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斑点叉尾鲴     
1.叉尾鲴肠型败血病该病由叉尾鲴爱德华氏菌感染所致.鱼体慢性感染时两眼之间的头颅顶中部腐蚀成一个洞,急性感染时体表出血,多出现在头部的颌、眼眶周缘、腹部、体侧或鳍的基部.随着病情发展,体侧表皮损伤处形成开口小溃疡,眼睛突出,鳃片灰白、肿大.病鱼早期食欲减退,严重时呈"吊水状".  相似文献   

2.
进行噬菌蛭弧菌预防和治疗斑点叉尾鱼回细菌性败血病试验,结果:在试验水体中加入嗜水气单胞菌对斑点叉尾鱼回进行感染,同时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当水中的噬菌蛭弧菌浓度达到105个/ml以上时有预防斑点叉尾鱼回败血病的效果;采用背肌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的方法对斑点叉尾鱼回进行感染,然后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结果试验鱼全部死亡,说明噬菌蛭弧菌不能起到治疗斑点叉尾鱼回败血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进行噬菌蛭弧菌预防和治疗斑点叉尾鮰回细菌性败血病试验,结果:在试验水体中加入嗜水气单胞菌对斑点叉尾鮰进行感染,同时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当水中的噬菌蛭弧菌浓度达到10^5个/ml以上时有预防斑点叉尾鮰败血病的效果;采用背肌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的方法对斑点叉尾鮰回进行感染,然后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结果试验鱼全部死亡,说明噬菌蛭弧菌不能起到治疗斑点叉尾鮰败血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斑点叉尾(鱼回)对以下四种药物的敏感顺序依次为敌百虫>硫酸铜>甲醛>食盐,敌百虫不宜作为饲养斑点叉尾时全池遍洒的治疗药物,高锰酸钾亦不宜作为斑点叉尾(鱼回)的浸洗药物.虽然斑点叉尾(鱼回)的抵抗力强,疾病少,但管理不善也会导致水霉病、孢子虫病、烂鳃病等发生.斑点叉尾(鱼回)几种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鉴定四川省乐山市某池塘养殖患病斑点叉尾鮰的病原菌,从其肝脏组织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16S rRNA、gyrB基因序列检测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通过人工感染实验和药敏实验对菌株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其生理生化特征与气单胞菌相似,结合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最终确定该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实验显示,该菌株对斑点叉尾鮰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充出血和套肠症,与斑点叉尾鮰发病症状一致,证明该病原为引起斑点叉尾鮰发病的主要病原。药敏实验显示,菌株仅对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敏感,而对其他药物低敏感或不敏感。本研究鉴定了可引起斑点叉尾鮰套肠症的病原,并对其当前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进行了分析,为斑点叉尾鮰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两年来,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流行,造成鱼苗100%死亡;成鱼损失也高达30%~80%不等。为确定该病病原,对广西南宁、合浦两地患病斑点叉尾鮰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结果从中分离到两株(NN和HP)G-短杆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腹腔注射感染可引起健康斑点叉尾鮰100%死亡,浸泡感染可引起30%~55%死亡,并且感染发病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两株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均与国外报道的鮰爱德华氏菌参考菌株(JCM1680)相同;两株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JCM1680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为99.3%。由此证实,NN和HP两株细菌为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其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为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浓度VB6、VE、VB12及Vc对刚破膜斑点叉尾鮰仔鱼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各种维生素处理斑点叉尾 仔鱼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斑点叉尾 对卵黄囊的吸收,其中以20mg/LVB6效果最佳,不仅促进斑点叉尾 仔鱼卵黄囊的吸收,且具有很强保护力,使斑点叉尾 仔鱼成活率达95%,其次为VE、VB12。和Vc。  相似文献   

8.
为了控制斑点叉尾鮰病毒性出血病造成大规模死亡,用离心干燥法研制出斑点叉尾鮰病毒疫苗,通过试验检测,可使斑点叉尾鮰的成活率稳定在80%以上,从而提高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斑点叉尾鲴疱疹病毒(CAV)的ORF6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PCR产物在扩增过程中标记地高辛,探针5'端用生物素标记,建立了CCV的敏感、快速、环保的PCR-ELISA检测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评估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CCV DNA,与各对照均无交叉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该方法对CCV DNA的检测阈值为5 fg,敏感性是常规PCR检测方法的10倍.用此方法对人工感染样品进行检测,能够检测到感染组织中的CCV DNA.该方法能够定性和半定量检测CCV DNA,可用于斑点叉尾(鲴)疱疹病毒的检测、斑点叉尾(鲒)暴发性流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斑点叉尾鮰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湖北省宜昌市清江水库网箱养殖发病的斑点叉尾鮰肝脏分离到1株细菌CH016,该菌可在淡水琼脂平板上生长,单菌落圆形白色,表面圆滑,边缘整齐。经腹腔注射回归感染试验,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症,且从人工感染病鱼体内再次分离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细菌,表明该菌对斑点叉尾鮰具有致病性。经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均显示该菌为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11.
敌百虫对斑点叉尾鮰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敌百虫对斑点叉尾鮰的急性毒性情况。[方法]以健康斑点叉尾鮰鱼种为试材,平均体重46.7 g,敌百虫设6个浓度梯度(0.1、0.4、0.8、1.2、2.4和3.2 mg/L),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对斑点叉尾鮰进行急性毒性正交试验。[结果]敌百虫对斑点叉尾鮰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6、1.1、0.8、0.7 mg/L;安全浓度0.07 mg/L。敌百虫毒性强,使用时必须等毒性消失后才能放鱼苗;不同鱼类对敌百虫敏感性有差异很大,斑点叉尾鮰对敌百虫非常敏感,浓度为0.8 mg/L时已有将近50%的鱼死亡,而未死亡的鱼也表现出不同的中毒症状;大剂量使用不仅会出现残留、阻碍鱼类生长,而且还会污染水质。[结论]建议生产上敌百虫与其他药物轮用,使用时须等毒性消失后使用。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肠道败血症是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批的斑点叉尾死亡,故又称斑点叉尾传染性套肠症。  相似文献   

13.
以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为对象,比较了吉富罗非鱼单养、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混养2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效果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单养4个组中,投放密度为27 000尾/hm2的利润最高,达到了106 192.5元/hm2;在与斑点叉尾混养的4个组中,吉富罗非鱼22 500尾/hm2+斑点叉尾4 500尾/hm2的组合利润最高,达到了126 885元/hm2。将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鱼混养组与吉富罗非鱼单养组对比发现,混养4个组的经济利润明显高于单养组。以上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混养的经济效益高于单养。  相似文献   

14.
于2006-2007连续两年在广西横县、邕江及合浦等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中暴发一种流行性传染病,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为30%~100%。鱼的主要发病症状为:浮头、转圈、狂游,发病后期鱼的单边眼睛浑浊、突出,且全身大面积弥漫性出血。作者先后从症状较为典型的斑点叉尾鱼心的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等部位取样,分离到7株代表性菌株(CMS003~CMS005、CMS009~CMS012)。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健康斑点叉尾鲴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鲴的症状相同。采用常规形态、生理生化及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特异性PCR诊断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7株细菌均为海豚链球菌。目前,海豚链球菌已成为广西斑点叉尾鲴网箱养殖的高致病性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斑点叉尾鮰自引入我国以来,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苗种品质参差不齐、鱼病爆发、价格低迷、加工产品内销市场开发滞后和出口受阻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斑点叉尾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促进我省斑点叉尾鮰产业良性健康稳步发展,有必要对斑点叉尾鮰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摸清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产业化发展建议,以实现斑点叉尾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湘西自治州斑点叉尾鮰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制约因素以及发展策略.湘西自治州斑点叉尾鮰产业化发展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化发展优势,可以拉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分析了湘西自治州斑点叉尾鮰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斑点叉尾鮰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复合物,连续投喂斑点叉尾28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酵母复合物对斑点叉尾鮰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酵母复合物投喂斑点叉尾,可以使供试斑点叉尾的生长速度较投喂未添加酵母复合物饲料的空白对照组稍快,但是与投喂添加酵母多糖的药物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对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药物对照组之间均未出现差异;试验组和药物对照组鱼体溶菌酶活性和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较空白对照组鱼体有所上升;对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的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和药物对照组鱼体的肝功能有所改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和药物对照组鱼体对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的抵抗能力有所增强。试验结果证明了酵母复合物对斑点叉尾的免疫系统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总结了北方地区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养殖技术,提出了北方地区斑点叉尾鮰养殖模式,并探讨了斑点叉尾鮰在北方的养殖前景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3种鱼对鱼粉酶解动力学及体外消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 3种肉食性鱼类长吻、大眼鳜、斑点叉尾对鱼粉的消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 ,⑴ 3种鱼胃、肠道酶解氨基酸生成速度均以长吻最大 ,其次为大眼鳜 ,再次为斑点叉尾 ,且长吻和大眼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t=1.136 <2 .30 6 =t0 .0 5)肝胰脏酶解氨基酸生成速度则斑点叉尾略大于长吻和大眼鳜。⑵对鱼粉干物质总体离体消化率斑点叉尾 >长吻 >大眼鳜 ;而粗蛋白离体消化率长吻 >大眼鳜 >斑点叉尾。⑶相同或相近体重的长吻、大眼鳜、斑点叉尾消化道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 ,比肠重斑点叉尾 >长吻 >大眼鳜 ;比肠长以大眼鳜最小 ,长吻、斑点叉尾基本相近 ;比肝重和比胃重大眼鳜 >长吻 >斑点叉尾。从总体消化能力来看 ,长吻和大眼鳜的消化能力与斑点叉尾相近 ,证实了长吻和大眼鳜人工养殖和配合饲料开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正>斑点叉尾肠道败血症是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批的斑点叉尾死亡,故又称斑点叉尾传染性套肠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