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施磷量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施磷量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生产中磷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春小麦新春26号(A1)、新春34号(A2)为主区,施磷量为副区,共五个水平,分别为0(P0)、45(P1)、90(P2)、135(P3)、180(P4)kg/hm2。【结果】施磷量对春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总量、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率、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及花前干物质转移率、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间花期、成熟期干重、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茎和颖壳干物质分配率、总干物质、籽粒产量、主穗长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施磷量的增加,小麦总干物质积累表现为先快后慢的递增趋势;而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表现为一定范围内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则反之;且施磷量与籽粒产量及干物质积累总量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0.969,籽粒产量与干物质积累总量间也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41;各器官花后干物质分配比例表现为:籽粒>茎>颖壳>叶片>叶鞘。【结论】在一定范围(0~135 kg/hm2)内增施磷肥可提高春小麦籽粒分配率及后期的光合能力,实现增产,且磷肥最佳施用量为135 kg/hm2。  相似文献   

2.
经过拟合方程定量地研究了乳源木莲苗期生物量积累过程,以及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 根、茎、叶干物质的积累符合理查德模型;根、茎、叶干重与全株干重的百分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差异;不同季节各器官的干重变化反映了由于自疏造成叶脱落情况,各模型的相关系数几乎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粘壤土上开展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和氮磷钾配比对蓖麻品种淄蓖7号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氮磷钾配比以及两者互作对蓖麻的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随着施氮量从225.0 kg/hm~2到375.0 kg/hm~2、氮磷钾配比从1∶0∶0提高到1∶0.9∶1.5,蓖麻的株高、叶干重、茎干重、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均显著增加;籽粒产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每株穗数的增加和百粒重的提高;施氮量375 kg/hm~2、氮磷钾配比1∶0.9∶1.5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达2163.6 kg/hm~2。  相似文献   

4.
添加沸石对黄瓜幼苗营养状况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以草炭蛭石 ( 2V∶1V)为基本基质 ,添加不同比例的沸石 ,研究其对黄瓜幼苗营养状况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对黄瓜幼苗的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 ;黄瓜幼苗叶干重与含氮量 ,根、叶干重与含磷量 ,茎、叶干重与含钾量 ,根、叶干重与含钙量、含镁量呈显著正相关 ;而黄瓜幼苗根、叶干重与氮、磷、钾积累量 ,茎、叶干重与钙、镁积累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水稻乳苗抛栽与其它栽培方式干物质生产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水稻乳苗抛栽和手插秧、抛秧、水直播的干物积累与分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经济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至灌浆期的干物质积累速度之间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与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的正相关未达显著水平,与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水稻乳苗抛栽干物质积累速度低,抽穗灌浆期至成熟期绿叶和茎鞘干重比例较高,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低。  相似文献   

6.
在粘壤土上开展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和氮磷钾配比对蓖麻品种淄蓖7号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氮磷钾配比以及两者互作对蓖麻的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随着施氮量从225.0 kg/hm2到375.0 kg/hm2到375.0 kg/hm2、氮磷钾配比从1∶0∶0提高到1∶0.9∶1.5,蓖麻的株高、叶干重、茎干重、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均显著增加;籽粒产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每株穗数的增加和百粒重的提高;施氮量375 kg/hm2、氮磷钾配比从1∶0∶0提高到1∶0.9∶1.5,蓖麻的株高、叶干重、茎干重、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均显著增加;籽粒产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每株穗数的增加和百粒重的提高;施氮量375 kg/hm2、氮磷钾配比1∶0.9∶1.5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达2163.6 kg/hm2、氮磷钾配比1∶0.9∶1.5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达2163.6 kg/hm2。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氮肥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干物质的积累动态与分配规律的影响,为南疆陆地棉膜下滴灌高产棉田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棉所49号为材料,在田间通过不同施纯氮量(0、150、300、450、600和750 kg/hm2)试验,对不同生育时期公顷干物质的积累及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并建立施纯氮量与籽棉产量的回归方程.[结果]全生育期根、茎枝、叶片的干物质积累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蕾花铃在结铃期呈极显著负相关.茎枝的分配比例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蕾花铃呈负相关;叶片的分配比例在开花期之前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开花期之后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纯氮300~450 kg/hm2,可提高干物质积累速率,延长其快速积累持续期,调节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增加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提高棉花产量.施纯氮量与籽棉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4 171.870+12.881 X-0.015X2,当施纯氮量X=427.832 kg/hm2,得到籽棉理论最高产量为Y=6 937.17 kg/hm2.  相似文献   

8.
以淄蓖8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中度盐碱地蓖麻在不同施氮量和施磷量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产量。结果表明,氮肥、磷肥和两者互作对各时期主茎真叶数的影响不显著,氮肥、磷肥和两者互作从蕾期开始对株高和地上部干重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从苗期开始对叶干重和茎干重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花序干重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氮肥对每株穗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磷肥及二者互作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氮肥、磷肥及二者互作对每穗粒数、百粒重和籽粒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开花期、花后和灌浆成熟期群体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提高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籽粒产量的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225 kg·hm-2、施磷量90 kg·hm-2,苗期和蕾期各施用氮、磷肥的50%获得的籽粒产量最高,达3 568.4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麻疯树基肥施用适宜深度,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深度(0、10、20、30 cm)对麻疯树云热-1号根、茎及叶生长、养分含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比较,施肥可显著促进麻疯树各器官生长,提高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其中,在试验初期,地径和茎高随施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之后,地径和茎高以施肥深度20 cm的最大,其次是施肥深度10 cm的。随施肥深度增加,4条侧根总长、1级侧根总数、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积累量先增而后减,其中均以施肥深度20 cm的最大,处理间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磷及钾积累总量的差异显著;肥料深施(10~30 cm)也明显提高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可见,麻疯树基肥施用土层深度以20 cm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亚低温条件下不同耐寒性番茄幼苗干物质积累与氮磷吸收分配的特点,以‘东农708’(冷敏品种)与‘东农722’(耐寒品种)2个番茄品种为试材,适温25℃/18℃(昼/夜)为对照,通过人工气候箱模拟亚低温15℃/10℃(昼/夜)环境,在亚低温处理后的5d和10d,测定番茄幼苗根、茎和叶中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和磷2种元素的吸收量与分配率。结果表明,与适温相比,亚低温明显抑制番茄幼苗的生长。处理5d后,冷敏品种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氮和磷积累量与对照相比下降的幅度分别为30.95%、32.08%和37.38%,均高于耐寒品种,但在处理10d后,下降的幅度则均低于耐寒品种。番茄幼苗根与叶中的干物质与氮的分配率在处理10d后均增加,而茎中两者的分配率则降低。干物质与氮和磷在各器官中的积累量与分配率均表现为叶茎根。两品种比较,处理5d后,耐寒品种亚低温条件下的单株干质量与氮和磷积累量分别是冷敏品种的2.0、2.1与1.9倍,处理10d后则分别为冷敏品种的1.3、1.4与1.1倍。处理10d后,冷敏品种各器官中的磷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耐寒品种,而根中的氮与磷的分配率显著低于耐寒品种。综上所述,亚低温条件下,番茄幼苗干物质积累量与氮和磷的吸收量均下降,耐寒品种‘东农722’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磷积累量均大于冷敏品种‘东农708’,且耐寒品种受亚低温的影响迟于冷敏品种。  相似文献   

11.
氮肥施用技术对水稻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8个基、蘖、穗肥不同施氮比例及数量研究毕粳37号的群体。结果表明,(1)抽穗期适量的干物质积累是高产群体的物质基础。(2)适当的基、穗肥配比能极显著调控分蘖期最高苗、抽穗期群体干物积累量及有效穗,极显著提高抽穗期群体单茎重、茎鞘重/叶重比值、穗颖花数、灌浆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和净光合产物积累量及成熟期穗实粒数。当基肥施氮比例占宜施氮量的76.5%,其余视苗情作穗肥补施时,灌浆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净光合产物积累量极显著提高。(3)抽穗期群体适量的干物质积累是极显著提高穗颖花数、灌装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净光合产物积累量及成熟期群体穗实粒数的物质基础。(4)增加施氮量,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将显著增加而使群体恶化。  相似文献   

12.
选用磷低效大豆基因型D03、D05、D17和D18及磷高效大豆基因型D31、D34、D37和D38,采用土培试验,设高(+P)、低磷(-P)2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磷效率大豆苗期吸收氮磷钾的差异。结果表明,(-P)处理下,不同磷高效率大豆基因型根茎叶吸磷量有所不同,根茎叶的干重与吸磷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磷利用效率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根、茎和叶的吸氮量和吸钾量均呈下降趋势。低磷胁迫下,抑制大豆苗期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但磷高效大豆基因型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明显高于磷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不同磷效率大豆基因型苗期吸收氮磷钾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磷低效大豆基因型D03、D05、D17和D18及磷高效大豆基因型D31、D34、D37和D38,采用土培试验,设高(+P)、低磷(-P)2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磷效率大豆苗期吸收氮磷钾的差异。结果表明,(-P)处理下,不同磷高效率大豆基因型根茎叶吸磷量有所不同,根茎叶的干重与吸磷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磷利用效率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根、茎和叶的吸氮量和吸钾量均呈下降趋势。低磷胁迫下,抑制大豆苗期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但磷高效大豆基因型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明显高于磷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以西荞1号为材料,研究了高产条件下苦荞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苦荞的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根、茎、叶的干物质质量分别在播种后60d,75d和45d达到最大值,干物质量分别为379.7,3 113.7,2 561.2kg/hm~2.各器官氮(N)、磷(P)和钾(K)百分比(籽粒除外)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出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幼苗期(播种后15d)上升较快,后期逐渐下降.籽粒中氮和磷的百分比随生育期的推进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钾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氮、钾总积累量变化规律相似,出苗后持续增加,播种后60d达最大值,而后略有下降.整个生育期磷素总积累量持续上升,成熟时各器官以籽粒中积累量最高,为10.46kg/hm~2.高产条件下,苦荞N,P,K最大需求量分别为152.1,19.6,182.2kg/hm~2,需肥比例分别为1.00∶0.13∶1.20.  相似文献   

15.
花生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分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娟  李波  何志刚  汪仁 《湖北农业科学》2014,(13):2992-2994,306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及在不同器官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最少,至结荚期积累量达到生育期总干物质量的57.70%。根系和叶片干物质积累主要在生育前期,茎干物质积累主要在生育中期,结荚期是荚果干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花生对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为氮>钾>磷,形成100 kg荚果产量需要N 4.01 kg、P2O51.56 kg、K2O2.65 kg。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根、茎、叶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荚果的吸收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结荚期是养分吸收的关键时期。生产中应结合花生的生理需肥特性和肥料性质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6.
氮肥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氮素吸收、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了基、追氮肥用量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氮素吸收与运转、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成熟期植株含氮率和积累量都上升,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提高,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植株花前氮积累量与基施氮肥量、花后氮积累量与追施氮肥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籽粒氮产量与花前氮积累量、花后氮积累量和花后营养器官氮输出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花前氮积累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花后氮积累量及花后营养器官氮输出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氮肥利用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基、追氮肥平衡施用,氮素  相似文献   

17.
陇葵杂2号对氮磷钾平衡吸收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陇葵杂2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向日葵生育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磷、钾积累量间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向日葵植株干物质的积累量与氮、磷、钾积累量之间,以及氮、磷、钾在植株中的积累量间均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以施尿素225 kg/hm2、普通过磷酸钙1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处理的氮、磷、钾施用量配比合理,在该施肥条件下,氮(N)、磷(P2O5)、钾(K2O)平衡施肥比例为4.119.4.  相似文献   

18.
中度盐碱地蓖麻生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淄蓖5号和云蓖泰国202为试验品种,研究沿海滩涂中度盐碱地上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蓖麻生长特性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淄蓖5号和云蓖泰国202适宜的种植密度分别为13000、16 000株·hm-2;2个品种适宜的施氮量均为120kg·hm-2;氮肥在苗期和蕾期各施用50%时株高、真叶数和地上部干物重较为适宜,籽粒产量较高.灌浆成熟期地上部干物重和产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开花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存在开口向下的一元二次方程关系,开花后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提高开花后蓖麻植株的光合生产是提高蓖麻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干物质、氮素积累分配及产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 ,烤烟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分配等 ,结果表明 :烤烟的干物质、氮素积累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且主要在旺长期完成 ;干物质与氮素在根、茎、叶的分配比例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小 ,各处理之间无明显规律 ,但均表现为叶 >茎 >根 ;根、茎、叶干重占烟株干重的比例最终分别为 1 2 %~ 2 1 % ,2 3%~ 2 6%和 5 4 %~ 65 % ,根、茎、叶的氮积累量占烟株氮积累量的比例最终分别为 1 2 %~ 1 9% ,2 0 %~ 2 6%和 5 8%~ 67% ;施氮处理中 ,以每公顷施纯N 97.5kg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磷效率特性。[方法]采用高、低磷土壤盆栽试验,对大豆苗期不同器官的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大豆基因型根、茎和叶的吸磷量明显高于磷低效基因型,对磷的吸收能力较强;磷低效大豆基因型的主要障碍是各器官的磷的吸收效率(即吸磷量)较低。在低磷处理下,根、茎和叶的干重与其吸磷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其磷的利用效率均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反应可以从植株的磷营养效率得以综合体现。低磷胁迫下,磷吸收效率即吸磷量是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磷效率的主要变异来源,磷高效大豆基因型苗期植株根、茎和叶对磷的吸收和累积能力较强是形成较多干物质的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