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于清武 《广西农业科学》2014,(12):2293-2296
【目的】为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微生物多样性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以利于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对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果】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海洋共生微生物多样性、海洋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海洋微生物化学多样性、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抑菌和生物毒及抗肿瘤等方面。目前,存在经济建设与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矛盾突出、海洋外源污染物严重等问题。【建议】应拓展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微生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探寻海洋微生物"沉默"基因的激活方法、构建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生态系统评估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快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步伐等,以实现北部湾(广西海域)海洋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洋酸化状况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之一。在海洋快速酸化的影响下,海洋生物物种丰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海洋生物群落结构;缓慢的海洋酸化,使海洋生物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是与海洋生物生境息息相关,海洋酸化的间接影响成为生态的关键。对近年来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海洋生物应对海洋酸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省为例,深入讨论了海洋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海洋捕捞中的过度捕捞、兼捕以及海水养殖过程中的养殖塘建设、天然苗种采捕、养殖品种逃逸等均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降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制约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海洋捕捞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针对浙江省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消除生物多样性威胁的措施——建立海洋保护区、开展增殖放流、伏季休渔、实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示范活动、修复典型生境等,提出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控制捕捞强度和入海污染,科学实施围填海,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优化养殖模式,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完善海洋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4.
海洋微生物活性产物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多变复杂的环境导致了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在对海洋微生物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对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药理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各种疑难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就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几种重要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菌、酶及酶抑制剂活性分别进行概述,同时概括了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在有机物质分解、能量转移等生物地化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养殖活动对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正确评价近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沉积物的理化分析(T、pH、Eh和SO2-),通过T-RFLP(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了象山港网箱养殖对近海不同深度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构建了对照区0-5 cm沉积物样品的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近海网箱养殖活动不但使象山港沉积物Eh、pH值等理化性质有所改变,而且使细菌的群落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变形细菌纲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也显著降低,致使近海沉积物细菌群落由多样性高的稳定结构向多样性降低的不稳定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13,(6):56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最近公布消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条石鲷性别决定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这是在我国首次发现具有复性染色体决定型的鱼类,丰富了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信息。条石鲷是一种暖温性海洋中下层的岛礁性鱼类,它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海底大型垃圾是海洋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关于海洋垃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漂浮垃圾,而针对海底大型垃圾的研究较少。海底大型垃圾通常不易分解和迁移,这使其不仅能直接改变海洋环境和底质,还能通过影响海洋生物生存与生长进而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本文从定殖、缠绕、围困和摄食等4个角度系统地总结了目前海底大型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及其潜在生态效应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从生物角度客观、全面地综述海底大型垃圾对底栖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期为评估海底大型垃圾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机制,及海底大型垃圾综合管控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洋疏浚物对连云港局部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考察海洋疏浚物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2014年3月对连云港倾倒区及附近海域17个站位的水质和11个站位的沉积物以及海洋生物进行了调查采样。调查将所研究海域划分为倾倒区、倾倒外围区、养殖区,对这3个区域的水质、沉积物中污染物等指标的水平差异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群落现状和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全面评价了海洋疏浚物对该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为倾倒区倾倒外围区养殖区,疏浚物为倾倒区重金属的重要污染源,且在扩散作用下对倾倒外围区海域有一定影响;(2)各海区间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多项指标差异不大,倾倒活动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尚不明显;(3)海区间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差异性大,倾倒区底栖动物种类、密度、多样性指数等降低,表明倾倒活动可能导致环境变化从而对底栖动物产生了显著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9.
海洋微生物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所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特异性,决定了海洋微生物作为新药物产生菌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综述了近年来从海洋中筛选具有药用价值微生物研究进展,并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海洋微生物资源丰富,蕴含丰富的结构新颖的活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洋放线菌和海洋真菌。特别是海洋真菌因其代谢途径复杂、代谢产物种类多样性丰富而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海洋真菌正在成为海洋药源微生物研究的新热点。海洋真菌及其活性物质较多来自子囊菌属。  相似文献   

11.
Strom SL 《Science (New York, N.Y.)》2008,320(5879):1043-1045
The oceans harbor a tremendous diversity of marine microbes.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of bacteria, archaea, and protists arise from this diversity to dominate various habitats and drive globally important biogeochemical cycles. Explanation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bial taxa and their associated activity often focus on 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abiotic conditions. However, the continual reshaping of communities by mortality, allelopathy, symbiosis, and other processes shows that community interactions exert strong selective pressure on marine microbes. Deeper exploration of microbial interactions is now possible via molecular prospecting and taxon-specific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A holistic outlook that encompasses the full array of selective pressures on individuals will help elucidate the maintenance of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the regulation of biogeochemical reactions by planktonic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2.
深渊是迄今人类认识最少的海洋环境之一。深渊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生物量,表现出活跃的有机碳周转特征,是深海有机碳降解的“热点”区域。然而,人类对深渊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和代谢潜力还知之甚少。本文通过宏基因组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表层沉积物(水深10,853米)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特征,揭示深渊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驱动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潜在机制及其相应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是马里亚纳海沟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的优势类群。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的代谢分析表明其主要营异养代谢,可以降解多种有机物,包括一些难降解有机碳化合物(如邻苯二甲酸盐或其他芳香族化合物)。这些结果说明深渊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具有多样化的有机碳代谢能力,可以支持其开展活跃的有机碳降解过程。除了异养代谢过程,氨氧化等自养代谢过程在本研究的深渊微生物群落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说明自养固碳可能是深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排入地表水中的动物粪便会带来一系列生态与公共卫生问题,快速准确鉴别污染来源对于源头控制与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细菌群落的微生物溯源技术(Community-based microbial source tracking)以及高通量DNA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污染源中微生物和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水体中粪便污染来源进行预测。本文利用16S rDNA测序,系统分析与比较了巢湖流域水体、沉积物样本与广泛的潜在污染源(包括村庄与养猪场污水,野生水鸟粪便,人类与家禽、家畜粪便)的细菌群落组成,同时,利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溯源软件FEAST与Sourcetracker,对水体、沉积物样本的潜在污染源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水体与沉积物样本的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粪便样本,其中巢湖水体与河流沉积物样本具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同时样本中也存在大量未分类物种。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广泛分布于所有样本中。溯源分析结果表明,村庄排污口与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样本是河水样本最主要的污染来源,沉积物与湖水样本则预测存在猪场排污水与野生水鸟粪便的污染,所有样本未检测到来自人粪与鸡粪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互花米草盐沼和对应光滩的土壤微生物16S rRNA的特征检测,分析了外来种互花米草的侵入对潮间带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中采集了江苏滨海不同季节光滩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的土壤,直接提取法分离得到其中的土壤微生物DNA,并采用Sepharose 4B吸附柱对DNA进行纯化,有效地去除了腐殖酸,得到纯度较高的DNA样品模板。通过选取特异引物扩增16S rRNA基因序列,得到了较清晰的结果:有差异的16S rRNA扩增片断通过DGGE被分开,形成可见条带;不同的样品由于其中的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扩增出的条带数量及其在凝胶上的相对位置都有一定的差异。结果显示:互花米草盐沼与光滩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皆较低,二者在互花米草生长初期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总体来说,外来种互花米草的种植较明显地改变了滩涂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此外,滩涂土壤微生物群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油污染土壤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微生物作为土壤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若受到石油污染的影响,其群落结构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于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以及评价石油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技术及其在石油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甘肃省天水马铃薯-小麦轮作模式下马铃薯根内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以马铃薯单一连续种植模式为对照,利用Illumina测序[细菌16s rRNA(V3-V4)和真菌ITS1]分析马铃薯根内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组成。结果显示,与连作对照相比,轮作模式下马铃薯根内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组成及物种丰度均有明显差异,且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根内益生菌Pseudomonadaceae、MortierellaFlavobacterium等的丰度水平明显提高。由此得出,耕作模式影响马铃薯根内微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并且推断轮作模式下形成的根内微生物群落更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抗逆性的提高。此外,对环境因子与马铃薯根内微生物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马铃薯根内微生物与环境因子有显著的相关性(尤其土壤pH、含水量、铵态氮等因素)。上述研究结果揭示西北旱区耕作模式和环境因子对马铃薯根内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影响,该结论对西北旱区马铃薯的绿色高效生产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7.
Ocean warming occurs every year in seasonal cycles that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long-term responses of plankton to climate change. Rhythmic seasonal pattern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turnover are revealed when high-resolution measurements of microbial plankton diversity are applied to samples collected in lengthy time series. Seasonal cycles in microbial plankton are complex, but the expansion of fixed ocean stations monitoring long-term chan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ed instrumentation are providing the time-series data needed to understand how these cycles vary across broad geographical scales. By accumulating data and using predictive modeling, we gain insights into changes that will occur as the ocean surface continues to warm and as the extent and duration of ocean stratification increase. These developments will enable marine scientists to predict changes in geochemical cycles mediated by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to gauge their broader impacts.  相似文献   

18.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的质量,是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示因子。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农田影响因素、生态功能方面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有机固体废弃物引起的环境污染风险日益增加,好氧堆肥是对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热点。微生物是驱动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分解者,在好氧堆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以及相关物质转化的功能基因,对促进有机物矿化、控制氮素流失、减少臭气排放、生产优质有机肥产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好氧堆肥中的微生物因受其复杂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在好氧堆肥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氮硫物质转化等研究方面获得诸多进展。重点阐述了基于好氧堆肥工艺的有机固体废弃物生物转化过程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好氧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群落演化机制,以及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等方面,为构建生物转化模型,调节好氧堆肥中的生物转化过程及提升有机固体废弃物高效生物转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