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西藏卤虫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在18~32 ℃温度范围内,随孵化温度的升高,西藏卤虫卵的孵化率首先明显升高,由18 ℃时的36.9%升高到22 ℃的63.2%,达到最高值.随着孵化温度的继续升高,孵化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32 ℃时孵化率降至44.7%,比最高孵化率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以上结果说明,西藏卤虫卵的最适孵化温度为22 ℃左右,明显低于其它品系卤虫卵的最适孵化温度.  相似文献   

2.
西藏卤虫卵最适孵化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卤虫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在18-32℃温度范围内,随孵化温度的升高,西藏卤虫卵的孵化率首先明显升高,由18℃时的36.9%升高到22℃的63.2%,达到最高值,随着孵化温度的继续升高,孵化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32℃时孵化率降至44.7%,比最高孵化率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以上结果说明,西藏卤虫卵的最适孵化温度为22℃左右,明显低于其它品系卤虫卵的最适孵化温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卤虫卵(含水量10%)对干热和水热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卤虫卵对干热的抗性较强,在70℃、80℃和90℃的干热环境中处理90min,对卵的孵化率影响很小。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卤虫卵孵化率逐渐下降。130℃处理10min,孵化率从90%下降到9%,而处理30min则降为0,卤虫卵对水热的耐性较差,在50℃的温水处理60min,其孵化率降为1%,而在90℃的热水中处理20s,则卵的孵化率降为0。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Shistosomia japonicum)卵通过家鸭消化系统后的孵化能力,将人工感染血吸虫尾蚴45 d的小鼠剖杀,取肝脏和小肠制成匀浆,并进行虫卵计数,将带有虫卵的肝脏及小肠匀浆液分别灌喂家鸭,观测不同时间收集鸭粪的毛蚴孵出情况。结果显示,经过家鸭体内2 h后,粪便中孵化率达到峰值,相对孵化率分别为0.61%和4.066%;7 h后,没有虫卵能孵化出毛蚴。同一批次的虫卵所孵化的毛蚴中,大约经过4 h后其孵化率达到峰值。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虫卵通过家鸭消化系统后仍有部分依然保持孵化能力,家鸭具有可能作为血吸虫的转运宿主,拥有传播血吸虫有效虫卵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卤虫卵(含水量10%)对干热和水热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卤虫卵对干热的抗性较强,在70℃、80℃和90℃的干热环境中处理90 min,对卵的孵化率影响很小.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卤虫卵孵化率逐渐下降.130℃处理10 min,孵化率从90%下降到9%,而处理30 min则降为0.卤虫卵对水热的耐性较差,在50℃的温水处理60 min,其孵化率降为1%,而在90℃的热水中处理20 s,则卵的孵化率降为0.  相似文献   

6.
盐度对卤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卤虫(Artemia SP)无节幼体,作为水产养殖中鱼虾育苗的优质饵料,越来越受到青睐.卤虫卵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要获得的无节幼体数的多少.同一品质的卤虫卵,由于孵化条件的不同,结果也不同.我们通过培养皿滤纸法,着重对孵化条件之一的盐度对卤虫卵孵化率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要找出盐度在5—40‰之间对孵化率影响的规律,寻求卤虫卵充分孵化的最适盐度值.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优化卤虫孵化条件、提高卤虫卵的潜在经济价值,试验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与响应面法分析光照强度与pH对卤虫卵孵化率的联合效应,利用Design-Expert 12.0分析得到最优试验组合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与pH的一次效应对孵化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者交互效应对孵化率影响显著(P<0.05),二次效应对孵化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pH与光照强度的升高,孵化率先升高后降低,越接近中心点孵化率变化量越小;光照强度为2 179 lx、pH为7.9为最适组合,最优孵化率为67.28%。对该试验组合进行验证,预测值与验证结果相符。综上,试验得到最适组合光照强度(2 179 lx)与p H(7.9),经试验验证在该条件下卤虫卵孵化率表现最优,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8.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是冬虫夏草菌侵染寄主蝙蝠蛾(Hepiahus spp.)幼虫而形成的虫菌复合体,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菌的寄主主要分布在蝠蛾总科8个属的60多个种内,这些蝙蝠蛾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大部和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等地。本研究拟以采集自青海省化隆县境内的蝙蝠蛾卵为对象,明确温度与湿度互作条件下对蝙蝠蛾卵孵化的影响。在浓度为5%的PEG处理下,蝙蝠蛾卵的孵化率达89.5%,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浓度的PEG处理(P0.05)。随着温度的增加,蝙蝠蛾卵的孵化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5℃处理下蝙蝠蛾卵的孵化率最高,为86.0%,显著高于其它3个温度处理下蝙蝠蛾卵的孵化率(P 0.05)。温度与湿度互作对蝙蝠蛾卵孵化影响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和湿度共同处理条件下对蝙蝠蛾卵的孵化存在明显的互作关系(F=16.334,P=0.000)。在PEG浓度为5%、温度为15℃处理下蝙蝠蛾卵孵化率最高,达到89.5%,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 0.05)。尽管温度和湿度在蝙蝠蛾卵的孵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除此之外孵化场所的地理位置、环境中的光照等因素可能也是影响蝙蝠蛾卵孵化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冬虫夏草寄主蝠蛾幼虫的生长对多种生态因子的响应,筛选出冬虫夏草优势寄主蝠蛾的生长条件,为冬虫夏草的人工抚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4℃无氧环境中绵羊粪便保存时间对虫卵孵化率的影响,将新鲜绵羊粪便混合均匀后,等分为8份保存,分别测定保存0、3、6、9、12、15、18和21d的虫卵孵化率。参考并改进世界兽医寄生虫学促进协会(WAAVP)推荐的虫卵孵化试验(egghatchtest,EHT)方法,收集线虫虫卵,用24孔培养板孵化虫卵进行重复性试验,记录线虫卵孵化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无氧环境中,保存9d内粪便的线虫卵孵化率可达到50.51%,9d后孵化率急剧下降。结果表明,4℃无氧环境中保存9d的新鲜粪便仍有50%以上的虫卵孵化率,可用于相关试验和研究。这种保存方法,延长了新鲜绵羊粪便采集后的有效使用时间,简便易行,对相关试验或研究提供了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种蛋经机器清洗消毒处理后,与未处理的对照组相比较,入孵蛋孵化率提高了2.68个百分点,受精蛋孵化率提高了1.42个百分点,健雏率提高了0.7个百分点,经统计检验,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死胚蛋中大肠杆菌检出率9.09%、沙门氏菌检出率54.55%,处理组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检出率均为零。种蛋清洗消毒后能显著提高孵化效果及雏鸡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取鸡雌性蛔虫子宫内成熟卵,用平皿滤纸培养法置30℃恒温箱中孵化7 d(168 h),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解虫卵各发育期的形态并照相;另将成熟卵分别通过药物(Ⅰ)、太阳光照(Ⅱ)、粪便堆沤(Ⅲ)处理,洗净后经30℃恒温箱中孵化7 d,显微镜下观察虫卵成活情况。结果表明:虫卵发育各期形态可分为单细胞卵、二个胚泡期卵、四个胚泡期卵、八个胚泡期卵、前桑椹期卵、桑椹期卵、蝌蚪期卵、虫样期卵、感染期卵9种;第Ⅰ组3份样灭活率分别为9.78%、21.72%和98.88%,虫卵随药物作用时间增长,灭活率增高;第Ⅱ组3份样灭活率分别为61.12%、96.47%和97.27%,虫卵随太阳光照时间增长,灭活率增高,光照1 h和2 h的灭活率差异不大;第Ⅲ组3份样灭活率均为100%。虫卵发育停止于八个胚泡虫卵期,后期均为"0"。灭活作用以第Ⅲ组最好,第Ⅱ组次之,第Ⅰ组较差。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孵化方式对泥鳅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4mg DOM+3μg LHRH-A2对泥鳅进行催产,将所产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后,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自制溢水式孵化桶与水泥池置入40目绢纱布网箱两种方法对泥鳅受精卵进行去巢流水式孵化和鱼巢附卵孵化。在pH7.0~7.5、水温24~26℃的条件下,以孵化时间和孵化率探讨两种孵化方式对泥鳅孵化的影响。结果去巢流水孵化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为(30.52±0.89)h、(92.25±0.84)%;鱼巢附卵孵化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为:(38.56±1.04)h(、88.97±0.78)%。表明去巢流水孵化显著优于鱼巢附卵孵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乌鸡养殖的生产效益,试验在常规孵化条件下研究了乌鸡种蛋蛋重、蛋壳厚度以及蛋形比例对其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蛋重≥54~57 g、蛋壳厚度0.20 mm,蛋形指数≥0.79~0.82时,受精蛋孵化性能最佳。蛋重45 g时孵化性能下降,与蛋重≥45 g时相比,受精蛋孵化率显著下降(P0.05);蛋壳厚度≥0.32 mm时,孵化率降低至25.00%,下降约56.50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蛋形指数0.73时,受精蛋孵化率比最佳受精蛋孵化率下降38.34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干热空气处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淮耀  黄星光 《蚕业科学》1998,24(3):149-155
采用干热空气对广东现行10个家蚕品种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蚕卵产后常温(25~27℃)保护12h,46℃热处理60min或47℃热处理40min,不影响实用孵化率,而对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防治效果达到93%~100%;蚕卵的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三种保护酶系统活力均升高;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治愈病卵正常发育至蚁蚕,未经热处理的病卵产下132h后形成孢子,孵化出带病蚁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不同孵化方法对骡鸡种蛋孵化率的影响,通过在孵化中后期采用不同凉蛋时间、恒温与变温孵化、不同湿度条件下孵化3种方法对种蛋进行孵化率比较试验.结果:在孵化中后期每天凉蛋30 min比15 min孵化率高5.8个百分点(P>0.05);变温比恒温孵化率高0.6个百分点(P>0.05);相对湿度60%~70%比55%~...  相似文献   

16.
在蛲虫病普查工作中,常用透明胶带纸在儿童肛阿粘取虫卵后,贴在载玻片上进行镜检,经数天后,便因胶纸干燥致使虫卵萎缩。为使虫卵形态不变能较长时间应用,我们将有蛲虫卵的胶带纸经虫卵固定液固定一月、一年半、二年后再透明封片,而胶纸上的虫卵和卵内幼虫形态可同新鲜一般。另将经一年半时间固定保存的含卵胶纸,透明封片后再放置一年进行观察,胶纸上的虫卵和  相似文献   

17.
将产下后48h的家蚕滞育卵和即时浸酸卵进行低温(5℃)冷藏处理30d以上,滞育卵孵化率显著上升,而即时浸酸卵孵化率显著下降。为了探讨低温处理对滞育卵和即时浸酸卵的孵化产生不同影响的分子机制,测定了冷藏期间2种卵中的H2O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2种卵在冷藏期间随着卵中的H2O2含量显著增加,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也上调;虽然冷藏后的10~70d,2种卵中的H2O2含量、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CAT活性都显著上升,但滞育卵的H2O2含量仍显著高于即时浸酸卵,而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CAT活性则显著低于即时浸酸卵。即时浸酸卵在冷藏过程中H2O2含量显著增加,可能造成了对胚胎的氧化伤害,从而降低其孵化率。然而,滞育卵在冷藏过程中的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CAT活性相对较低,H2O2相对较高,胚胎却未受到氧化伤害,推测低温处理可能诱导了滞育卵中其它抗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8.
人工海水在不同温度和pH值下对卤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2‰的人工海水,在温度为26℃、28℃、30℃、32℃和pH值为7.5、8.0、8.5、9.0条件下对卤虫卵进行人工孵化。结果表明;孵化条件在pH值为8.5、温度为30℃时,其孵化率为最高(77.97%)。  相似文献   

19.
针对鹅种蛋设计的新颖大翻蛋角度孵化机,使得种蛋孵化过程翻蛋角度由常规的90°提高到170°左右,并附加其他温湿度及凉蛋控制等技术,对胚蛋更好通风换气。利用大角度翻蛋和常规90°角孵化机孵化扬州鹅、马岗鹅和狮头鹅种蛋,比较对活胚率、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弱雏率之间的影响。新颖大角度翻蛋孵化机使扬州鹅种蛋7日胚龄活胚率、15日胚龄活胚率、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分别提高2.70个百分点(P0.01)、3.31个百分点(P0.05)、3.55个百分点(P0.05)和1.71个百分点(P0.01)。对马岗鹅种蛋7日胚龄活胚率、15日胚龄活胚率、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较常规孵化机能弱雏率降低1.54个百分点(P0.05)。对于大体型狮头鹅的种蛋,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分别提高6.11个百分点(P0.05)和7.34个百分点(P0.01),并降低弱雏率2.08个百分点(P0.05)。采用大角度翻蛋孵化机可提高扬州鹅种鹅生产净利润10.3%、狮头鹅种鹅生产净利润16.2%,尤其能提高种鹅反季节繁殖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将产后经过72h的9·芙、芙·9蚕卵入库冷藏,在冷藏经过15~60天期间,可依冷藏时间的长短采取不同的浸酸时间让其孵化;冷藏15天的浸酸7~9min,冷藏45~60天的浸酸3~5min,实用孵化率可达到95%以上。冷藏超过60天后,蚕种直接出库催青便可孵化。经过120~135天冷藏的蚕种,孵化率仍保持在95%以上,但冷藏期超过150天,孵化率开始下降并出现死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