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黑粉病又称玉米瘤黑粉病。玉米整个生育期,地上各部位均可染病,尤以抽雄期表现明显,被害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干裂后散出黑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孢子。叶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瘿瘤,其他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一、黑粉病。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的幼嫩组织都可被害。产生各种形状大少不同的病瘤,病瘤开始为白色,后带粉红色,最后变灰色而破  相似文献   

2.
<正>一、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1、玉米黑粉病又称玉米瘤黑病,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尤其以抽穗期表现明显,被害的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病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瘤内含水丰富,干裂后散发出黑色的粉状物,即病原菌孢子,叶子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物。雄穗上产生囊状物瘿瘤,其它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防治建议:甜玉米易染病,尤其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重病田实行2-3年的轮作。田间出现病瘤后,及时清理深埋,  相似文献   

3.
<正>一、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1、玉米黑粉病症状识别:又称玉米瘤黑病,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尤其以抽穗期表现明显,被害的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病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瘤内含水丰富,干裂后散发出黑色的粉状物,即病原菌孢子,叶子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物。雄穗上产生囊状物瘿瘤,其它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防治措施: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重病田实行2-3年的轮作。田间出现病瘤后,及时清理深埋,适时深耕以减少病  相似文献   

4.
正一、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1、玉米黑粉病又称玉米瘤黑病,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尤其以抽穗期表现明显,被害的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病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瘤内含水丰富,干裂后散发出黑色的粉状物,即病原菌孢子,叶子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物。雄穗上产生囊状物瘿瘤,其它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防治措施:甜玉米易染病,尤其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重病田实行2-3年的轮作。田间出现病瘤后,及时清理深埋,  相似文献   

5.
玉米黑粉病是在我国普遍发生的一种玉米病害,常危害玉米叶、秆、雄穗、雌穗等部位,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1症状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的幼嫩组织都可被害。产生各种形状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6.
一、玉米黑粉病 症状: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町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厘米,小的仅达1-2厘米.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其他部位则多为大型瘤状物.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高温干旱,施氮肥过多,病害易发生.以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或病残体及堆放的秸秆上越冬.  相似文献   

7.
一、玉米黑粉病 症状: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厘米,小的仅达1—2厘米。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其他部位则多为大型瘤状物。  相似文献   

8.
正1玉米黑粉病症状: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cm,小的仅达1~2cm。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其他部位则多为大型瘤状物。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高温干旱,施氮肥过多,病害易发生。以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或病残体及堆放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大及耕作制度的改变,致使玉米病害的发生及危害呈加重趋势。现将玉米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一、玉米黑粉病1.症状。玉米黑粉病又称"乌霉"、"瘤黑粉病",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该病原菌在土壤、粪肥、病株或种子上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源。春季气温回升,病原菌随风雨、昆虫等进行传播。玉米凡是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幼嫩组织均可被侵染发病,如气生根、叶片、茎秆、雄穗、雌穗等,形成大小不同的瘤状物。这些瘤状物初为白色或淡紫色,逐渐变成灰色,后期变为黑灰色。菌瘿成熟后,外膜  相似文献   

10.
刘俊杰 《吉林农业》2011,(15):76-76
1.玉米黑粉病1.1症状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cm,小的仅达1-2cm。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玉米各栽培区,以北方发生较普遍而严重,主要危害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幼嫩组织:叶、秆、雄穗及果穗等,在病部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瘤状物发生的部位、多少、大小对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不同,一般可减产30.9%~80%,甚至高达100%。大田发病株率为5%~10%,严重发病田可达70%-80%,减产率约为病株率的1/3。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增大,玉  相似文献   

12.
段艳菊 《河南农业》2019,(22):35-36
玉米常见病害主要有瘤黑粉病、粗缩病、大斑病、小斑病等;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玉米蚜、黏虫等。一、玉米瘤黑粉病(一)症状该病对玉米茎、叶、穗均可造成危害。被害组织畸形肿胀,产生各种大小不同的菌瘤,外包薄膜,初期为白色或带紫色,后期变为灰白色,薄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  相似文献   

13.
玉米黑粉病又名"乌霉"和"瘤黑粉病",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 一、黑粉病的症状特点及危害 (一)症状特点 黑粉病从幼苗到成株各个器官都能感病,具有分生能力的地上部幼嫩组织,如气生根、叶片、茎秆、雄穗、雌穗等都可以被侵染发病,形成瘤状物.初为白色或浅紫色,逐渐变成灰色,后期变为黑灰色.  相似文献   

14.
李江 《农村科技》2004,(5):26-27
玉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由瘤黑粉菌引起发病。在玉米的整个生育过程中可陆续发生,一般苗期发病较少,抽雄后迅速增多,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中制种田比大田更为严重,母本比父本严重。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玉米病虫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其主要病虫害有玉米黑粉病、玉米灰斑病、玉米褐斑病、地老虎、粘虫和玉米螟等,所以,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1、玉米黑粉病: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厘米,小的仅达1—2厘米。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玉米病虫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其主要病虫害有玉米黑粉病、玉米灰斑病、玉米褐斑病、地老虎、粘虫和玉米螟等,所以,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1、玉米黑粉病: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厘米,小的仅达1—2厘米。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黑粉病俗称乌霉,又名玉米瘤黑粉病、灰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分布极广,在我国南、北方玉米产区均有发生,暴发年份能造成30%以上的产量损失。一、发病症状玉米黑粉病在玉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地上部的气生根、叶片、茎秆、雄穗、雌穗等幼嫩组织都可被侵染,产生形状各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黑粉病1.1典型症状。感染黑粉病的组织生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直径1~18cm,病瘤表面呈白色、灰色或褐色,发病初期瘤表面包围发亮薄膜,薄膜破裂后散发出黑色粉末。叶片感染黑粉病时产生的病瘤较小。雄穗感染黑粉病时会产生囊状瘤,雌穗感染黑粉病结实受到严重影响。1.2发病规律。黑粉病的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或秸秆上越冬,第2年春天萌发产生小孢子,通过空气流、  相似文献   

19.
玉米黑粉病,即玉米瘤黑粉病,属局部侵染性病害,侵染时间长,是玉米病害发生较普遍者之一.由于冬孢子在玉米的苗期至成熟期均可侵染植株的气生根、茎秆、叶鞘、果穗、雄穗、叶片等幼嫩组织,形成的黑粉瘤消耗大量的植株养分,导致减产.一般苗期发病较少,玉米抽雄后发生最普遍.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任丘市春玉米瘤黑粉病危害较为普遍和严重。究其原因是春玉米5月上旬播种后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到7月17日突然降雨,正值玉米抽雄前后,这种特殊气候对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极为有利。玉米瘤黑粉病又称玉米黑粉病,它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为害幼嫩组织的局部性病害。由于连作、新品种推广,发病有上升趋势,此病受害减产多少与感病时期和菌瘤形成的部位、数量及大小有关。危害果穗严重的个别田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