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采用双交育种方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我市在1999年引种示范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00年示范面积扩大到0.2万亩,2001年示范推广面积达5.5万亩,2002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70%左右,成为我市双低油菜主栽品种.现就1999~2001年"沪油15"引种示范和栽培技术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市优质油菜直播栽培至2000年栽培面积5.78万亩,平均亩产152.5kg.其中重兆镇坝桥村的直播栽培示范方面积127.5亩,平均亩产达到205.5kg,比当地移栽油菜增产15.4%.  相似文献   

3.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培育的低芥酸、低硫甙的油菜新品种,海宁市于1999年引进,2000年示范种植2000亩;2000年秋播面积55000亩,占海宁市油菜面积的31%,成为我市油菜当家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直播油菜田化学除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播油菜省工省力,在我市种植面积迅速增加,1999年冬种面积达5000多hm2.直播油菜在播前或幼苗期化除易产生药害或化除效果差.为此,我们在1999年冬种直播油菜田进行化学除草试验.  相似文献   

5.
"油研八号"油菜是贵州油料所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1997年通过品种审定.我市1997年开始引进,经几年试验、示范和推广,1999年种植面积15.3万亩,占全市油菜面积的95.67%.我们在试验、示范的同时进行了不同播期、不同施肥量、不同栽培密度等试验,初步掌握了"油研八号"在我地种植亩产250kg产量结构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油研八号"为贵州省油料所培育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0年我市种植11万亩,占油菜面积的80%以上.为明确"油研八号"高产栽培指标,我们在建立丰产方进行高产攻关的同时,布置了一系列相关试验,现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7.
1995年我们开展晚稻直播油菜试验示范以来,7年累计直播油菜种植面积112561亩,平均亩产142.7kg,其中余新镇宋阿蚕农户1999~2001年种植直播油菜22.9亩,平均亩产238.26kg,最高一块2.1亩"沪油15",平均269.4kg.  相似文献   

8.
"浙双72"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双72"系由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宁油七号"与"马努"杂交育成的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已通过品种审定.平湖市1995年冬种引进,经4年品比、3年大田对比试验,于1998年冬大面积生产示范,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获得种植户一致好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99年示范面积2.29万亩,2000年扩大到9.1万亩,2001年全市达11.5万亩,已成为我市油菜主栽品种,也是目前生产上唯一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9.
由太湖地区农科所选育的双低油菜"苏油1号",我市已5年试验、示范,取得较好结果.1995~1997年度在东山镇连续三年品比和生产试验,"苏油1号"三年平均亩产达158kg,比"汇油50"增产10.6%.1998年度在特殊气候条件下,据36户51亩油菜产量调查,"苏油1号"平均亩产66kg,比"汇油50"增产15%.特别是西山油菜丰产方曾三次受涝,仍获得亩产103kg.1999年度,我市示范面积442.1亩,平均亩产181.5kg,其中横泾旺山丰产方,80亩"苏油1号"平均亩产210kg,最高田块240kg.表明"苏油1号"具有高产稳产特点.  相似文献   

10.
"浙双7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培育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的油菜新品种,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湖州市于1998年引进,1999年参加市油菜区试,2000年采取对比试验、高产攻关、示范推广同步实施的技术路线,大大加快示范推广步伐."浙双72"推广面积达38.68万亩,占油菜总面积的47.0%;2001年冬种,全市"浙双72"种植面积扩大到48.83万亩,占油菜面积的59.54%,已成为我市油菜生产新一代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1.
"沪油15"是由上海农科院选育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秋我省种植面积达8万hm2.为探索该品种在我市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2001年秋进行播栽期、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直播油菜不同品种抗寒性分析及防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镇油菜种植面积近年来稳定在1.5万亩左右,为夏熟的主要作物。特别是直播油菜因其省工、省力,暖冬年份产量较高,深受种植户欢迎。直播油菜种植面积约占油菜总面积的70%,常年种植1万亩左右。最近几年本地以暖冬天气为主,极有利直播油菜生长,但如冷空气来临早、持续时间长,迟播的直播油菜常常冻害严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为进一步稳定油菜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抗逆,特别是抗寒性强的油菜新品种,我镇2005年从省内外引进“沪油16”、“沪油15”、“宁油16”、“宁油12”、“淮杂油3号”等5个油菜双低新品种,进行了直播油菜抗寒性试验,对直播油菜预防或减轻冻害措施进行了积极探讨,为大面积直播油菜的品种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甘蓝型双低常规油菜新品种宁油18号为材料,在江苏省东台市黄海原种场进行机直播高产示范.结果表明:机直播宁油18号发苗早、生育进程快,植株抗倒性强、抗病性好,总角果数多,产量高,籽粒大、菜籽商品性好.小面积测产高达4 716 kg/hm2,实收产量4 084.5 kg/hm2,分别比大面积移栽油菜增产1 236.6 kg/hm2和918.3 kg/hm2,增幅分别为35.5%和29%.本试验还对油菜机直播关键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油菜机械直播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4.
1992年来,我市大面积推广"秦油2号",促进了油菜单产水平,但该品种制种质量逐年下降,产量波动大.为寻找高产优质油菜品种,自1997年开始示范种植"油研8号",1998年秋播面积达7.5万亩,占油菜面积的70%,1999年,加力乡万富高产方,亩产均达254.3kg,高产田达291.3kg.1997年和1998年我们在建设丰产方的同时进行了"油研8号"播期、苗质、密肥及株行距配置等辅助试验,以利于更好地指导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生物肥料"地福来"的施用对直播油菜根系生长、植株高度、分枝情况以及土壤结构的影响,于2015年开展了生物肥料"地福来"在油菜上的施用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地福来"生物肥料可以促进直播油菜植株个体的生长,在减量化肥10%的情况下对直播油菜生长影响不大,产量及农艺性状与常规施肥处理较一致,但减量化肥超过20%和30%时,对直播油菜生长及产量构成均存在影响,产量减产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16.
2000年秋,我县直播油菜由上年6800亩上升到10064亩,占全县油菜总面积的9 7%.在前几年直播油菜机械收割试验研究基础上,在我县东片(洪庙洪北)、中片(邬桥牛角)、西片(庄行长堤)建立了三个县级优质油菜机械收割高产示范方,品种为"沪油12".旨在观察直播油菜机械收割在本地区的可行性,为今后我县乃至全市推广直播油菜机械收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杂交油菜绵油15号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特别是芥酸含量高,可作为化工企业加工原料,以高于常规油菜市场价10%左右的价格订单种植收购,使其种植面积在我市得以快速发展。2005年扩大到4万亩,2006年计划种植8万亩。绵油15号一般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量150~200  相似文献   

18.
我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常年油菜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1995年以前,我市油菜栽培以育苗移栽方式为主,与小麦生产相比,用工较多,效益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油莱的发展.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小麦价格的进一步下挫,油莱种植面积明显扩大,稻田套播油菜栽培应孕而生.……  相似文献   

19.
我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常年油菜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1995年以前,我市油菜栽培以育苗移栽方式为主,与小麦生产相比,用工较多,效益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油莱的发展.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小麦价格的进一步下挫,油莱种植面积明显扩大,稻田套播油菜栽培应孕而生.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来,我省油菜发展迅速.1981年收获面积和总产均为1973年的8.4倍.在我省发展油菜主要是利用冬闲地.冬闲地茬口均较晚,对油菜生长发育不利.据统计,全省每年油菜面积约有30%左右废弃.单产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问题是:一、晚:我省油菜是越冬作物,在冬前温暖季节必须生长一定的时间,以便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提高幼苗的抗逆能力,并为后期打下丰产的基础.据荣阳农科所与我院试验,郑油一号等甘兰型冬性品种,"大雪"前,约需0℃以上积温直播油菜为890℃-1086℃.移栽油菜移栽后为375℃-519℃.直播油菜适宜播期为旬平均气温20-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