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柳兰花色鲜艳,花序大,花期长,抗逆性强,是优良的园林绿化美化植物,然而目前仍野生于山林之中,引种驯化常对野生资源造成破坏,离体培养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整齐一致的无菌苗,为引种驯化和园林应用奠定基础。本文以柳兰种子为初始材料建立了柳兰离体培养体系,研究了不同附加物对柳兰褐化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培养基对柳兰生长的影响,筛选获得了适宜柳兰生根、壮苗和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研究结果如下:用20% NaClO 对柳兰种子灭菌1.5min可有效抑菌;活性炭和长时间继代培养可有效缓解柳兰褐化现象;适宜柳兰生根、壮苗的培养基是1/2MS+AC 2g/L,适宜柳兰增殖培养的培养基是1/2MS+6-BA 0.5+NAA 0.05。试验结果为柳兰快速繁殖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原产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野生柳兰植株、种子以及栽培条件下采集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野生柳兰植株移栽成活率、生长发育特性及越冬性,研究了野生和栽培柳兰种子的萌发特性和表面微观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柳兰在呼和浩特地区能够越冬,翌年能正常的生长发育,盛花期与原产地相比延长了45d,有开发利用的潜力。野生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高于栽培种子,并且柳兰栽培种子播种前适宜的浸种温度为20℃,野生种子为30℃。在电镜观察中发现柳兰的野生种子和栽培种子外表面结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外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野生柳兰6种不同生境下的土壤与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柳兰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好,在山地、林间、耕地、林缘、湿地、草地等均可完成全生育期生长;野生柳兰生长区域土壤水分介于2.4%~15.1%,对土壤水分的适应范围大、较耐干旱;野生柳兰生长区域土壤紧实度为34~48 kg/cm2、土壤温度为12~22℃,变异幅度较窄,可能是野生柳兰扩大种群的限制因子之一.研究结果将为野生柳兰最适生长环境分析、引种驯化及规模化种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柳兰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兰是一种适生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花穗较大、颜色艳丽、花期较长、适于群生、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与副产品开发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对周边环境要求不高,可生长在较为贫瘠、寒冷的地区,但需充足光照与大量水分。主要从种子准备、土墒整理、播种掌控、田间管理、其他育苗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柳兰的育苗技术,以期为柳兰的育苗与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粱的起源、驯化和传播,中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猜想。最早有印度起源说,再有非洲起源说,中国高粱中国起源说,以及多元起源说等。本文从高粱历史遗存的考古发现、古籍记载、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等方面论述了栽培高粱的起源、驯化和传播。认为高粱起源于苏丹热带草原,距今8 000~6 000 a前开始驯化栽培,并向非洲大陆、印度、中东、西亚等周边传播,距今5 000年前传播到印度,4 000~3 000 a前传播到中国西南的云、贵地区。由于远古时期就开始传播,受不同地域气候条件、栽培条件等的影响,原始高粱的形态学性状和生理特性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了不同的变异,形成了现今五大高粱栽培种之间的差异。中国高粱非中国起源,但中国无疑是高粱的重要驯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6.
荠菜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的野生蔬菜,人工栽培驯化对满足市场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荠菜的生物学特征出发,在品种选择、栽培季节、栽培方式、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陈述,介绍了一套科学实用的荠菜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白灵菇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彦军  樊卫国  刘碧荣  佘冬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24-1025,1034
从驯化栽培史、生物学特性、顺季节栽培技术及反季节栽培技术等方面,综述了白灵菇栽培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欧亚种葡萄(Vitis vinifera L.)的驯化及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欧亚种葡萄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一般认为欧亚种葡萄栽培亚种是由其野生亚种驯化而来,这个驯化过程包括对色泽引人的大果穗、含糖量高、两性花类型的选择和无性繁殖技术的发现,欧亚种葡萄的驯化问题主要涉及驯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数量。本文综述了欧亚种葡萄的驯化和生态地理起源与分布分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王军  段长青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8):1643-1654
欧亚种葡萄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一般认为欧亚种葡萄栽培亚种是由其野生亚种驯化而来,这个驯化过程包括对色泽引人的大果穗、含糖量高、两性花类型的选择和无性繁殖技术的发现,欧亚种葡萄的驯化问题主要涉及驯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数量。本文综述了欧亚种葡萄的驯化和生态地理起源与分布分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野生白芨人工规模化种植的需求,以本地紫花大白芨组培瓶苗为试材,总结了一套白芨组培苗驯化栽培技术,包括搭建简易塑料大棚、驯化基质配制、炼苗、出瓶、驯化栽培、驯化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山茱萸是我国的常用大宗中药,其推广栽培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意义。然而,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山茱萸产量的提高进入瓶颈期,且由于各产区的环境、栽培技术、加工方法等存在明显差异,造成了山茱萸药材质量良莠不齐、管控管理没有统一明确标准等问题,质量因素已经制约了山茱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生产基地选址、种质种子要求、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与采收加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介绍,以期为山茱萸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在保证高产的同时提升山茱萸质量,推动山茱萸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卷丹百合(Lilium lancifolium Thunb.),作为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在卷丹种植基础上,通过对卷丹百合物候期划分,种球分级、种植密度、种植模式、肥料、播种时期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建立了百合种植关键技术体系.结果 表明:卷丹百合物候期划分为8个时期;在研究范围内,种球分级为大种球(d≥5 cm)、种植模式为垄起渗水膜覆盖,种植密度为4500 kg·hm-2,基肥施肥量为225 kg·hm-2时,卷丹百合产量、多糖和皂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以自然生草为对照,研究苹果园行间连续3 a种植黑麦草、白三叶和长柔毛野豌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苹果园连续生草3 a,可显著提高果园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pH。其中长柔毛野豌豆和白三叶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从2018年的42.26 mg/kg和18.38 mg/kg提升至2020年的61.94mg/kg和70.16 mg/kg,固氮作用显著。长柔毛野豌豆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鞘氨醇单胞菌、木霉菌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发现,在生草条件下,适当提高果园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降低pH,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青枯菌、白粉菌、刺盘孢属、葡萄穗霉属等病原菌的相对丰度,提高芽孢杆菌、溶杆菌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有助于改良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优良袋料栽培配方是金耳增产增效的关键因素,为探究金耳袋栽高产配方,缩短金耳生产周期、提高产量及子实体品质,试验以麸皮、豆粕、玉米粉、木屑、棉籽壳为研究因素,以金耳子实体鲜质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混料比率及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常规熟料栽培,构建研究因素与金耳子实体鲜质量的数学模型,探索不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金耳栽培基质中添加麸皮、豆粕、玉米粉均能提高其产量,其影响规律符合二次曲线规律,木屑不利于金耳产量的提高;结合当前原料价格选出金耳栽培的适宜配方,即麸皮10.30%,豆粕2.29%,玉米粉9.15%,木屑49.57%,棉籽壳26.69%,生石膏1%,蔗糖1%。采用该配方每袋可产金耳子实体264.62 g,在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承德地区野生北柴胡为试材,通过样方调查对不同生境中柴胡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野生柴胡驯化扩繁及野生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海拔变化影响柴胡种群分布及表观形态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野生柴胡株高、叶宽、小总苞片可以解释72.4%的野生柴胡根部颜色信息,野生柴胡花柄长、根部颜色、叶长可以解释94.7%的野生柴胡叶形信息,野生柴胡叶形、具花数可以解释59.5%的野生柴胡伞幅信息。因此,在野生优质柴胡资源驯化时,就地保护驯化扩繁,更有利于保护野生柴胡资源种群的优势性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杏鲍菇代料栽培姬松茸的适宜比例,通过床栽试验研究了杏鲍菇替代不同比例稻草对姬松茸J2和J37菌株不同潮次子实体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姬松茸J2和J37子实体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替代比例为30%时产量最高,姬松茸J2产量可达2.038 kg·m-2,姬松茸J37产量可达2.267 kg·m-2。两种姬松茸子实体产量主要集中于第一潮和第二潮,且杏鲍菇菌渣替代栽培处理前两潮产量占比均高于传统栽培配方。随着潮次增加,姬松茸 J2和 J37子实体中多糖、粗蛋白和氨基酸的质量分数总体呈降低的趋势,但杏鲍菇菌渣替代处理多糖、粗蛋白和氨基酸质量分数随潮次增加降低的幅度小于传统栽培配方。杏鲍菇菌渣替代处理姬松茸子实体中粗蛋白、氨基酸和多糖的质量分数分别比传统栽培配方提高2.42%~10.44%、4.09%~12.00%和11.07%~23.70%,其中替代比例为30%时营养品质最优。从生产成本分析,杏鲍菇菌渣替代可降低姬松茸栽培原料成本35.08%~54.00%。研究表明,适宜比例的杏鲍菇菌渣和养殖场垫料组合代料栽培姬松茸的产量和品质优且不同潮次间相对稳定,而且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栽培材料的投入成本,综合效益比较高。  相似文献   

17.
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不同温度胁迫后的高山杜鹃叶子的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探讨其生理指标的敏感因子、伤害或保护机理,摸索出高山杜鹃适宜的胁迫温度,为杜鹃的引种驯化和人工栽培提供依据。采用人工模拟气候鉴定法,对高山杜鹃热害指数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与对照相比,高山杜鹃的SOD、CAT和POD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同一温度下SOD、CAT和POD的活性随时间推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质量摩尔浓度呈不断升高的趋势,而叶绿素质量分数不断降低,且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以上各生理指标受温度影响显著。综上,温度对高山杜鹃的影响较大,能极大改变其细胞膜通透性及降低叶绿素质量分数,而高山杜鹃幼苗能通过增强POD、SOD、CAT的活性清除因胁迫积累的过氧化氢及活性氧,以维持细胞内活性氧产生和清除之间的平衡,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对高温逆境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珠芽魔芋,一种含有葡甘聚糖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抗逆性强近年来被广泛关注。陕西省商洛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21年从云南引进珠芽魔芋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全程观察记载并进行调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珠芽魔芋具有生育期长,倒苗期晚,繁殖系数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具备其它魔芋品种没有的优势,在陕南商洛山区或同类适于区可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3种北美红枫秋季变色期呈色生理差异,进一步阐释北美红枫呈色生理机制,为北美红枫引种选择及适应性栽培提供参考,特对其叶色参数、色素质量比、可溶性糖质量比、可溶性蛋白质量比、相关酶活性、叶片pH值等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者间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寻北美红枫转色关键作用因子.结果表明,色素质量比、可溶性糖质量比、可溶性蛋白质量比、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叶片pH值等是影响北美红枫转红的重要作用因子.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北美红枫秋季变色期对色素质量比及色素比例并无明显影响,不是影响其叶色转变的重要影响因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比下降是北美红枫转红的原因,但花色素苷质量比迅速增加、m_(Chl)/m_(Ant)值和m_(Car)/m_(Ant)值的迅速降低才是北美红枫转红更为重要的直接原因.北美红枫叶色a值与可溶性糖质量比显著正相关(p0.01),整个秋季变色期,可溶性糖质量比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可溶性糖过量积累可能会抑制花色素苷合成,进而影响北美红枫叶片转红.北美红枫叶色a值与叶片pH值显著正相关(p0.01),整个秋季变色期,叶片pH值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20.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高价值经济树种,对环境适应性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但由于长期的栽培和应用过程中存在产区环境差异较大、栽培技术差别明显、缺乏可控的质量标准等问题,造成目前银杏药材原料无法正确评估的混乱局面,成为了制约银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文章从生产基地选址、种质种子要求、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加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能进一步为栽培户提供参考,提高银杏的产量和品质,推动银杏产业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