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8种植物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毒杀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采自广东、湖南、云南和新疆的骆驼蓬等15科28种植物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活性。骆驼蓬、黄文江鱼藤、紫花山毛豆、厚果鸡血藤、雷公藤、了哥王、博落回等7种植物甲醇索氏提取物杀线虫活性强烈,以1000μg/mL处理后72h,校正死亡率均在88%以上。乙醇是骆驼蓬杀线虫活性成分较合适的提取溶剂。浸渍法测定结果表明,骆驼蓬种子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对松材线虫毒杀活性顺序强弱依次为:正丁醇〉氯仿〉水〉石油醚萃取物,其中正丁醇萃取物处理后24h和48h,LC50分别为33.98μg/mL和10.18μg/mL。松枝水培试验结果表明,骆驼蓬种子正丁醇萃取物能明显延缓松材线虫引致的松树萎蔫病的发展,以250μg/mL处理后12d病情指数仅0.17,显著低于“清水+虫”处理的病情指数0.75。  相似文献   

2.
研究氮、磷、钾养分对1a生新疆骆驼蓬生物量的影响,为新疆骆驼蓬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新疆皮山县骆驼蓬为研究资料,试验设计为氮磷钾3要素5个处理4次重复,确定骆驼蓬氮磷钾需求规律。从供肥强度来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骆驼蓬的生物量有降低的趋势,其降低率最高时可达68.4%。磷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其生物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比对照增加42.9%。但对钾肥的需求有些特别,即先增加后降低,在处理Ⅲ的增加比对照的生物量高57.9%。新疆皮山县1a生骆驼蓬苗期使用氮肥没有增产效果,对磷肥的需求几乎是直线关系,对钾肥的需求是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3.
潘旭东 《农学学报》2011,1(3):34-37
摘 要:【研究目的】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盐漠带为研究区,通过筛选优势适生植物,为人工辅助提高盐漠带生态稳定性,保障绿洲农田高效生产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植物种群结构组成、群落多样性及生态位宽度分析,筛选出优势适生植物并分析物种多样性;【结果】通过筛选,骆驼蓬、柽柳、猪毛菜、盐爪爪被确定为优势适生种;结合生态位宽度综合分析,得出土壤盐分维最大,为0.5832, 其次是有机质、全氮、水分,综合值分别为0.4800、0.4379与0.2201,说明该区域植物适盐能力较强,尤其骆驼蓬、盐爪爪、柽柳与猪毛菜表现出优势适应性。【结论】盐漠带植物受限于盐分与水分,表现出物种多样性不高,而筛选出优势适生植物骆驼蓬、盐爪爪、柽柳与猪毛菜可作为盐漠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适生优势物种。  相似文献   

4.
温度和光照对骆驼蓬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对骆驼蓬6个不同居群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30℃范围内,骆驼蓬6个居群种子萌发率和萌发指数都表现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趋7势,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但不同居群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不同。在10℃/30℃(黑暗/光照)周期性变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较高。光照不是骆驼蓬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但对种子萌发有重要的影响,持续光照和周期性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全黑暗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5.
骆驼蓬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活性及生理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寻找创制新型生物合理杀线虫剂提供活性模板化合物和理论基础,首次报道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抗逆植物骆驼蓬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活性及生理效应。松枝水培试验结果表明,骆驼蓬种子正丁醇萃取物250 ?g·ml-1处理后,松枝蒸腾强度、流脂量级别和病情指数均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对松材线虫病害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和水萃取物。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获得骆驼蓬总碱、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和馏分A1~A8。毒力测定表明,骆驼蓬碱、馏分A1和A6是骆驼蓬杀线虫的主要活性成分,处理后48 h,对松材线虫(混合虫龄)LC50分别为135.74、160.40和86.02 ?g·ml-1。正丁醇萃取物、骆驼蓬总碱、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馏分A1和A6均能显著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但对碱性磷酸酯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对 -和 -乙酸萘酯羧酸酯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100 ?g·ml-1处理松材线虫后6 h,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抑制率为50.15%~73.14%,对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抑制率为38.56%~48.37%。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可能是骆驼蓬提取物主要杀线虫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疆骆驼蓬种子特征、萌发条件及耐盐耐旱特性。[方法]以生长在新疆石河子市郊的骆驼蓬种子为材料,研究其种子特性,测定种子活力和种子吸水率,并以发芽率为指标探讨其最适萌发条件。[结果]骆驼蓬种子种皮具有复杂精细的表面纹饰;长宽比为1.653,千粒重为2.302 g;种子活力和吸水率都较高;种子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当NaCl浓度为0.8%时,萌发率达16%,但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萌发率相应下降;在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低浓度PEG(〈5.0%)可提高骆驼蓬种子萌发率,而较高浓度PEG(〉5.0%)下,种子萌发率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光照对骆驼蓬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土壤条件对骆驼蓬种子萌发也有影响,其中骆驼蓬种子在沙壤土(50%)中萌发率最大,其次是河沙(45%),再次是黏土(40%);骆驼蓬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30℃;0.5 cm为其最适播种深度。[结论]为骆驼蓬人工繁育及大规模人工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骆驼蓬种子中总生物碱超声提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首次在骆鸵蓬植物中应用了超声技术。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骆驼蓬种子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参数并 以每50g种子中总生物碱量为指标,考察了乙醇浓度(A)、液料比(B)和超声时间(C)3个因素对骆驼蓬提取 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为A2B3C3,即用8倍量的80%的乙醇超声提取60 min。  相似文献   

8.
通过筛选适生植物,为退化盐漠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物种,达到提高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目的。在盐漠带植物种群结构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生态位宽度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猪毛菜,柽柳,盐爪爪,骆驼蓬在植物种群生态特征方面优势明显,在盐渍化环境下适应能力较强;结合生态位宽度综合分析,得出土壤盐分维最大,为0.5832,其次是有机质、全氮、水分,综合值分别为0.4800、0.4379与0.2201。由此得出,骆驼蓬、柽柳、猪毛菜、盐爪爪为优势适生种;盐漠带植物物种多样性不高,主要受到盐分与水分限制。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药液浸虫法、叶片浸药饲虫法、叶蝶法和选择着落法研究了多裂骆驼蓬乙醇提取物对常见昆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多裂骆驼蓬的乙醇提取物对常见昆虫具有触杀、胃毒、拒食和忌避活性,其中触杀和胃毒活性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34种植物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开发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活体组织法,测定了采自内蒙古、宁夏草原和荒漠地区34种植物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在0.1 g/mL质量浓度下,白沙蒿、黑沙蒿、蓼子朴、地肤、中间锦鸡儿、黄芪、甘草、骆驼蓬、圆叶盐爪爪、雾冰藜、滨藜和大麻12个植物样品丙酮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中的至少一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70%;蓼子朴、黑沙蒿、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矮葱、乳浆大戟、沙打旺、甘草、虎尾草、猪毛菜和角蒿11种植物样品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作用大于75%;而碱蓬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促进效果为55.56%。【结论】黑沙蒿、蓼子朴、中间锦鸡儿和甘草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干旱荒漠区露天矿排土场易产生沙(粉)尘,造成大气污染。基于植物功能性状模型(Community Assembly by Trait Selection,CATS模型)模拟,得到研究区排土场优势滞尘植物及物种在恢复群落中的配比,提出植被恢复策略。  方法  于2020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新星煤矿排土场周围进行样方调查,测定物种水平和群落水平的性状值,并计算功能性状目标值,将植物滞尘功能和根体积作为模型的2个因子代入模型计算。  结果  植物种的根体积与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呈反比;群落根体积与土壤含水量呈现“U”型曲线分布;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各物种相对多度最高的是猪毛菜Salsola collina和骆驼蓬Peganum harmala,相对多度的中位数分别为0.41和0.32。  结论  在研究区排土场以猪毛菜和骆驼蓬的相对多度比6∶4的比例播种,可发挥相当的滞尘效益,能够很好地解释植被修复过程中的一些机制性问题,为其他研究提供借鉴。图2表1参40  相似文献   

12.
骆驼蓬(PeganumharmalaL.)系蒺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对山楂叶螨(Tetrany-chusviennensisZacher.)、果苔螨(BryobiarabrioculasScheuten.)、麦岩螨(PetrobialatensMuler.)、截形叶螨(TetranychustruncatusEhara.)的室内药效测定发现,其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对供试的4种植食性螨类具有显著的触杀作用。对山楂叶螨和麦岩螨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虫口减退率亦相当高,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蒺藜科四种旱生植物叶结构的比较解剖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蒺藜科四种旱生植物——四合木、霸王、白刺、骆驼蓬叶片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观察和比较了叶的表皮、叶肉、叶脉等解剖结构。结果表明:(1)它们既有共同的旱生结构,同时又各具某部分强化的旱生结构共同去适应干旱环境;(2)表皮细胞的形态构造在种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3)叶肉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程度以及细胞的形态、排列在种间存在差异;(4)叶脉的维管束数目以及维管束鞘的结构在种间也存在差异。这些解剖特征将为蒺藜科的系统演化及分类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茎叶提取物对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具有防治效果,且随着浓度的提高活性加强。在田间小区试验中,当浓度为30 mg.mL-1时,对萝卜蚜的防效为97%。室内生测实验结果表明,其对萝卜蚜毒效的LC50为10.36 mg.mL-1。通过对番茄茎叶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结合活性跟踪,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分析,初步确定该活性结构为一分子量为300.1415的脂肪酸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通过萃取、柱层析方法,测定了红蓼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3龄幼虫拒食活性及对其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酸性磷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比其他4种萃取物具有更高的拒食活性,在5.0 mg/ml的浓度下,24 h和48 h的拒食率分别为68.42%和62.55%.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后,得到13个组分,比较13个组分的拒食活性发现,组分8的活性较高,在浓度为2.5 mg/ml时,24 h和48 h的拒食率分别为77.13%和68.53%.同时,组分8对小菜蛾幼虫体内代谢酶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谷光肝肽-S-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羧酸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有一定激活作用.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组分8中,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6.
紫背金盘提取物对四种鳞翅目害虫作用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紫背金盘(A(?)(?)(Makine))提取物对菜青虫(P(?)(?)(L.))小菜蛾(P(?)xylostella(L.))斜纹夜蛾(Prode(?)ia Iit(?)(Fabricius))和粘虫(M(?) aeparola (Walker))的幼虫均有显著的抑制生长发育和拒食作用,甲醇提取物及其氯仿提取物对五龄菜青虫的拒食中浓度(AFC_(50))分别为0.31%和0.12%;抑制生长发育有效中量(ED_(50))分别为1.36mg/g和0.34mg/g.氯仿萃取物对3—4龄小菜蛾的AFC_(50)为0.23%,EC_(50)=为0.29%(饲喂法)和0.22%(点滴法)。杀虫活性成分是易溶于氯仿的弱极性物质,分离提纯工作仍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明了杀虫剂穿透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对昆虫抗药性测定的指导意义,论述了杀虫剂穿透生物学提出的背景及其与田间毒理学的关系,分析了在昆虫抗药性测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了杀虫剂穿透生物学在昆虫抗药性测定中的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18.
蜡蚧轮枝菌高产毒素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比较6株蜡蚧轮枝菌(V3450、Vp28、V l6063、V0175、V342和V341)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毒力和6株菌株代谢浓缩液对烟粉虱1龄若虫的忌避作用和毒杀作用,筛选出高产毒素菌株.结果表明:6株蜡蚧轮枝菌的LC50分别为2.57×105、6.03×105、6.03×105、1.70×106、7.41×106、1.66×107孢子.mL-1,表明菌株V3450、Vp28、V l6063的毒力比另外3株高;6株菌株代谢浓缩液对烟粉虱1龄若虫的忌避率分别为76.40%、78.22%、73.54%、52.7%、40.80%、53.33%,死亡率分别为80.27%、71.90%、66.66%、50.86%、40.57%、46.67%,表明菌株V3450、Vp28、V l6063的产毒能力比另外3株强,由此筛选出V3450、Vp28、V l6063为高产毒素菌株.  相似文献   

19.
以骆驼蓬地上部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为指标,按正交试验设计,比较超声波提取和热回流提取骆驼蓬总黄酮率的高低.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以茎叶或种子为提取原料,热回流提取法都获得最高的总黄酮提取率.其最佳提取工艺为以茎叶为原料提取,样液比(W/W)15∶1、时间25 min、乙醇浓度75%、次数3;以种子为原料提取,样液比25∶1、时间25 min、乙醇浓度90%、次数1.在实际应用中,有必要将种子和茎叶分开提取,并将2种提取方法有效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薇甘菊次生物质对椰心叶甲的忌避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次生物质对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溶剂提取物均对椰心叶甲表现出驱避作用,在处理后72、96 h,浸渍各提取物后叶片的成虫着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三氯甲烷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的驱避效果最佳,处理后96 h的驱避率分别为62.22%和66.22%;产卵忌避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三氯甲烷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处理后96、144 h,椰心叶甲的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