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利用性信息素防治栎黄枯叶蛾。[方法]在野外对栎黄枯叶蛾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利用田间诱蛾试验验证了栎黄枯叶蛾的性趋向。[结果]交配行为试验表明:栎黄枯叶蛾的求偶与交配行为均发生在凌晨2:00—5:00,交尾高峰出现在凌晨3:00—4:00;羽化后的成虫在1~5日龄都具有交配能力,2日龄成虫交尾能力最强;栎黄枯叶蛾雄蛾能多次交尾,雌蛾仅1次;1日龄的处女雌蛾交尾时间较短,随雌蛾日龄增加,其交配持续时间逐渐加长,开始交配的时间提前;性趋向实验表明:栎黄枯叶蛾种内个体间引诱作用为雌蛾引诱雄蛾,分泌与释放性信息素的腺体位于雌虫腹部末端,同性间不存在引诱聚集行为;性诱试验发现:2~3日龄未交配雌蛾诱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日龄。[结论]依据研究结果,认为该虫符合利用性信息素防治虫害的基本要求,可利用性信息素对其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设计试验了3种绿色防控措施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从高到低的处理依次为信息素诱虫板20片/亩+2亿孢子/m L球孢白僵菌液40 L/亩2亿孢子/m L球孢白僵菌液40 L/亩信息素诱虫板20片/亩。信息素诱虫板20片/亩+2亿孢子/m L球孢白僵菌液40 L/亩在处理15 d后防效达到最高值为86.36%,从15 d开始该处理的防效均极显著高于单用单独技术处理防效,30 d后防效仍然可以达到82.82%,能够有效防治茶园茶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空气提取、腺体提取和触角电位仪测定等方法对亚洲玉米螟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时辰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雌蛾羽化后1~6天的提取物产生的触角电位无明显差异,说明性信息素在此期间的产生与日龄无关。腺体中性信息素的含量高峰在暗周期后6小时,而从体内向外释放性信息素的高峰为暗周期后8小时。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八齿小蠹雄虫空间分布型及群居危害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部火烧迹地上猖獗发生的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ch.)的雄虫(侵入孔)空间分布型及其群居危害机理的分析,该虫雄虫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扩散蔓延规律为聚集型,其程度同火烧程度一样。随有虫株率及虫口密度的变化而改变。当有虫株率达100%,虫口密度大于7个侵入孔/1000 cm~2。时趋于均匀分布。对此虫群居危害原因分析可知,造成聚集分布的根本原因是寄主落叶松衰弱木的聚集分布及先锋雄虫释放聚集信息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柑橘大实蝇直肠粗提物的信息素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成虫的性成熟时间;获得柑橘大实蝇成虫的直肠粗提物并分析其信息素活性。【方法】在显微镜下解剖观察成虫直肠的形态及其在消化道内的位置;用正己烷分别对5、10和15 日龄的雌、雄柑橘大实蝇成虫直肠(含直肠腺)和躯体(除去直肠)进行提取,利用触角电位技术和田间诱集试验对粗提物的信息素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消化道解剖发现,柑橘大实蝇直肠位于消化道末端,前部连接后肠,后部连接肛门,形态上与同属的其它实蝇类似。触角电位试验表明,雌、雄成虫触角分别对15日龄异性直肠粗提物产生显著的EAG反应,同时,雌、雄触角对同性的直肠粗提物也有一定的反应。田间诱集试验结果表明,在诱虫数方面,15日龄雌性直肠粗提物的平均诱虫数最高,显著高于水解蛋白诱饵、糖醋酒液以及雄性直肠粗提物。另外,雄性直肠粗提物也诱集到少量成虫。在诱集虫口的雌雄性比方面,15日龄雌性直肠粗提物诱集虫口的雌雄性比为0.82﹕1,而水解蛋白诱饵、糖醋酒液以及雄性直肠粗提物所诱集到的则主要是雌虫。【结论】柑橘大实蝇成虫在羽化后15 d左右达到性成熟,其直肠的形态和位置均与同属的其它实蝇类似,同时,柑橘大实蝇成虫的直肠(含直肠腺)具有分泌和储存信息素的功能。其中,柑橘大实蝇雌性直肠粗提物中含有能够吸引雌性和雄性个体的信息素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适合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田间应用的载体,选用3种不同载体做诱芯作了比较试验,并对放置不同密度和高度的信息素诱捕器田间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VC微管(Φ0.5cm,长5cm)+棉芯作为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诱芯的最佳载体,田间诱虫数最多,有效期可达90d;每亩放置1个诱捕器,高度2m时的引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及其诱蛾活性。[方法]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樟巢螟雌蛾的性腺体提取物和合成标样比较分析,并用与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的异构体进行触角点位的生理测定,最后开展田间诱集比较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性信息素混合物。[结果]雄虫触角对各种剂量的Z11-16:Ac产生强烈的EAG反应。在同一水平下,樟巢螟雄虫触角对植物气味物质和Z11-16:Ac异构物的EAG反应都低于Z11-16:Ac。在田间试验中,单一的Z11-16:Ac或其混合物质均能诱集樟巢螟雌虫。[结论]Z11-16:Ac是樟巢螟雌蛾性信息主要组分,对樟巢螟雄蛾具有诱集活性。  相似文献   

8.
铜绿金龟甲性信息素分泌部位和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铜绿金龟甲雌虫虫体的四个部位的二氯甲烷分段提取物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发现,雌虫能够释放性信息素,并引起雄虫多种反应。组织染色切片发现,在羽化初期雌虫直肠细胞有分泌现象。超薄切片观察到,分泌期直肠细胞线粒体减少,内质网增多,脂滴大量积累于细胞顶端,并有相当一部分已分泌出细胞之外。据此认为,铜绿金龟甲属于信息素分泌的非专一腺体类型的昆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及其诱蛾活性.[方法]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樟巢螟雌蛾的性腺体提取物和合成标样比较分析,并用与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的异构体进行触角点位的生理测定,最后开展田间诱集比较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性信息素混合物.[结果]雄虫触角对各种剂量的Z11-16:Ac产生强烈的EAG反应.在同一水平下,樟巢螟雄虫触角对植物气味物质和Z1 1-16:Ac异构物的EAG反应都低于Z11-16:Ac.在田间试验中,单一的Z11-16:Ac或其混合物质均能诱集樟巢螟雌虫.[结论]Z11-16:Ac是樟巢螟雌蛾性信息主要组分,对樟巢螟雄蛾具有诱集活性.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信息素诱虫板和普通诱虫板进行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信息素诱虫板对假眼小绿叶蝉诱杀效果为日均19.0头/片,普通诱虫板为13.8头/片,信息素诱虫板和普通诱虫板可达到的最高防效分别为71.6%和63.6%,信息素诱虫板有15 d防效高于50%,比普通诱虫板多25%;2种诱虫板诱集的假眼小绿叶蝉在黄板上的分布规律均呈现出上边缘少下边缘多、中间少两边多的规律;对2种诱虫板防效均值进行比较,差异显著(t =5.66 <t0.05).表明信息素诱虫板的持效性和高效性都优于普通诱虫板,能较好的控制害虫的大量发生和危害,建议在茶叶无公害、有机化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5.
鸡腿菇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案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水稻套袋测自交结实率因光强减弱、通气不良和湿度增高的穗部环境,不利于光合作用,并助长霉变感病,妨碍正常结实,使测得的实际值偏低,不适于不育水稻育性的群体遗传分析.在套袋作业未臻完善的条件下,掌握不育株的标准在田间逐株鉴定自然结实率,仍为保证不育水稻育性鉴定准确性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杂交茄子新品种"呼茄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茄5号是以9101-1-3-3为母本,8802-1-2-2为父本配制的1代杂种。该品种中熟,始花节位7节~8节。果实椭圆形,果皮黑红紫色,光泽度极强,耐老化,萼片带绿色,果肉紧密,绿白色,商品性好。平均单果重量450g左右,露地每667m2产量4 500kg左右,适宜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