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四棱豆现蕾期及主茎不同节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并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净光合速率与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四棱豆主茎不同节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随着节位的上升而下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状,有典型的光合"午休"现象;影响四棱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叶片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主要生理因子是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苹果新梢叶片的发育规律,以嘎啦苹果树为对象研究发育前期(从新梢叶片萌芽到花期结束)新梢不同树冠部位、不同长度类型枝条、同一枝条不同节位叶片叶面积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部叶片发育最早,且发育期较短,约为20d;中部叶片的发育期晚于基部叶片,但发育期较长。顶部叶片发育最晚,此时已进入结果期。同一长度类型枝条基部节位叶片的叶面积均小于中部叶片,但叶绿素含量大于中部叶片。不同长度类型枝条上基部叶片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变化基本相似;中部节位叶片发育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叶片叶面积差异不大,叶绿素含量长、短枝中枝,第2阶段叶片叶面积长枝中枝短枝,叶绿素含量长、短枝中枝。树冠内外枝条基部叶片发育规律相同,其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差异不大;中部节位内膛枝条叶片的叶面积大于外围枝条,但叶绿素含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大豆不同时期不同节位叶绿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进一步探索大豆不同时期不同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用叶绿素仪、721型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大豆不同时期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不同品种、不同时期叶片叶绿素总含量下降快慢不同,在所供试的品种中,亚有限品种OhioFG1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变化范围最大,有限品种叶片中叶绿素总舍量表现一直为沈农6号>铁丰29>铁丰27;对叶绿素a,b的研究表明,叶绿素a含量都高于其对应的叶绿素b的含量。沈农6号是叶绿素a含量较高的品种,铁丰29叶片叶绿素b含量较高的品种。说明不同品种叶片叶绿素总含量的高低是由叶绿素a、b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老大豆品种各生育期不同节位产量及叶片性状的变化,为吉林省大豆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29年育成品种元宝金、1941年育成品种金元1号、1999年育成品种吉农7号和2000年育成品种吉林45号为材料,比较新老品种不同节位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叶片干质量、比叶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各大豆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不同节位的叶片性状不同;元宝金和金元1号在生育前期中下部节位叶片的叶面积大,净光合速率、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高,而生育后期叶片功能下降较快;吉农7号和吉林45号在生育后期中上部节位叶片的叶面积大,净光合速率、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高,叶片功能持续期长,这些节位的产量也比较高;元宝金和金元1号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叶片干质量和比叶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吉农7号和吉林45号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较2个老品种更密切。【结论】吉农7号和吉林45号产量提高是由于中上部节位的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得以改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叶绿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蛋白含量大豆品种东农42(试验号302)及其极矮化突变体HK11(试验号201)、高脂肪含量品种东农47(原称东农163,试验号301)及其叶绿素缺失突变体HS821(试验号48)为材料,分别从不同生育期及不同节位对叶绿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所含叶绿素a/b的比值约为2.5:1;节位、生育期不同叶绿素含量也不同,表现为,随着节位上升,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从开花结荚期(7月6日)到鼓粒初期(7月26日),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鼓粒初期以后,叶绿素含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6.
利用叶绿素仪测定田间种植的不同柠檬品种幼树功能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及叶片氮素含量,并分析了柠檬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及氮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柠檬品种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以及氮素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幼龄期柠檬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呈非线性关系,与叶片氮素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在相同时期不同品种间的SPAD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SPAD值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柠檬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素营养状况,可为确定柠檬最佳施肥时期及施肥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甲醇和抗坏血酸对蚕豆某些生理特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肥力及体积相同的花盆中培养蚕豆幼苗,分别用浓度1.5%的甲醇和10 mmol.L-1的抗坏血酸(VC)和自来水(对照)喷洒,一定时期后,测其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和NRA活性及不同节位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a/b值.结果表明,甲醇、VC处理后的蚕豆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含量、NRA活性、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甲醇稍高于VC.  相似文献   

8.
以日光温室栽培的蜜世界、鲁厚甜2号厚皮甜瓜品种为试材,通过分析不同摘顶植株叶片可溶性蛋白质(Pr)、叶绿素(Chl)、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探讨了不同节位摘顶对厚皮甜瓜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授粉后7d以内,两品种第18节、24节摘顶可使座瓜节位叶片维持较高的生理活性,第30节摘顶则明显偏低,表现为:前者叶片Pr、Chl含量明显高于后者,而MDA含量、POD活性则较低。授粉14d之后,两品种第24节摘顶延缓叶片衰老的效果明显优于第18节、30节摘顶。植株摘顶后,不同节位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进一步证实,第24节摘顶可明显延缓叶片衰老。综合分析表明,24节左右为厚皮甜瓜合理摘顶节位,早熟品种可适当提高摘顶节位,而中晚熟品种应适当降低节位。  相似文献   

9.
SPAD值与棉花叶绿素和含氮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8,他引:42  
通过田间试验,利用叶绿素仪测定了不同氮素水平及不同生育时期棉花(新陆早13号及10号)功能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及植株全氮含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棉花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及全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棉花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呈线性相关;在不同生育期棉花的功能叶SPAD值与植株全氮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在相同时期不同品种间的SPAD值有显著性差异.应用SPAD值能够迅速准确地预测棉花的氮素营养状况,为确定棉花合理的施肥时期及施肥量提供理论依据,是一项前景很广的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0.
苹果花中活性铁与树体铁营养状况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时树铁营养状况进行早期诊断,取红星与红富士苹果花及盛花后45d和105d的叶片,测定了花,叶中活性铁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花中活性铁与盛花后两个时期叶片中活性铁及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第一时期相关性更好,另外,叶片中活性铁与叶绿素含量也表现了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消长动态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早熟棉区棉花不同品种、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进行的系统测定表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受品种遗传性的影响,同一片叶叶绿素的含量在全生育期的初期较少,然后逐渐增多,到生育后期则减少,但并不呈单峰出现。棉花叶绿素含量最高值出现在盛花期,同一植株中,叶绿素含量则以倒5~6叶为最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小豆植株叶片功能期长短表现为植株中部>植株下部>植株上部,主茎叶片>分枝叶片;叶片叶绿素含量(a、b、a+b、a/b值)较高的部位表现在:幼苗期第1节,分枝盛期第5、6节,开花期植株中上部,鼓粒期植株顶部;单一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峰值出现的时间随其着生节位的提高而推迟,中下部叶呈单峰曲线变化,中上部叶呈双峰或多峰曲线变化;全株一生叶绿素含量呈三峰曲线变化,始花期含量最高,达4.06+10~(-2)mg/cm~2;摘除上部或下部叶片,残留绿叶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摘除中部叶片,残留绿叶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减少,摘除全部花朵,绿叶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将大幅度地增加,从而延长了功能期.  相似文献   

13.
试验测定的数据经分析认为:加工番茄单株总产与一、二级侧枝产量间存在极显著相关,与主枝产量间存在显著相关,与三级侧枝不存在相关性.说明对于丰产性育种来说,选择侧枝多的品系至关重要,并且想获得高产,催生侧枝和保花保果也不容忽视.对主枝及各级侧枝叶片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 二级侧枝叶宽和二级侧枝叶片数分别与单株其它各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在这一时期二级侧枝叶片特性对单株产量起关键作用.回归分析二级侧枝的叶片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Y=1.716-0.29 X1+0.23 X2+0.117 X3,相关性检验:R=0.810**得知方程是显著的.植物的早衰在叶片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叶绿素的衰减,由测定的数据看出参试品种各处理下叶绿素含量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但是在前期深松处理下两品种叶绿素含量相比较在未深松处理下增加快,后期却出现比未深松处理减少快的趋势,并且四个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曲线基本趋于一致表现,即叶绿素含量先升高达到峰值后再减小.对于这一点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在叶片叶绿素含量到达最低值时,测定各生理性酶活性,由测定的数据可看出:各品种生理性酶活性在各处理下相同时期内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H2O2、SOD、POD各酶活性在深松处理下比在未深松处理下表现出一定的高值,脯氨酸含量表现低值,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深松处理更有利于加工番茄的抗逆性和抗早衰性.  相似文献   

14.
海岛棉生育期中各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1996年分别对零型海岛棉新海10号和新海13号全程8个生育期1-20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的检测表明,各节位叶片的叶绿素a、b、a+b含量、a/b比值和比叶重随叶序增大或生育期的延续而呈现由高、低、低→高→低、低→高的直线和单峰曲线变化;零型海岛棉虽属阳生植物,但中部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a/b比值较低,与其它节位叶片相比表现出阴生植物特性;叶绿素a/b比值随叶位的下降而减小,随生育进程而递降,使棉株耐密植、耐阴性逐渐增强;各期各节位叶片的叶绿素a、b、a+b含量与比叶重之间分别呈正相关。上述结果为揭示零型海岛棉密植高产的光合生理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化学封顶棉花高产诊断指标鉴定及产量形成的生育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北疆地区化学封顶棉花,产量形成所对应的生育规律及叶龄指标,建立高产诊断指标并研究高产形成的生育规律。【方法】选取高产、中产、低产三块棉田,分析不同产量棉田棉花生育过程及农艺指标变化规律,建立诊断指标表。【结果】不同产量棉田各生育时期在株型的表现上存在差异,主要集中在出叶速度,茎粗,果枝现蕾、开花和吐絮的时间。化学封顶高产棉田主茎叶片数控制在17片左右,株高控制在75~80 cm,化学封顶后株高增长量在10 cm以内,各果枝第一节位现蕾、开花速率宜保持在3 d/台,吐絮在2.12 d/台,现蕾至开花以22 d为宜,开花至吐絮以57.5 d为宜。【结论】制定化学打顶高产棉田“叶龄-相对株高法”、“叶龄-相对茎粗法”叶龄高产诊断指标表,保证化学封顶棉田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需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合理控制株形、出叶速度及长势。  相似文献   

16.
对5个抗早衰能力有明显差异的籼稻恢复系灌浆中后期上3片功能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进行测定,分析了叶绿素含量及其变化趋势与谷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灌浆中后期各功能叶中叶绿素含量与单穗粒重关系最为紧密,但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抽穗后15~20d之间,剑叶和倒二叶中叶绿素降解速率与单株粒重呈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而倒三叶中叶绿素降解速率与单株粒重相关程度较低,育种上选择抽穗后15 ~20 d期间剑叶和倒二叶叶绿素降解速率较慢的恢复系作为父本将有利于提高杂交水稻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质地土壤条件下,研究了氮素水平对棉花叶片含氮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含氮量不同,苗期、蕾期、花铃期、铃期叶片含氮量分别为28.1、27.4、32.2、30.9 g·kg-1。在各时期不同处理的叶片含氮量,均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棉花叶片含氮量增加。土壤质地不同(砂壤土、粘壤土)时,高、中、低产棉田棉花叶片含氮量存在差异;随着施氮量的提高,棉花叶片含氮量随之提高,同时棉花不同叶位间的含氮量更加接近。对叶绿素的分析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相同施氮水平下,不同叶位叶片SPAD值差异显著;施氮量增加能够提高棉花叶片的SPAD值,同时减小棉花不同叶位间SPAD差值的大小。初花期和花铃期顶1叶的叶位差指数PDI与棉花叶片含氮量的相关性最高,可以用叶位差指数作为衡量棉花氮素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棉长管蚜危害对苗期棉花生理生化及其防御酶的影响。【方法】 设置初始密度为5、10和15头/株,接在棉苗第2片真叶上,分别危害1、2、3 d,待危害结束后,取棉苗真叶,依次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棉花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棉长管蚜危害密度有较大关系,且均随着棉长管蚜危害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10和1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3 d后棉花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棉花。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棉长管蚜的取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10和1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3 d后的棉花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棉花。棉长管蚜危害1和2 d时,棉花叶片中MDA含量随着棉长管蚜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在危害3 d后,10和1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的棉花叶片中MDA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棉花。1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1和2 d的棉花叶片中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棉花,而取食3 d后的棉花叶片中CAT活性与5和10头/株棉长管蚜危害的棉花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对照组棉花。10和1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2和3 d的棉花叶片中POD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的棉花,同时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3 d时棉花叶片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棉花。【结论】 棉长管蚜的取食可以改变棉花体内与营养代谢和细胞渗透压调节相关物质的改变,并诱导其相关防御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9.
天然彩色棉叶片光合色素测定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彩色棉花叶片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色素含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定分析 ,表明彩色棉叶片叶绿素a、b、(a+b)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与白色棉较为一致 ,但彩色棉叶片的叶绿素a、b、(a +b)含量除幼苗期外 ,各生育时期 (特别是后期 )均比白色棉低。彩色棉中 ,棕色棉与绿色棉之间的叶绿素a、b、(a +b)含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掌握德阳雪茄主栽品种特性,采用SPAD 502叶绿素仪对4个当地主栽品种大田生育期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时期、不同叶位、不同位置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4个品种整体叶绿素含量两两相近,‘德雪五号’和‘德雪七号’高于‘德雪一号’和‘德雪三号’,在大田期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在移栽后37天左右达到最高点,移栽后82天左右为最低点,不同品种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均随叶位上升而上升,叶片不同位置叶绿素含量均呈叶尖>叶中>叶基的规律。其中‘德雪七号’在打顶后叶绿素含量呈现一定特异性,‘德雪一号’、‘德雪五号’与‘德雪三号’、‘德雪七号’进入成熟期时间点相差约13天。试验结果反映了4个雪茄品种在大田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为生产管理、烟叶采收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