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卡特兰水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名贵兰花的水培技术,促进水培兰花的生产与消费,以兰科卡特兰为试材,从卡特兰水生根系诱导,营养液培养,筛选出水培卡特兰诱导根系的最适宜的NAA浓度和营养液配方,在培养的过程中,防治根腐烂和水藻的生成。结果表明,低浓度NAA(5mg/L)对诱导水生根系具有促进作用;KC营养液是水培卡特兰较好的营养液;加强根部通气有利于防止卡特兰根系的腐烂,在培养过程中添加2~3滴含氯霉素的滴眼液有助于防止藻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下IPT诱导水稻幼苗根中的RNA差别显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秀英  张军  崔霞  苏宝林 《作物学报》2001,27(6):935-940
  相似文献   

3.
研究金荞麦对水培的适应性,为金荞麦的水培繁殖提供理论基础。利用不同浓度(0.27、0.54、1.08mmol/L)萘乙酸(NAA)处理诱导金荞麦插穗生根,分别于10和20d测定不同处理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筛选出生根效果最好的NAA溶液浓度。用筛选出的NAA溶液继续对金荞麦插穗进行处理,然后放入清水中诱导出不定根,分别进行水培和土培,40d后测定根系形态及其他生理指标。结果表明,0.27mmol/L NAA显著促进金荞麦插穗生根;水培金荞麦根系呈现白色到淡绿色,有二级根但缺乏根毛,而土培金荞麦根系呈现较短的褐色多毛根系。水培金荞麦根系鲜重、根冠比、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均显著大于土培金荞麦根系的;除叶片叶绿素a/b值、含水量显著大于土培金荞麦之外,水培金荞麦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小于土培金荞麦的;水培条件下金荞麦根系和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土培的,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与土培的差异不显著。在水培条件下,金荞麦的根系结构、色素含量以及部分抗氧化能力会受到影响,但其可以通过改变部分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来适应水环境。  相似文献   

4.
部分根系供磷对小麦幼苗生长及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庞欣  李春俭  张福锁 《作物学报》2000,26(6):719-724
利用分根技术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部分根系供磷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研究表明, 部分 根系供磷不仅未影响植株对磷营养的需求, 甚至在处理初期植株的含磷量还略有提高。 同 时, 试验还表明, 部分根系缺磷有利于小麦幼苗的生长并促进同化物向根系的运输。 因 此, 通过部分根系供磷的方式来改善小麦幼苗的生长, 为今后磷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 选用包括常规籼稻、常规粳稻、广亲和品种、三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两系法杂交稻在内的92个水稻品种(组合), 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间每株不定根数、每株根干重、每株不定根总长度、每条不定根长、最长根长、每条不定根粗、每条不定根重、单位长度不定根重、单位干重根系活性、每株根系活性、根系吸收总面  相似文献   

6.
覆草旱种对水稻灌浆期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以及常规籼稻扬稻6号为材料,通过稻草覆盖旱种、地膜覆盖旱种、裸地旱种和常规水种(对照)比较试验,研究了旱种对水稻灌浆期间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种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剑叶光合速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低于水种水稻,后期尤为明显;旱种稻丙二醛(MDA)含量高于水种水稻,灌浆中后期旱种稻根系活力下降较快;上述生理指标(MDA除外)水种〉覆草旱种〉覆膜旱种〉裸地旱种。表明与其他旱种方式相比,覆草旱种水稻的群体质量相对较好,后期生理活性较高。对覆草旱种与覆膜旱种及水种在生理活性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二年生平邑甜茶(M.hupehensis Rehd)实生幼树为试材,在砂培和水培条件下研究了完全营养液、缺氮、缺磷、缺钙条件下,平邑甜茶根系硝酸还原酶(NR)活性、以及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缺氮明显降低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态氮含量,缺磷也降低了硝酸还原酶活性,但缺钙8d后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根系硝态氮含量也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免耕半固态播种模式对水稻根系形态结构及生理活性的影响,通过设计翻耕半固态直播(FZ)、免耕半固态直播(MZ)、水稻插秧(YZ)和传统撒直播(CK)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根系生长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 a中不同栽培方式下根系形态结构、根系氧化活力、根系伤流液强度及其组分存在不同。FZ、MZ和YZ较CK处理水稻根系干物质、根数、根系体积、最长根长和根冠比等均增加,使得根系形态结构得到改善。与CK相比,2 a双季稻中FZ、MZ和YZ处理的根系氧化活力在分蘖期-成熟期均增加,且2017年根系伤流液强度在齐穗期-成熟期也均呈增加的变化规律,其中根系伤流液组分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等含量均有所提高。综上所述,水稻半固态播种和插秧的种植方式有利于改善根系形态结构、提高根系生理活性、增加根系伤流液组分的含量,从而使水稻中后期根系衰老减缓,促进地上部生长、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9.
冬季豆腐柴水培诱导不定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生植物豆腐柴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为了了解豆腐柴不定根生长潜力与诱导特性,在冬季在室内对豆腐柴进行了土培实验和水培实验。结果表明豆腐柴枝条在冬季具有生根潜力,是否生根与环境因素具有很大的关系。在相同温度和光照下,土培豆腐柴枝条只长侧芽,不长根;而水培豆腐柴不仅长出了侧芽,还有10%的植株诱导出不定根。在水培条件下,平衡矿质营养能够促进根系诱导和发育,1/10 Hoagland 营养液中的豆腐柴比清水培养下早出6d,至44d时其长根的植株是清水培养的3.3倍。水培豆腐柴根系粗壮,呈爆炸状,很少分枝。生长素对豆腐柴不定根诱导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a2 在过量Fe2 胁迫下对水稻生长、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Fe2 供应正常时,100—300mg kg^-1Ca2 的水培液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水稻生长,提高SOD、POD活性,而对CAT的影响不大,高钙(400mg kg^-1)供应则会加剧脂质过氧化。在过量Fe2 胁迫下,100-300mgkg^-1Ca2 能较好地促进Azucena的地上部及根系的干物质积累量,对IR64的干物质积累量则以300mgkg^-1Ca2 供应为最佳。适量的Ca2 供应能提高植物体内SOD、POD和CAT的活性或使之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并使MD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Ca2 能较好地提高粳稻Azucena对过量Fe2 胁迫的耐性。表明适合浓度Ca2 供应提高水稻耐铁毒能力的原因之一,在于增强了植株活性氧清除能力和对生物膜结构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与产量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常规水稻和覆草旱作水稻两个处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作水稻根冠比较常规水稻高23.2%。常规水稻最大根深为28cm,旱作水稻为35cm。水稻旱作后根系呼吸强度有明显增加。早造常规水稻断根后产量下降15%~23%,而旱作水稻断1/4根产量增加约20%。晚造常规水稻断根处理之间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旱作水稻断3/4根处理产量较不断根处理下降20.4%。早造水稻断根不利于水稻贮存物质输出而有利用于净光合产物积累。断根后旱作水稻穗增重增加,而常规水稻断根后穗增重下降。晚造旱作水稻断根后贮存物质输出减少,断1/4根处理水稻净光合生产量有升高趋势,但断根过多则引起净光合生产量下降,最终导致穗增重下降。常规水稻断根后对贮存物质的输出影响不大,断1/4根水稻净光合生产量有升高趋势,但断根过多则导致净光合生产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稻田是主要的农业甲烷排放源之一,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有着重要影响。稻田甲烷排放包括土壤产甲烷菌的产甲烷过程、好氧甲烷氧化菌的氧化甲烷过程及甲烷通过水稻植株体、土壤溶液中冒气泡及分子扩散三种运输途径的排放过程,水稻植株地上部和根系影响着稻田甲烷排放。本文简要介绍了稻田甲烷的产生、氧化和运输排放过程,综述了水稻根系特征(形态、通气组织、分泌物、根系泌氧)、地上部特征(株高、分蘖数、生物量和同化物分配)、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内在机理。本文也讨论了今后稻田甲烷排放的主要研究方向,并认为高产与减排的协同应是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旱作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水稻旱作正在成为水稻节水栽培的重要途径而在全国逐步得到推广。本文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在水、旱作时的生长与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在旱作时的生长、形态、生理、产量等均发生分异。旱作后,广陵香粳在生长中后期的根冠比高出相应水作处理的37.1%,两优培九、扬稻4号及对照扬旱1号也保持较高  相似文献   

14.
水稻根际含氧量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多个水稻品种为材料,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 通过气泵增加水稻根际的含氧量, 研究水稻根际含氧量与根系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 抽穗期根系吸收氧气的能力最强, 需氧量最大。根际含氧量对水稻根系形态与分布有影响, 增氧显著增加根长, 提高根系自根基到根尖10~20 cm、>20 cm部分所占的生物量比例, 同时减少根数; 而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的水稻根数增多, 根长缩短。氧溶量对水稻根系活力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 提高水稻根际的氧溶量, 杂交稻汕优63和国稻1号齐穗期根系的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显著增加; 根系活力较高的常规籼稻湘早籼11和甬粳18在充氧处理中的根系活力也明显提高, 但根际氧含量的增加对根系活力较低的水稻品种湘早籼24和春江06的根系活力并无明显作用; 缺氧环境下生长的水稻根系的活力降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3H-葡萄糖标记示踪,盆栽条件下研究干旱对水稻灌浆期间贮存同化物再分配的影响。分蘖末期用3H-葡萄糖标记水稻最上部完全展开叶,在扬花期时标记3H主要积累在鞘和倒二叶中。从扬花期到成熟期水稻穗部的放射性活度增加主要来源于鞘和剑叶,常规水稻高于旱作水稻。扬花期旱作水稻非结构性标记物较多,但灌浆期间向籽粒转运和再分配过程中的转化效率远低于常规水稻。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华南地区生产上主推的超级稻根系分布特点以及各层次根的根系活力等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对地上部的影响,以超级稻‘粤香占’、‘桂农占’,‘天优998’、‘中早22’为材料,通过对4个超级稻品种在土壤中不同深度根的生长量及其根系活力、单株根系活力、根冠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根系活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粤香占’、‘桂农占’,‘天优998’、‘中早22’;生育前期下层根系活力 > 中层 > 上层,后期相反;根系分布主要集中于上层,其次是中层,下层最少。‘天优998’和‘桂农占’具有较高的根冠比,‘天优998’在整个生育期群体根系活力强,‘粤香占’群体根系活力的优势在于生育前中期,‘桂农占’群体根系活力的优势在于生育中后期。供试的4个超级稻品种(组合)的根系分布主要集中在上层(0~8 cm)占总根系生物量的60%以上,以单株根系活力作为衡量指标更能充分反映植株的整体根系活力以及与地上部生长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利用方式对紫色水稻土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研究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包括不同的耕作、轮作和施肥的综合利用方式对经14年28茬的中性紫色水稻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差异,探究利用方式对紫色水稻土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微生物量碳主要介于200~600mg/kg,除垄作耕翻(稻油)处理外,基本随深度增加而降低。长期垄作免耕并实行稻油轮作的利用方式使其土壤微生物量碳在0~10cm土层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明显增加,并且差异显著;而水旱轮作(稻油)的利用方式不利于增加微生物量碳,说明微生物量碳可用作利用方式影响紫色水稻土土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评价指标。从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与有机碳含量的角度来看,垄作免耕(稻油)的利用方式最适合于紫色水稻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温度和时间对储藏籼稻谷水分、细菌量和霉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符合安全水分的稻谷含水量下降,在15℃、20℃时,细菌量和霉菌量基本维持原来水平,储藏200 d后,稻谷的色泽、气味正常,无霉变、生虫现象,而当储藏温度超过25℃时,细菌量和霉菌量下降,但储藏200 d后,稻谷的色泽、气味不正常,并出现生虫现象,因此低温储藏有利于稻谷水分的保持和延缓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减少数量和霉变损失.方差分析和回归方程的拟合表明温度和时间是储藏稻谷细菌量或霉菌量变化的极显著影响因素,并且细菌量或霉菌量与储藏温度和时间呈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包括不同的耕作、轮作和施肥的综合利用方式对经14年28茬的紫色水稻土水溶性有机碳的差异,探究利用方式对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变化范围在30.3~339.8mg/kg,热水提取的水溶性有机碳变化范围在60.9~740.2mg/kg,两种方法提取的有机碳随深度增加而降低。长期垄作并实行稻油轮作的利用方式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在0~30cm土层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明显增加,并且差异显著;而水旱轮作(稻油)利用方式下的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最低。水溶性有机碳可用作评价利用方式对紫色水稻土质量变化影响的有效指标。从提高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角度来看,垄作并实行稻油轮作的利用方式比较适合紫色水稻土  相似文献   

20.
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模式,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不同,淹水条件下厌气性细菌数量高于其他灌溉模式的数量,好气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以及稻田土壤微生物总量以浅、湿、干间歇灌溉的最高,原因是由于该灌溉模式的土壤湿度适于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