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日光温室黄瓜自动化种植适宜的水肥管理参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灌溉下限对设施黄瓜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灌溉下限为70%田间持水量时,黄瓜产量最高,节水节肥效果明显;植株和果实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较高,黄瓜品质改善明显;与土壤水分灌溉下限为95%田间持水量的处理相比,增产7.19%,节水33.33%,节肥55.56%;硝酸盐含量降低4.77%,VC含量增加9.18%,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19.28%。综合来看,土壤水分灌溉下限为70%田间持水量时,既能确保黄瓜高产,又能提高黄瓜植株和果实中养分吸收量,提高黄瓜品质。因此,土壤水分灌溉下限为70%田间持水量可以作为秋冬茬黄瓜自动化水肥管理的理想灌溉参数。  相似文献   

2.
以日光温室黄瓜为研究对象,以传统滴灌模式为对照,研究基于土壤水分的自动滴灌模式(启动灌溉施肥的土壤水分含量下限为75%田间持水量,灌水定额为5 mm,肥料氮浓度为120 g/m~3)对黄瓜生长、水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传统滴灌模式相比,采用基于土壤水分的自动滴灌模式进行黄瓜水肥管理可使土壤根层水分含量保持在75%~100%田间持水量,可维持黄瓜植株正常生长,黄瓜产量提高8.9%。该模式在整个生长季可有效节水52.2%,节肥49.0%,使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127.7%,肥料偏生产力提高113.5%。另外,该模式还可降低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和盐分的累积及40~60 cm土层含水量,避免水分的深层渗漏。研究结果表明,黄瓜基于土壤水分的自动滴灌模式是温室黄瓜丰产高效的重要水肥管理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调亏灌溉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常莉飞  邹志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42-7144
[目的]寻找最优的调亏灌溉方案,为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6年对温室黄瓜在不同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土壤含水量灌溉下限(45%~75%)组合处理,测定不同灌溉情况下植株的部分生理指标、产量、果实品质及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温室黄瓜初花期土壤水分含量为60% ̄90%田间持水量,结果期土壤水分含量保持65%~90%田间持水量对于提高果实品质最为理想,该处理果实的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9.94%、31.34%、3.14%、5.47%,且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高9.75%,保持60%~90%田间持水量节水效果最显著,比对照高18.84%,但果实品质明显不如65%~90%田间持水量。[结论]不同时期的水分亏缺有利于增强植株抵抗干旱胁迫的能力,结果期的适度干旱可以显著提高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灌水量,且产量并无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水肥调控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不同水肥调控对番茄产量与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农民的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采用调整N,P,K比例并减少其用量的配方施肥处理可保持番茄产量,而且可增加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态氮和有机酸含量,改善果实品质;同时也显著降低了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在土壤中的过量累积,降低了土壤盐分累积。与常规灌溉处理相比,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节水灌溉处理对番茄产量与品质及土壤养分累积等指标均未产生不良影响。说明在当前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采取节水节肥措施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适用于日光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探讨不同灌溉施肥模式在日光温室番茄节水节肥增产效能上的差异。【方法】基于负压装置和滴灌系统,研究常规施基肥(CK)、营养液滴灌施肥(DI)和负压供液施肥(NI)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负压供液施肥模式下土壤水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0—20 cm土层含水量周年变化幅度为20.8%—25.0%,低于滴灌施肥处理的19.7%—28.6%。基于负压装置的供液模式(NI)相对于处理CK和DI,不但养分(N+P_2O_5+K_2O)的周年总投入量分别降低了5.0%和17.2%,而且显著促进了番茄植株生长,增加了产量,改善了果实品质。其中处理NI与CK相比,番茄生物量提高了23.0%以上(P0.05),产量增加了7.5%—10.0%,而与处理DI相比,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了17.3%—21.5%(P0.05)。负压供液施肥模式能够减少水肥用量,降低温室番茄周年耗水量,提高水肥利用率。与处理CK和DI相比,处理NI的年灌水量分别减少了18.4%和17.2%,番茄年耗水量分别降低了12.8%和12.1%(P0.05),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2.7%—40.1%和10.0%—30.3%(P0.05),肥料偏生产力则分别提高了10.4%—19.6%和14.5%—42.7%(P0.05)。水分的持续稳定供给是负压供液施肥模式实现节水节肥增产保质等效能的重要原因。【结论】基于负压装置的供液模式不仅减少了水肥的投入量,而且能够促进温室番茄生长、确保产量,同时改善了果实品质并大幅度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可作为日光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旱坡地龙眼水肥同步灌溉及其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灌溉龙眼园的土壤水分、树体长势、叶片营养及果实产量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旱坡地龙眼水肥同步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水肥同步及秋冬灌溉能提高土壤水含量,促进龙眼树体生长,加快秋梢抽生速度,有利于肥料养分吸收,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最终获得增产,展现“以水促肥”的功效。明确了秋冬季节果园土壤水分胁迫时,在试验条件下采用滴灌的方式,且单株龙眼一次灌水50kg,不仅增产效果较好,还有明显的节水效应,比普通地面灌溉和肥水滴灌均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以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配合葡萄产业发展,集成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对葡萄植株实施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与常规施肥应用技术的对比试验示范,试验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葡萄上的滴施用量、滴施次数、增产效果和品质提升效果、经济效益等。试验结果表明:大量元素养分与微量元素养分结合,有机水溶肥与无机水溶肥结合,腐植酸钾原粉水溶肥与微生物菌肥结合,酸碱平衡护理剂与99.9%硫酸亚铁结合,滴施与喷施相结合的养分平衡综合技术结合,可有效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增加葡萄糖含量,促进葡萄提前成熟。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节水省工,研究了智能化精准灌溉的节水效果,为温室番茄节水灌溉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数。以传统滴灌为对照,基于番茄不同生育期水分需求规律设置了土壤水分的灌溉上限和灌溉下限,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电磁阀控制灌溉,以无线水表测定灌溉量,研究了精准灌溉(PI)和传统滴灌(CDI)对番茄生长、品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灌溉处理下精准灌溉与传统滴灌的植株株高差异显著,精准灌溉的植株茎秆较为粗壮,叶片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精准灌溉处理为作物创造了一个适度的土壤干湿交替条件,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传统滴灌处理,Vc含量两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3)与传统滴灌相比,精准灌溉模式下番茄产量与传统滴灌处理相差不大,但灌水量显著减少19.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8%,节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大棚西瓜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棚西瓜的种植过程中,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西瓜的生长速度与西瓜品质,并具有一定的节水、节肥效果。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通常采用微喷灌与滴灌的方式,与传统的沟灌方式相比,能够节水近40%,节肥近30%,同时西瓜的维生素C含量与糖度也会有所提高。基于此,本文对大棚西瓜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水肥管理是设施栽培蔬菜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日光温室土壤性状及蔬菜生育的影响,为高效水肥管理及防控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日光温室中以黄瓜品种‘新津11’为试材,设置传统畦灌定期冲肥(CK1)、常规滴灌定期追肥(CK2)、每天定量滴灌1/4剂量山崎黄瓜专用配方营养液不加微量元素(T1)、每天定量滴灌1/4剂量专用配方营养液加微量元素(T2)、每天定量滴灌2/4剂量专用配方营养液加微量元素(T3)、每天定量滴灌3/4剂量专用配方营养液加微量元素(T4)6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土壤理化、生物学性状以及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传统畦灌定期冲肥和常规滴灌定期追肥相比,每天定量滴灌营养液处理的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大,EC值降低;土壤真菌数显著减少,细菌和放线菌数明显增多,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黄瓜植株生长量增大。与传统畦灌定期冲肥和常规滴灌定期追肥相比,每天滴灌1/4剂量山崎专用配方+微量元素的处理黄瓜单株结瓜数和产量最高,并可部分改善果实品质,且节水、节肥率分别达到30%和70%以上。【结论】每天定量滴灌1/4剂量山崎黄瓜专用配方加微量元素营养液可以推荐作为日光温室土壤栽培黄瓜的一种新型水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减水减肥条件下温室黄瓜产量、养分吸收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过量施肥、灌溉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在温室不同水、肥条件下进行了黄瓜种植试验,以明确不同水肥条件下黄瓜产量、不同部位养分含量、氮肥偏生产力、灌溉水生产率状况及养分盈余量,探究减少肥料施用量及灌溉量对黄瓜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民习惯施肥量基础上适量减少肥料施用量未造成黄瓜减产;当施肥量相同时,常规灌溉较漫灌能保持黄瓜产量;当灌水量相同时,减少施肥量未造成减产,减水、减肥不会对黄瓜养分含量产生影响。此外,减少水肥用量还可以提高氮肥偏生产力以及灌溉水生产率。因此,与农民习惯水肥管理条件相比,减水减肥对温室黄瓜产量、养分吸收等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设施蔬菜水肥利用效率以及减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试验,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品种瑞菲为试验材料,通过控释肥联合养分增效剂探究其对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联合养分增效剂能显著增加植株茎粗(P<0.05);与常规施肥相比,控释肥和控释肥联合养分增效剂可显著改善番茄品质,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P<0.05),番茄果实色泽度和硬度均有所改善;与常规施肥相比,控释肥和控释肥联合养分增效剂能有效提高番茄产量与经济效益,产量分别增加12.7%和29.2%,净利润分别增加3.65万元/hm2和7.72万元/hm2。综上,控释肥联合养分增效剂可实现番茄增产增效,在实现轻简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大棚黄瓜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常规水肥管理技术(对照)对大棚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活性以及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瓜的不同生长时期,水肥一体化技术处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均高于对照;苗期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9. 22%、15. 19%、12. 07%和31. 68%,均差异显著;拉秧后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 42%、17. 4%、4. 96%和25. 67%;土壤总盐含量和EC值有所下降,p H变化不明显。水肥一体化技术增强了土壤纤维素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黄瓜生长的4个时期,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10. 41%、47. 55%、28. 51%和40. 58%,盛果期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从而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强度;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明显促进黄瓜植株的生长,黄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和总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16. 67%、12. 5%、16. 64%和25. 82%;黄瓜产量比对照增加17. 12%,果实中的V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2. 44%、7. 82%和9. 06%,硝酸盐含量降低。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肥、节水,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紫光"茄子为试材,设膜下滴灌和常规畦灌两个处理,通过统计果实产量及收入,计算水肥利用率,并测定土壤理化指标、茄子品质指标,研究两种灌溉施肥方式对拱棚茄子春季经济效益及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处理能提高茄子收入,比畦灌增收8 770.4元/hm~2,改善果实品质,同时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节水12.35%,节肥11.30%;不同处理种植前及拉秧后,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含量不同,相比于常规畦灌处理,膜下滴灌处理能降低土壤EC值并减缓土壤酸化进程,维持土壤p H值相对稳定,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含水量,降低容重,改变各土层养分分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水溶肥种植黄瓜最适养分投入量,聚天门冬氨酸与不同处理对土壤及黄瓜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利用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设施5个处理,CK不施加氮素,T1、T2、T3、T4处理均使用黄瓜专用水溶肥,T1、T2、T3、T4总氮含量分别为525、420、336、268 kg·hm-2,测定土壤养分、黄瓜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显示: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土壤养分有明显提高,T3处理的pH与CK相比提高了9.36%,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增加。黄瓜品质改善,亚硝酸盐含量与CK相比降低了6.54%,T3处理较T1氮肥利用效率提高近2倍。因此,农业生产中适当减少氮素的施加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冬暖大棚黄瓜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冬冠3号黄瓜为材料,在田间其他管理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对滴灌施肥和漫灌冲肥2种不同的灌溉施肥方式比较,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冬暖大棚黄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滴灌施肥对冬暖大棚黄瓜生产中节肥节水、产量、品质、水分生产效率、土壤环境、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可节肥130.95~1 733.55 kg/hm2,节肥率3.7%~49.5%;节水705.0~910.5 m3/hm2,节水率21.0%~27.1%;增产13 215~23 475 kg/hm2,增产率达9.9%~17.6%;Vc含量提高10.8~12.8 g/kg,提高率8.65%~10.2%;水分生产效益提高6.33~10.18元/m3;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1.1%~32.9%、3.0%~3.7%和8.8%~26.8%;增加收益38 650.5~59 158.5元/hm2,增收率达20.2%~30.9%。  相似文献   

17.
研究哈茨木霉SQR-T037微生物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100%农户惯用化肥处理CF作对照,75%的农户惯用化肥配施普通有机肥OF或SQR-T037木霉生物肥BF分别作处理进行试验,结果显示:75%的化肥配施SQR-T037木霉微生物肥与100%的化肥处理产量相当,而相比普通有机肥处理,产量提高19.3%;同时,生物有机肥处理BF相对于化肥处理CF和普通有机肥处理OF能显著提升黄瓜果实品质,提高维生素C含量、减少硝酸盐积累,并增加植株养分含量;减施25%的化肥而代之以木霉生物肥能显著提升黄瓜对养分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对氮肥的利用效率明显高于100%的化肥处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田试验方式,以西北地区高原夏季主要栽培蔬菜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的水分(75%、65%、55%灌水下限)和施肥量(当地施肥量、节肥20%施肥量、节肥30%施肥量)对其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灌水下限的灌溉量(1 960 m3/hm2)和节肥20%施肥量(N 304kg/hm2、P2O5204kg/hm2和K2O 72kg/hm2)组合更有利于结球甘蓝干物质量的累积,各时期根冠比较小;叶球中N、P、K吸收量最高,达到153.26、33.9、130.94kg/hm2.N、P、K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当地传统灌溉和施肥组合,高肥促进了植株对N、P、K的吸收,低水的影响则相反;产量(91 172kg/hm2)虽然与当地传统灌溉和施肥组合的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有节水节肥、保护环境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对设施茄子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华北地区设施茄子精准节水灌溉和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茄杂2号茄子品种为研究对象,以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为基准,分别设W1:土壤含水量为50%~55%FC,W2:土壤含水量为60%~65%FC,W3:土壤含水量为70%~75%FC,W4:土壤含水量为80%~85%FC,W5:土壤含水量为90%~95%FC 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5种不同土壤水分对设施茄子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设施茄子的株高、茎粗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设施茄子产量与灌水量呈二次函数关系Y((Y))=-3.202 1X2+1 278.5X-26 511(R2=0.994 3),W4处理产量最高,为101 029.91 kg/hm2;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筛选适合温室土壤栽培黄瓜最优营养液滴灌管理方式。【方法】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博美626"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目标产量滴灌施肥为对照。设计3个(园试、山崎、山东)营养液配方,并采用不同的浓度梯度(苗期为1/2倍、开花期为2/3倍、结果期为标准浓度营养液)研究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温室黄瓜植株生长发育、果实品质、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配方营养液处理均能促进黄瓜生长发育、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及水肥利用率。其中,园试配方处理较目标产量(对照)株高增高13. 99%;根系活力增加4. 95%~36. 19%;有效光合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Pn增幅为12. 55%~22. 09%。该处理利于果实中糖的积累,显著降低了硝酸盐含量11. 33%,提高产量11. 77%,降低施肥总量30. 65%,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细菌数量23. 43%,促进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提高速效磷31. 99%,增加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46. 33%与68. 06%,水分生产率为108. 24。【结论】园试配方营养液处理效果最佳,可促进黄瓜的营养生长,有利于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