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15个水稻品种在13个试验地点的播种试验,分析稻米品质诸性状在不同生态地点下的变异特征,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米品质的性状可根据变异系数的大小划分为6个类型,其中垩白度、垩白粒率对生态条件的变化最敏感,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居中;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气象因子为日均温度和日均温差。  相似文献   

2.
稻米品质研究——Ⅱ.灌浆期间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8个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和5个品种的不同地点栽培试验,研究灌浆成熟期间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等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而垩白面积、糊化程度、直链淀粉的含量、胶稠度等性状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其中Lemont的糊化温度、IR_(661)的直链淀粉含量,南京11号的胶稠度以及广陆矮4号、南京11号的垩白面积等部属对环境变异敏感的类型。品质性状与主要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糊化温度、胶稠度、垩白面积与日均温、平均光照时数、相对湿度一般呈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在所分析的3个气象因素中,以温度对品质性状的影响最大,光照条件次之,相对湿度较弱。  相似文献   

3.
以6个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和5个品种的不同地点栽培试验.研究结实和温度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粒形(长/宽)、碱消值、糙米率、精米率等性状受结实期温度影响小,而垩白米率、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性状对结实期温度为敏感,但受结实和温度影响的程度因品种不同而异,其中牡丹江17对结实期温度反应敏感,东农416对结实期温度反应不敏感.经品质性状与结实期日均温相关分析表明,垩白米率,垩白面积,胶稠度与结实期温度呈正相关.而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呈负相关.上述研究结果在优质米生产基地建设及品种区域化栽培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对稻米品质之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以3个品种不同时期抽穗试验研究了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粒长、粒宽、长宽比、糊化温度(GT)等性状受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影响较小,而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含量(AT)、胶稠度(GC)、整精米率等则对日均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但受影响的程度因品种而异;灌浆结实期日均温〉26℃的天数、〈21℃的天数及平均日均温与品质性状关系密切;温度分布的不地米质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姜秀英  韩勇  王之旭  刘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65-15166,15193
[目的]分析辽宁省近几年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品质性状,了解各种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改良水稻的品质.[方法]以近几年辽宁省新育成的70个中熟品种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以及品质性状与部分生态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的稻米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垩白度差异较大,降低垩白性状有利于提高整体品质育种水平;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相关,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品质育种应该考虑其相关性;品质形成受温度、光照时数影响较大,灌浆初期高温和成熟期日照时数多均有利于降低稻米垩白粒率,提高稻米品质.[结论]该研究可为加速优质稻米的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稻米品质与结实期温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6个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和5个品种的不同地点栽培试验。研究结实期温度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粒形,碱消值,糙米率,精米率等性状受结实期温度影响小,而垩白米率,垩白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性状结结实期温度为敏感,但受结实期温度影响的程度因品种不同而异,其中牡丹江17对结实期温度反应敏感,东农416对结实期温度反就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采用信阳市息县出名的香稻品种香稻丸为试验材料,在2个地区不同环境下进行种植,收获预处理后对稻米的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种植地点对垩白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以及食味的影响较大,种植环境对胶稠度、糊化温度以及赖氨酸含量的影响不大.说明种植地点对香稻丸的品质性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宁夏6个县(市、区)大面积种植的15个水稻品种进行稻米品质性状检测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优质米达标率的地区排序依次是青铜峡市利通区灵武市、贺兰县、中宁县平罗县,各县(市、区)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影响优质米达标率的主要品质性状为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粒率等;不同种植地点对水稻品种生产稻谷的垩白度、垩白粒率和整精米率影响较大,对食味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并且品种在地点间的稳定性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早籼稻米质性状的变异及温度的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揭示结实期温度对早灿稻米品质的影响,通过对全年8次分期播种的5个早灿稻品种的米质测定,结合结实期温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及米质性状对温度的反应有别,垩白和整精率的变幅最大,为温度反应敏感型性状;粒长和粒形及出糙率、精米率的变幅最小,为温度反应迟钝型性状;其它为温度反应中间型性状。因垩白基数的大小不同,导致米质优的品种播期间的变异系数大,米质劣的品种的变异系数小。结实期温度效应的诸因素协同影响米质,分3部分:含日均温、日均温差、日均最高、最低温的均温因子;含积温、天数、累计最高、最低温、累计温差的积温因子;全生育期天数作为影响最小的指标,对米质有一定影响。均温和积温因子对米质影响的方向和大小依品种而略有变化,两因子所含的各指标的影响力和影响效应一致。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2009年区试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2009年水稻区试的62个常规粳稻品种的12个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江苏省粳稻稻米品质主要性状是垩白率和垩白度,不同品种类型之间以早熟晚粳品种类型米质相对较好.相关分析表明:整精米率越高,垩白率和垩白度会降低;要进一步提高江苏省稻米品质整体水平则应加强对垩白率和垩白度性状的改良.主成分分析表明:外观品质和碾米品质的联合因子、籽粒性状因子以及直链淀粉贡献率之和占到61.98%,为主要因子.稻米品质性状间的聚类分析表明:江苏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气候条件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杂交中粳 80优 12 1的分期播种试验 ,分析了其稻米品质性状在不同播期气候条件下的主成分值 ,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法对水稻灌浆结实期间若干气候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第 1主成分的特征根λ1 =6.773 ,贡献率为75 .2 60 % ,为透明度因子 ;第 2主成分特征根λ2 =1.2 0 4,贡献率为 13 .3 77% ,为垩白度因子 ;第 3主成分特征根λ3=0 .741,贡献率为8.2 2 9% ,为直链淀粉含量因子。在影响稻米品质的气候因子中 ,水稻灌浆结实期间的日均温度作用最大 ,日均光照数、日均相对湿度次之 ,日均降雨量、日均温差作用最小 ;并据此提出改良 80优 12 1稻米品质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对2014年1~12月国家气象中心下发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指导预报产品24 h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准确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中日最低气温的预报质量明显高于日最高气温的预报质量,夏、秋季指导预报的参考性好;预报员对气温指导预报的订正范围日最低气温应控制在1.4℃以内,且20:00的订正幅度小于08:00的,日最高气温的订正范围应控制在2.0℃以内;气温预报存在季节性误差,日最低气温的准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日最高气温的准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订正后的预报质量日最高气温提升明显,在实际预报中可以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3~2014年武汉市空气质量指数和气象要素因子,分析了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分布特征以及气象要素因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武汉市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天气占全年的4%;近10年(2005~2014年)武汉市PM10、SO2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首要污染物以细颗粒物为主。武汉市空气质量变化与气温、低云量、平均风速、降水量等气象因子相关性最好,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利用数理统计方法,选用与空气质量指数相关性较好的气象因子制作逐日空气质量指数多元回归预测方程,可结合气象预报产品及时制作空气质量预报。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田分期播种方法,研究稻米品质与结实期气候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结实期日平均气温和日均辐射量对稻米品质影响显著,其中日平均气温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因子。结实期不同时段日平均气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同,结实中期日平均气温对品质影响最大,后期次之,前期最小.结实中期温度是影响稻米品质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基于JAVA的气象日均数据处理系统利用江苏一体化平台提供的气象基础数据,采用JAVA语言开发、气象数据标准化处理、嵌入式数据库等关键技术,实现江苏省70个国家基本站的降水、温度、日照百分率等13种气象要素日均数据的实时处理与标准化存储,具有系统资源占用少、管理成本低、部署灵活性高以及数据实用性强等特点。气象日均数据处理系统可为江苏省农业气象业务平台及江苏农田旱涝监测预警提供有效、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在全省旱涝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苹果品质限制性生态因子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找出限制苹果品质进一步提高的生态因子,以最大化地实现系统内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以黄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王东沟流域为研究区,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对该流域苹果生长的生态适宜度进行综合量化评价。【结果】王东沟流域苹果生态适宜度综合效益指数达到0.74,属于中上等水平,从理论上量化了黄土沟壑区为中国优质苹果的适生区;并指出影响该流域苹果品质的生态因子中,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隶属度值最低,分别为0.34和0.35,其次是年降水量,其隶属度值也仅为0.62,而年均温、≥10℃年积温、1月中旬均温、夏季(6—9月)温度日较差、土壤有效磷、有效钾等生态因子的隶属度值均较高,条件较优。【结论】黄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苹果品质的限制性生态因子为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及年降水量,从调控该流域苹果园的肥、水资源入手,将有助于促进黄土沟壑区苹果品质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皖南烟区2015年的气象因子和不同移栽期的农艺性状为依据,分析了气象因子与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气象数据分析显示,3月上旬平均气温偏低,为5.85℃,不适宜烟叶生长,3月下旬为最佳理论移栽时间。(2)3月10日前移栽,团棵期温度偏低,不利于腰叶发育。各移栽期成熟期雨量均较丰富,不利于烟叶成熟落黄。(3)3月19~29日移栽,制约烤烟生长发育的气象因子较少。  相似文献   

18.
利用贵南县气象站2012-2018年春小麦观测记录,对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发育期间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建立影响春小麦产量的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构因素的预报模型,对2012-2018年产量结构因素做评估检验。分析找到贵南春小麦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较低,高白度不高的气候原因:灌浆到成熟期,贵南地区正处汛期,雨热同期,日平均气温13.3℃,降水量过多和土壤含水量偏高不利于蛋白质生成,水分过多也致使面筋弹性降低,品质下降。虽然2012-2018年贵南春小麦产量有增加趋势,但播种面积逐年减少,作为半农半牧区群众主要食物的原材料,改良品种,培育优质高产适合河谷农业生产的品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膜下小苗移栽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对35~45 d龄的烟苗采用膜下移栽技术,可提高移栽后5 d内地表和5~10 cm土层的日平均温度2~3℃;与采用常规膜上移栽的大苗相比,采用膜下移栽的小苗尽管在移栽时素质较差,在移栽后成活率较低,但其在移栽后发根早,根系活力强,植株生长势强,茎围、株高、最大叶面积均较大;不同处理烤烟的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均价、中上等烟比例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广东南雄烟区主要气候因素与烤烟品质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广东省南雄烟区适宜种植烤烟的基本条件、主要气候因素及所产烟叶的品质特点。结果表明,该烟区具有无霜期长、≥10℃积温高、日均温≥20℃持续天数多及0~60 cm土壤含氯量较低等特点,具备生产优质烟叶的基本条件;南雄烟区大田前期气温较低、光照时数短,旺长和成熟期气温较高、光照时数较长,可能是南雄浓香型烟叶风格特色形成的气候因素;南雄烟区烟叶外观品质佳,化学成分含量较适宜,含钾量高,组成比例协调,浓香型风格突出,配伍性强,感官评吸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