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制度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通过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的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放牧制度下群落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结果表明:①对照区、轮牧区和自由放牧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前一年均有所增加,优势度指数除对照区有所增加,轮牧区和自由放牧区基本不变化;均匀度指数轮牧区和自由放牧区均略有下降。②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更多地受丰富度的影响。③对照区、轮牧区和自由放牧区群落β多样性指数随取样面积增加而降低;荒漠草原在不放牧、自由放牧和划区轮牧下,轮牧区β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对照区和自由放牧区;④2004年轮牧区与自由放牧区的相似性系数为最高,其次为轮牧区与对照区;自由放牧区与对照区差异最大。到了2005年,除轮牧区与自由区的相似性系数降低外,轮牧区与对照区、自由区与对照区的相似性系数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荒漠草原群落及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对放牧制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两种放牧制度群落及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变化,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轮牧试验后,划区轮牧区群落及主要植物种群的高度、盖度、密度均较自由放牧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划区轮牧区与自由放牧区相比,草地基况有明显好转,而自由放牧区一些退化植物、一年生植物、杂类草在草群中的高度、盖度、密度有所增加。划区轮牧区现存量高于自由放牧区。  相似文献   

3.
以草地群落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对3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退化草地群落进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生物量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禁牧对增加草地植物优势种的重要值起到了一定作用,而6区轮牧的方式使草地群落优势种恢复得较以草定畜方式好一些;不同利用方式间相似性指数反映了放牧干扰使得相似性增大,6区轮牧对草地的干扰较以草定畜小些;禁牧对增加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不明显,以草定畜样地的多样性程度较高,但这可能是草地群落恢复性较差的表现,6区轮牧相对于以草定畜的草地群落恢复性较好;禁牧对草地群落有毒植物生物量的减少起到了作用,而6区轮牧对减少有毒植物的生物量,较以草定畜效果好些,这种方式对草地的恢复较为有利。今后应注重对6区轮牧方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退化程度羊草群落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放牧干扰下不同退化程度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羊草群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群落的平均高度、地上生物量及植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各物种的重要值变化幅度很大,建群种羊草的重要值在重度退化区高于轻度退化区。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羊草群落伴生种的重要值降低,一些耐践踏、适口性差的物种增加,一、二年生植物的重要值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通过研究表明,可用群落的平均高度和地上生物量、物种α多样性指数和重要值作为放牧干扰下确定不同退化程度的植物群落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制度群落现存量与营养物质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比较研究了不同放牧制度对群落现存量与营养物质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划区轮牧和对照区牧草现存量差异不明显,但高于自由放牧区。轮牧和对照区群落现存量变化呈先增加,然后又下降的动态规律,自由放牧植物现存量几乎一直呈下降趋势。与轮牧和对照区相比,自由放牧区牧草在生长初期粗蛋白质、粗灰分、磷的含量均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生长后期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短花针茅草原优势种群特征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通过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的比较试验,研究了不同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优势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由放牧区短花针茅高度、盖度、密度、重要值、相对现存量均高于划区轮牧区。划区轮牧区无芒隐子草和碱韭的盖度、密度、重要值、地上现存量和相对现存量均高于自由放牧区。  相似文献   

7.
以宁夏盐池县的荒漠草原区为试验地,以现场试验为手段,研究放牧强度(1.50只/hm2、0.75只/hm2、0.50只/hm2、0只/hm2)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优质牧草的重要值明显下降,毒草及家畜厌食植物的重要值明显上升;植物群落总盖度呈下降趋势,植物群落多样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草地生产力呈下降趋势,当放牧强度达到1.50只/hm2时,家畜的采食量超过了50%,草产量比封育地下降了54.9%。最后,根据草场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原则提出了宁夏荒漠草原合理的放牧强度以0.75只/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植物群落是维持草原稳定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要素。为探究放牧对希拉穆仁草原植物群落及种间联结的影响,文中以禁牧草场、轻度放牧草场、中度放牧草场、重度放牧草场为研究样地,系统调查分析了植物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物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并进一步探究其相互关系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重度放牧草场外,其余放牧强度草场的植物群落均以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为优势种,但放牧改变了物种的相对重要值。重度放牧草场以糙隐子草、羊草(Leymus chinensis)、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为优势种。重度放牧显著增加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但增加的物种重要值普遍较小,且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放牧强度的增强降低了原始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禁牧草场和重度放牧草场种间联结总体呈显著负联结,轻度放牧草场和中度放牧草场呈显著正联结。随放牧强度的增强种间联结指数逐渐升高,群落内物种间联系紧密,重度放牧草场存在...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和乳浆大戟(Euphorbia esula)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的高度、叶性状、生物量、根冠比和根生物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区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甘草、牛枝子和牛心朴子的株高显著高于重度放牧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短花针茅、蒙古冰草和牛枝子的株高呈降低趋势,而甘草、牛心朴子和乳浆大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甘草和牛心朴子的叶面积和叶干重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牛枝子的叶面积和叶干重呈显著降低趋势,而乳浆大戟呈显著增加趋势。重度放牧对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甘草和牛枝子的比叶面积(SLA)影响显著,而中度和轻度放牧没有影响。重度放牧区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甘草、牛枝子和牛心朴子的个体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围封区和轻度放牧区。重度放牧区短花针茅、蒙古冰草和甘草的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围封区降低了66.5%,88.8%和55.5%。说明放牧干扰影响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牛枝子和牛心朴子生物量在植物地上和地下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干扰对高寒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天然草地进行灌溉、围栏(2年、7年、13年)和自由放牧处理,探讨不同干扰类型对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使草地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地上、地下生物量达到较高的水平,物种多样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在自由放牧制度下,由于干扰过于剧烈,草地已呈退化趋势,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均较低;在围栏草地中,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群落高度、盖度、地上、地下生物量逐渐增加,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5种干扰类型中,物种丰富度、Shannon-W iener指数(H′)的排列顺序为:放牧草地<围栏2年草地<灌溉草地<围栏13年草地<围栏7年草地;P ielou均匀度指数的排列顺序为:围栏2年<放牧<灌溉<围栏13年<围栏7年;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放牧草地<围栏2年草地<围栏7年草地<围栏13年草地<灌溉草地;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放牧草地<围栏2年草地<灌溉草地<围栏7年草地<围栏13年草地。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乌拉特荒漠草原灌丛和草本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这2种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生物量关系对不同放牧处理(对照、中牧、重牧)的响应。结果表明:①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灌丛群落中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和碱韭(Allium polyrhizum)的优势度增大,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的优势度减小;重牧降低草本群落中沙生针茅的优势度,增加了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和碱韭的优势度。②不同放牧处理显著降低了灌丛和草本群落的盖度、高度以及灌丛群落的密度,消除了灌丛和草本群落之间盖度的差异(P> 0. 05)。中牧降低灌丛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重牧降低灌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灌丛和草本群落的其他多样性指数在放牧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 0. 05)。除物种丰富度外,其他多样性指数在灌丛和草本群落之间差异显著(P <0. 05)。③不同放牧处理降低了灌丛和草本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导致灌丛和草本群落之间地上生物量的显著差异(P <0. 05)。④地上生物量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负相关,与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正相关;放牧处理下地上生物量与密度、物种丰富度正相关。放牧处理改变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而改变了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放牧模式对高山草地蝗虫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调查牛放牧、羊放牧、牛羊混合放牧和休牧4种模式下高山草地植物群落特征、蝗虫群落组成和数量,分析蝗虫群落生物多样性特征,利用冗余分析方法分析植物群落与蝗虫群落的相关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放牧模式对蝗虫群落的影响路径.结果 显示,与休牧相比,牛放牧、...  相似文献   

13.
Livestock ranching is one of the main productive activities in arid regions of the world.Grazing produces changes in animal as well as plant communities(e.g.richness,abundance and species dominance relationships).Ants are good biological indicators due to the environmental fidelity of some of their community parameters.We described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the ant community in the central Monte of Mendoza,Argentina,and examined the effect of grazing using richness,diversity and the functional group scheme.We used pitfall traps to sample ants at a reserve with 30-year cattle exclusion and at an adjacent ranch.Eleven of the 27 recorded speci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abundance and two species were absent at the ranch.Whil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did not reflect these differences,functional groups did.Hot Climate Specialists were more abundant at the ranch while Cryptic Species and Generalized Myrmicinae increased at the reserve.This study supports the utility of the functional group schem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razing disturbance in ant communities of arid regions.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置样方、样点和运用物候观测,对退化荒漠植物群落进行轻度放牧利用分析,即运用植被状况与降水量的关系,分析限制植物生长的因素;运用不同稳定性沙丘的植被状况和土壤种子库资料,分析荒漠草地的可利用性和可利用程度;运用物候资料分析民勤荒漠区(灌木和草本植物)牧草利用的主要季节。结果表明:民勤荒漠草地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种子丰富,影响当地植物密度和植被盖度的关键因素是降水,可进行轻度放牧。轻度放牧时,要依据牧草展叶盛期的开始序列和果熟期的开始序列选择植物群落,实行小规模、间歇式轮牧。展叶盛期为一年中牧草的第1个利用季节,果熟期为一年中的第2个利用季节。  相似文献   

15.
With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absence of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smallholders need more land to grow crops. This resulted in communal grazing land conversion to cultivated land. This study, therefore, aimed at exploring the magnitude of communal grazing land convers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soil properties and vegetation cover change. Ecological time line approach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magnitude of change. Plants and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open grazing land, seasonal grazing land, 6 years old cultivated land, 16 years old cultivated land and 20 years old cultivated land. Moreover, 95 respondents were selected to assess their perception on the subject.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software. Results showed that grazing land declined by 41.88%, while cultivated land increased by 56.80% in the years between 1992 and 2012. Plant attributes showed significant (P?P?相似文献   

16.
在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对围栏7年和不同放牧强度的草地进行了物种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等研究。结果表明,围栏7年的高寒草地鲜草产量为425.8 g·m-2,显著高于夏季中牧159.3 g·m-2和夏季重牧91.0 g·m-2,但与冬季轻牧、夏季轻牧差异不显著。围栏条件下的物种数为26.3种·16 m-2,显著低于其他放牧条件下的物种数,但显著高于夏季重牧条件下的物种数23.0种·16 m-2;轻度或重度放牧都会使物种数减少,夏季中牧下的物种数最高(33.5种·16 m-2)。在0~10 cm的表层土壤中,围栏7年的草地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强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根系生物量在0~10 cm土壤中呈下降趋势,在30~40 cm土壤中则表现为升高趋势。围栏7年的土壤容重低于其他放牧强度下的土壤容重,但差异不显著;夏季重牧的土壤容重显著高于围栏7年和其他放牧强度的土壤容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0~10 cm土壤碱解氮增加,围栏7年草地最低。围栏封育可有效改善和恢复草地植被,但不能长时间禁牧不进行放牧利用。合理的放牧能够维护高寒草甸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物种丰富度和土壤营养的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