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经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农业完成了突破性的历史任务,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其对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综合性影响和带动性作用日益突出。农业部分管农产品加工业的领导刘坚副部长就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形势、任务和对策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2.
日前,在辽宁大连举行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与现代农业论坛”上,来自农业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于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做了演讲,提出了自己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与现代农业的看法与观点。农业部总经济师薛亮在论坛中说,要以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小规模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对接的必由之路,是破解农产品卖难、农业增效难和农民增收难的战略举措。概括起来是5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有…  相似文献   

3.
《蔬菜》2004,(4):46-46
农业部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主攻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每年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20元并吸纳农民就业100万人,到“十一五”末,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0.8:1,大宗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及产品质量达到发达国家当前水平,部分特色产品达到国际水平。同时,农业部将不断完  相似文献   

4.
3月初,农业部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刘坚副部长宣布:农业部正式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农业部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主攻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每年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20元并吸纳农民就业100万人,到“十一五”末,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0.8:1。  相似文献   

5.
2008中国贵州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暨贵州农产品推介招商洽谈会于2008年9月5—7日在贵州省展览馆圆满举行,来自北京、云南、广西、辽宁、四川、山西、河北、黑龙江、海南、香港及贵州的351家企业参加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6.
杨胄  董慧 《西南园艺》2012,(11):52-56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解决百色农业发展阶段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对百色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概况的分析,重点剖析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发展无序、外部环境、信贷支持等问题及成因,提出促进百色市农产品加工发展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史芹 《上海蔬菜》2009,(5):11-12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减速,并且其影响力仍在不断扩大,已经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由国外向国内、由沿海向内陆、由城市向农村、由工业向农业蔓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扩散,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日益显现,农产品加工业面临市场萎缩、需求不足、风险加大、经营困难的局面。在新形势下,加快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已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果农之友》2004,(3):15-15
农产品加工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狭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广泛,并与国计民生高度相关,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所应用的技术大多属于多学科、多专业、高新技术和综合技术。 农产品加工业涉及多个部门,行业众多,产品繁杂。国际上通常将农产品加工业划分为5类,即:食品、饮料和烟草加工;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  相似文献   

9.
发展现代农业,使中国农业与世界贸易组织完全接轨,离不开农业品牌。农业品牌决定农产品效益的提升,农业品牌必须以农产品为载体,农产品的质量影响着农业品牌的竞争力,农产品有市场生命周期,农业品牌则没有市场生命周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发展壮大自己,保护好自己的农业品牌,农业品牌比农产品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章丘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今年以来,在相继出现农产品价低卖难的情况下,章丘市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相继组织了章丘大葱与全聚德签订农餐合作协议,名优农产品牵手“菜管家”进军上海市场,邀请百家媒体走基地,发布“章丘放心农产品”标识。在泉城举办2012章丘大葱节和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等一套宣传推介合作营销活动。这一组漂亮的“组合拳”,既产生了名优农产品价高畅销的直接效果,又充分展示了蠢丘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带动了章丘现代农业知名度、影响力的全面提升。现撷取一组精美图片,展示该市宣传推介、营销合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蔬菜》2003,(6):40-40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给予一系列资金、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意见》规定,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等,要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科技、农业、乡镇企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科技开发资金、教育培训资金,应有一定比例用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商业银行要及时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和完成国内外订单生产所需流动资金,有关…  相似文献   

12.
阐述祥云县农产品加工的基本情况及加工种类,分析农产品加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措施,对加快祥云县农产品加工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蔬菜》2006,(1):43-43
为了建立优质农产品的统一大市场,中国认证农产品正在尝试冲破“地方壁垒”,逐步在地方之间实现农产品的互认、互通,实行相互之间的市场监管。上海与安徽之间已就此初步达成协议,这被认为是“华东地区优质农产品大流通的一大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4.
良好农业规范(GAP)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推行良好农业规范(GAP)和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我国是农业大国,入世5年来,农业已融入全球市场,中国农业对外全面开放市场的各种壁垒已经基本消除。农产品贸易份额占农产品增加值已由1992年的15%上升到了2005年的20%,成为继美国、欧盟、加拿大,巴西之后的世界第5大农产品出口国。  相似文献   

15.
《蔬菜》2004,(6):43-43
从1978年开始,中国和欧盟的贸易增长了40倍,2003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 290亿欧元。中国目前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今年5月,欧盟成员国数量将从15个扩大到25个,这将给中国的农产品带来巨大机会。波兰、匈牙利、爱沙尼亚和斯洛伐克等新成员国的农产品关税水平将有所调整,而有关中国的蘑菇和大蒜等农产品,欧盟愿意与中国洽谈,增加这些产品的进口配额。中欧农产品贸易合作前景广阔$农产品市场周刊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WTO以来,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果菜产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面对竞争、抢占市场、搞活流通昵?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玺。 张玉玺介绍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强调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并把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瓜甜瓜》2005,(2):38-38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面对的强大竞争对手是国际市场上规模庞大、竞争力极强的跨国公司。世界上最大的200家食品加工公司的产值,已占到全球食品部门总产值的1/3,在国际市场上,种植业、农产品加工和贸易公司,已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全球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名牌农产品纷纷涌人中国市场,此时,仅仅依靠商品本身参与市场竞争显然不够,必须要注重品牌实力、  相似文献   

18.
俞晓曲 《中国果菜》2014,(12):73-75
福建省永安市多年来都很重视农产品的营销工作,引导、培育及发展了一批农民经营组织,逐步建立起农产品营销的渠道、平台及配套基础设施。但在营销平台的综合性、人员素质及市场规范化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地提升,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为永安市农产品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蔬菜》2009,(3):43-43
2009年宁夏乡镇企业提出了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增长15%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的目标和任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迎难而上,重点从5个方面加快产业发展与升级。  相似文献   

20.
96个农产品获“2006年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蔬菜》2006,(11):38-38
10月17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隆重举办之际,农业部召开了2006年中国名牌农产品发布会,向社会推介获得2006年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的96个产品(其中蔬菜产品有10个,见下表),这标志着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