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育雏期雏火鸡饲养密度为:1周龄30只/平方米,2周龄20只/平方米,3~6周龄10只/平方米,7~8周龄7只/平方米。10日龄前,育雏舍温度要保持在20℃以上,育雏器内的温度应达到35~38℃。以后随着日龄增加,逐渐下调温度。在实际生产中,要记录育雏舍内不同部位的温度,观察火鸡群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表现,并根据气候、昼夜及火鸡群情况及时调整。为便  相似文献   

2.
1 饲养管理因素 1.1 笼舍过于拥挤 父母代雏鸡育成期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是平养时5~8羽/m2,笼养时15~16羽/m2.当饲养密度过大时,雏鸡的运动范围降低,运动量减少,降低雏鸡的抵抗与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鸡新城疫(ND)、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二联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产生期和免疫保护持续期进行试验研究。免疫效力产生期试验选用2周龄SPF鸡首免H120,3周后二免二联灭活疫苗(0.3 mL/只),结果显示,免疫后11 d开始产生免疫力,到21 d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保护持续期试验选用2周龄蛋雏鸡、120日龄蛋鸡,结果显示给2周龄蛋雏鸡首免H120,3周后二免二联灭活疫苗(0.3 mL/只),免疫期可持续到开产前(120日龄左右);给120日龄蛋鸡免疫二联灭活疫苗(0.5 mL/只),免疫期可达到4个月。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免疫保护持续期为:对于蛋雏鸡,0.3 mL/只,免疫期可以持续到开产前;对于开产前的商品蛋鸡,0.5mL/只,免疫保护4个月,然后再加强免疫1次,持续整个产蛋期。  相似文献   

4.
从孵化出壳到20周龄以前的仔鸡统称为雏鸡。其中1~4周龄为幼雏;9~20周龄为大雏。育雏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根据各地的饲养经验,雏鸡的饲养管理须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5.
1育雏期1.1培育标准选择30~45周龄的种鸡所产种蛋,因其孵化出的雏鸡好于其他周龄。种鸡本身不应该患有淋巴细胞白血病、禽脑脊髓炎、传染性贫血和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病等。  相似文献   

6.
初生雏鸡全身着生绒羽,绒羽稀薄,保温性能差,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绒羽逐渐脱换为青年羽,青年羽保温性能较绒羽好,雏鸡的羽毛生长迅速,3周龄羽毛重为体重的4%,4周龄羽毛重约为体重的7%,以后羽毛与体重的比值大致不变,羽毛中角蛋白约占82%,其蛋白含量是肉、蛋的4~5倍.  相似文献   

7.
育成期鸡群整体发育怎样,能否在预定的开产时间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一致,每周的平均体重是否达标和均匀度高低是衡量的最重要指标,均匀度的多少取决于每个饲难日每羽鸡采食量是否均等,能做到使鸡群同时进食,并有足够的采食位置,每羽鸡的食量就能基本均等,那么均匀度肯定能够提高。“两边跑”饲喂法再结合综合眼饲程序,就能够做到这一点。1材料与方法1.1材料5周龄父母代种母鸡2200羽,镀锌网200米,塑料平网450平方米,尼龙网200米,竹杠50杆,食槽(2米)100节.其它辅助材料若干。1.2鸡栏设计开放式鸡舍640平方米,两高一低架养。…  相似文献   

8.
从孵化出壳到20周龄以前的仔鸡统称为雏鸡。其中1-4周龄为幼雏,9-20周龄为大雏。雏鸡的培育工作是养鸡业中较艰巨的中心工作之一,它直接关系着后备鸡的生长发育、成活及将来的生产力和种用价值,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霉稻草育雏导致曲霉菌病暴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一般情况1987年3月3日从宜春引进罗曼雏鸡1500羽,星布罗600羽,共2100羽,雏鸡健康活泼,混养于180平方米的鸡舍内,密度为11.7羽/m~2,采用炕道烟火加温,平面厚垫料法育雏,室温在25—31℃,水槽、饲料  相似文献   

10.
初生雏鸡,全身着生绒毛,绒羽稀薄,保温性能差。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绒羽逐渐脱换为青年羽,保温性能较绒羽好。雏鸡的羽毛生长迅速,3周龄羽毛重为体重的4%,4周羽毛重约为体重的7%,以后羽毛的重量大致保持不变,羽毛主要由角质蛋白组成,约占羽毛的82%,其蛋白质含量是肉、蛋的4~5倍。雏鸡绒羽的脱换有一定的规律,生后第1周主翼羽和尾羽先生出,第2周肩部和胸外侧的绒羽脱换为青年羽,第3周背后部和嗉囊部绒羽脱换,第4周颈部,第5周头部和腹部,第6周胸部绒羽脱换。一般轻型蛋鸡7周龄绒羽全部脱换完,中型蛋鸡绒羽脱换完的时间比轻型蛋鸡推迟1~2周。…  相似文献   

11.
从羽毛变换纵观鸡的生产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生雏鸡,全身着生绒羽,绒羽稀薄,保温性能差。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绒羽逐渐脱换为育成羽,育成羽保温性能较绒羽好。雏鸡的羽毛生长迅速,3周龄羽毛重为体重的4%,4周龄羽毛重约为体重的7%,以后羽毛的重量大致保持不变。羽毛主要由角蛋白组成,约占羽毛的82%,其蛋白含量是肉、蛋的4~5倍。雏鸡绒羽的脱换有一定的规律,出生后第一周主翼羽和尾羽先生出;第二周肩部和胸外侧的绒羽脱换为育成羽;第三周背后部和嗉囊部绒羽脱换;第四周颈部,第五周头部和腹部,第六周胸部绒羽脱换。一般轻型蛋鸡7周龄绒羽全部脱换完,中型蛋鸡绒羽脱换完的时间比轻型蛋…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具有清热利湿和活血、解毒作用的中草药组成复方,对地方分离的鸡白痢沙门氏菌株作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在每毫升含生药80毫克的浓度下,对试验菌株呈高度敏感,其最低抑菌浓度为生药7.5毫克/毫升,500羽实验鸡试验表明,该复方预防保护率可达91.00%,治愈率为90.63%。田间防治30000余羽雏鸡白痢试验显示,三周龄雏鸡育成率平均达96.25%。增重试验表明,二周龄雏鸡,试验组比痢菌净对照组平均增重提高9.52%;田间试验增重效果观察:六周龄雏鸡,试验组比土霉素、痢特灵、喹乙醇对照组平均增重提高7.45%。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养鸡业一直为饲料价格高、成本大、效益低所困扰,饲料中尤以进口鱼粉的价格更为突出,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价格低廉、营养完善的饲料替代进口鱼粉,以降低生产成本。本试验就是为选择这种替代物而进行的。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新购进的艾维茵1日龄雏鸡,随机抽出其中的2000羽,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000羽,进行饲养试验。 2、试验方法:试验组喂给羽毛粉配合料,对照组喂给鱼粉配合料。两组均采用厚垫料平养,前期饲养密度25羽/m~2、中期15羽/m~2、后期7羽/m~2。温度保持20~30℃,弱光照。分别在1周龄末、3周龄末、8周龄末空腹称重。  相似文献   

14.
我场1991年3月28日进养商品代迪卡蛋鸡7000羽。自1日龄至5日龄,喂含8%的国产鱼粉配合饲料,其间死亡雏鸡691羽,死亡率为9.87%。6日龄改换饲料,雏鸡死亡明显减少,至6周龄共死亡雏鸡111羽,死亡率为1.59%。经诊断和防治,确诊为食盐中毒,原因是配料人员误把咸鱼粉当作淡鱼粉作用,  相似文献   

15.
雏鸡来自37.8℃左右的高温环境,其体格弱小,体表绒毛稀短,保温御寒能力不强,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很弱。初生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体温要低2~3℃,4日龄开始慢慢地均衡上升,到10日龄时才达成年鸡体温,到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能力。因此,要给雏鸡提供适宜的温度。无论采用哪一种供暖方式和方法,只要使用得法都能达到给雏鸡提供适宜温度的同一目的。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温度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把握控制温度的原则为了使雏鸡正常发育,应从雏鸡出壳开始就要根据其…  相似文献   

16.
肉用种鸡育成期均匀度差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永明 《中国家禽》1999,21(11):25-25
1 1日龄雏鸡的质量差如果雏鸡是由不同周龄且种鸡周龄相差很大的几批种蛋孵化而来,那么均匀度开始时必定很差。可以采取补救措施,将个体小的鸡只分群,加强饲养。雏鸡最好是用同一批种鸡所产的蛋或周龄相近种鸡的种蛋孵化而来。2环境温度不当不仅要求室温,还要求水温、垫料的温度适宜。3限饲不当为了提高鸡群的均匀度,控制种鸡的体重和体型。通常第1周自由乐食,母鸡从第2周开始限饲,一般采用4/3法限饲,即喂4d停3d,但不能连续停饲2d;公鸡的体重达到Ikg以后,才能限饲;采用4/3法限饲直到17周,17~20周可采用5/2法限饲,即喂5d…  相似文献   

17.
雏鸡从离温后到性成熟前即7~20周龄阶段称育成期。蛋鸡育成期培育的重点是促进鸡的体格成熟,控制其性成熟。l育成鸡的生理特点雏鸡长到育成鸡时其消化机能已健全,采食量逐渐增多,骨骼、肌肉、消化器官以发育为主转变成为以生长为主,对钙的沉积能力提高10周龄后,生殖系统的发育迅速起来,此时喂给较高蛋白质饲料可加快鸡性腺生长使鸡早熟,但骨骼得不到充分发育。骨骼在12周龄是生长发育最快时期,再加上中雏期14周龄之前,饲料转化率较高,喂给稍高的蛋白质饲料就可以使育成鸡获得良好的体重和坚实的体格。肌肉的生长在9~18周龄是高峰期,消化、…  相似文献   

18.
1雏鸡的生理特点1.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初生雏的体温较成年鸡低2~3℃,10~20日龄时才达到成年鸡体温,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才逐渐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羽毛变换纵观鸡的生产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生雏鸡,全身着生绒毛,绒羽稀薄,保温性能差。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绒羽逐渐脱换为青年羽,保温性能较绒羽好。雏鸡的羽毛生长迅速,3周龄羽毛重为体重的4%,4周羽毛重约为体重的7%,以后羽毛的重量大致保持不变,羽毛主要由角质蛋白组成,约占羽毛的82%,其蛋白质含量是肉、蛋的4~5倍。雏鸡绒羽的脱换有一定的规律,生后第1周主翼羽和尾羽先生出,第2周肩部和胸外侧的绒羽脱换为青年羽,第3周背后部和嗉囊部绒羽脱换,  相似文献   

20.
蛋鸡育雏期生长发育直接影响产蛋成绩,衡量雏鸡发育的主要指标是体重,五周龄体重和以后的产蛋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实践证明雏鸡五周龄体重和以后产蛋率、平均蛋重、开产日龄和死亡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56、-0.49、-0.310,五周龄雏鸡体重低于标准时,即使以后采取措施使实际体重达到标准体重,也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到今后产蛋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