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Trin.)Link)的幼根、幼叶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细胞系。利用胚性悬浮细胞系进行质壁分离处理再游离原生质体,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并由原生质体再生出小细胞团。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苹果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主要包括材料选择、原生质体的分离、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培养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在观赏植物育种中起重要作用。原生质体的来源、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方法等,都对原生质体的培养有重要影响。近年来,观赏植物原生质体在细胞融合、遗传转化上有了一定发展,为创造观赏植物新种质提供了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水稻原生质体培养研究的进展及其在远缘杂交、细胞融合、基因转移技术等方面应用。自1985年以来水稻原生质体培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粳稻、籼稻、爪哇稻和野生稻种的原生质体培养相继成功,从中筛选出许多适于原生质体培养的水稻品种或品系。随着培养技术的完善,水稻与其他远缘植物(如稗草、野生稻等)细胞杂交、应用电导基因或PEG 法将外来DNA 直接导入水稻原生质体中的基因转移技术都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落叶果树原生质体技术在近10年内已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在原生质体技术方面已取得成功的落叶果树原生质体培养中的材料来源、分离培养、植株再生及有关原生质体体细胞融合并对目前落叶树原生质体技术研究中需注意的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经济林木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为了全面了解经济林木离体培养现状和找出离体培养的规律,概述了经济林木胚胎培养,器官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融合和人工种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到目前为止,已离体培养成功的经济林木种类有50余种,其中,原生质体培养成功的种类不足10种,并指出,经济林木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建立是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原生质体融合的基础,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建立对各种遗传操作和利用生物技术培育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是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的基础,药用植物原生质体的来源,酶解的条件,培养基的组成,培养的方法等对原生质体培养胶丰很大的影响。目前,原生质体培养在药用植物高产细胞系的筛选、体细胞杂交和基础工程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原生质体的培养技术流程、意义及影响因素,并着重阐述了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在现代植物种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原生质体技术是在原生质体分离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技术操作,包括原生质体融合、遗传转化、植株再生等.原生质体技术为细胞杂交,新品种培育,及其与有关的细胞、分子和遗传等学科的交叉渗透,提供一种使用范围广、可行性强的技术体系.阐述了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遗传转化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认为原生质体技术在高等植物遗传性状的改良及生产实践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有效促进了果树育种事业的良好发展。原生质体培养在当前果树育种事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原生质体培养所需要的材料入手,对原生质体的具体培养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详细介绍了原生质体培养在果树育种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张颖  张微微  王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41-3943
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是进行植物育种、基因工程、遗传理论及细胞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的平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该研究对影响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重要因素包括酶、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和培养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植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遗传性状稳定性、变异规律等问题,为今后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苹果原生质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20年来苹果原生质体研究进展,对苹果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植株再生技术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提出了原生质体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作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原生质体培养技术是细胞融合、细胞器移植和基因转化的重要基础,在植物遗传工程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由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植物种类已超过150种。过去成株的植物大部分属双子叶的茄科、伞形科、十字花科、芸香科;单子叶的禾本科以及双子叶重要农作物原生质体培养停滞不前。近十年国内外科学家努力下,先后解决了几乎全部重要粮食及棉油作物原生质体再生的难题。我国在农作物原生质体培养取得了重大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小立碗藓具有遗传背景清楚、活体观察方便、生活史短、再生能力强等特点,是研究发育的理想模式植物.[方法]应用0.5%的崩溃酶将生长7d的原丝体酶解,得到新鲜原生质体,先过滤再用8%的甘露醇洗涤,在含有为8%的甘露醇的BCDA液体培养基内培养2d和4d.采用新鲜原生质体、再生2d和再生4d的原生质体作材料,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期原生质体的细胞壁再生过程,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细胞壁再生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培养2d后开始有微纤丝发生,在原生质体培养4d时形成细胞壁结构,细胞开始进行分裂.分析细胞壁再生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发现在新鲜原生质体中基因表达量最低,原生质体培养2d和培养4d后,基因表达量均比在新鲜原生质体中的表达量高.[结论]小立碗藓原生质体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d微纤丝发生;原生质体培养4d形成完整的细胞壁结构.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伴随着植物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技术的迅速提高,植物体细胞杂交研究也进展很快,不仅在原生质体融合及其筛选技术上有显著改进,而且从1972年开始,国外已先后在烟草、矮牵牛、胡萝卜、蕃茄等几个属的植物上获得种间甚至属间的体细胞杂种植株。在国内,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我们以烟草为材料,在几次培养出普通烟草原生质体植株的基础上,进行了烟草细胞杂交的研  相似文献   

16.
以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愈伤组织为材料,经酶解获得大量生活的原生质体,用浅层液体静止培养法获得细胞团,最后在琼脂培养基上获得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分化工作尚无结果。试验强调了材料状况及培养条件的重要性,讨论了综合技术在原生质体培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河南省农科院实验中心生物技术室以甘蓝型油菜“豫油2号”为材料,选择生理状态良好的无菌苗下胚轴游离原生质体,配合适宜的培养基,通过液体浅层培养和双层培养,3—5天后获得高频率的细胞分裂。30天后形成再生愈伤组织,经分化成功地培养出大量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甘蓝型油菜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突破,将使油菜原生质体培养由实验阶段转入应用阶段。在此基础上开展无性系筛选种属间杂  相似文献   

18.
以椪柑愈伤组织和试管苗为材料,通过酶解分离原生质体,于液体培养和观察;采用羟自由基测定试剂盒和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分析羟自由基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总活性氧水平变化。结果发现,培养的前3 d,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羟自由基和总活性氧水平下降,而叶肉原生质体则升高;培养的后3 d,除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羟自由基水平升高外,其他都下降。椪柑叶肉原生质体可能由于氧化胁迫引起死亡,而愈伤组织原生质体能较好地控制总活性氧水平从而顺利进入再生,另外培养6 d时其羟自由基含量的升高可能与细胞壁再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融合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融合操作技术不断趋于精密化、微量化、高效化与多样化,文章侧重于实验操作技术和当前研究热点,对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等关键技术环节的重要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应用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曹文娟  蔡小东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1954-1955,1959
利用原生质体进行生物技术育种的先决条件是其能再生完整植株,但目前一些基因型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仍然未获得成功.综述了植物原生质体顽拗现象,并从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过程中的氧化胁迫、原生质体再生能力差异的分子机制方面对与该现象有关的生理和遗传基础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