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猪回肠炎,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等,是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一种以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疾病。可引起保育猪或生长猪出血性或非出血性腹泻,使感染猪生长速度缓慢,猪群均匀度变差,引起猪只死亡、淘汰或饲料转化率降低,给猪场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猪回肠炎(Ileitis)也称猪增生性肠炎(PE)、猪肠腺瘤病(PIA)、局限性肠炎(NE)、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HE)等,主要感染3~20周龄保育或肥育猪,引起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生长速度减慢,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部分猪的死亡、淘汰、治疗和预防药费增加,给猪场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损失。1流行状况本病1931年由Biester和Schwarce首次报道,现已分布世界各主要养猪国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一、猪肠道疾病的分类我们通常说的拉稀、拉肚子,大多是指腹泻,粪便中不含黏性物质,不一定表现出腹部疼痛的症状。痢疾常伴有腹部疼痛症状,粪便中含有黏性物质。猪增生性肠炎,又称猪回肠炎,也是猪场常见肠道病之一。1.腹泻分为应激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猪的腹泻常见于各龄猪(1)猪瘟和气温骤降,饲料改变等引起的胃肠炎。  相似文献   

4.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猪小肠腺瘤病、猪回肠炎及坏死性肠炎等,是一种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引起的猪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表现为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不同程度的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以及食欲下降、皮肤苍白和生长速度缓慢等,主要发生于6~16周龄的育肥猪,偶见成年猪,断奶2月龄的仔猪及种猪也能够感染。  相似文献   

5.
<正>猪增生性肠炎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胞内菌,形成慢性或急性出血性-增生性肠炎病(PE),是现代养猪中一种重要的肠道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大约有30%的猪群属于易感群。在美国的现代集约化生产条件下,急性P E的发生有上升趋势。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6周龄以上断奶小猪,发生持续性腹泻,表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甚至发展呈出血性PE,排出黑色油状稀粪便,持续转黄色稀粪再逐渐变成暗红色水样腹泻最后死亡。也有发生肠穿孔、腹膜炎而死亡。  相似文献   

6.
猪回肠炎的防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匡宝晓 《养猪》2004,(4):41-42
猪回肠炎(porcine ileitis)又称猪增生性肠病(PPE)、区域性回肠炎、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腺瘤病(PIA)等,是由细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1ularis)引起的一种以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疾病、可引起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出血性或非出血性腹泻.使感染猪生长速度减慢,猪群生长均匀度变差,有时引起死亡。由于猪只死亡、淘汰或饲料转化率降低,给猪场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7.
正猪增生性回肠炎(PPE)也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断奶后的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多发,尤其以2~3月龄育肥猪发病率最高,并在冬春季节多发。临床上以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为特征,发病后病猪食欲明显减退,生长速度放缓,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现将某猪场的猪增生性回肠炎的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是由细胞内劳森菌(LI)感染引起的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猪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不同程度的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食欲下降,皮肤苍白等。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急性出血型回肠炎、亚临床型回肠炎和慢性型回肠炎。  相似文献   

9.
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不同程度的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食欲下降,皮肤苍白,生长速度缓慢等。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出血型回肠炎、亚临床型回肠炎和慢性型回肠炎。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引起猪腹泻的传染病主要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伪狂犬病、仔猪黄痢和白痢、肠炎型仔猪副伤寒、猪痢疾及猪梭菌性肠炎等,尤以病毒性腹泻为多见。现将上述几种以腹泻为主症的猪传染病,依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等临床方面的特点进行介绍,并提出对这类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猪回肠炎又名猪增生性肠炎、猪坏死性肠炎,是由厌氧菌细胞内劳森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顽固性或间歇性出血性腹泻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该菌属革兰氏阴性菌。猪患此病后,生产速度缓慢,猪群生长均匀度变差,有的会引起死亡。近年来,各大小猪场患回肠炎病例逐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猪只死亡、僵猪、淘汰、饲料转化率降低,因而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现将一起猪回肠炎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猪的两种肠道传染病,即猪沙门氏菌病和猪增生性肠炎,二者都表现为肠道坏死和腹泻症状。肠致病性沙门氏菌能够引起猪小肠和大肠出现炎症和坏死,导致腹泻,并可能导致全身性败血症,以断奶初期和生长期的猪最易发。猪增生性肠炎是发生于生长育肥猪和青年种猪的一种常见腹泻病,其特征是结肠和回肠增生、炎症或坏死。注射相关疫苗是控制以上两种肠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治疗时需使用相关的抗菌药。  相似文献   

13.
张啸 《动物保健》2011,(9):73-74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猪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慢性型在大肠发生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临诊表现为慢性腹泻,有时以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1~4月龄的小猪,成年猪较少发病,故将其称为“仔猪副伤寒”。  相似文献   

14.
猪回肠炎也称猪增生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炎、局限性肠炎、猪肠腺瘤病等,主要是3~20周龄保育猪或者育肥猪容易发生。病猪主要是小肠部位发生病变,导致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受到影响,从而使其临床上表现出生长发育速度减缓,日增重、饲料转化率下降,并伴有腹泻或者下痢,生产水平降低,严重损害猪场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规模养猪场中该病的发生率呈不断升高趋势,因此养猪户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猪增生性肠炎(PPE)又称猪增生性肠病、坏死性肠炎(NE)、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HE)、猪肠腺瘤(PIA)、局部性肠炎(RE)、回肠末端炎(TI),是由细胞内劳森菌(LI)引起的接触性肠道细菌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仔猪、生长育肥猪和种猪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腹泻(带血或不带血)、消瘦、生长缓慢、饲料报  相似文献   

16.
应用PCR检测猪增生性肠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增生性肠炎(PE)是依感染猪肠粘膜病变而定义的,主要发生于6~20周龄猪,呈世界性流行,发病率为5~25%,偶而高达40%,死亡率一般为10%,有时达40~50%。临床症状主要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失重、呕吐、轻度或严重间隙性腹泻(带或不带血),偶因回肠穿孔导致腹膜炎而死,相当比例病  相似文献   

17.
1引言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ProliferativeEnteropathy,PPE),又称回肠炎,可分为不同的临床表现型(急性或慢性),但具有共同的病理变化:回肠和/或小肠(包括空肠)和,或结肠粘膜增(生)厚。目前回肠炎呈世界性流行。主要表现在腹泻、生长速度变慢、猪群整齐度下降、饲料消耗增加、猪舍的利用率降低,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崔鹤芳  谷良 《兽医导刊》2016,(11):30-31
正猪增生性肠病又叫增生性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该病的特征主要以保育猪或生长发育肥猪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由于养殖户受传统疫病防控方式的影响只重视黄白痢病、仔猪副伤寒(肠炎型)、猪梭菌性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消化道传染病的防控,而对该病不重视或不了解该病的防制,一旦发生该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给养猪户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正>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其临床主要表现以顽固性腹泻和回肠及大肠固膜性肠炎为特征,有时会出现干酪性及卡他性肺炎,且此类症状与仔猪黄白痢、梭菌性肠炎、猪痢疾、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在临床上容易  相似文献   

20.
<正>回肠炎是猪常见的一种消耗性疾病,又名猪增生性肠炎(PPE)。生长猪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体重减轻和腹泻。育肥猪或种猪可能会受到更为急性的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HE)的影响。增生性肠炎包括了一组具有相似发病机制的疾病,包括坏死性肠炎(NE)、节段性回肠炎(RI)、PHE以及猪肠腺瘤病(PAI)。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远端小肠和近端大肠的黏膜增厚。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肠隐窝细胞增殖,杯状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