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为探究内蒙古岱海流域农牧业交错区禾本植被过滤带截流减沙效果对入流强度和泥沙含量的响应。在内蒙古中部农牧业交错区的巨宝庄镇试验区设置不同来水流量(0.77,0.9,1.08,1.26 L/s)和泥沙含量(0.04,0.06,0.08,0.1 g/cm3),共计16个处理,研究不同来水条件下植被过滤带的截流减沙效果。基于VFSMOD模型模拟,并优化该地区植被过滤带参数。结果表明:VFSMOD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冰草、羊草混播植被过滤带泥沙和径流出流量进行模拟。植被过滤带前期对径流拦蓄主要依靠入渗,入流强度增加缩短了径流出流时间,0.77 L/s入流强度水流经过过滤带后出流时间分别为0.9,1.08,1.26 L/s入流强度下出流时间的1.3,1.6,1.6倍。0.77,0.9 L/s入流强度下泥沙出流量趋于稳定,而1.08,1.26 L/s入流强度下泥沙出流量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入流泥沙含量和入流强度对出流泥沙量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于美国华盛顿州Tacoma冶炼厂下风区4.0-7.5,13-14,21km处分别采集土壤剖面和植物样品,分析其Hg含量。虽然该厂1985年已停产,但其释放Hg的影响依然存在。在4.0-7.5km地区,6个土壤剖面表层土的Hg层为21km处的10-15倍;在13-14km地区为21km处的5-10倍。华旗松、红桤木和黑莓叶中的Hg在不同地区无明显差异,但近距离在菌耳和地衣中的Hg分别为21km处为1  相似文献   

4.
5.
几种包膜缓控释肥粒养分释放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浸泡法对国内外4种包膜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4种缓控释肥料的初期溶出率均小于12%,微分溶出率在0.4%~1.5%之间,这符合国际上公认的缓/控释肥的评价标准,初期溶出率小于15%、微分溶出率在0.25%~2.5%之间。采用水浸泡法测定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特征,简便快速,检测时间短,重复次数少,养分浓度变化直接反映出包膜控释肥料的释放速率特性,还可以定量的测定其供肥性能,控释肥料有控制养分释放、延长供应时间的作用;其中腐殖酸和炭基有利于提高肥料颗粒的水稳定性,减缓养分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生产是根本,增加收入是核心,改善环境是载体。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庙耳岗新农村环境建设情况的调研,总结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探索出相宜的循环发展模式,从而为现阶段新农村环境保护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山坡地滞洪设施中,不同出流口形式之滞洪坝,有不同的滞洪效应及滞洪容积。为剖析滞洪设施中受制入流历线作用下其滞洪容积变化,以无因次滞洪理论为基础,讨论滞洪池内其滞洪容积对应时间变化情形,进而推求该滞洪池之最小滞洪容积;同时采用下方宽底梯形断面,上方衔接一窄口矩形之复合式出流口滞洪坝进行室内渠槽试验;并制造不同形态之入流历线,针对不同梯形底宽布置下之滞洪效应及出流口流量公式分析探讨。证明复合式出流口于低流量时,因宽底梯形断面可将水快速排出,增加池内净空间;当流量大时可增加其滞洪能力。故本复合式出流口设计,于入流条件相同下,其所需之最小滞洪容积较矩形窄口式为小。  相似文献   

8.
9.
长武塬区降雨入渗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理解深厚黄土层的降雨入渗机制,在黄土高原塬区的长武试验站,应用TDR监测天然降雨下大型土柱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并结合土柱底部出流量测定数据,分析天然降雨的入渗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160 cm深度以上,且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至240 cm土层降雨峰值信息几近消失;湿润锋运移速率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初始含水率成负相关关系,湿润锋运移深度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正相关;降雨对300 cm土壤水的补给行为普遍存在,入渗补给以活塞流方式为主;降雨入渗补给土壤水的滞后作用表现出对100~200 cm土壤水的补给滞后时间为15~18 d,对300 cm深度土壤水的补给滞后时间为30~45 d。研究结果对明确黄土塬区水循环机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模拟不同程度的Cu污染状况,研究了黑麦草与耳葡萄球菌联合修复作用对Cu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联合修复作用对Cu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黑麦草修复,Cu初始浓度在5-30mg.L-1时,联合修复对Cu的去除率均达85%以上。耳葡萄球菌对Cu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和吸附性,Cu浓度为100mg.L-1时其干重积累量达到40.6mg.g-1。耳葡萄球菌的存在降低了黑麦草根系及茎叶中Cu的积累量,联合修复组的黑麦草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单一黑麦草修复组。该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黑麦草所受Cu的毒害性,提高了水中Cu的联合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及毛木耳的子实体易受粘菌侵害,并导致耳片在24~33小时内彻底溶解,因而在人工栽培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经调查观察及室内试验,证明病原粘菌在其营养生长阶段,能够分泌外酶以消化木耳而生活。与此同时,粘菌的原质体在段木及营养基质上扩展。在温度22~25℃,相对湿度95~100%,pH为5.5~6.5时,最适于粘菌侵染。其侵染过程及所出现的有机体的顺序均作了叙述,还提出控制这一侵染的某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连续流动式粮食干燥机的仿人智能控制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经验模型的经典控制方法和现代控制方法不适合应用于多变量、大滞后和非线性粮食干燥过程。为提高粮食干燥的产品品质,根据连续流动式粮食干燥机的工况特点,研制了一种用于连续流动式干燥机的仿人智能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运行控制级和参数校正级,可对出粮水分进行控制。应用MATLAB对连续干燥机的仿真试验表明,该控制器在超调量、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等指标都比常规PID控制有明显改善,对纯滞后时间的变化适应能力强,为干燥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阴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土壤中溴和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世汉 《土壤》1993,25(2):108-111
土样经碳酸钠及氧化锌混合物碱熔、热水提取。以银基汞膜为工作电极,铂丝为辅助电极,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在电压为+0.25伏处淀积2分钟,然后由+0.25——0.6伏方向反向扫描,溴、碘的亚汞盐分别在+0.1伏和-0.25伏附近溶出,可同时测定溴、碘两种离子。可检出土样中0.5mg/kg的溴和0.2mg/kg的碘。  相似文献   

14.
印天寿 《土壤学报》1991,28(1):108-113
铅和镉都是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质。随着工业“三废”的排放,它们的威胁越来越大,除直接对作物产量造成影响外,还在籽粒中大量积累,影响品质,危害人体健康,关系到“痛痛病”的发生[1]与大工业城市犯罪率的增加1)。因此,测定植株中铅和镉已经成为农化分析中的重要项目,而且还将一天比一天重要。  相似文献   

15.
几种包膜控释肥氮素释放特性的评价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采用水浸泡法和土培法,按照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推荐的控释肥料评价标准,对国内外8种包膜肥料的氮素释放特性进行了评价。水浸泡法测试结果表明,Compo-1、Compo-2的初期溶出率(t1)超出该标准,其它6种包膜肥的t1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8种包膜肥的微分溶出率(△t)均符合标准,氮素释放期(T)均达到缓/控释要求。8种包膜肥中除了Compo-1、Compo-2的t1以外,其它均符合CEN推荐的控释肥料标准,但因包膜材料和工艺的差异,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氮素释放特征。土培条件下Compo系列、Cau系列、Osmocote和Au的释放期分别是水浸泡条件下的2~4、1.5、0.7和1.3倍,不同的包膜肥料有各自不同的估算系数,需要采用具体的校验试验确定。从盆栽试验中油菜、玉米第六周生物量来看,Compo-3、Cau-C17显著低于速效肥处理,Osmocote、Au油菜处理显著高于速效肥油菜处理,其它施肥处理与速效肥处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肥料埋藏试验及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LP30日型和LP70日型包膜尿素氮素溶出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可很好地描述LP30日型和LP70日型包膜尿素氮素的溶出过程,其溶出速率常数分别为0.0132和0.0067。硫酸铵处理的油菜株高、株重及产量均随氮素用量的增加呈指数型增加趋势,而LP30日型和LP70日型包膜尿素处理的油菜株高、株重及产量则均随氮素用量的增加呈直线型增加趋势。与硫酸铵处理相比,LP30日型和LP70日型包膜尿素处理,在施氮量为N 0.1 g kg-1和N 0.2 g kg-1条件下,均可使油菜株高、株重及产量显著下降(P<0.01),且以LP70日型包膜尿素下降最为明显;在施氮量为N 0.4 g kg-1条件下,LP30日型包膜尿素可使油菜株高、株重及产量显著提高(P<0.01),而LP70日型包膜尿素则使油菜株高、株重及产量提高不明显,但这两种包膜尿素均可明显提高肥料溶出氮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比较了5种氮肥对铅锌矿尾矿污染区土壤中Pb、Zn、Cd和Cu溶出的影响,讨论了它们对重金属溶出的机制,结合盆栽试验中水稻幼苗吸收重金属的相关性分析表明:5种氮肥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溶出有不同影响,且与氮肥的浓度有关。其中NH4HCO3,(NH4)2HPO4对Zn和Cu的溶出,NH4Cl和(NH4)2HPO4对Cd的溶出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10^-2mol/L的(NH4)2HPO4,NH4HCO3  相似文献   

18.
控释氮肥溶出率的测定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定控释N肥溶出率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分别对尿素和11种控释N肥样品同时进行操作,比较尿素及11种控释N肥溶出率的大小,从中选出好的控释N肥品种。  相似文献   

19.
耳叶蝉亚科在中国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耳叶蝉亚科已知属、种的地理分布及其特点 ,指出在中国分布的耳叶蝉的族的取食范围和分布都比较广泛 ,种类也比较丰富 ,其原因是它们的起源可能比较早 ,并简单探讨了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模拟酸雨对酸性土壤铝溶出及其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采样、酸雨模拟试验和样品分析,研究了我国南方酸沉降区主要土壤类型在模拟酸雨影响下,土壤中铝离子释放及铝形态转化的特点。结果表明,酸雨淋洗造成土壤中铝离子释放;酸雨pH值越低,则铝离子释放量越大。酸雨淋洗还造成土壤中铝形态发生变化;酸雨pH值越低,则土壤中羟基态铝和腐殖质铝含量越低,交换态铝含量越高,从而导致土壤中的铝对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危害性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