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福戈散粒剂防治甘蔗害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下种和大培土时、667m2施用40%福戈水分散粒剂40g,对甘蔗叶面害虫、蔗茎害虫和地下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与对照相比,对甘蔗蚜虫、蓟马、金龟子、台湾稻螟、黄螟蛀根和螟虫蛀茎有较好的防控作用,防效分别达到100%、97.4%、55.0%、78.7%、76.7%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5个处理的杀虫剂防治甘蔗害虫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吡虫啉缓释粒剂对枯心苗、蚜虫、蓟马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甘蔗蛀茎和蛀蔸螟虫防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3种杀虫剂及不同施用时期、不同用量防治甘蔗害虫的试验,结果显示,在甘蔗大培土时,40%福戈600g/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可作为甘蔗螟虫防治用药进行示范和推广;2%吡虫啉颗粒剂30~45kg/hm~2对甘蔗叶部害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可作为甘蔗叶部害虫防治用药进行示范和推广;所有参试农药对枯心苗和金龟子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对蛀茎和蛀蔸螟虫防治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3种杀虫剂防治甘蔗害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根施30%度锐SC、70%锐胜WG和40%福戈WG三种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蓟马、绵蚜虫都有良好防治效果。施药后60d,螟害枯心防效达70%以上;10株蓟马虫量防治效果在65%以上,有虫株防效下降,但明显优于对照;除40%福戈WG 450g/hm2有绵蚜虫危害外,其它各药剂处理防治效果均达100%,明显优于对照。生产上应用以30%度锐SC 600mL/hm2、70%锐胜WG 225g/hm2、40%福戈WG 600g/hm2为宜,结合甘蔗下种和施肥培土,与化肥混合均匀,施用后及时覆土。  相似文献   

5.
甘蔗根施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和甘蔗蓟马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同剂量下,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与对照农药5%特丁硫磷颗粒剂相当,对甘蔗蓟马防治效果优于对照农药5%特丁硫磷颗粒剂。可作为甘蔗害虫防治中的替代农药,使用剂量以60~7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姜爽 《广西蔗糖》2012,(4):10-13
1蔗区基本情况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良圻制糖有限公司位于横县六景镇,近年甘蔗种植面积约8万亩,实行一年新植一年宿根的栽培制度。当家品种为新台糖22号,占80%;其次为新台糖28号,占12%,年总产原料蔗40多万吨。主要甘蔗害虫是螟虫、蓟马虫、绵蚜虫、金龟子和锯天牛等。1998~2007年防治甘蔗虫害所使用的颗粒剂农药主要是呋喃丹、呋甲、特丁磷和棵棵无损等高毒农药,从2008年开始推广蔗乐乐  相似文献   

7.
棵棵无损5%颗粒剂在宿根蔗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棵棵无损5%颗粒剂对甘蔗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效和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施1次该药对螟虫的防效是49.1%,绵蚜虫40.0%~97.7%,蓟马42.1%~62.5%;比CK增产10.1%,差异显著性达5%水平,效益增长8.6%。施两次药对螟虫的防效是51.4%,绵蚜虫80%~100%,蓟马45.6%~50.5%;比CK增产14.4%,差异显著性达1%水平,效益增长11.5%。与标准药剂呋喃丹3%颗粒剂相比,不管是施1次药还是两次药对螟虫的防效都差不多,对绵蚜虫和蓟马的防效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对蔗茎产量施两次药较高,施1次药稍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田间栽培条件下,采用不同农药处理甘蔗,以无农药处理为对照,以此研究不同农药处理对甘蔗枯心率、蚜虫为害株率、螟虫蛀率、有效苗数、株高、茎径、每公顷的有效茎数、产量及产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农药处理的甘蔗枯心率、螟虫蛀茎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每公顷的有效茎数、产量及亩蔗茎含糖量在农药处理下均高于对照,以1%苏云金杆菌·噻虫胺颗粒剂处理表现较好,分别比对照大390条/亩、1.79吨/亩、0.267吨/亩;组合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70%噻虫嗪)产量比对照大1.59吨/亩。综合分析得出,施用1%苏云金杆菌·噻虫胺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绵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甘蔗种植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几个剂量的家保福及3.6%杀虫双、5%甲拌磷颗粒剂对甘蔗螟虫、蓟马的防治效果进行对比并测产。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家保福"对螟虫和蔗蓟马有较好的防控作用,同时对甘蔗有较明显的增产作用。考虑到施用成本的投入问题,建议以亩施"家保福"5-6公斤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防治甘蔗螟虫,在现有防治技术的基础上,对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科得拉)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甘蔗大培土时,每667m~2施用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2kg,对甘蔗蛀茎螟虫的防效可达60%左右,对蛀蔸螟虫的防效可达90%左右;甘蔗螟害株率和螟害节率较常规防治低53.0和18.1个百分点。同时,对甘蔗生长和糖分积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防治效果明显,累计已在云南德宏蔗区推广应用32666.6 hm~2。  相似文献   

11.
张玉江  张汉友 《北方水稻》2010,40(2):35-35,52
用新药剂40%福戈WG与18%杀虫双AC和90%杀虫单SG进行防治水稻二化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0%福戈WG对二化螟防治效果显著,用药量120 g/hm2喷施1次,保苗防治效果达100%,优于常用药剂杀虫双和杀虫单。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茎处理对甘蔗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部位、不同芽数和不同质量的甘蔗种茎为材料,分析不同种茎来源对甘蔗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种茎萌芽出苗及幼苗生长表现最好,萌芽率和苗高分别为72.81%和46.33 cm;单芽茎的萌芽率较低,苗较矮,而三芽茎、四芽茎和多芽茎的萌芽率和苗高差异不明显。正常种茎的萌芽率与倒伏种茎的差异不显著,与绵蚜危害种茎、螟虫危害种茎和黑穗病危害种茎的差异显著;正常种茎苗高与螟虫危害种茎的差异不显著,与绵蚜危害种茎、倒伏种茎和黑穗病危害种茎的差异显著;而黑穗病危害种茎芽萌发长成的植株只有3.82%为正常植株,其他均为黑穗苗。结果说明生产上选健康的甘蔗中部或梢部茎留种,以双芽段、三芽段、四芽段或多芽段种茎种植有利于甘蔗萌芽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3.
云南红皮果蔗是云南蔗区的果蔗新品种,2007年引入贵州试种,2012年在贵州3个县(市)进行区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贵州主栽品种黔糖3号果蔗(CK)比较,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商品性好、蔗糖分含量高、早熟;较对照黔糖3号云南红皮果蔗的平均株高高16.95 cm、茎径粗0.14 cm、田间糖分锤度高1.02%、单茎重重0.12 kg、有效茎多0.18株/m2、增产1.18 kg/m2,丰产稳定。  相似文献   

14.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以收获茎秆为主的重要糖料作物,分蘖是增加有效茎进而提高甘蔗单产和产糖量的关键。本研究以强分蘖甘蔗品种‘B9’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种植密度(P1:4000芽/667 m^2、P2:6000芽/667 m^2、P3:8000芽/667 m^2和P4:10 000芽/667 m^2),通过1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田间小区试验,探讨种植密度对强分蘖甘蔗品种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新植和宿根甘蔗分蘖盛期的总苗数呈上升趋势,但新植与宿根甘蔗总苗数的差异却在缩小,平均分别为25.55%、14.11%、-8.18%和-10.57%;宿根蔗株高显著大于新植蔗的株高,平均增幅分别为17.31%、10.54%、19.44%、14.88%,但茎径几乎不受种植密度的影响;新植蔗有效茎和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P2的除外),且多于宿根蔗的,但其产量却表现相反的结果,即宿根蔗总体表现增产;低密度(P1)和高密度(P4)间的锤度差异显著,并表现降低趋势。在试验条件下甘蔗产量形成过程中,种植密度与甘蔗分蘖盛期的总苗数、株高、有效茎和产量呈正相关,与茎径和田间锤度为负相关,且株高与有效茎对产量的贡献最为显著,但过多的有效茎明显不利于田间锤度提高。因此,这意味着合理密植对强分蘖甘蔗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形成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是目前防治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的主要技术之一。我国许多地区也正在大规模推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在生产上,甘蔗脱毒健康种茎的繁育必须采用适当的措施,才能保证其成活率及产量。总结近年来广东地区种植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从出圃、移栽种植、田间管理等技术和经验,为今后甘蔗健康种苗种茎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用同一种保水剂,采取不同施用方法,探讨施保水剂与不施保水剂以及保水剂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前后经历3年,在2007年新植蔗施用保水剂,2008—2009年宿根蔗不再施用保水剂,结果表明,保水剂兑水处理:在新植蔗施用试验中获得极显著的增产效果,之后的两年宿根蔗试验仍增产显著。增产幅度表现逐年下降,增产效果随着施入土壤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保水剂干撒处理:3年的试验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产。在施保水剂当年的新植蔗比对照略有减产,差异不明显;比保水剂兑水处理减产极显著。在后两年宿根蔗试验中,比对照减产明显,但差异不显著;比兑水处理减产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从桂北主栽果蔗区采集表现褪绿斑点或花叶及无症状的未脱毒拔地拉、青皮果蔗、紫皮果蔗、罗汉果蔗、广东黄皮、同安果蔗及脱毒拔地拉等7个品种蔗叶样品88份,用SCBV检测引物对采集的样品进行PCR检测分析。检测结果显示:有2份为SCBV阳性,检出率2.3%,均为未脱毒果蔗拔地拉,其中1份叶片无明显的症状;脱毒拔地拉、青皮果蔗、紫皮果蔗、罗汉果蔗、广东黄皮、同安果蔗检测均为阴性。表明桂北果蔗区存在SCBV侵染。  相似文献   

18.
由甘蔗鞭黑粉菌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我国甘蔗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给甘蔗产业造成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化学防治是作物病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开展甘蔗黑穗病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治药剂的筛选,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对甘蔗黑穗病的有效防治和提高甘蔗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适合大田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推荐化学药剂,通过测定11种杀菌剂对甘蔗鞭黑粉菌的抑菌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解析有效杀菌剂的抑菌机理,通过新植蔗和宿根蔗的甘蔗黑穗病大田防治试验,评价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和对产量、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数、锤度、单茎重等甘蔗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获得4种杀菌剂对甘蔗鞭黑粉菌单倍体生长、有性配合、冬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分别是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扫描电镜显示,这4种杀菌剂均对甘蔗鞭黑粉菌冬孢子和单倍体孢子细胞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甘蔗鞭黑粉菌失活。在大田新植蔗的甘蔗黑穗病防治试验中,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81%、82.84%、81.76%、70.92%,各药剂防治区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0.84%、17.13%、15.92%、13.35%。在宿根蔗的甘蔗黑穗病防治试验中,以上杀菌剂防治效果分别为89.35%、82.21%、81.51%、70.18%,其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30.15%、24.05%、20.33%、16.58%。新植蔗和宿根蔗药剂防治区的甘蔗其他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区。这4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可作为大田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推荐杀菌剂。  相似文献   

19.
噻虫嗪在甘蔗叶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德宏蔗区甘蔗蓟马、蚜虫等主要叶部害虫防治次数多、劳动强度大、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差的现状,德宏州甘科所与先正达公司合作,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先后筛选出了25%阿克泰WG、40%福戈WG和70%锐胜种子处理水分散粉剂等噻虫嗪系列农药进行示范防治,并总结出了一套用工少、劳动强度小、防治效果显著、防控时间长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探讨40 %福戈WG对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三大害虫水稻的兼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0-150 g/hm2的40 %福戈WG对水稻三大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较长,施用时间灵活,值得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