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与常规移栽稻相比,超高茬麦套稻水稻苗期生长迟缓,苗黄体瘦,影响产量潜力的发挥。通过分析超高茬麦套稻基本苗、成穗密度、单株成穗数对产量的影响,研究肥料运筹、麦草覆盖厚度、旱育保姆拌种等栽培措施对提高麦套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武运粳7号)、穗粒并重型品种(宁粳1号)在有效穗323.1万/hm2,386.5万/hm2左右产量最高;采取旱育保姆拌种、麦草入墒少量覆盖、氮肥前移等苗期强化栽培措施能显著改善超高茬麦套稻的苗期弱势,促进发育,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水稻高产群体的构建就是根据品种生育特性,运用综合农艺措施培育健壮水稻茎蘖,构建高质量群体结构,使蘖、穗、粒等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创造出超高产的产量水平.超级稻要实现12t/hm2的产量,必须有理想的穗、粒结构,如协优9308组合要求每hm2移栽19~20万丛多蘖壮秧,每丛平均5个左右茎蘖,落田苗100万左右,通过肥水管理有效实现早发促蘖,12叶期前最高苗数达300万/hm2,适时搁田,有效穗达225万/hm2,成穗率85%,早管强蘖大穗,每穗总粒数200粒,结实率90%,千粒重27.5 g.  相似文献   

3.
江苏射阳地区红皮小麦品种不同播期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射阳县新洋农场进行16个红皮小麦品种不同播期的筛选试验,对参试品种早晚2个播期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早播组全生育期变幅在221~225 d,晚播组全生育期变幅在213~217 d,扬麦23全生育期均最短,华麦6号全生育期最长。早播组产量变幅为591.67~739.67 kg/667 m2,华麦6号最高,扬麦15最低;晚播组产量变幅为637.00~707.67 kg/667 m2,扬麦23最高,扬麦27最低。未防治条件下,锈病早播组发病明显重于晚播组,早播情况下华麦7号、扬江麦580-1、宁麦13(CK)锈病发生极重,华麦6号锈病早、晚播发生均轻,锈病抗性突出。总之,早播组平均产量水平低于晚播组,产量变幅明显高于晚播组,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扬麦23、华麦1430表现最为突出,在早播组、晚播组产量均居于最前列,赤霉病、锈病均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4.
通过 8个大麦品种比较研究 ,大中 88- 91、西引二号等六棱大麦熟期迟 ,抗寒性强 ,成穗率低 ,穗数少 ,穗型大 ,粒数多 ,粒重低 ,产量高。二棱大麦 ,苏啤 3号熟期早 ,抗寒性中等 ,分蘖性较强 ,成穗率高 ,穗、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 ,产量高 ;扬饲麦 3号熟期偏迟 ,抗寒性较强 ,分蘖性强 ,成穗率、有效穗及粒重中等 ,穗型较大 ,粒数较多 ,产量较高 ;苏引麦 3号熟期早 ,抗寒性差 ,成穗率较高 ,穗数中等 ,穗型大 ,粒数多 ,产量中等 ;单二熟期迟 ,抗寒性与分蘖性强 ,成穗率高 ,穗数足 ,穗型偏小 ,粒重高 ,产量中等 ;沪麦 16熟期适中 ,抗寒性较强 ,分蘖性中等 ,成穗率低 ,穗数少 ,穗型较大 ,粒数较多 ,粒重中等 ,产量较低 ;扬农啤 2号熟期早 ,抗寒性差 ,穗数少 ,穗型很小 ,粒数很少 ,粒重特高 ,产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直播稻密度与不同类型中粳品种产量的关系。[方法]以镇稻99、连粳7号和淮稻5号为试验品种,分析基本苗密度对3个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基本苗密度对3个品种产量影响不显著,淮稻5号基本苗密度为121.50万/hm2时产量最高;连粳7号基本苗密度为98.55万/hm2时产量最高;镇稻99基本苗密度为100.00万~111.00万/hm2时产量较高。[结论]直播稻镇稻99、连粳7号基本苗密度定在105.00万/hm2左右较为合适,而淮稻5号基本苗密度定在120.00万/hm2左右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刘传增 《中国稻米》2008,14(2):69-70
松粳9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第二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超级稻品种,通过不同施肥量和栽插密度试验,确定该品种实现超高产的最佳产量结构及相应的综合栽培技术。松粳9号品种超高产(单产650~700kg/667m。)产量构成:3.9~4.2万粒/m^2(305~330穗/m^2,20穴/m^2,15~17穗/穴,128.7实粒/穗),成穗率81%以上,结实率96%。  相似文献   

7.
晓悦 《北方水稻》2007,(1):67-67
<正>圣稻301:优质、高产、稳产的中晚熟品种。其主要生育特点是苗期耐旱力强、秧苗带蘖率高,本田返苗快,分蘖力强,耐肥抗倒。作麦茬稻全生育期(济宁)150 d左右。株高95 cm,穗实粒数80~105粒, 667 m~2成穗25万~28万穗。高抗穗颈稻瘟、中抗白叶枯,米质达国家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一般产量600 kg/667 m~2,高产可达650 kg/667 m~2以上。适于济宁、临沂南部作麦茬稻、鲁北一季春稻种植。80-473:高产中晚熟品种。该品种分蘖力中等,株高100~105 cm,作麦茬稻全生育期150 d左右,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7,(4):47-50
以杂交糯稻新组合嘉糯Ⅰ优721为试验材料,设15.0万、22.5万、30.0万、37.5万穴/hm~24个栽插密度,研究该品种在不同栽插密度下的分蘖动态及成穗规律,考察分析穗粒结构特点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得出栽插密度为22.5万穴/hm~2时嘉糯Ⅰ优721最适宜协调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分蘖能力最强,成穗率最高,能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高产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济南1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 1 7号 (原代号 92 4 1 42 )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临汾 50 64为母本、鲁麦 1 3为父本有性杂交 ,经系谱育种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 ,1 999年 4月由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命名。1 特征特性 济南 1 7号为冬性 ,幼苗半匍匐 ,抗寒性好 ,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属多穗型品种 ;株型紧凑 ,叶片上冲 ,长势和长相好 ;株高 75cm左右 ,秆强抗倒 ;中早熟 (较对照鲁麦 1 4早熟 2 d) ,熟相好 ;穗纺锤型 ,穗粒数 3 0~ 3 5粒 ,顶芒 ,白壳 ,白粒 ,角质 ,千粒重 3 8~ 4 2 g,综合农艺性状好。2 产量表现 该品种适应…  相似文献   

10.
常优1号是江苏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单穗重。研究表明,常优1号产量750kg/667秆水平的穗粒结构量化指标为:有效穗16~18万/667m^2,每穗粒数200粒左右,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7g左右。配套栽培技术应根据其分蘖力中等、对肥水敏感等特性,在培育壮秧、合理控制中期群体、提高成穗率、保证适宜穗数的同时,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