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进行不同制种类型棉花杂交种的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系列(三系法制种)的籽棉产量相对较低,平均籽棉产量为2 846.67kg/hm2,组合间差异较大,最好组合为S7,产量3 270.00 kg/hm2;L系列(两系法制种)的籽棉总量居中,主要集中在2 850.00 kg/hm2左右,组合间差异较小;N系列(常规杂交制种)籽棉产量相对较高,产量集中在3 150~3 300 kg/hm2,高产组合比例较高,最高产量组合为L4,达到3 405.00 kg/hm2。在纤维品质方面:S系列马克隆值低,断裂比强度较大,品质稍好;N系列马克隆值高,断裂比强度差异较大;L系列纤维长度较好。综合各项性状:N系列有较好的产量优势,但制种成本高;L系列居中,S系列品质较好,产量上也有所突破,制种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钾肥和密度对淮北地区高品质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2006-2007年连续两年做了棉花的栽培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探讨了钾肥和密度对棉花的产量、纤维长度及断裂值的效应,建立了综合效应方程.研究结果:钾肥和密度对于籽棉和皮棉产量都是正效应,钾肥和密度的互作对籽棉及皮棉也都是正效应,皮棉和籽棉产量都最高时的施氧化钾范围400.2~409.0 kg/hm2,种植密度范围是36 136~37 973株/hm2;棉花纤维长度和断裂值的效应方程反映,钾肥和密度对两种品质指标都是正效应,绒长的钾肥的效应大于密度,断裂值的密度效应大于钾肥;纤维品质最优时的施氧化钾范围是315.5~367.7 kg/hm2,密度范围是25 569~26 229株/hm2.  相似文献   

3.
特早熟高衣分棉花育种材料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高衣分棉花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育种材料。[方法]采用自然变异、连续选择的系选法,在天然杂交育种圃中选育出稳定的高衣分棉花品种。[结果]株行2008—3的籽棉产量为1705.5kg/hm2,皮棉产量为870.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3.8%和34.9%,衣分高达51.1%。株行2008-6的籽棉产量为2595.0kg/hm2,皮棉产量为1305.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73.1%和102.3%,衣分为50.3%。株行2008—8的籽棉产量为2356.5kg/hm2,皮棉产量为1140.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57.3%和76.7%。衣分为48.4%。株行2008—10的籽棉产量为2458.5kg/hm2,皮棉产量为1215.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64.O%和88.4%,衣分为49.4%。品系49-26的籽棉产量为1350.0kg/hm2,皮棉产量为675.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5.9%和50.0%,衣分为50.0%。品系47-7的籽棉产量为1285.5kg/hm2,皮棉产量为637.5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9.8%和41.7%,衣分为49.6%。[结论]该研究为高衣分、高品质棉花新品种(系)的选育奠定了良好的种质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1978-2007年河南省审定的87个棉花品种区试资料为材料,研究了河南省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性状(株铃数、铃重和衣分)遗传改良的成效。结果表明,河南省棉花品种产量性状改良成效显著。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的年均增长量分别为18.877 3 kg/hm2、5.267 1 kg/hm2和6.823 9 kg/hm2。其中,籽棉产量年均增长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3个产量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是株铃数>衣分>铃重。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新品种苏棉29的选育过程及基本性状。该品种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 185和1 73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生产试验中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 176 kg/hm2,皮棉产量1 745 kg/hm2。该品种纤维品质各项指标均达Ⅲ级以上标准,并具有高抗棉铃虫,兼抗枯黄萎病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该高产转基因棉花新品种苏棉29已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针对23个棉花品种(系)的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1-18和11-16的纤维品质较好,但其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成铃数都不高,可作为备选育种材料;11-11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最高,但是断裂比强度较低,需要通过改良才能在生产上应用;11-9和11-10纤维品质较好,其他性状也表现良好,可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新品种苏棉29的选育过程及基本性状。该品种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185和1737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生产试验中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176kg/hm2,皮棉产量达1745kg/hm2。该品种纤维品质各项指标均达Ⅲ级以上标准,并具有高抗棉铃虫,兼抗枯黄萎病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该高产转基因棉花新品种苏棉29已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苏棉 17号系中早熟型新杂种棉 ,产籽棉 3 373.9~ 3 72 9.9kg/hm2 ,皮棉 14 92 .9~ 15 2 7.0kg/hm2 ,比泗棉 3号增产 11.10 %和 10 .6 9%~ 7.2 3%。高抗枯萎病。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2014年山东省棉花品比试验参试的10个新品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早熟性性状上生育期最短的是CQ1404品系,生育期较长的是CQ1403品系等;在丰产性性状上籽棉产量最高的是CQ1408,为3 664.4 kg/hm2,籽棉产量最低的是CQ1404,为2 936.1 kg/hm2;各品系霜前衣分均在42%以上,衣分最高的是CQ1403为42.96%,最低的是CQ1407为42.19%。新品系间和区组间除单铃重差异显著外,其余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子指、不孕率等差异均不显著。综合来看,品系CQ1408、CQ1409、CQ1406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品系CQ1404、CQ1410可不再进入下一年度试验;其余可以继续试验以验证该品系的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以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和中熟杂交组棉花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丰产性和抗病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棉CG11(华644)籽棉总产和皮棉总产均居第1位,产量分别达3 385.8 kg/hm2和1 381.35kg/hm2,增产极显著,霜前籽棉总产和霜前皮棉总产表现也较好;CG3、CG13产量表现也较高。杂交棉中以ZJ3(岱杂2号)籽棉总产量最高,达3 622.8 kg/hm2,比对照增产4.2%,表现较好的有ZJ3、ZJ13、ZJ14、ZJ18、ZJ2;皮棉总产量ZJ13最高,达1 448.7 kg/hm2,比对照增产8.5%,增产显著,较好的有ZJ14、ZJ3、ZJ2、ZJ4等。调查显示,所有参试品种均高抗枯萎病,抗或耐黄萎病。  相似文献   

11.
抗虫杂交棉川杂13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不完全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和缩节安对抗虫杂交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川杂13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施氮增加铃重、籽指;增加种植密度将降低籽指和单铃重;施缩节安提高籽指,降低衣分和单铃重.建立了抗虫杂交棉川杂13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型,经回归模拟寻优,获得皮棉产量在1650~1800kg/hm2的技术组合为施纯氮332.0~339.6kg/hm2,密度36520~37089株/hm2,缩节安98.0~100.8g/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QS01(QS01)的增产潜力,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介绍其选育经过、品种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结果]KBQS01特征特性优良:生育期125d左右,株高120cm左右,第1果枝节位5.9节,单铃重6.37g,大样衣分41.35%,小样衣分41.59%,子指11.5g。KBQS01纤维品质较优,产量较高,2010年湖北省区试结果:子棉平均产量4155.0kg/hm2。比对照增产9.49%,居第1位;皮棉平均产量1611.0kg/hm2,比对照增产8.35%,增产显著,居第3位,8个点全部增产;霜前皮棉平均产量1240.5kg/hm2,比对照增产6.41%。2009、2010年湖北省区试,KBQS01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结论]KBQS0a性状优良,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好,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索棉花栽培的最佳施氮量。[方法]该研究以转基因抗虫棉FZ-1品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棉花生育特性、棉铃发育和皮棉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为300和375kg/hm2时,皮棉产量与225kg/hm2施氮量相比分别增加了28.46%和18.73%。当施氮量由225kg/hm2增加到300kg/hm2时,单株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显著增加。然而当施氮量继续增加至375kg/hm2时,皮棉产量的增幅明显下降。改善棉花生育特性和棉铃发育、提高皮棉产量的最佳施氮量为300kg/hm2。[结论]合理施氮是促进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确保其高产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氮过量造成的环境污染最有效的方法。该研究为优质棉的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完善的施氮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国家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对转双价双Bt基因(Cry1Ac+Cry2Ab)抗虫棉栽培地生存竞争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转双价双Bt基因棉花与对照赣棉11相比,各生育期株高生长具有显著竞争优势,优势值3.48~4.75 cm;吐絮期棉覆盖度竞争优势超对照46.77个百分点,达显著水平;产量竞争力优势籽棉超对照1 013.85 kg/hm2,皮棉超对照433.20 kg/hm2,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发芽率竞争优势极显著,超过对照2.75个百分点。与非转基因常规棉相比,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生存竞争能力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5.
就棉花—萝卜套作模式,以及作物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2”式,萝卜产量可达72060 kg/hm^2,籽棉产量2032.5 kg/hm^2;“2-2”式,萝卜产量50790 kg/hm^2,籽棉产量2620.2 kg/hm^2。“1-2”式萝卜产量高而棉花产量低,“2-2”式萝卜产量低而棉花产量相对较高。比单作棉单位净产值提高60%-80%。种植模式不同,棉花和萝卜产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萝卜性状(长度、粗度、单重)无明显差异,而棉花生育性状变化较大,但纤维品质模式间差异不明显,套作模式与CK除整齐度外,差异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邯6208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维军  任爱民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87-87,109
邯6208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棉杂优研究室选育的常规抗虫棉花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虫。2003年和2004年参加冀中南春播棉组区试,皮棉产量分别为1 332.0 kg/hm2和1 396.5 kg/hm2,分别较对照(2003年为新棉33B,2004年为DP99B)增产15.4%和20.6%;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 212 kg/hm2和1 305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16.9%和26.5%。2005年冀中南春播棉组生产试验,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 357.5 kg/hm2和1 297.5 kg/hm2,分别较对照DP99B增产13.2%和16.1%。2005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5 mm,整齐度指数83.1,马克隆值5.0,比强度28.3 cN/tex,伸长率6.9%,反射率75.2,黄度7.8,纺纱均匀指数127。综合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棉花产量、品质,研究黄腐酸钾的最佳用量。[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定位试验,设置6个处理,CK:不施肥,F:单施化肥750 kg/hm~2,F+H1: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75 kg/hm~2,F+H2: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150 kg/hm~2,F+H3: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300 kg/hm~2,F+H4: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450 kg/hm~2,定位4年后测定棉花株高、果枝数、成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纤维品质等指标。[结果]化肥与黄腐酸钾配施能促进棉花后期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随着黄腐酸钾用量增加秋桃数与秋桃比例呈增加趋势;单株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呈随黄腐酸钾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个配施黄腐酸钾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籽棉产量分别提高3.3%、5.4%、5.2%与9.0%;配施黄腐酸钾提高了棉花纤维品质,尤其是对纺纱均匀性指数有显著提升作用。[结论]化肥配合施用黄腐酸钾450 kg/hm~2,可有效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花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