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业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中央连续几年制定的推动“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中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都有明确指示,特别在2007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提高现代科技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应用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1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三农”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教育相对落后。解决“三农”问题必…  相似文献   

2.
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鹏 《河南农业》2005,(2):44-45
“三农”问题是一个吸引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将会对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来巨大的影响。 一、农业信息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1、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是农业经济发展到某一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当前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强调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对推进农业信息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视。9月22日,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农业部、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以“推动农业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2005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正是积极响应和落实中央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浙江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信息化,信息化是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助推动力,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必要途径。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以服务“三农”为主要内容,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文章在综合比较分析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最新进展和发展策略的基础上,针对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区域特色和发展战略,探讨进一步发展浙江省农业信息化的策略、路径和重点,并就如何提升浙江省农业信息化的水平提出构想和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乡村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威  姚远 《世界农业》2006,(2):53-55
在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各个行业都希望借信息化这趟高速列车使得本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在农业领域,肩负着改造中国农业和农村、繁荣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历史使命的农村发展之道,便是借信息化春风探索出一条解决“三农”问题的道路来。  相似文献   

6.
试论数字农业与农业信息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通过对数字农业基本内涵的综述 ,分析了新形势下数字农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讨论了数字农业与农业信息化的关系 ,提出了数字农业为解决“三农”问题构建了平台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7.
李惠兰 《甘肃农业》2005,(11):22-2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江泽民同志多次说过,“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三农”问题.关键是农民。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农村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关键性举措,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甘肃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农业始终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从2004~2013年,中央连续10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三农”问题被党和国家视为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仅关乎中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10年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也在于解决好“三农”问题,而破解“三农”瓶颈的关键突破口就是农业现代化。实践表明,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方式符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客观实际,能够促使小规模农户经营与国内外大市场有效对接,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就业致富增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服务“三农”一直是基层工作的重点,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建立镇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成为基层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梅县城东镇实施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为例,以参与实施者的角度,论述镇级“三农”服务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以强大的科技为支撑使农业技术资料的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建立、推进镇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网络服务平台。创新农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农业服务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增效,为基层农业服务开辟全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信息化就是在农业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手段和最新成果的过程。农业信息服务是采用多种方式把信息传送给农民,发挥信息在促进“三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工哺农: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凤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54-15056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和方向,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农业区域化布局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然而农民整体素质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资源有限,农业科学技术投入不足等,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实施"工业反哺农业",通过资金反哺、政策引导,改革户籍制度,将零散土地连接成片,鼓励龙头企业到农村发展,建立农业合作组织,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推进农业发展,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中的“狼群理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周应堂  韩美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72-2573,2575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中国传统农业是在人多地少的特殊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三农”问题必然将长期存在。提出了“狼群理论”,认为让农民从“狼群中的羊”成为“狼群中的狼”,核心是农业企业化。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服务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奇  郭洪海 《农学学报》2013,3(12):64-68
为持续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法规、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四大服务支撑体系,着力健全和完善财政支农增长、投入、运行机制和农业行政执法。强化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准入,整合区域动植物病虫害防控资源,推进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渔业疫病防控体系构建。立足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科技对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完善农民转移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农村信息和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俞金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742-12744
基于传统观念和社会形态的延续,"三农"问题在我国历来是最关键和最艰难的问题。农业遗传资源权作为一种独立财产权的确立,有助于"农民增收",从而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另一有效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仙君  王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27-4328,4330
认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从农村人口的思想认识基础的变化得出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趋势:农民队伍正在萎缩,农业技术难以推广,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困境,农地荒芜现象日趋严重,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受到威胁。围绕30年后“谁来搞农业”“、怎样搞农业”两个问题展开进一步分析,展望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农业企业化、产业化经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放活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培养新型农业人才,走农业企业化道路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农业网站、农业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农业多媒体等5个方面阐述了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并对农业信息化效果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农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冬季农业资源合理综合开发利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三农”的和谐、可持续性发展则是焦点。通过随机入户方式,与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及种粮大户面对面交流,并结合问卷调查,发现都昌县冬季农业种植积极性低下。冬闲田面积年均高达45.61%,除特殊年份外,冬季农业种植面积的环比波动较为平稳,年均-0.24%,但冬季作物的环比产量有较大的递增幅度,增幅达到年均3.79%,这主要受益于农资、农业、农技等要素投入水平的提高。调查还发现影响冬季农业开发的主要因素有4 方面:(1)农业经济效益差,农民冬种积极性低下;(2)农村缺乏劳动力、农业生产能力不足;(3)地理、地势优势不突出,缺乏大型机械化生产;(4)种植结构单一,产业间协调度不高。最后从出台相关政策,调动农户积极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投资力度,发展规模种植;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4个方面,提出了冬闲田综合合理开发利用和农民增收的具体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按照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对"重新认识首都三农问题,推进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大讨论活动的总体部署和方案要求,玉米饲料室结合自身承担的业务和职能工作,对"三农问题和推进都市农业快速发展"为主题的讲话进行了认真学习,就"新形势下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与定位;都市型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主要体现和现实途径;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切入点、突破点和难点以及新措施、新策略、新项目"等议题进行了认真地学习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科技信息服务"三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科技信息服务"三农"的方法、途径、内容等角度,探讨了科技信息在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方面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在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柳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57-17958,17961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有关“三农”问题涉及面广,其重要性、复杂性不言而喻.而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和活跃的网络社交已形成了虚拟社会.笔者基于网络传播技术特质探讨了“三农”问题在虚拟社会的舆情传播特点,认为①“三农”问题相关利益诉求,是现实社会人的民意抒发,是公民高度参与社会活动的表现,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②事关弱势群体的一些事件,常带有局部性、区域性社会矛盾,它们彼此交织和聚集,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常会引发社会情感性围观的公共话题.③网络的高度开放性和多元互动性使得虚拟交互空间容易放大社会问题或歪曲事实,给社会管理带来负面影响.④“三农”问题事关民生容易引发民众的负面情绪或社会恐慌,从而导致暴发式传播.为此提出4点相应社会管理对策:(1)立足“三农”问题的社会现实性,减少负面民意的累积;(2)提高“三农”问题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应对水平,妥善处理网络舆情;(3)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辨识异常信息,发现意见领袖,引导舆情传播.(4)把握舆情处理窗口期,对信息的传播进行外部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