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进一步明确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田间防效,为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济麦229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用药量和不同用药次数的小麦田间试验,研究其对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效和产量的影响。使用该药剂450、675和900ml/hm2(制剂用药量)于扬花末期喷施1次,对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效依次为37.06%、47.25%和50.00%;于扬花初期、末期间隔8d喷施2次,对小麦白粉病防效依次为61.27%、72.60%和84.84%。产量结果表明,喷施该杀菌剂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千粒重和产量,与不喷施相比,喷施1次增产比例分别为18.54%、21.49%和22.13%,喷施2次增产比例分别为23.77%、25.05%和28.43%。防治小麦白粉病可根据发病程度,使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在开花前后连喷2次,增产和防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该文主要对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25%氰烯酯100mL/667m^2防效超过90%;25%多酮可湿性粉剂120g/667m^2和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00mL/667m^2防效在85%左右;59.7%咪鲜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g/667m^2和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667m^2防效在60%以上。而且5种药剂在本试验药液量范围内对小麦生长和天敌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不同施药方式和不同类型除草剂对麦田抗药性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在小麦播后苗前选用两种除草剂混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返青期根据田间残留草相开展茎叶喷雾处理。结果显示,每667 m2用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20 g+40%砜吡草唑悬浮剂25 mL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土壤封闭处理120 d后(小麦茎叶喷雾处理前)调查总草株防效达94.35%。返青期用22%氟吡·双唑酮可分散油悬浮剂50 mL+1%双氟磺草酮·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20 mL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对多花黑麦草、婆婆纳等杂草防除效果最好,总草株防效最高可达98.94%,鲜质量防效最高可达99.92%,而且持效性较好。其他各处理总草防效也高,最低株防效87.51%,最低鲜质量防效97.00%,且试验药剂及使用剂量对小麦生长安全。近年来陕西省秋淋的频次加大,多数年份秋播期土壤湿度大,能够满足土壤封闭除草的条件,对出现抗药性的杂草,经试验初步提出“一封一补”的除草策略,即土壤湿度大时,播后苗前选用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土壤封闭处理,防除绝大部分杂草。小麦返青期再根据田间草相和数量确定是否补防,如果残留杂草数量达不到防治指标,建议不再化学防除,可人工拔除,实现节约成本和农药减施增效目的;如果残留数量达到防治指标,再选用靶标药剂茎叶喷雾补防。补防药剂有甲基二磺隆可防治节节麦,唑啉草酯·双氟磺草胺·氯吡氧乙酸异辛酯、 氟吡·双唑酮+双氟磺草酮·甲基二磺隆、唑草酮·双氟磺草胺、甲基二磺隆+双氟磺草胺+二甲四氯钠异辛酯、辛酰溴苯腈·氯氟吡氧乙酸等均可防治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新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组合,于2023年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40%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悬浮剂、325克/升丙硫菌唑·肟菌酯悬浮剂、40%丙硫菌唑·氟吡菌酰胺悬浮剂、40%丙硫菌唑·氟嘧菌酯悬浮剂、40%氟吡菌酰胺·戊唑醇悬浮剂与单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0%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悬浮剂等5个组合药剂,相对于传统的单剂对小麦赤霉病有着较好的防效且药效期长,对小麦的产量结构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是适宜广泛应用与推广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5.
对40%喹啉酮·霜脲氰悬浮剂进行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喹啉酮.霜脲氰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效,公顷用量为450 g、675 g和900 g时,在第3次施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65.78%、70.83%和82.99%,以公顷用40%喹啉酮·霜脲氰悬浮剂900 g的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6.
30%戊唑·福美双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西场点试验结果表明,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30%戊唑.福美双对赤霉病的防效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南莫点试验结果表明,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30%戊唑.福美双1.35kg/hm2较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30%戊唑.福美双1.35kg/hm2防效偏低,随着药量增加,防效也增加,但防效均低于50%多酮1.35kg/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28%乙·嗪悬乳剂在东北地区玉米田中防除杂草的应用效果,2003年在长春市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1049.95~1259.94(g·ai)/hm2对玉米安全,防效可达87.05%以上,可控制玉米生长前期的大部分一年生杂草,且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比空白对照增产14.4%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22%氟吡?双唑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进行了田间防除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2%双氟?唑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小麦生长安全,冬前每亩用40 g防除小麦田猪殃殃效果好,药后50天对猪殃殃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9.
8种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复配剂、生物制剂、单剂等8种杀菌剂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观察其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剂整体优于生物制剂,生物制剂优于单剂。复配制剂中40%多·酮可湿性粉剂150 ml/hm~2防治效果最好,田间防效可达94%;生物制剂0.15%四霉素水剂0.34 ml/hm~2田间防效可达80%;单剂25%咪鲜胺乳油225 ml/hm~2田间防效为79%。  相似文献   

10.
戴洪源  孙明轩  高腾 《农技服务》2011,28(2):193-194,238
进行了25%吡蚜酮·噻嗪酮悬浮剂防治水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5%吡蚜酮·噻嗪酮540ml/hm~2,在稻飞虱孵化高峰期兼治成虫,防效很好,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田试验,调查了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出苗的影响及苗期病害(茎枯病、根腐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及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出苗有促进作用,表现为出苗率提高,出苗整齐,对作物安全,优于生产上常规种衣剂。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1∶20∶400(药∶水∶种)包衣处理对小麦苗期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防效最好,对病害防治效果为94.4%,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高达100%;其次是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1∶20∶500(药∶水∶种)包衣处理,对小麦苗期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的防效分别达到89.8%和97.4%。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是一种优良的小麦种子处理剂,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效果和成本考虑,使用剂量以1∶20∶500(药∶水∶种子)包衣为宜。  相似文献   

12.
小麦种衣剂质量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农药行业标准,结合小麦种衣剂特点及企业生产实际,对研制的小麦种衣剂进行质量检测,经对其pH值、悬浮率、成膜性、包衣均匀度、脱落率及低温稳定性等质量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该种衣剂(10%吡虫啉.4%农抗120)各项指标均符合生产标准,产品的稳定性、成膜性及安全性均较好,符合种衣剂剂型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中国北方石质边坡植被恢复重建,采用了保水剂、腐殖质、草炭为种衣材料,与波斯菊、沙打旺及白蜡种子按不同比例混合,通过观测种子萌发率,筛选出最佳种衣剂配方。结果表明,保水剂与草炭、种子比例为1∶10∶2时,波斯菊、沙打旺和白蜡种子萌发率分别达到90%、89%和34%,比应用田园土的萌发率分别高16%、18%和22%。其中保水剂经水稀释150倍,草炭吸水至饱和。这在干旱石质边坡的植被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试验用两种种衣剂包衣的小麦种子,研究了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以及某些与植物抗逆代谢有关的酶活性变化。两种种衣剂均使叶绿素含量增加,丙二醛积累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苗体干鲜重增加。表明种衣剂有延缓小麦苗衰老和诱导产生抗逆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制有效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红腐病两种根腐类病害的种衣剂。【方法】 选用萎锈灵和咯菌腈原药为主要成分,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种衣剂配方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力,采用室内发芽及盆栽试验验证其对棉苗的安全性及促生作用;并于室内及田间进行防病、增产比较。【结果】 萎锈灵:咯菌腈为7.2∶1.0复配比的种衣剂抑菌及棉苗促生效果最佳,且优于市售种衣剂20%甲枯·福美双。经室内盆栽接菌试验及田间验证发现7.2∶ 1.0复配比,防病及增产效果最好,其在室内对立枯病及红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7.19%、88.30%,在田间对两病的防效分别为75.79%、66.3%,增产效果达到9.11%。【结论】 萎锈灵·咯菌腈种衣剂配方以7.2∶ 1.0复配最佳,该种衣剂有效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并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卫福200FF种衣剂对甜玉米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田间试验设卫福200FF种衣剂 200、250、300ml∕100kg种子,对照药剂50%福美双WP 500g/100kg种子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结果用该制剂200ml~300ml/100kg拌种,防治效果达76.94%~82.12%,增产11.91%~14.93%,且未见玉米苗出现药害现象。试验表明卫福200FF种衣剂对甜玉米苗期病害有较好的防病增产作用和安全性,可作为防治甜玉米苗期病害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以吡虫啉600 g a.i./L悬浮种衣剂为研究药剂,以甜菜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甜菜种子包衣后,对甜菜生长性状的影响及对中华芫菁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虫啉600 g a.i./L悬浮种衣剂分别以200ml/100kg、400ml/100kg、800ml/100kg种子制剂用量包衣后,能显著提高幼苗的出苗率,其中以800ml/100kg种子出苗率最高,为90.7%;对甜菜幼苗生长性状也有明显的影响,与清水对照和常规用药剂相比,处理药剂对株高、根长、地上重量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地下重量的影响与对照和常规药剂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用药剂各个处理对中华芫菁成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用药量越大,防治效果越好,播种后53d,Gauch0 600FS 400、800ml/100kg种子对中华豆芫菁的防效都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8.
戊唑醇种子处理剂防治小麦纹枯病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戊唑醇不同剂型及用量作麦种处理对纹枯病防效和小麦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戊唑醇对小麦出苗安全;对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且控制枯白穗效果突出.2%戊唑醇湿拌剂10~20 g和6%戊唑醇悬浮剂3.3~10 ml处理10 kg种子,冬前病株率防效68.1%~81.0%;拔节期防病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纹霉净;2种剂型以0.3~0.4 g有效成份拌10 kg种子,枯白穗防效高达83.7%~93.0%,相对于对照药剂纹霉净的枯白穗防效达53.3%~80.0%.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土传病害的高效、低毒化学种衣剂,试验选用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大决战)、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拌多乐)、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燕化安保)、38%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巧易)、22%苯甲唑·吡虫啉·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金麦红)、15%五硝·辛硫磷悬浮种衣剂(海兰)、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燕化保粒泰)共9种市场上代表性化学种衣剂,分别按推荐最低用量经包衣机搅拌均匀包衣小麦种子,出苗后7 d调查各处理药害,播种20 d后调查地下害虫种类及虫口数,灌浆期调查小麦土传病害发生情况,收获期调查小麦株高、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处理未发现地下害虫,防效最佳;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大决战)、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在80%以上,并能显著增加小麦株高、单位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结果表明,9种化学种衣剂防治小麦地下害虫、茎基腐病效果差异显...  相似文献   

20.
以天然高分子多糖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的小麦种衣剂。结果表明,它与传统的小麦种衣剂相比,不仅安全无污染,而且可使小麦产量提高15%以上、种衣剂成本每千克下降0.5元以上,经济与环境效益十分明显。同时还对该种衣剂抗菌和增产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