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张起信  王大建 《海洋渔业》1988,10(6):278-278
<正> 山东省荣成县海珍品育苗场承担的“海湾扇贝大水体人工育苗高产技术”研究课题于1988年7月27日在俚岛镇通过技术鉴定。近年来,荣成县发展海湾扇贝养殖生产的速度较快,筏养规模越来越大,单凭小水体人工育苗远不能满足规模性养成生产的需要。为了解决海湾扇贝养殖苗种的需求,荣成县海珍品育苗场经过三年的艰苦探索,1988年成功地摸索出海湾扇贝大水体育  相似文献   

2.
搞好虾夷扇贝的苗种生产不仅关系到育苗场家的利益,也是该品种能否顺利养殖的重要因素。现就提高虾夷扇贝育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湾扇贝秋季全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扇贝(Aequipecten irradians)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于1982年将其引进我国。1983年1月开始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随后又继续试验以工厂化育苗和养殖技术研究。1985年推广到山东、辽宁等省各地,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南方还未开展海湾扇贝育苗工作,造成海湾扇贝苗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有效地解决对海湾扇贝苗种的迫切需求,平潭县水产苗种场于1993年10月进行了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海湾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不断提高、育苗水体的不断增加,苗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基本上改善。降低成本,提高出苗量,成为各育苗单位的首要任务。海湾扇贝的孵化率一直比较低,为保证出苗量,育苗单位往往培养大量种贝,以获得足够的幼体,造成极大浪费,增加了育苗成本,降低了育苗单位市场竞争力。因此,提高扇贝孵化率对降低成本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虾夷扇贝的养殖在我国北方沿海逐渐受到重视,因而虾夷扇贝苗种的生产也成为不少育苗场家的重要内容。搞好虾夷扇贝的苗种生产不仅关系到育苗场家的利益,也是该品种能否顺利养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海湾扇贝室内人工育苗技术日渐成熟,纤毛盘脱落症等病害基本不再发生,稚贝出苗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海湾扇贝孵化率仍不稳定,许多育苗单位为获得足够数量的幼虫而培养大量亲贝,从而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如果将孵化率提高稳定在50%以上,不但保证了生产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海湾扇贝苗种生产的实践经验,对提高海湾扇贝室内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海湾扇贝人工育苗在河北已形成规模,育苗厂已达到8个,总水体约3000m~3,但育苗量尚欠稳定,年育苗量大体在2~3亿粒,其中有的育苗厂出现育苗失败或育苗量较少的现象,导致育苗总量低而不稳,在养殖规模较小的年份,2~3亿亩种尚能满足养殖需要,1994年扇贝养殖扩大了规模,苗种短缺超亿粒。为提高育苗技术水平,实现苗种稳产高产,应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1 亲贝培育技术 扇贝育苗生产的亲贝培育是整个育苗生  相似文献   

8.
栉孔扇贝育苗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栉孔扇贝(以下简称扇贝)的养殖苗种主要来源于人工育苗。但是,北方的育苗场(室)普遍生产不稳定,甚至失败。育苗工作前期的技术管理措施和后期的附着条件是否适宜,是育苗能否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静水条件下高密度人工育苗的技术措施,取得了在180米~3水体中平均附苗量228万个/米~3和最高附苗量662万个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北方有许多大型的扇贝育苗场,利用率较低,这些育苗车间主要在春季进行虾夷扇贝、海湾扇贝育苗。由于扇贝育苗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各育苗单位已经开始综合利用扇贝育苗车间,由单一扇贝育苗转为多品种的育苗,而牡蛎育苗正好可以在扇贝育苗结束之后进行,这将可以充分的利用扇贝育苗车间。牡蛎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洋贝类,广东称蚝、福建称蛎房、江浙称蛎黄、  相似文献   

10.
张桂臻 《海洋渔业》2001,23(1):33-34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贝类之一。1982年中科院从美国引进该品种,1985年开始向社会推广,随着苗种生产的稳定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养殖规模逐渐增大,1999年养殖面积10万亩左右,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对苗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现有育苗水体一定的情况下,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增加单位水体出苗量。为此,我们在2000年进行了海湾扇贝高密度人工控温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11.
河蟹养殖及蟹文化(二)河蟹的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天然蟹苗资源的枯竭和数量不稳定,目前河蟹的苗种绝大多数来源于人工育苗,苗种的生产单位以江苏为主体,2006年江苏人工蟹苗的产量占全国蟹苗产量的83%。但目前我国大部分河蟹育苗场忽视亲本的选育复壮,导致种质退化,“原种不原,良种不良”。这些育苗场对亲本的选择随意性很大,基本上实行“拿来主义”,在河蟹交配时期,直接让从池塘、湖泊拿来的蟹进行交配,等待其产卵孵化,因而育苗成活率低,苗种质量差。对亲蟹的强化培育也不够重视。这样直接造成大眼幼体产量和质量不稳定,扣蟹养殖回捕率低,成蟹养殖期间病害多等,严重影响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亲本的营养状况对其生殖性能和苗种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亲本进行合理的强化培育,可显著提高其生殖性能和苗种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峰  柳振东 《齐鲁渔业》2008,25(3):35-36
近几年来,海湾扇贝人工育苗的孵化率一直不很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海湾扇贝人工育苗的生产积累,总结了几点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92年以来,山东省长岛县把大力发展海珍品育苗产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富裕步伐的重要措施耒抓,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两年来,全县新建、扩建海珍品育苗场26处,增加育苗水面3万平方米。1993年,全县共生产鲍鱼苗300077尾,虾夷扇苗300万尾,海湾扇贝苗300万尾,海湾扇贝苗5亿尾,自然海区采获贝栉孔扇贝苗400亿尾,赤贝苗50万尾。育苗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14.
郑伟  李士虎 《齐鲁渔业》2005,22(12):28-28
目前,河蟹育苗技术越来越成熟,单产、总产都提高了许多,甚至成倍增长。但在这些年的育苗生产中,笔者了解到,在许多育苗场的育苗生产中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以降低种贝培育过程的能源消耗、简化生产管理操作为目的,利用长海县水产育苗场鲍鱼车间稚鲍越冬设备,应用水净化机进行种贝和幼体培育的情况和作用。为了达到当年育苗当年底收获的目的,进行人工促熟(23℃)培育,本项目在对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幼体培育的试验研究过程中,使加温海水用量降低了80%左右,同时,使育苗管理操作也得以简化,提高了育苗机械化生产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虾夷扇贝是一种冷水性贝类,原产于日本,我国自1980年引进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繁殖习性、苗种培育、养殖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育苗与养殖技术日臻完善,成为黄渤海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近年来,由于养殖面积不断扩大,苗种需求量越来越大,各地育苗水体不断增加,育苗单位的利润越来越薄.因此,提高单位水体出苗量,增产、稳产,对育苗厂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1年5月17-20日,省水产局抓住当前水产苗种生产集中期,组成专门监管督查组到秦皇岛市和唐山市开展了水产菌种监管督查工作。秦皇岛市农业局丁晓光副局长、唐山市农牧局闫升华副局长随同检查。督查组抽查了秦皇岛市海洋牧场增养殖有限公司、河北省天合扇贝良种场、唐山市乐亭县向光海水育苗场、丰南新宝育苗场等13个水产苗种生产场家,认真检查了各场的引种、育苗、用药、销售记录和药品、饲料的使用、储存情况以及亲本、菌种的质量,当场填写了水产苗种检查记录表,并详细了解了增殖放流任务承担单位的苗种生产和质量控制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18.
美国海湾扇贝适应性强,是一个优质高产的海水养殖新品种,我国在1982年从美国引进,已在山东、辽宁推广。我省的自然条件适宜海湾扇贝的生长,省科委已把海湾扇贝列为沿海开发的星火计划。省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完成栉孔扇贝的引进工作后,积极从事海湾扇贝的引进。1987年在本所试验室和抚宁县海水育苗场进行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使用室内越冬和  相似文献   

19.
赵富春 《内陆水产》2001,26(7):18-19
河蟹育苗技术中的土池生态育苗法已逐渐被广大养殖户认可,其苗种养殖产量高、质量优,有极佳的经济效益。且与室内工厂化生产的苗种价趋同,使各室内工厂化育苗场发展受到制约。而盘山县井盐水育苗场水资源优势明显,苗种质量好,在养殖户中信誉颇佳。但是在原有技术模式下生产成本较高,急需改造。通过调查,总结其育苗生产中各技术要点,结合土池生态育苗法中的技术条件,以向广大河蟹养殖户提供大量优质的苗种为宗旨,提出室内生态育苗法。同时,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抓住生产中的重点环节提出降本增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1 生态育苗生…  相似文献   

20.
刺参虾池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参隶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刺参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国内市场需求量日渐增大。随着其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完善,每年可提供大量人工苗种,因此刺参养殖已成为继海湾扇贝、中国对虾之后又一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品种。现将其主要习性及虾池养殖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