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谭清 《油气储运》2007,(4):21-21
最近几年,随着保护地面积的增加和蔬菜复种指数的提高,更由于灰霉病菌抗药性的增强,蔬菜灰霉病的发生日趋严重,以番茄、甜椒、茄子等茄果类蔬菜的灰霉病害最为猖獗,为此,我们深入到田间、大棚,反复进行了灰霉病菌的抗药性实验,根据我们的实践和总结,筛选出了防效最好的药剂和防治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蔬菜灰霉病是保护地中普遍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棚栽黄瓜、番茄、茄子、韭菜和草莓等,及易感病。轻者减产20%左右,重者损失在60%以上。因此,棚栽蔬菜必须做好对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防治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药剂枯草芽孢杆菌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作用防效为86.21%和82.74%,治疗作用防效为76.7%和77.28%;物理防治药剂臭氧化葵花油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85.18%;化学防治药剂氟菌?肟菌脂、醚菌?啶酰菌、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嘧霉胺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86.68%、86.92%、84.62%、84.97%、79.71%和73.33%。结果表明,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技术均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  相似文献   

4.
保护地蔬菜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地蔬菜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张玉勋,王翠花,陈发炜,公维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济南250100)(沂水县农业局)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发展,蔬菜灰霉病的发生日趋严重。80年代初,山东仅在部分地区的保护地蔬菜发生流行。90年代以来,不仅保护地蔬...  相似文献   

5.
随着保护地蔬菜的不断发展,近几年保护地蔬菜番茄的灰霉病和叶霉病发生比较严重。本文从症状、病菌及越冬场所、传播途径等阐述两种病害的不同及区别标准,并给出了科学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灰霉病在保护地蔬菜生产中发生普遍,直接或间接引起果实腐烂,造成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针对保护地灰霉病的发生特点,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砍瓜     
刘开平 《北京农业》2002,(12):13-13
蔬菜灰霉病是保护地中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棚栽黄瓜、番茄、茄子和韭菜等,容易发病,轻者减产20%~30%,重者损失50%以上.因此,棚室蔬菜必须抓好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蔬菜灰霉病是保护地中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棚栽黄瓜、番茄、茄子和韭菜等,容易发病,轻者减产20%~30%,重者损失50%以上.因此,棚室蔬菜必须抓好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临夏地区扦插木槿病虫害发生种类主要有细菌性叶斑病、灰霉病和蚜虫。通过开展药剂防治试验,筛选出20%噻菌铜悬浮剂为防治木槿细菌性叶斑病最佳药剂,防效可达81.07%;50%密菌环胺水粒分散剂为防治木槿灰霉病的最佳药剂,防效可达84.59%;3%啶虫脒乳油对木槿蚜虫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达92.67%。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番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技术,开展了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防治药剂枯草芽孢杆菌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对番茄灰霉病的预防效果分别为86.21%和85.74%,防治效果分别为76.70%和77.28%;物理防治药剂臭氧化葵花油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85.18%;化学防治药剂氟菌·肟菌酯、醚菌·啶酰菌、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嘧霉胺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6.68%、86.92%、84.62%、84.97%、79.71%和73.33%。说明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技术均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保护地蔬菜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方法]在2003~2006年研究菌核病病原菌侵染循环的基础上,探讨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结果]蔬菜菌核病病菌多为核盘菌,在土壤中以菌核的形式越冬,形成第2年的侵染源。幼嫩果实较老熟果实容易发病。温度20℃左右,大棚相对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病菌发育,发病较重。蔬菜栽植密度过大和病田连作地菌核病发病较重。生态防治菌核病的措施包括深翻灌水、覆膜栽培、种子处理(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清洁田园、高温闷棚,均能控制病害的发生。1 000~1 500倍液的50%腐霉利、50%异菌脲、50%乙烯菌核利等可湿性粉剂对保护地蔬菜菌核病的防效较高。植株生长后期,仍要重点防治根茎部。[结论]该研究明确了菌核病病原菌的侵染循环途径,制定了以生态措施为主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调查在农民田和缅甸山州农业试验农场山区进行,根据病害测报评价定期用药、播期、烧堆措施在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中的效果。试验1的结果表明,在未施药的不同播期小区晚疫病严重,而施达克尼尔的小区病情明显轻。在试验2中,Wallin‘s测报系统准确地预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初发生期,并建议开始施药。降雨量12.7mm时施药比每周定期施药更有效。不同施药处理比不施药的对照增产30.1%-62.2%。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23.1%-38.3%。烧堆措施对防治晚疫病无效,不过可增产39.2%。  相似文献   

13.
灌巢对红火蚁的防效评价及对蚂蚁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触杀性杀虫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试验表明,灌巢后4周,利用有效蚁丘调查法、诱集法和陷捕法评价的防治效果分瘪为100%、100%和61.54%,说明灌巢可在短期内迅速减少红火蚁的蚁丘数、降低活动工蚁数量,防治效果非常明显。试验结果还表明,在第一次灌巢13周后,以有效蚁丘调查法和诱集法获得的防效分别为100%、79.22%,说明在秋末冬初用药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效果可维持至少3个月。试验中不同取样方法得出防效变化趋势与有效蚁丘的变化基本一致,诱集法比较适合灌巢等防治红火蚁的田间药效评价和发生监测,陷阱法仅适合蚂蚁生态学的研究。此外,还调查了灌巢后红火蚁入侵绿化地内常见蚂蚁种类及其组成。为我国红火蚁的化学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藏设施蔬菜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政府建设特色产业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区设施蔬菜的种植面积猛增,这在为种植户带来较高收入的同时。也因栽培管理技术、重茬、防治措施等原因导致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日趋严重。白粉病是我区设施蔬菜栽培中的常发病害,为害严重。为此,笔者对我区设施蔬菜白粉痛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结合药效试验,集成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我区蔬菜白粉病的科举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蔬菜安全生产中农药超剂量应用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大量天敌被杀死,环境被污染,同时人类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本文研究了医用消毒剂双氧水(H2O2)对保护地蔬菜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双氧水对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明显,其中0.6%的双氧水三次用药后发病率降到24.54%,防治效果达到67.94%,比0.5%粉锈宁的防治效果(61.44%)好。双氧水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与双氧水施用次数密切相关,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苗期喷施0.6%的双氧水2次,即可减少2 ̄3次化学农药的喷施次数,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化学农药在蔬菜上的残留及对环境的污染,为华北地区保护地蔬菜安全生产中的病害防治提供一种新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30.2%芽敌水剂对烟草青枯病抑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有效的防治烟草青枯病的药剂,为降低青枯病的损失奠定基础。[方法]选择烟草青枯病发生较重的田块作为试验田,采取灌根的方法进行药效试验,比较4种药剂对烟草青枯病抑制效果。[结果]经过连续2年的小区药效试验表明:施用芽敌水剂后,随着时间推移,青枯病的发病速度和危害程度明显降低。在烟草青枯病易发田块,当烟株打顶后喷施30.2%的芽敌水剂2次,对烟株抑芽效果达到82.27%~91.43%,对青枯病防治效果达53.13%。硼肥加石硫合剂处理对青枯病抑制有一定作用。[结论]30.2%芽敌水剂对烟草青枯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既抑芽又防病,是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7.
设施蔬菜蓟马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龙岩市新罗区设施蔬菜蓟马的发生特点、发生规律及发生原因,并提出了农业、生物、物理、化学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侵染途径,品种间的抗性;冬前处理病残体,气候条件与发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该病的防治适期,采用75%草代合剂(1号、2号)的试验示范推广的防治效果为51.9%~91,5%,为今后广泛应用于草莓病害的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94至1998年,在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的重病区进行药剂治疗和治虫防病等研究,并进行大面积综合防治技术示范(3115hm2)和推广工作(64032hm2),结果表明:抗生素类药剂和抗病毒制剂无治疗效果,单纯治虫防病的效果也不理想,采用以网罩隔离育苗培育无毒苗、药剂控制传媒昆虫、淘汰和更换病苗、保健栽培为技术核心的综合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防治效果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太湖地区设施菜地年氮素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设施菜地一年三季作物(番茄-莴苣-芹菜)氮素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地区设施菜地氮淋失以NO3--N为主,氮素淋洗量受施氮量的直接影响,以农民习惯施氮量(N5)处理下的淋洗总量最高,全年TN淋失总量高达193.6 kg· hm-2.在N5基础上减施N40%(N3)可分别减少番茄、莴苣和芹菜季TN淋洗损失40.4%、49.2%和57.5%,同时可分别增产15.1%、39.0%和27.8%.设施菜地氮素淋洗高峰发生在揭棚期(7—11月),其中包括揭棚休闲期和莴苣生长前期.揭棚期淋洗液TN平均浓度为51.1 mg·L-1,是盖棚期TN浓度的1.7倍;TN淋洗量为129.2 kg· hm-2,约占全年总氮淋洗量的6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