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昆明市住宅小区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昆明市的70个住宅小区, 小区绿化共用植物203种, 隶属76科, 146属, 分析了植物物种丰富度、组成、出现频率、群落结构, 比较了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多样性、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多样性以及观赏部位的多样性, 进而探讨住宅小区绿化中的植物多样性问题, 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住宅小区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昆明市的70个住宅小区,小区绿化共用植物203种,隶属76科,146属,分析了植物物种丰富度、组成、出现频率、群落结构,比较了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多样性、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多样性以及观赏部位的多样性,进而探讨住宅小区绿化中的植物多样性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住宅小区绿化建设已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的运用植物配置及其多样性选择来发挥植物的造景效果,影响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绿化植物在西宁市区住宅小区中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春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82-22484
在调查西宁市区住宅小区绿化植物种类的基础上,结合西宁市区地理、气候、环境特点及绿化植物的生理、景观特点,初步探讨了适合西宁市区住宅小区选择的绿化植物种类。同时对绿化植物在住宅小区道路、楼间宅道、外围周边、公共空间4个方面的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居住小区绿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住宅小区绿化的作用及现代住宅小区的特点,论述了绿化的基本原则,概述了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相似文献   

6.
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进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阐述了园林植物在城市住宅小区绿化中的重要作用,对当前中国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通过植物配置的最佳方式来提高城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住宅小区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及树种选择方面的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以期为住宅小区的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住宅小区绿化园林植物的配置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其中绿化是城市住宅小区的关键,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同时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除此之外,城市住宅小区的绿化对于我国城市园林建筑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意义。对于全面促进城市化发展来说,住宅小区绿化园林是一块重要的拼图。提高居住区绿化建设水平,对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和国家级园林城市的创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就城市住宅小区绿化园林的植物配置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对其中相关绿化的园林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城镇园林绿化中,别具特色的住宅小区绿化景观层出不穷,而作为能够体现绿化景观的彩叶植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们的大量使用,不但丰富了住宅小区绿化的景观效果,而且还在艺术的角度上增加了住宅小区的特色性与观赏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垂直绿化的特点,介绍了一些适宜在住宅小区进行垂直绿化的植物种类,分析了小区垂直绿化的应用形式,为住宅小区的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居住区景观的美学价值和生态功效在科研层面得到普遍重视,居住区的生态效益和视觉审美效果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植物的生长表现关系着植物的景观效果,通过植物生长状况的评价研究,筛选出适于居住区绿化的植物种类是可行的研究途径。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在植物生长状况的评价指标和体系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可以系统地分析树木的健康状况,包括整体状况、树冠、树干、根部等方面。但目前这种方法不足以应用在居住区绿化研究上,着眼于植物生长残损状况的调查及成因分析更是少见。为研究居住区绿地中植物生长残损的状况及原因,本研究选取了20个北京市的居住小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其中的生长残损植物进行种类、数量和残损状况等方面的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生长残损植物的植物学特征(生活型、树形)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栽植位置、树种选用适宜性等生长受损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落叶乔木和灌木生长残损的植物种类最多,其次是常绿乔木。植物种类的频次分析和树形分析也支持这一结果。植物残损的成因分析表明栽植位置(距离建筑、基础设施、道路的远近)不合理造成的人为损伤是最主要的原因,不存在树种选用不适宜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居住区绿化中的乔灌木规划和常用树种的深化研究,以及关注居民园艺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海口市居住区水生植物在园林上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生植物29种,隶属18科26属。调查结果表明,海口市居住区水景中尚存在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低、植物选择及配置不合理、缺乏科学管理、景观生态效果差等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2种北京市居住区常见绿化树种蒸腾特性,并以此估量其对于周围环境降温增湿的能力,旨在量化园林绿化树种的生态效益,为城市居住区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2个树种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多呈单峰或双峰曲线,基本呈现出早晚低、午间前后高的特点,单日内平均蒸腾速率值最高的为旱柳;除个别树种外,供试树种蒸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温度、气温等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土地面积的降温增湿能力最强的树种为旱柳,榆叶梅和一球悬铃木在12个树种中居于前列;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为金银木、紫丁香。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东营市建成区城市绿地木本植物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以及物种多样性与城区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地木本植物种类共计47科80属166种,乔灌树种比例为1∶0.61,数量比例为1∶0.56;常绿、落叶树种比例为1∶4.2,数量比例为1∶2.03;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为1∶3.在3个城区中, 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 Simpson多样性指数、 Shannon-Wiener指数结果从大到小排序都为东城区、西城区、技术开发区; Pielou均匀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技术开发区、西城、东城区,东城区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对其他城区有指导和示范作用.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建议:优化绿地木本植物应用;提高优势植物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提升城市绿地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哈尔滨市城市绿地园林的植物配置和景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于2013—2015年对哈尔滨市市区内的公园、居住区、道路和专用绿地(企事业单位、学校)等4种绿地、240个样方的木本植物应用进行调查,分析其科属分布特点、相对重要值、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结果表明:4种绿地中有木本树种116种,属于29科、53属;4种绿地乔灌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为公园绿地专用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且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较高,物种较为丰富;灌木层较低,结构相对简单;乔灌的树种比例相近、为1.09~1.29,乔灌数量比相差较大、为0.5~1.12。哈尔滨市城市绿地园林中乔木层的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占有重要的生态地位;灌木层的物种组成相对简单,生态功能较弱。大量的乡土树种和野生资源没有得到利用,乔灌配比单一化,可通过增加灌木的使用种类和数量,尤其是开发推广乡土树种和野生资源,以快速有效地提高物种多样性、景观效果及园林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城区住宅区森林群落结构与绿化空间辐射占有量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北京城区25个住宅区的每木调查,研究了住宅区树木数量结构、径级分布和立木层次结构,概算了住宅区RO,G,S现状值与潜在值,分析了主要树种在绿量空间上的拓展潜力,提出了住宅区绿化建议。结果表明:国槐(Sophora japonica)、毛白杨(Populus alb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是住宅区中相对密度较大(0.08)、使用频度较高(0.50)的树种;住宅区乔木树种总体上处于高、粗生长阶段,植株平均高度9.9m,平均胸径22.1cm,大乔木(DB,H40cm)分布密度相对较小(1.61株.hm-2),大多数住宅区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群落结构。RO,G,S概算结果表明:25个住宅区的RO,G,S现状值为3827043m3,绿化空间平均辐射高度1.51m;RO,G,S潜在值为11703933m3,潜在增幅空间为现状值的2.06倍,95%以上的树种在理论上仍有2倍以上的绿量拓展潜力。立地环境差、重度修剪和建筑物阻挡是制约住宅区空间绿量扩增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建设绿荫停车场、绿荫广场、林荫道路等措施,实现树冠下地面空间利用和冠层绿量空间拓展的有机结合,有效增加居住区绿量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居住区绿地的树种组成结构和10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居住区绿化建议,为今后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规划以及改造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城区五环内23处居住区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域内高于1.5 m以上的乔灌木进行每木测量,调查内容包括树种、树高、胸径、冠幅、株数以及修剪情况等信息,并对居住绿地主要树种的使用频度、密度、覆盖度、相对频度、相对密度、相对覆盖度、株均覆盖面积、重要值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并与10年前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 本文所调研的北京五环内居住区绿地现有乔灌木34科61属85种,共有乔灌木9 799株,乔木与灌木数量之比达6.2:1,树木平均密度为39株/hm2,与10年前相比,树种数量增加27%,树木平均密度增长30%,种类提升39%,灌木所占比例提升到1.55倍。(2)居住区绿地内数量最多的20个主要树种的种类和数量在10年之间变化显著,观赏类和可食类树种数量呈增加趋势明显,碧桃、玉兰、西府海棠、香椿、二球悬铃木、银杏的数量分别为2006年的7.07、6.36、5.53、4.90、3.38和3.28倍,成为居住区绿地新的主要树种,而曾经的主要树种毛白杨、侧柏、无刺枣、毛泡桐、白皮松的数量则分别锐减至10年前的43.95%、11.74%、24.09%、9.34%、41.24%。同时,圆柏数量增至10年前的5.84倍,呈现出与侧柏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成为居住区替代侧柏的主要针叶树种。(3)与2006年相比,居住区绿地20种主要树种的使用频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圆柏、碧桃、玉兰、二球悬铃木增长明显,分别为10年前的22.75、5.27、4.25和3.15倍,无刺枣、石榴与柿虽然数量较少,但其使用频度却也分别从0.44、0.28、0.48提高到0.61、0.67、0.67。(4)居住区绿地内20种主要树种的整体覆盖度与株均覆盖面积均有所下降,整体覆盖度降低了0.007,降幅为7.53%,其中毛白杨、臭椿、刺槐等树种覆盖度下降趋势尤其显著,分别降至2006年的30.51%、15.38%和50.00%。由于截干严重,毛白杨、臭椿的株均覆盖面积分别降至10年前的51.57%、16.85%。(5)国槐(Ⅳ=0.529)、绒毛白蜡(Ⅳ=0.321)、圆柏(Ⅳ=0.212)、毛白杨(Ⅳ =0.195)、二球悬铃木(Ⅳ=0.182)、香椿(Ⅳ=0.163)是目前居住区绿地最主要的优势树种;侧柏、泡桐的优势度在10年前后下降明显,其重要值分别从2006年的0.155、0.107下降到2016年的0.017、0.002;圆柏、悬铃木的优势地位显著上升,其重要值分别提升了11.16和4.67倍。结论居住区整体绿化状况有所改善,林木密度、树种种类均有显著增加,树种结构更加合理亲民,毛白杨、臭椿、侧柏等植源性致敏树种或生长适应性不好的树种数量逐渐减少,而香椿、银杏、悬铃木、西府海棠等群众喜爱的树种日益增加。但是居住区绿地整体绿量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整体覆盖度下降了4.73%,在空间绿量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广州南沙河涌区典型乡村聚落带植物多样性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  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卫星影像解译及相关统计方法探索随着河段区位及居住建设活动变化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差异。  结果  ①研究区共记录植物44科70属77种,其中乔木42种,灌木19种,草本13种,藤本3种,以蔷薇科Rosaceae和棕榈科Palmae植物种类最多,桑科Moraceae和芸香科Rutaceae次之。②不同河段优势植物种类无显著差异,乔木以龙眼Dimocarpus longan、小叶榕Ficus concinna和黄皮Clausena lansium为主,灌木以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九里香Murraya exotica和米仔兰 Aglaia odorata为主,草本以香蕉Musa nana和青皮竹 Bambusa textilis为主。③研究区域西闸至东闸不同河段内,乔木多样性整体呈下降趋势,灌木和草本无明显趋势,整体均匀度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居住段乔灌草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河段,而农业段各项指数都低于其他河段;河道宽度与草本植物多样性显著相关,建筑盖度与灌木均匀度显著相关。④研究区植被呈垂直分布,以4 m和8 m为界限分为上中下3层,下层以香蕉、青皮竹和龙眼为主,中层以龙眼、黄皮、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和白颜树 Gironniera subaequalis为主,上层以龙眼、小叶榕和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为主;不同高度层优势树种不同。  结论  人为活动对大型乔木影响较小,但对盆栽类灌木和草本类等小型可灵活栽植的植物影响较为显著。图4表2参29  相似文献   

19.
文昌市八门湾红树林区植物群落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椐文昌市八门湾红树林区自然条件和植被分布特征,设置研究样地对该区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区域红树林的多样性特征,并对八门湾红树林群落不同乔木树种重要值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八门湾红树林区共有植物28科42属48种,其中乔木层共有植物17科24属29种,重要值前5位的树种是黄瑾、海莲、榄李、正红树、木果楝;灌木层共有植物3科3属3种,包括东风橘、马樱丹、鹊肾树;草本层共有植物11科16属16种,主要有卤蕨、夜香牛、老鼠簕、海芋、金腰箭、菊三七等。不同区域红树林物种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半红树林区香浓-维纳指数、丰富度均大于其它3个红树林区。八门湾红树林区树种组成丰富、结构复杂,但受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群落多样性分布不均。建议通过加强人工防护,使群落多样性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20.
 对昆明市有代表性居住小区的调查表明,居住小区应用的彩叶植物有41种,隶属于33科39属。应用频率较高的彩叶植物有12种。彩叶植物以外来树种为主,乡土树种仅占总种数的732%。彩叶植物的应用以灌木和乔木为主,常见的配置方式有丛植、列植和片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