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茶叶》1959,(2)
双手采茶是茶叶采扎上的一项革命措施,其特点是“双手并用”,改单手采为双手采,改坐采为立采,改一扫光采为分批采,多次采,从而可成倍地提高采茶效率,使茶叶做到及时采,分批采,标准采。根据今年四月上旬召开的浙江省双手采茶比巧大会采  相似文献   

2.
《茶叶》1960,(1)
一九五九年茶叶生产在一九五八大跃进的基础上縱橫跃进,茶叶产量和新辟茶园都有很大增長。大面积丰产和高額丰产茶园比一九五八年有了扩大和提高,全国亩产一百斤以上的茶园面积达一百万亩,亩产二百斤以上的茶园面积达十万余亩。群众性技术革命运动有了蓬勃发展,双手快速采茶技术已普及各茶区,学会掌握这項技术的达三十八万人,采茶的效率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日采茶叶五十至一百斤的有六万人,日采一百斤以上的采茶  相似文献   

3.
《茶叶》1960,(1)
提高采茶工效和采摘技术,在茶叶的叶質最优良的时候,及时地采收下来,保証制茶中有良好的原料,是1959年茶叶高产优質的重要經驗。杭州市郊西湖公社十月生产队社員們創造的双手快速采茶法,是目前提高采茶工效最好办法。1959年全市开展了一个学习双手采茶能手沈順照的运动,有4585个青壯年妇女学会了双手采茶,采茶工效在1958年的基础上普遍地提  相似文献   

4.
《茶叶》1986,(1)
因劳力不足,促使茶叶采摘从手采、剪采,逐步发展到应用单人和双人动力采茶机,1983年春,平坦茶园开始应用自走式采茶机。而最近又出现了一种网式采摘技术,由于采摘质量可与人采相同,效率则为手采的10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龙井茶区的茶农说:“若要茶叶产量高,品质好,采好茶叶第一条。”采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当年的产量,而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今后的长期增产。龙井茶采扎的特点是:“开采早,采期长,采扎次数多,采扎方法比较合理”,春茶留鱼叶采,夏茶留一片新叶采,新茶园和台刈茶园实行打头养丛,还有“双手采,提手采”的既快又好的采茶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采茶歌,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同时,对完善小学音乐教育体系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采茶歌特点的分析,并对采茶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价值予以探究,提出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采茶歌的策略。教师运用采茶歌民族性和民俗性特色,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采茶歌的内容与小学音乐教育有机整合。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采茶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价值得以有效发挥,促进小学音乐教育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7.
采茶季节性强,技术要求高而费工,随着茶叶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采茶用工多而外来采茶女工又日趋减少,利用机械采茶已势在必行。1机采茶园取得的效果和经济效益1.且节省劳力,提高1效,降低成本笔者对本市冬瓜岩茶场、黄龙茶场、九曲精制茶场调查,三个茶场茶园面积计666公项,本引用机采前约须采茶工200人左右,引进机采后,只需采茶工50人左右。机采平均台时产量360公斤,平均每人每台时产量70公斤,而手采平均每人每小时只可采8公斤,机采比手采提高功效8倍多。机采平均每斤茶青包括机器损耗,油费等只需0.1元,而手采每斤茶育…  相似文献   

8.
1956年9月间,全國茶叶参观团來我省参观。在参观中,各省代表对杭市龍井茶場來荷仙女工的"双手采茶"法,都感到很大兴趣。來荷仙在6月17日一天(12小时)采摘了青叶76斤9兩。比全茶埸1000多个女工平均采摘29斤,劳动效率提高264%。在参观那天,她在茶园里現場表演了5分鐘,平均每分鐘可采155次,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大批劳力转向第二、第三产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显著减少,不少茶区出现了劳力紧张问题,尤其是采茶矛盾更为突出,以致滥采情况十分普遍,双手抓茶,甚至用镰刀割茶,有的是眼巴巴地看着茶叶老在树上而束手无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也影响了茶树的合理采养,损害茶树正常生育,同时,采茶工的工资直线上升,茶叶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经济收益明显降低,严重挫伤了茶叶经营者的积极性。因此,目前各地对采茶机械化的呼声很高,要求迫切,这种形势为我国推行采茶机械化提供了良好机会。为促进我国采茶机械化的发展,笔者仅就机采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作一叙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合理采摘最关键,关系品质和产量,适度留蓄标;隹采,根深叶茂树势健。要求量质稳步升,采茶技术须革新,纠正扭采不乱摘,养采结合要认真。优势茶梢发顶端,顶茅采后腋茅生,养分转向嫩梢送,再浞新芽快速增。茅叶肥嫩品质高,采秦更望茅头多,分批促进芽多发,及时不让季节过。叶是养分制造厂,注意结合采和养,固时因树固品种,有采有留要把;位。莫采鱼叶要坚持,留叶分别看树龄,幼树老树齐为主,青壮茶树见精神。重视采茶莫粗·3,采中留叶养树身,千万别把鱼叶摘,适当更留一叶真。采面留侧扩树冠,采高养低树整齐,采大养小增产量,采密留稀长枝各。采茶期限…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茶叶采摘主要是靠手工进行,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采茶劳力十分短缺,往往出现滥采、迟采和采老叶等情况,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及茶树下一轮新梢的萌发生长.因此,广大茶区对实现采茶机械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然而,近30年来.我国研制的10多种采茶机以及从日本进口的多种采茶机,使用效果都不大理想,其原因之一主要是我国茶园管理水平较差,不适应这类往复式采茶机要求之故.鉴于我国茶国现状,笔者试制了一种新型采茶机——4C—80型微功率电动采茶机.该机1992年申请了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92225538·5,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前言采茶,是茶叶生产过程中,花工最多的田间作业。一般采茶工占总工时的50%。我省七九年产干茶45万担,按每个采茶工日采鲜叶20斤计算,总共要花900万个采工,共需采茶工资1800万元(以400斤鲜叶做100斤干茶,每工按2元计算)。茶叶生产季节性很强,茶农说:“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如能及时采摘就能保证茶叶质量,提高经济价值,否则就  相似文献   

13.
《茶叶》1958,(4)
在宜昌专区到处傅扬着五峰县小河社“七仙女”日采千斤茶的惊人奇迹。“七仙女”中18岁的青年姑娘共青团员谢承珍日采茶叶1,157斤,首创全国最高采茶纪录,比过去日采30斤提高了38倍,比安徽歙县采茶能手张青和所创造的日采551斤8两的纪录还  相似文献   

14.
我省年产各类边销茶30多万担,在茶叶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对满足兄弟民族生活需要,加强各民族的团结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迅速提高边茶的产量和质量,对老茶的采摘方法进行了研究。我县是春季采绿茶,夏秋季采老茶的绿老兼产地区,有平面和立体两种采茶方法: 立体采摘方法:采绿茶是将茶树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把合标准的嫩芽叶全部采  相似文献   

15.
李强 《福建茶叶》2011,33(3):31-34
本文通过手采茶成本、机采茶成本、消费者认可价格随时间变化的三条曲线,对名茶、优质茶、出口茶未来采摘问题的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认为对机采的实现不应理解为由于高效率、低价格的某一机型采茶机最终研制成功,更可能的情况是手采成本的快速上升而造成的倒逼机制;从手采到机采不仅仅是采茶方式的改变,而应看作包括肥培管理...  相似文献   

16.
采茶,是茶叶生产过程中花工最多的田间作业,一般采茶用工约占田间管理用工总数的50%。茶叶生产季节性很强,如能及时采摘,就能保证茶叶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否则就要降低品质,减少收入。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采茶劳力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因难以雇到采茶工而普遍出现粗采、滥采现象。因此,各地  相似文献   

17.
《茶叶》1958,(4)
五峰县委领导开展的采茶能手运动,很快就受到宜昌专区、省和中央各方面的重视支持。7月初宜昌地委在五峰召开茶叶现场会议后,双手采茶能手运动,在宜昌全专区形成高潮。长阳县学习推广五峰采茶先进经验后,夏茶期间星岩坪乡出现了“八  相似文献   

18.
一长期来,我县农村茶叶初制都实行代加工方法,即茶农采茶,初制厂帮助加工。将制成毛茶出售后,从中扣除一定加工成本费,最后把茶款折成每公斤鲜叶价格结算给茶农。这种“吃大锅饭”的方法弊病很多,主要是违反了价值规律,离开了经济手段,不利于科学采茶和制茶技术的推广,限制了茶农生产积极性。采茶,好、坏、老、嫩一个价,出现了留大采、养老采,给加工  相似文献   

19.
茶叶采摘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茶叶的产量与质量,而且也关系到茶树的长势与经济寿命。左右采摘质量的因素,除了经营者能否根据茶类要求及时地组织劳力采茶外,主要是采茶的计酬问题。只有采取妥当的计酬方法,调动采茶者的积极性,才能做到及时、分批按标准采,提高采摘质量,为加工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采茶劳力趋于紧缺、茶叶采摘成本明显上升的情况下,应用采茶铗采茶,是一条缓解采茶劳力紧张矛盾的切实可行路子。据浙江省仙居县苗辽林场在1300多亩茶园使用结果,采茶铗采茶具有不少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工效较高,节约采茶劳力。一般亩产400kg左右鲜叶的茶园,一把采茶铗可抵得上3个采茶女工。一天采茶10个小时,一把采茶铗可剪采鲜叶75~175kg,平均为90kg,较之女工人均手采30kg高出2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