产》2003,28(1):26-26
鱼塘水质的好坏通常以水色和透明度作为判断的标志。用肉眼判别鱼池水质的好坏可采用以下方法。看水的颜色鱼池由于施肥品种与施肥季节的不同而呈不同的水色。一般来说,肥水池的正常水色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油绿色为主,另一类以茶褐色为主,这两类池水中均含有大量的易被鱼类消化吸收的饵料生物,是适合养鱼的塘水。看水色变化水色的变化是池水“活”的证明,它有“日变化”和“旬、月变化”两种情况。一般易被鱼类利用的浮游生物大多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由此形成池水上午的透明度要比下午高的“日变化”。此外,每10~15天水色浓淡呈周期性地交替出…  相似文献   

13.
养虾池的水色,是池水在阳光下所呈现出的颜色,其主要受水中的浮游生物、微生物、溶于水中的悬浮物和胶状物以及水中金属离子,泥炭或腐植质、有机质及粘泥土等物质的影响,尤其是受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所左右。虾池中的浮游植物硅藻、绿藻能稳定地生长,对虾池的水色和水质变动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池塘中的水总是呈一定颜色,即水色。它是由水中的悬浮物、浮游生物以及光线入池底色彩反射等因素而综合形成的。我们在养殖生产中所指的水色主要是指各种藻类(主要为浮游植物)在水体中大量生长繁殖,而使池水呈现的颜色,不同的水体具有不同的藻类,而不同的藻类含有不同的色素,从而造成池水的颜色不一样,浓淡不一样。藻类是水体中的主要原始生产者,是养殖鱼类或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物质基础,与渔业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鱼类对不同种类的藻类利用不同,有些藻类,鱼类不仅不能利用,而且在其大量繁殖时,由于死亡分解…  相似文献   

15.
水色与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殖过程中,水色及其变化是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可根据透明度判断水体的肥瘦。根据水色判断的浮游生物的种类等,从而采取相应用药与施肥措施来管理水质。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水质趋于恶化,养殖对象发病率增高,病情越来越复杂。一旦发病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养殖者发现有鱼死亡而不知何种原因,从而导致乱用药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水产养殖讲究预防病害,观察水色尤为重要。可根据水色、透明度来判断是否需要用药以达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目的。 水色是因为水中浮游生物、悬浮颗粒的数量和种类的不同而起的综合反映,其中…  相似文献   

16.
施正学 《水产养殖》2012,33(6):35-36
水色是由水体中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的种类决定的,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是决定水色的主要原因之一。藻类大量繁殖以致水色较浓甚至出现藻团、浮膜的现象称水华。出现"水华",对养鱼来说具有双重性。这种水较肥,对鱼类可以提供容易消化  相似文献   

17.
明晶 《科学养鱼》2006,(11):76-76
水体的颜色是我们经常用以判断水质好坏的宏观指标之一。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水色推断池水的浓淡和浮游生物的多少及大致种群组成,并判断水质的优劣,从而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可以说,看水色是养殖的基本功。下面粗略地介绍几种常见水色及其成因,以供参考。一、茶色或茶褐色此  相似文献   

18.
养殖池塘的水色是由于池塘水体中的有机物颗粒、无机物颗粒和浮游生物群落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来的颜色.是衡量养殖池塘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好的养殖池塘水色有以下特性:增加溶氧,稳定水质.具降毒作用;提高并稳定水温;抑制丝状藻、底层藻类和病菌的繁殖等。因此,保持好的养殖池塘水色对保持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池塘鱼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对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中常见的几种水色和特点及调控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对鱼池水用眼直观判断水质的好坏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一、利用水色判别:养鱼池塘水的颜色,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  相似文献   

20.
赵亚东 《齐鲁渔业》2006,23(9):39-39
养殖水体的颜色是生产中常用的辨别水质好坏的指标之一。我们可以根据水色推断养殖池塘水的浓淡和浮游生物的多少及大致种群组成,以此判断水质的优劣,从而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