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建立牛奶中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质谱(SPE-GC-MS)检测方法。牛奶经乙腈震荡离心提取,采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旋蒸得到的浓缩液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在质量浓度0.01~0.2 mg/L范围内,回收率在83.1%~102.8%,相对标准差为1.4%~9.1%(n=5);该方法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定量限分别为0.005 mg/L和0.01 mg/L,检出限分别为0.001 mg/L和0.005 mg/L。表明本方法能满足牛奶中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建立了同时分离检测饲料中三嗪类除草剂(莠灭净、莠去津)、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联苯三唑醇、烯唑醇)和菊酯类杀虫剂(胺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四氟甲醚菊酯)三类(8种)农药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方法。结果表明,8种农药在10 min内实现了基线分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0.9999,检出限为0.003~0.02μg/m L。该方法可用于饲料及其他样品中三类农药残留的高效、灵敏、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广西右江河谷地区芒果中农药残留现状,并做了人群的膳食风险评估,旨在为芒果农产品的农业主管部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在右江河谷产区采集99份芒果样品,对样品中107种农药残留进行分析检测,并运用点评估方法对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芒果的检出农药类型上,以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主,检出率高达61.61%;累计检出20种农药残留,样品检出率为80.80%,其中吡唑醚菌酯检出率最高,达到46.46%;按照GB 2763-2021判定,超标数量达到14份,占总样品数量的14.14%,吡唑醚菌酯和氯氟氰菊酯两种农药超标;检出农药对成人和儿童的慢性膳食摄入%ADI在0.00 -2.43 %之间,其中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对儿童的急性膳食摄入%ARfD分别为101.82%、136.16 %,所有检出农药对成人的急性膳食摄入%ARfD均小于100 %。广西右江河谷地区芒果中多农药组分残留情况明显,吡唑醚菌酯和氯氟氰菊酯需要重点监测关注;儿童对芒果中摄入氯氟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的农药残留急性膳食有一定的暴露风险,成人对芒果中检出的所有农药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极低。  相似文献   

4.
饲料中农药残留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饲料中农药残留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就农药残留的概念,农药残留问题的产生、危害,饲料中农药残留现状、分析技术、农药残留的控制等方面作了概述。饲料中农药残留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食品在人们膳食结构中逐步占据了重要位置,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市场正在从只重视畜产品的数量,向关心畜产品质量,尤其是畜产品安全性转变。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求愈来愈高,已成为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畜产品中抗生素、激素以及其他有毒有害药品的滥用和残留,畜产品的生产环境、饲料中农药的残留等,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不同温度下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昆虫的毒性具有温度效应。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5种常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环境温度35、30、25、20℃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随着温度的升高,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降低,在35℃时溴氰菊酯、氰戊菊酯、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家蚕2龄幼虫的LD50值与20℃时的LD50值的比值分别为7.63、12.27、8.49、2.76、1.75。研究结果表明,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表现为负温度效应,其中氰戊菊酯对家蚕的毒性受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溴氰菊酯和联苯菊酯较为明显,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毒性受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据《山东农业科学》2018年第12期《氯氟氰菊酯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行为研究》(作者杜红霞等)报道,为了评价氯氟氰菊酯在梨上的使用安全性,于2015—2016年在济南、太原和杭州等3地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分析方法研究了氯氟氰菊酯在梨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氯氟氰菊酯在梨和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3~23.1d、2.6~23.1d。氯氟氰菊酯在梨上最终残留均小于0.2mg/kg,低于氯氟氰菊酯在梨上的最高残留限量(MRL)0.2mg/kg。建议2.5%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施药次数为1次,最高使用剂量(有效成分)12.5g/hm^2,在梨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1天。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建立了同时分离检测饲料中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联苯三唑醇、烯唑醇)和菊酯类杀虫剂(胺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法。使用C18色谱柱,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采用甲醇-水梯度洗脱,在被分析物最大吸收波长200~300 nm处对饲料中6种农药进行分离与检测。结果表明,6种农药在11 min内实现了基线分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7~1.0000,检出限为0.01~0.05μg/m L。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3.5%~94.6%,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51~3.81%(n=5)。可见该方法是高效、灵敏、快速检测饲料中农药残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建立了同时分离检测饲料中西玛津、特丁津、戊唑醇、烯唑醇、胺菊酯、三氟氯氰菊酯6种农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用乙腈提取,采用C18柱作为色谱分离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洗脱,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表明,6种农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0.9999,检测限为0.5~20 ng/m L。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7.3%~104.3%,相对标准偏差为1.35%~3.62%(n=5)。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食品卫生的关注和入世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许多国家还以此为技术壁垒,限制农副产品进口,我国每年都会由于农药残留、药物残留超标造成畜禽产品出口障碍,损失巨大。目前对农药残留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类,对畜禽产品的重视不够,但是畜禽产品农药残留造成的潜在危害更大。畜禽产品农药残留实质是来源于饲料中的农药残留,所以饲料中农药残留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1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指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其一部分附着于作物表面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水等环境中,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