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是植物正常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作物缺铜,影响产量和质量,物质财富减产10~20%,如果严重缺铜,减产一半以上,甚至无收。铜在植物中的作用植物中许多功能酶,如抗坏血酸氧化酶、酚酶等都含有铜。缺铜,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可抑制光合作用的活性,使叶片失绿和畸形。在氮的代谢中,缺铜能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使氨基酸的比例发生改变,降低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西亚北非地区麦类害虫与ICARDA抗虫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亚北非地区是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的重点研究地区,属夏季干热冬季湿润(地中海气候)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达1700万km~2,遍及24个国家。麦类作物(硬粒小麦、普通小麦和大麦)是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麦类害虫是该地区麦类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据FAO统计资料,该地区麦类受害虫危害,每年平均减产约14%。如麦瘿蚊在北非尤其是摩洛哥造成小麦减产达50%;欧洲麦茎蜂在流行年份曾使叙利亚、土耳其和约旦等国的麦类产量损失达80%;禾谷缢牙和麦二叉蚜在尼罗河流域引起麦类作物年减产量达30%左右。  相似文献   

3.
麦类作物对微量元素锰较为敏感,缺锰对其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即使土壤中氮、磷、钾充足,也会造成生长不良。时下又值小春作物播种时节,不少地区的碱性土、砂质土以及大量施用石灰以后的土壤,因土壤pH值增高,促进锰转化成易沉淀的二氧化锰,易引发麦类缺锰症。  相似文献   

4.
水稻二化螟的有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i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蛀心虫、蛀秆虫、枯心虫。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危害水稻、茭白、玉米、甘蔗、麦类等作物。一般年份因二化螟危害造成减产3%-5%,严重时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麦类和黍类作物在光合器官细胞形态和光合性能方面的异同点。与黍类作物相比,麦类作物的叶肉细胞较大,且形态和组成较复杂;叶片的气孔密度较低;叶片的细胞形态随叶位上升逐步复杂化的趋势较明显,规律性也较强。黍类作物的光合速率一般高于麦类作物。麦类和黍类作物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形式也有不同。麦类作物除叶片以外的绿色器官,具有与叶肉细胞类似的光合细胞,且有较强的光合功能,而黍类作物的这一特点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苏北麦田野燕麦与麦类作物生存竞争现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苏北麦田野燕麦(AveuafatnaL.)与麦类作物生存竞争现象的观察结果表明,混生在一起的麦类作物与野燕麦,在初始群体基本相同的公平竞争条件下,麦类作物的生存竞争能力超过野燕麦,两者的生存有竞争现象自分蘖开始时已出现;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日趋尖锐,至拔节抽穗期达到高峰,麦类作物的相对竞争力在出苗分蘖期是野燕麦的1~2倍,返青拔期是野燕麦2~3倍,至抽穗成熟期达到3~4倍。作者还发现,麦类作物在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部分耕地土壤缺硼,尤其是南方红壤和西北黄土及黄河冲积物母质发育的土壤普遍缺硼.其中湖南、四川、江西、湖北、福建、浙江、云南等省缺硼土壤(土壤有效硼小于0.5×10-6)占96%以上;河南、陕西缺硼土壤占90%以上;北京、上海、河北等省(市)也有30%~40%的土壤缺硼.1977年以来,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作物从土壤中吸取的硼也不断增多,使我国土壤中本来就缺少的硼越来越缺少;由于偏施氮肥和酸性土壤过量施用石灰也会引起硼营养失调,导致诱发缺硼,致使油菜、柑桔"花而不实",甜菜"心腐病",棉花"蕾而不花",小麦"穗而不实",花生"果而不仁"等缺硼症状.油菜是所有作物中对硼最敏感的作物,由于我国大部分土壤特别是南方缺硼,对近年来出现的油菜减产事件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锰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与其它元素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物施肥的平衡程度,包括用量、比例和形态等,直接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最终反映在作物的生长上。本研究利用盆栽和田间试验,在四川的两个主要土壤,即灰潮土和黄红紫泥上,探讨了锰与钼、铜、硫、氯元素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灰潮土上,施用锰肥盆栽试验平均增产27.8%,田间试验增产14.3%,增产效果非常显著,表明该土壤严重缺锰。在黄红紫泥上,施用锰肥平均增产6.7%,田间试验增产4.2%,达到了施锰明显增产的效果。在这两种土壤上,施用KCl都能有效地减轻小麦缺锰,增加产量;而施用钼、铜、硫肥加重缺锰,影响小麦生长,导致减产。在灰潮土的盆栽试验中施用MnSO  相似文献   

9.
<正>一、向日葵空秕发生主要原因1、与环境有关一是干旱。向日葵是一种抗旱适应性较强的作物。据测定,向日葵每生产1kg干物质,需要460~560kg的水,蒸腾系数是禾谷类作物的2~3倍。尤其在花盘形成至终花期需水量最大,约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60%。此期缺水就会空壳秕粒增多,造成严重减产。生产上受干旱胁迫,又缺  相似文献   

10.
有色麦类作物的形成是由于籽粒的种皮或糊粉层中积累了花青素,从而导致其籽粒呈现出多种颜色。有色麦类作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及矿物微量元素等,兼具抗氧化、延缓衰老、调理肠胃等多方面保健功能。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学者对于有色麦类作物的主要营养与功能组成成分、植物花青素的合成调控机制以及籽粒颜色基因定位3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有色麦类作物粒色基因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有色麦类作物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有色麦类作物籽粒颜色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能够筛选有利基因,创制有色麦类新种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蛞蝓蜗牛的防治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蛞蝓蜗牛的防治方法与效果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杨有权杨淑贞赵庆媛近年蛞蝓蜗牛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它为害农作物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严重发生的英国,受害的麦类及马铃薯每年减产可达9万和32万kg。在农田中常见的最广泛为害的种类:灰蛞蝓(Derocera...  相似文献   

12.
对西藏山南市农业气候资源和山南市麦类作物种植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提高山南市麦类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使山南市麦类作物产值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对西藏山南市农业气候资源和山南市麦类作物种植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提高山南市麦类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使山南市麦类作物产值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植物依靠光合作用生产人类所需的有机物,提高植物整体光合能力一直是促进作物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愈加频繁发生,植物光合能力受到干旱等逆境的严重胁迫,人类食物来源受到严重威胁。麦类作物在全世界扮演着重要的粮食和饲料角色,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植物种类之一。已有研究发现,麦类作物穗部器官具有较高效的光合作用,并且在干旱等逆境下比叶片更加稳定,对麦类作物籽实营养物质积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麦类作物穗部器官光合贡献能力、光合途径类型、呼吸CO2再固定和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麦类作物穗部器官光合作用的深入研究与发掘利用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穗部器官是麦类作物重要的光合作用器官,对维持其在干旱等逆境胁迫下的整体光合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回顾和总结关于麦类作物穗部器官光合固碳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充分挖掘穗部器官光合潜力、培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同种作物不同品种混作由于表现出比单作在产量及其稳定性、抗病性、品质等方面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国内外已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尤以对麦类作物研究较多。回顾了麦类作物不同品种混作的研究成果,评述了麦类作物不同品种混合群体的生产性能,并对产生各种效应的机理进行了总结,最后对麦类作物混作的应用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油菜缺硼一直困绕着油菜生产.缺硼导致油菜茎杆开裂,开花不结实,顶端"老鼠尾巴"长.而市场上的硼肥有很多是经销商昧着良心赚黑钱,用价格较低的硫酸镁冒充,硼的含量很低甚至没有,根本满足不了油菜对硼的需要.另一方面,微量元素顾名思义,就是作物对其需要微量,量多了也会对作物构成毒害,有些农民把固体硼肥当大宗肥料使用,致使作物叶脉变红,生长受阻,反而造成油菜减产.  相似文献   

17.
作物生长,除需要氮、磷、钾三元素外,还需要一定量的硅、钼、锌、锰、硼、铜等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锰元素能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参与作物的光合作用,促进麦类作物增产。硼元素有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结实,还能改善根部氧气的供应,促进油菜、  相似文献   

18.
作物生长,除需要氮、磷、钾三元素外,还需要一定量的硅、钼、锌、锰、硼、铜等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锰元素能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参与作物的光合作用,促进麦类作物增产。硼元素有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结实,还能改善根部氧气的供应,促进油菜、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作物的生长中,目前已被确认的必需的微量元素有7种。即:铁(Fe)、锰(Mn)、硼(B)、锌(Zn)、铜(Cu)、钼(Mo)、氯(Ci)。作物一般很少缺氯,因为大气和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其他微量元素主要由土壤和肥料提供。下面简单介绍农作物的缺素症状以及防治方法。1 缺硼:作物缺硼,其茎尖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林光 《福建农业》2004,(12):20-20
对于农作物营养来说,硼是微量元素,需要量很少。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施用硼肥的意识非常薄弱。实际上,作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性”缺硼,这是因为,随着作物复种指数的提高,尤其是不合理轮作和连作,使土壤中本来含量很少的硼元素愈来愈贫乏,如遇到不良环境条件影响,不少作物就发生严重缺硼,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近年来,缺硼成为我国南方农作物生产的障碍因子,并逐渐引起重视,采取积极对策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