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按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同时也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由于小麦对温度需求的不同,可大致把小麦分为两个生理型,即:春小麦与冬小麦,要根据区域位置不同,所种植的小麦类型也不同。春小麦适宜在西北、山东及黑龙江等地区种植;冬小麦适宜在陕西、华北及辽东等地区种植。本文对播种前小麦准备工作及播种时小麦的相关要求进行分析,探讨小麦合理化施肥的效果与病虫害防治方法,并做出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米的高原(如中国西藏)均有种植。根据温度的要求,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类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生育期长达180天左右。小麦属于轮作制的种植物,其种植面积所需范围广,因此不宜盲目扩大种植面积,而主要是提高其单产量。本文以江苏徐州地区冬小麦的种植为例,探讨该地区小麦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以实现该地区该农作物的持续增长,这对我国粮食产业和该地区农业的进步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前言: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的高原(如中国西藏)均有种植。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  相似文献   

5.
马艺轩 《新农业》2023,(20):17-18
<正>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种植关系我国粮食安全,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帮助种植户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小麦种植效益,笔者总结以往小麦种植技术,为广大种植户改进小麦种植技术提供参考。1小麦分类按种植时间划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春天播种,当年秋天收获;冬小麦秋天播种,第二年春末夏初收获。按照品质分为特硬麦、硬麦、半硬麦,以及软麦,特硬小麦制成的面粉主要用于制造通心面等;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我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 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生育期长达180天左右.小麦适应性强,种植效益好,分布广,用途多,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小麦是人们食用的主要细粮作物.下面将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北方地区种植十分广泛。由于小麦生长对温度的需求不同,因而在我国种植的小麦大致分为2种生理型,即春小麦和冬小麦。不同种植区域、不同地理条件,所种植的小麦类型、品种不同,种植产量也有较大差异。基于此,从播种前的准备工作、适时播种、合理肥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入手,分析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生育期长达180天左右。小麦适应性强,种植效益好,分布广,用途多,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小麦是人们食用的主要细粮作物,为提高小麦产量,现将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生育期长达180天左右。小麦适应性强,种植效益好,分布广,用途多,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小麦是人们食用的主要细粮作物,为提高小麦产量,现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的种植关系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大名县小麦种植面积广,小麦加工企业众多。本文从选种与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四方面分析小麦的种植技术,为大名县的小麦种植提供技术参考。1选种与播种依据品种需要春化的时间长短和低温水平,小麦分为冬小麦、弱冬性小麦和春小麦三类。小麦品种的选择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几个因素来确定。应积极听取小麦种植以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的种植关系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大名县小麦种植面积广,小麦加工企业众多。本文从选种与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四方面分析小麦的种植技术,为大名县的小麦种植提供技术参考。1选种与播种依据品种需要春化的时间长短和低温水平,小麦分为冬小麦、弱冬性小麦和春小麦三类。小麦品种的选择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几个因素来确定。应积极听取小麦种植以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小麦应变栽培需要,对豫西地区春季播种冬小麦和引进春小麦品种观察分析,结果表明:2月中旬前播种或3月上旬前出苗的豫麦18小麦品种,在豫西地区可收获产量,但产量较低;春小麦产量一般高于春季同期播种冬小麦产量,但应选择成熟早,灌浆快,后期耐高温品种,注意适期早播,提高穗粒重。  相似文献   

13.
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海拔地区进行扩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品种在不同海拔地区的生长表现各不相同,青海省冬小麦在海拔2 500 m以下的各类地区均可种植,且收获期比春小麦提前30 d左右,产量比春小麦提高1 0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我国粮食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是营养比较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之一。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尤其是东北地区种植的小麦,由于土壤肥沃,生长时间长,气候温度适宜,春小麦品质优越,下面就对黑龙江省的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为北疆晚熟作物倒茬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指导。【方法】以冬小麦新冬41号、春小麦新春29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10月25日和11月5日较适宜播期晚25~30 d左右)对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冬前播种的冬小麦与春小麦生育期相差2~5 d,10月25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于春小麦,而11月5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小于春小麦。冬小麦越晚播越不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而冬前播种的春小麦(10月25日以后播种)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大。【结论】11月5日后播种的春小麦(5 483.6 kg/hm2)的产量高于冬小麦(4 562.7 kg/hm2),临冬前(11月5日)播种的春小麦比冬小麦更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6.
焉耆垦区历年来以种植春小麦品种新春6号为主,平均667米~2产量500千克。为提高小麦品质及产量,2016年特引进冬小麦新品种新冬22号,示范种植2.2公顷。示范结果表明:新冬22号667米~2产量545千克,667米~2收益391.4元。种植冬小麦较种植春小麦667米~2节省化肥19.4千克,节省种子成本26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提高滴灌小麦产量和综合效益,探索滴灌条件下小麦不同播种模式的增产机理,2013年,我们在和硕县曲惠乡实施了滴灌春小麦井字形播种模式与常规播种的对比试验。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探索小麦新的种植模式,研究该小麦种植模式对提高光、水、肥、地等资源的利用情况,挖掘小麦增产潜力,提高小麦产量、增加滴灌小麦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热感指数作为耐热性鉴定指标,分别对冬、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热性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冬小麦材料采用延期播种、春小麦材料种植在温度有显著差异的地理环境下,人为致使小麦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根据不同环境处理的千粒重值计算冬、春小麦各个材料的热感指数。依据热感指数,对来自中国不同小麦生态区和国外不同地区和组织的1 325份小麦种质资源,包括688份冬小麦和637份春小麦,分别进行耐热性评价。热感指数小于0.5为极耐热材料、大于等于0.5小于1为中等耐热材料、大于等于1小于1.5为中等热敏感材料、大于等于1.5为极敏感材料。【结果】冬小麦和春小麦热胁迫处理组灌浆期平均最高温度分别高于对照组1.91℃和7.09℃,且热胁迫处理组千粒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根据热感指数分级评价结果,极耐热冬、春小麦材料31和48份,占供试材料的4.51%和7.54%;极敏感冬、春小麦材料19和58份,占供试材料的2.76%和9.11%;其余大多数材料为中间类型(中等耐热材料和中等热敏感材料)。从中国小麦生态区域的地理分布来看,来自南部麦区(西南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耐热性整体高于来自北部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对于春小麦,来自新疆春冬麦区的材料耐热性最强,平均热感指数为0.70,且其中88.00%的材料属于耐热材料(极耐热材料或中等耐热材料);此外,来自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的春小麦平均热感指数为0.88,也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来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六倍体材料耐热性最弱,平均HSI为1.18,其中69.58%的材料为热敏感材料(中等热敏感材料和极敏感材料)。【结论】采用延期播种或在高温的地理环境下种植能使小麦在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以千粒重热感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对1 325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综合考虑正常条件下的产量潜力和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性,筛选出优异耐热资源103份,可用于相应生态区小麦的耐热性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9.
一、小麦、大麦及复播作物免耕技术规范1.小麦、大麦免耕播种技术墒度适宜,适时播种,一次性完成破茬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和镇压等作业工序。春小麦及大麦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播期20天左右;冬小麦播种时间为9月中旬,播期20天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旱地冬小麦、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最佳穴播粒数,旱地冬小麦、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最佳播种行距,旱地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适宜播种期,旱地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适宜种植品种,旱地冬小麦、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规范等内容,并提出了该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