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为了研究贵州产红芯红薯叶黄酮含量情况,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方法优选了贵州产红芯红薯叶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贵州产红芯红薯叶黄酮的最佳方案为:酒精浓度52%、固液比1∶23、提取时间25 min,使用该方案获得的实际提取率为9.503 7%。该方案提取量稳定,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HPLC法比较分析11种甘薯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为甘薯尤其是地上部分茎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样品通过质量为200倍的甲醇超声提取20 min,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对绿原酸、4,5-O-咖啡酰基奎尼酸、3,5-O-咖啡酰基奎尼酸、3,4-O-咖啡酰基奎尼酸形成良好分离,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74%、102.63%、100.01%和101.05%。[结果]不同甘薯品种间及同一品种不同部位间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差异;地上部分以双咖啡酰奎尼酸含量为主,块薯中以绿原酸含量最高;各组织部位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总量分别为:茎尖9.77~40.86 mg/g,成熟叶2.68~13.97 mg/g,茎干0.56~7.90 mg/g,块薯0.69~4.33 mg/g。[结论]甘薯茎尖和叶片可以作为绿原酸提取材料加于开发利用,其中紫甘薯系列优于非紫甘薯系列,试验中两个11ZY紫薯材料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功能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甘薯叶综合开发和干燥加工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薯品种‘台农71’和‘胜南’的叶片为材料,研究蒸干结合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60℃/50℃/40℃热风干燥共5种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功能成分(总酚、总黄酮、绿原酸类成分、β-胡萝卜素、维生素D3、维生素E、抗坏血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抗氧化能力(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和外观色泽(叶绿素、色值)的影响,并分析各功能成分间及功能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甘薯叶中检测到的游离酚酸主要包括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5种干燥方式对甘薯叶中功能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真空冷冻干燥下,‘台农71’叶片中游离酚酸总量最高,达到38.4 mg·g-1DW,是其在60℃热风干燥下含量的25.6倍。真空冷冻干燥和蒸干结合热风干燥下,叶片中总酚、总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差异相对较小,但都显著高于60℃/50℃/40℃ 3种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下,两个材料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是3种热风干燥的1.7—5.3倍和1.7—3.8倍。抗坏血酸在真空冷冻干燥下有较好的保留(175.3—441.1 mg/100 g DW),而在热风干燥中含量极低(3.4—5.7 mg/100 g DW)。维生素D3α-生育酚在蒸干结合热风干燥下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不同干燥方式下甘薯叶甲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和蒸干结合热风干燥的自由基清除率较高,显著高于3种热风干燥。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总黄酮、总绿原酸、维生素D3α-生育酚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甘薯叶抗氧化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及各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也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真空冷冻干燥和蒸干结合热风干燥能较好地保留甘薯叶中总酚、绿原酸及衍生物、黄酮、维生素D3α-生育酚、抗坏血酸等功能成分,使叶片干燥后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与真空冷冻干燥相比,蒸干结合热风干燥具有成本低和耗时短的优势,是实际生产应用中干燥保留甘薯叶多酚和黄酮的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4.
贾翠英  欧行奇  李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68-19970
[目的]为了全面食用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及有效提取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凯氏定氮法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研究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9种叶菜型苷薯叶中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柄,再次为茎;且品种间叶、茎、柄中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矿物质含量分析表明:元素K、Ca、Mg、Na和F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均表现为K〉Ca〉Mg〉Na〉Fe;而微量元素Cu、Zn、S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有差异,其中叶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Zn〉Cu〉Se,茎中为Cu〉Zn〉Se,柄中为Se〉Cu〉Zn。[结论]为有效利用和开发叶菜型甘薯茎尖有效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济薯21、济徐23、济薯04150、徐薯26、徐薯27和徐薯28共6个甘薯品种为试材,用1/5 Hoag-land营养液附加不同浓度NaCl(0、0.2%、0.3%和0.5%)处理甘薯苗,观察其生长情况;100 d后取样分别测定根、茎、叶中的Na+含量和K+含量。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升高,不同甘薯品种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其中徐薯26受抑制程度最大;根、茎、叶中的Na+含量及Na+/K+比值都有所增加,根中Na+含量最高,而叶中Na+含量最低。可见盐胁迫条件下甘薯将较多的Na+储存在根中从而减少对地上部叶片的伤害,这可能是其忍耐高盐环境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甘薯叶提取物应用于抗衰老化妆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正交试验对甘薯叶中清除自由基的活性物质的提取及保存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对提取物中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活性成分进行探讨。[结果]结果表明:甘薯叶中含有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活性物质,提取剂种类是影响活性物质提取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其中最佳提取与保存条件为:以水为提取溶剂,提取液pH值为8,最佳保存温度为25℃。甘薯叶提取物总酚含量与其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呈正比关系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仅与羟自由基清除率有较好线性关系。[结论]提取物中的酚类物质能有效地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仅能有效清除羟自由基。  相似文献   

7.
植物样品中的无机离子以一定形式与具有近红外吸收的有机基团结合,因而可以借助近红外光谱技术测测其含量.探讨研究了近红外光谱法快速预测甘薯叶和茎镉、铜、锌含量的可行性,以不同肥料种植的甘薯叶和茎样品各67份,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对甘薯叶和茎中水分、蛋白质、镉、铜、锌含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用于快速预...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实验,通过GC-FPD分析方法,分析了涕灭威在甘薯中的吸收及在茎叶中的降解。结果表明,涕灭威很快就会被甘薯根系吸收并转移到茎叶。在茎中,涕灭威4d即达到峰值浓度,其降解产物涕灭威亚砜和涕灭威砜分别在第17d和第21d达到浓度峰值。在叶中,涕灭威浓度6d达到峰值,涕灭威亚砜在第14d、涕灭威砜在第24d达到峰值浓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国内外甘薯茎叶研究的发展历程、知识基础和研究热点前沿,本文以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688篇国内外甘薯茎叶研究文献为研究样本,通过运用CiteSpace等软件对甘薯茎叶研究领域文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叶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发展和趋于稳定3个阶段;论文发表期刊较为分散,但英文文献的高频期刊更具学术影响力和传播面。经合作网络分析发现,甘薯茎叶研究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团队,但团队之间合作较少,且中、英文文献涉及的研究团队重合度不高。此外,甘薯茎叶中生物活性物质生理功能解析、茎叶资源的生物质能转化、叶菜型甘薯品种选育及其栽培以及甘薯叶片衰老机制研究等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甜味绞股蓝根茎叶中多糖含量,对增加提取甜味绞股蓝多糖原料、提高种植绞股蓝单位面积产值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超声波和微波结合提取法,分别提取甜味绞股蓝根茎叶中多糖。[结果]甜味绞股蓝根、茎、叶中多糖含量分别为0.56%、2.07%、2.51%,与股蓝原变种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结论]甜味绞股蓝根茎中多糖有提取价值、综合利用价值,为甜味绞股蓝根茎叶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与烤烟套种的甘薯品种,解决部分烟区烤烟种植调茬难度大与综合效益低等问题,通过田间大区试验,研究烤烟套种不同甘薯品种对烟叶质量、烟薯产量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薯套种能够明显提升土壤相对含水率和烟叶产量,其相对含水率提高幅度介于12.03%~91.88%,烤烟产量增幅为12.29%~31.26%。烤烟套种甘薯以紫薯产量最高,块根产量达29400 kg/hm 2,且单薯质量大于100 g占总薯重的比例在紫薯中最高。烤烟套种甘薯提升了烤烟中上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了烟碱和总氮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内在品质。烤烟套种甘薯降低了上部烟叶含梗率,但增大了上部烟叶叶面密度,以烤烟套种紫薯表现突出。烤烟与紫薯套种,可作为一种烟田增产、烟叶增值和烟农增收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甘薯叶——羊肉香肠的开发与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叶资源。通过对冷冻干燥和烘干两种不同干燥方式所得的甘薯叶粉进行了粒度测定;以新鲜羊肉和甘薯叶干粉为主要研究材料,研制出一种比较适合大众口味的甘薯叶——羊肉香肠。结果表明冷冻甘薯叶粉的粒度性能优于烘干粉,甘薯叶应选择冷冻干燥;把可食用的"栅3"冷冻甘薯叶干粉加入到羊肉香肠中可以改善其膻味,增强可接受性,其添加量以0.2%为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烤烟与甘薯套种、烤烟与黄花草木樨间作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种植措施对烤烟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间作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与烤烟单作相比,对烟叶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同时,烤烟间作草木樨较烤烟套种甘薯和烤烟单作,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8.10%和9.59%,达到显著差异。烤烟间作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较烤烟单作降低下等烟比例分别为12.61%和2.39%,达到显著水平。此外,间套作处理显著提高烤烟叶总糖、还原糖和糖碱比含量,降低氯含量,使其更接近优质烟标准。  相似文献   

14.
烤烟间套草木樨、甘薯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烤烟与甘薯套种、烤烟与黄花草木樨间作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种植措施对烤烟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间作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与烤烟单作相比,对烟叶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同时,烤烟间作草木樨较烤烟套种甘薯和烤烟单作,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8.10%和9.59%,达到显著差异。烤烟间作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较烤烟单作降低下等烟比例分别为12.61%和2.39%,达到显著水平。此外,间套作处理显著提高烤烟叶总糖、还原糖和糖碱比含量,降低氯含量,使其更接近优质烟标准。  相似文献   

15.
覆膜对甘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覆盖黑膜、白膜对甘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于2011年3~10月在贵州省清镇市站街镇杉树村朱兵责任田进行甘薯地膜覆盖栽培试验,试验设覆盖黑膜、透明膜和不覆膜(CK)3个处理,比较覆膜对甘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覆盖黑膜处理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比对照分别增产202%和79%,覆盖白膜处理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分别比对照增产185%和50%,黑膜比白膜处理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分别增产6%和19.6%.覆膜条件下甘薯各器官的干率变化不明显;不同覆膜方式及对照的T/R比值均下降,但覆膜的T/R仍较对照大;覆盖黑膜条件下,甘薯生长前期日鲜重增长速率均比其他两种处理方式快.[结论]覆膜处理甘薯叶片、叶柄、茎蔓、块根的鲜重均比不覆膜明显增加,尤其黑膜覆盖处理下,甘薯各项指标增加明显,黑膜处理下甘薯块根产量增产79%.覆盖栽培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的技术措施,可在贵州省甘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的生长动态,采用两品种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方法,对试验品种和对照各个栽培生长时期茎叶、薯块、薯干、干率等17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甘薯品种T/R为1的时间不同,早熟品种T/R值达到1的时间较早,T/R值接近1.5的时间较短,稳定在1左右的时间较长,后期收获时T/R值大于0.5,说明后期迟衰,以保证高产稳产。甘薯生长后期T/R值相对较大,平稳下降,光和面积较大,有利于甘薯干物率的提高,薯干产量和相对较高。甘薯新品种在进行多年种植时,留种过程尽量使用菜苗圃,建立留种田,避免人工强制选择,薯蔓越来越长,延长甘薯新品种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7.
王丽萍  徐传远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74-2575,2585
以红薯[Ipomoea batatas(L.) Lam]茎叶为原料,采用酶-超声波提取绿原酸.对料液比、加酶量、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绿原酸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加酶量1.5%、超声波功率175W、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绿原酸的提取率为3.45%.  相似文献   

18.
红薯地上茎蔓徒长,对产量影响极大。采用红薯生理紊乱调节剂(一抹灵)处理能有效地调节红薯生理紊乱现象,使养分合理分配,地上地下稳健生长,达到高产稳产目的。经红薯生理紊乱调节剂茎基处理过的秧蔓,分枝比对照多4.3条,秧长缩短11.10%,鲜秧质量缩短45.40%,叶面积增22.00%,茎基直径增粗87.00%,增质量180.00%,增产率达113.00%。  相似文献   

19.
确定青海省乐都县西芹茎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西芹茎叶在乙醇超声提取下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含量。西芹茎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45%乙醇,超声时间为55min,料液比为1∶25的条件下超声提取3次,总黄酮含量为2.65%。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经济可靠、效果显著等特点,可为开发和利用西芹中总黄酮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秋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规律.[方法]以西成薯007和泉薯9号为试验材料,对秋甘薯干物质积累过程及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随着生长的推进秋甘薯植株鲜重和干重均增加,干物率缓慢上升,T/R比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徒长较严重;主要的干物质接收器官大中薯在植后42 ~56 d形成,之后随着薯块的生长大中薯率直线上升;泉薯9号的LAI在整个生长内变化较为平稳,栽插42d后西成薯007的有效光合叶面积呈直线上升,到98 d收获时仍大于9.叶干物质分配率在生长期内呈直线下降,到收获时只占总干物质重的10%;柄干物质分配在生长期内保持在10%左右;茎所分配的干物质从28 d的40%逐渐下降到收获时的20%以下,而块根在28 d出现后其干物质分配呈直线上升,到收获时达到总干重的60%.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生长期内缓慢下降;甘薯正常生长时,叶片的SOD、POD、CAT等酶的协同变化将MDA含量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同化作用的持续进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甘薯植株受到低温胁迫时急剧上升,在后期持续低温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以维持细胞渗透压,最大限度地保证植株不受冷害;块根淀粉含量在栽后28 d形成后即直线上升.在秋甘薯生长的中后期,决根的GA、ABA和IAA含量均较叶片低,植株体内的GA含量栽插56 d后随着植株的衰老逐渐降低.在秋甘薯生长后期ABA含量迅速增加,进一步加快了植株衰老,而LAA含量在这一时期迅速增加应是延缓植株衰老.[结论]该研究对一季薯干倍增技术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