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台湾红罗非鱼是由野生型尼罗罗非鱼(Orochrom订niloticus)与红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lecus)突变型种间杂交分离而来[Liao和Chen1983],其体形酷似海水鱼类真绸(Pa-grosomusnZajor)。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繁殖力强、产量高、抗病力强、饲养容易、体色鲜艳、肉质鲜美细嫩、市场价格高等优点,在西太平洋地区有较大市场,在东南亚一带尤受欢迎。引进大陆后,在淡水中生长良好,是一个很有推广前景的品种。又因其耐盐性好,故目前已引起海水养殖者的重视。我国的广东、福建近年来发展迅猛,鱼产量有较大的增加,被当地人…  相似文献   

2.
2012年我国罗非鱼养殖产量为144万t,占世界罗非鱼养殖总产量的40%左右。我国60%罗非鱼养殖产量用于加工出口,罗非鱼产业可持续发展完全依赖于加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受国际市场和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罗非鱼出口量有下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开拓罗非鱼国内消费市场,减少产业国际竞争压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为了深入研究罗非鱼国内消费市场、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从消费者、营销、产业和社会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罗非鱼国内市场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的过度繁殖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星鸿 《世界农业》1999,(12):40-41
罗非鱼(Tilapia)具有生长快、适应力强、食性广等优点,现已成为世界性的主要养殖鱼类之一。但是其成熟早、繁殖周期短,则导致了种群密度过大,个体过小,严重影响着商品的质量及产量。日本上野雄(1982)发现用浮性网箱养殖罗非鱼,当水的流速在15cm/s左右时,既能破坏鱼的产卵行为,又不影响其生长。矢田(1983)进行了放养密度与繁殖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收捕量上升,同时鱼苗占成鱼收捕量的比率减小。高密度养殖使产卵、孵化行为受其他鱼的干扰而减少,但由于受到缺氧、水质恶化等因素的制…  相似文献   

4.
在饲料蛋白质和能量均能满足生长需要的基础上,饲料中添加乳化剂配制成6种试验饲料,投喂吉富罗非鱼4周,测定了乳化剂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较高油脂添加量的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日增重等生长指标(P〈0.05);同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乳化剂可以显著降低血清TG和TC的含量,并显著增加HDL-C的含量(P〈0.05)。结论:在较高鱼油日粮中补充一定量的脂肪乳化剂可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并对其维持健康有利。  相似文献   

5.
我国罗非鱼产业的发展前景和瓶颈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罗非鱼是国际上养殖最广泛的鱼种,适合在淡水或咸淡水的池塘、网箱、水槽、流水池、循环系统等各种水体中生长,杂食,饲料源广,单养或混养均可高产。岁非鱼也是继三文鱼和对虾之后拥有国际性市场的养殖水产品,被视为“白色三文鱼”。2002年我国罗非鱼产量为70.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5%,在全世界罗非鱼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罗非鱼产量逐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类原产于非洲和东南亚,具有生长迅速、耐粗食、肉质好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世界渔业的重要鱼品。世界罗非鱼生产以捕捞和养殖两种方式进行。九十年代,世界罗非鱼养殖业迅速崛起,养殖产量开始逐渐超过捕捞产量。世界罗非鱼养殖主要品种是尼罗罗非鱼。与此同时,世界罗非鱼的加工与贸易,亦有比较快速的发展。根据1981—2002年FAO关于罗非鱼捕捞和养殖的统计资料,分析了世界罗非鱼产业的动态特征,目前中国罗非鱼养殖年产量世界第一,有必要继续关注和提升中国罗非鱼养殖业发展的世界地位。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是全球淡水鱼养殖产量排名靠前的经济鱼类,通过人工引种进入到我国水域系统,经过几十年发展养殖品种、分布等发生较大变化。该研究从罗非鱼形态特点、生长环境需求、繁殖习性等特点进行了梳理,根据罗非鱼引进时间顺序,对常见种类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目前罗非鱼新的养殖模式和消费方式进行了回顾。同时,结合罗非鱼的生活史特征对四川省罗非鱼养殖与水生生态系统保护2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世界罗非鱼捕捞和养殖的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非鱼类原产于非洲和东南亚,具有生长迅速、耐粗食、肉质好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世界渔业的重要鱼品。世界罗非鱼生产以捕捞和养殖两种方式进行。九十年代,世界罗非鱼养殖业迅速崛起,养殖产量开始逐渐超过捕捞产量。世界罗非鱼养殖主要品种是尼罗罗非鱼。与此同时,世界罗非鱼的加工与贸易,亦有比较快速的发展。根据1981—2002年FAO关于罗非鱼捕捞和养殖的统计资料,分析了世界罗非鱼产业的动态特征,目前中国罗非鱼养殖年产量世界第一,有必要继续关注和提升中国罗非鱼养殖业发展的世界地位。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我国的罗非鱼产量以平均每年9%左右的速度递增,居世界第一,罗非鱼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养殖密度饱和、自然灾害频发、病害损失惨重,内销市场开发乏力等诸多问题,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得文山州罗非鱼产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大潮中站稳脚步是每一位渔业工作者都想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提高产量、提升品质以及做好销售三个方面着手讨论罗非鱼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臭杂鱼又称臭尼鱼、尼臭鱼,是以臭利亚罗非鱼为父本,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获得接近于全雄性的杂交仔一代罗非鱼,也就是通常称呼单性罗非鱼.该鱼具有生长快、产量高、个体大、品位高等优点,是目前罗非鱼中的最佳品种,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1.
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遗传标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对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及其杂交后代奥尼杂交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的5种组织(眼、脑、心、肌、肝)的MDH酶谱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罗非鱼不同组织的MDH同工酶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3种罗非鱼肌肉组织MDH同工酶表现出种间差异,即细胞质型(s-MDH)在电泳时迁移率的不同可以作为鉴别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及其杂交种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氨氮胁迫影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幼鱼生长同时降低其免疫力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罗非鱼的科学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尼罗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养殖水体中设置0(对照组)、3.49(A1处理组)、6.99(A2处理组)、13.97(A3处理组)和27.94(A4处理组)mg/L共5个氨氮胁迫浓度,饱食投喂30 d后,测定尼罗罗非鱼的生长、血液常规参数及肝脏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长期氨氮胁迫下,尼罗罗非鱼的体表黏液增多,游泳缓慢,各鳍条出现缺损,胸鳍基部有充血现象,有的死亡个体尾部溃烂,鳃部充血,剖解发现肠道内食物很少,肝脏发白,其中以A4处理组(27.94 mg/L)尼罗罗非鱼的症状最明显。随着养殖水体中氨氮胁迫浓度的升高,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呈下降趋势,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血红蛋白含量(HGB)显著低于对照组(降幅为8.98%~15.50%),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也有所下降(降幅为5.80%~12.06%)。在肝脏酶活性方面,经氨氮胁迫30 d后,尼罗罗非鱼的肝脏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谷丙转氨酶(GP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长期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血液常规参数及肝脏酶活性有明显影响,鱼体的免疫能力、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在日常养殖生产中,必须密切关注池塘水体氨氮的变化,降低氨氮胁迫对罗非鱼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罗非鱼营养车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剌少,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并且具有雄性比例高、生长快,群体产量高,抗病力强、食性杂、适应能力强等优点,是日前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养殖品种之一,为了改变景东县罗非鱼养殖中存在的品种混杂。养殖不标准,多样化,导致出塘规格小、不整齐,养殖与市场脱节,市场竞争力弱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罗非鱼是国家农业部和广西区政府定位重点发展养殖的优势水产品种.广西罗非鱼的养殖产量、产值、加工出口创汇三项指标均列全国第三,已成为我国罗非鱼三大产区之一.但是,广西罗非鱼养殖存在一些瓶颈,制约了罗非鱼产业做大做强.本文通过调研收集我区罗非鱼产业总体情况,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解决措施,为广西罗非鱼产业持续健康稳定...  相似文献   

15.
彩虹鲷是尼罗罗非鱼的一个杂交变异种,俗称红尼罗罗非鱼、红非鲫,又称淡水红鲷,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对饲料要求低、肉味鲜美、体色鲜艳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Oreochromis)是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暖水性鱼类,其生长旺盛期在每年的5~10月,适宜生存温度为1扣33℃,最佳生长温度为25-28℃,具有食性杂、抵抗力强、生长快、易饲养、肉味美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沼泽红假单胞菌对罗非鱼养殖的影响,为罗非鱼的规模化、高密度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沼泽红假单胞菌(有效活菌数≥5&#215;109个/mL)为饵料添加剂,分别按3%、5%和7%的比例添加于饵料中投喂罗非鱼;试验期为160 d,分6次检测养殖池水质,试验结束起捕计算罗非鱼的单位产量、均末重、成活率及饵料系数等指标并进行研究与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添加沼泽红假单胞菌试验组能有效稳定水体pH,抑制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和化学需氧量(COD)等有毒物质的产生(P<0.05,下同);各试验组中罗非鱼的单位产量、均末重、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其中单位产量提高15.52%~34.67%、均末重提高9.10%~18.18%、成活率提高5.87%~13.97%,饵料系数降低9.42%~21.52%.综合比较来看,以添加5%沼泽红假单胞菌综合效果最佳,所产生的单位产量最高.[结论]罗非鱼饵料中添加适量沼泽红假单胞菌,可减少养殖中后期有害物质的积累从而改善水质,促进罗非鱼生长、提高成活率、降低饵料系数和提高经济效益,而过量添加则会影响食欲,抑制生长.最适添加量约为5%,可在罗非鱼养殖区域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青岛罗非鱼良种场水泥池饲养环境里,对台湾 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性与养殖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80天以前,它们的体重均呈直线增长;在体长小于10cm时,相同体长的个体,二者的体重差异不明显,在体长超过10cm后差异加大,相同体长的尼罗罗非鱼比台湾红罗非鱼重;饲养230天,尼罗罗鱼的生长速度,起捕平均规格,单位面积净产量和肥满度均高于台湾红罗非鱼,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台湾红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性与养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青岛罗非鱼良种场水泥池饲养环境里,对台湾 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性与养殖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80天以前,它们的体重均呈直线增长;在体长小于10cm时,相同体长的个体,二者的体重差异不明显,在体长超过10cm后差异加大,相同体长的尼罗罗非鱼比台湾红罗非鱼重;饲养230天,尼罗罗鱼的生长速度,起捕平均规格,单位面积净产量和肥满度均高于台湾红罗非鱼,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极力推荐的养殖品种,20世纪50年代被移植于中国,历经试验养殖阶段(1957 ~1980年)、规模养殖阶段(1981 ~1990年)和全面养殖阶段(1991年至今),如今已发展成规模性养殖产业.罗非鱼淡水养殖区域几乎遍及全国,主要产区为广东、海南和广西.进入21世纪,海外对罗非鱼的需求非常旺盛,为中国罗非鱼产业创造了必要的市场条件,加之国内内陆省份的广域性需求,罗非鱼养殖产业已成为很有“钱”途的养殖业,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