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在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每吨饲料添加1kg微生态制剂,以研究该制剂对断奶仔兔肠道微生物菌群及其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可改善肉兔肠道菌群的生长状态,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提高乳酸菌的数量,维护肠道生物多样性,刺激肠绒毛的发育.说明该制剂可维护断奶仔兔肠道菌群平衡和促进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2.
复合型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肠道有害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合型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肠道内有害菌 (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 )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饲养 12h后 ,试验组 (基础日粮添加 0 .1%复合型微生态制剂 )断奶仔猪肠道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的繁殖开始受到抑制 ;饲养48h后 ,试验组断奶仔猪肠道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分别只有对照组的 0 .85 %和 0 .2 5 % ,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体质量(2.00±0.52)g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为研究对象,定期将光合细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海洋红酵母4种微生态制剂及其四者的复合微生态制剂(按照终浓度比为4∶1∶4∶1的比例)添加到刺参幼参培育水体中,探讨其对刺参幼参生长、存活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添加不同的微生态制剂对刺参幼参的生长和存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出现在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分别达到(125.97±8.26)%和(1.66±0.06)%/d,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提高刺参幼参的消化酶活性,尤其是添加将4种菌剂按适当比例复合的微生态制剂后,刺参幼参的消化酶活性与其他微生态制剂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将4种有益菌按照一定比例复合后投放到幼参培育水体中相对于单个菌投放更能显著提高幼参消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研究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的作用效果,从而为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选取1日龄健康AA肉仔鸡240只,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添加0.4%的微生态制剂)和试验2组(添加0.2%的微生态制剂),研究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饮水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肉鸡的平均体重、免疫器官指数和新城疫的抗体效价,降低料肉比、肠道发病率和死亡率。说明该微生态制剂能显著影响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生长良好的21日龄的断奶仔猪48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微生态制剂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增强断奶仔猪机体免疫力,改善氮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微生态制剂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微生态制剂组仔猪的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其中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和消化能分别提高8.01%、5.08%、6.95%和4.64%;微生态制剂组的血清总蛋白和Ig G、Ig M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尿素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的应用效果,试验采用28日龄断奶、体重和膘情差异不大、出生时间相近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抗生素组、微生态制剂组,测定并分析仔猪生长性能、健康状况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组、抗生素组在促生长、提高仔猪免疫力方面及整个试验期经济效益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微生态制剂组与抗生素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微生态制剂乳菌宝可以替代抗生素应用在仔猪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选用30日龄断奶的新西兰白兔,以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试验组为在基础日粮中依次添加0.10%、0.15%、0.20%微生态制剂(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期30 d,研究不同剂量微生态制剂 对新西兰幼兔生长性能、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幼兔日增重组间差异显著,0.20%微生态制剂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10%和0.15%微生态制剂试验组低于0.20%微生态制剂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料重比较对照组下降3.5%~7.5%,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各组死亡数明显下降,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20%微生态制剂试验组显著低于0.10%和0.15%微生态制剂试验组;血清IgG、IgA、IgM指标,组间差异均显著,0.20%微生态制剂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10%和0.15%微生态制剂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表明,日粮添加0.10%~0.20%复合益生菌能改善幼兔生长性能,降低腹泻发生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本次试验中,该复合益生菌制剂在幼兔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2%。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分析2种不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将90头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Ⅰ组、Ⅱ组、Ⅲ组),其中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a,Ⅲ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b,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等检测指标。结果显示:Ⅱ组相对于Ⅰ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5.49%(P0.05),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1.69%(P0.05),料重比降低了3.39%(P0.05);Ⅲ组相对于Ⅰ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7.77%(P0.05),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1.85%(P0.05),料重比降低了5.65%(P0.05);Ⅲ组相对于Ⅱ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16%(P0.05),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0.15%(P0.05),料重比降低了2.34%(P0.05)。表明在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方面,复合微生态制剂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且本研究中复合微生态制剂b对仔猪生长性能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复合微生态制剂a。  相似文献   

9.
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断奶仔猪的基础日粮中,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和粪便菌群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饲料增重比降低3.4%,发病率降低44.2%,腹泻率降低24.6%;30d时,试验组的大肠杆菌数比对照组显著低4.27%(P<0.05);15、45d时试验组大肠杆菌数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15、30和45d时试验组乳酸杆菌数分别比对照组高4.04%、1.62%和1.85%,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断奶仔猪的料重比,降低粪便中大肠埃希氏菌数量,促进肠道中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60头12 kg左右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进行为期35 d的生长饲养试验。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1%微生态制剂,对照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1%中药包,研究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粪便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数量以及粪便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5.17%,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0.34%,料重比降低了4.94%(P<0.05);试验组尿素氮含量和白蛋白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试验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葡萄糖、球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粪便乳酸菌数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数量和腹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粪便氮、磷排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的添加能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降低腹泻率,增强仔猪免疫力,减少粪便氮、磷的排放。  相似文献   

11.
从采食3种营养水平全饲粮颗粒料的27只育肥公绵羊羔中,选择期末活体重近组均值的12只(每处理组4只),禁食24h后屠宰,测定其消化道各部位容积和内容物重;选择12只(每处理组4只),饱饲后屠宰,测定其消化道内容物重。结果表明,试羊全消化道与发酵部位相对容积(%活体重)、大肠与发酵部位相对容积(%胃肠总容积)、消化道内容物量(g/kg活体重或g/kg空体重)随饲料中粗料比例上升显著增大(P<0.05)或有增大的趋势。试羊饱饲后胃肠道内容物量约为禁食24h的1.55倍。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微生态制剂结合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猪生产性能及猪舍环境的影响,选取400 头平均体重21.57 (依2.20)kg 的(长伊大)伊杜杂交猪,随机分为4 组,每组10 次重复,每个重复10 头猪,试验期为60 d。对照组饲喂基础 日粮,传统水泥地圈栏饲养,水冲洗方式清理粪便;微生态制剂组饲喂基础日粮,饮水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传 统水泥地圈栏饲养,水冲洗方式清理粪便;干清粪圈栏组饲喂基础日粮,饮水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干清粪圈栏 饲养;发酵床模式组饲喂基础日粮,饮水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发酵床圈栏饲养。结果表明院发酵床模式组猪的 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提高,舍区氨气、硫化氢、悬浮颗粒的浓度和细菌总数较干清粪圈栏组降低,空气环境质 量接近对照组水平。证明微生态制剂结合发酵床养殖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代乳粉中添加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s,MOS)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同质性良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双羔)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每只为1个重复,对照组羔羊饲喂不含MOS的代乳粉,试验组羔羊饲喂含0.2 % MOS的代乳粉,试验期21d。羔羊28日龄时,两个试验组各随机选择8只羔羊屠宰,取出消化道,称量各胃室和肠段包含内容物的质量和净质量,量取各肠段长度,用以计算各部位的相对质量和内容物分布,以及各肠段的相对长度。多聚甲醛固定皱胃胃底腺区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段的组织样品,测定组织形态和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率。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黏膜样品,测定紧密连接蛋白1 (claudin 1)、闭锁小带1(zonula occludens-1,ZO-1)和闭锁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量。【结果】除空肠相对长度外(%全肠长度,P=0.040),MOS对羔羊胃肠指数(%活体质量)、胃肠相对质量(%全胃质量、%全肠质量和%全胃肠质量)、肠道相对长度(%全肠长度)、内容物相对活体质量(%活体质量)、胃肠内容物相对总胃/肠内容物及总胃肠内容物相对质量(%总胃内容物、总肠内容物、总胃肠内容物)、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和小肠黏膜claudin 1蛋白mRNA的表达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MOS显著提高羔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并显著降低绒毛宽度(P=0.033,P=0.047,P=0.015),显著上调空肠ZO-1蛋白mRNA表达量(P=0.028),此外,MOS有提高羔羊回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隐窝深度、皱胃肌层厚度及回肠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75,P=0.078,P=0.085,P=0.084,P=0.052)。【结论】MOS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相对质量、长度和内容物分布基本无显著影响,但可改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及肌层的组织形态,维持小肠屏障功能,有利于提高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14.
商丘地区彩色马铃薯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9个彩色马铃薯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商丘地区种植的彩色马铃薯品种。结果表明,紫罗兰、诺兰、中薯6号和黑美人4个品种薯形好,品质优,产量高,较抗病,适宜商丘地区种植。特别是紫罗兰、诺兰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0.30%和2.65%,均达极显著水平,可作为主推品种。中联红、花云2号、紫云1号、云3458和夏LX-70不适宜商丘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白肋烟(Nicotiana tabacum L.)是混合型卷烟的重要原料之一,国产白肋烟种植品种单一以及产量下降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混合型卷烟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选用8个国内主栽白肋烟品种在湖北省恩施市进行大田试验,比较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光合作用能力、烟叶品质及经济产量等差异,旨在评价筛选出在恩施烟区适宜栽种的白肋烟品种。综合比较后认为,鄂烟209表现优于对照品种鄂烟1号,产量、产值相比对照分别高出5.14%、2.80%,可作为当地备选推广品种;鄂烟211、云白1号、云白2号、川白1号与对照的综合表现相当;达白1号与达白2号综合表现差,不适宜在当地栽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代乳粉中添加单宁酸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同质性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双羔)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每只1个重复,分别饲喂对照代乳粉或单宁酸含量为0.2%的代乳粉,试验期21 d。羔羊28日龄时饲养试验结束,每组随机选择8只羔羊进行屠宰,分离胃室和肠段,分别称量各胃室和各肠段净质量以及含内容物质量,并量取各肠段的长度,计算各胃室和各肠段的相对质量和相对长度及内容物分布。肠道组织形态学和上皮细胞凋亡率用皱胃胃底腺区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段的组织样品测定。肠道屏障功能相关的闭锁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1(zonula occludens-1,ZO-1)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 1)mRNA表达量用采集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测定。结果 除十二指肠指数(%活体质量,P=0.012)和相对质量(%全肠质量,P=0.034;%全胃肠质量,P=0.017)、空肠和结肠相对长度(%全肠长度,P=0.030,P=0.004)及结肠内容物分布(%活体质量,P=0.039)外,单宁酸对羔羊胃肠指数(%活体质量)、胃肠相对质量(%全胃质量、%全肠质量和%全胃肠质量)、肠道相对长度(%全肠长度)、内容物相对质量(%活体质量)、胃肠内容物相对总胃/肠内容物及总胃肠内容物相对质量(%总胃内容物、总肠内容物、总胃肠内容物)以及小肠claudin 1蛋白mRNA表达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羔羊十二指肠肌层厚度并降低绒毛宽度(P=0.013,P=0.001),显著上调空肠ZO-1蛋白mRNA表达量(P=0.003),此外,单宁酸有上调羔羊空肠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并降低空肠绒毛宽度和隐窝深度以及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的趋势(P=0.077,P=0.073,P=0.062,P=0.097,P=0.052)。结论 单宁酸显著降低7—28日龄湖羊羔羊十二指肠相对质量和空肠相对长度,但可通过提高十二指肠肌层厚度、上调空肠ZO-1蛋白和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并降低空肠隐窝深度及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来改善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来自国内6 个育种单位的12 份莜麦(裸燕麦)品种在冀北坝上的区域适应性,连续进行了3 年适应性试验,通过对试验品种的主要性状以及籽实产量和生物产量的变异系数、方差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定莜1 号’、‘坝莜3 号’和‘坝莜1 号’的生物产量对环境敏感,‘草莜1 号’、‘坝莜1 号’和‘晋燕14 号’的籽实产量对环境敏感,‘坝莜3 号’、‘定莜1 号’和‘晋燕13 号’的株高对环境敏感;年度间籽实产量和生物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籽实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生物产量差异不显著。认为‘晋燕14 号’、‘白燕2 号’、‘宁莜1 号’、‘花早2 号’、‘坝莜1 号’和‘白燕11 号’适宜作为粮用型品种应用,‘坝莜3 号’、‘晋燕13 号’适宜作为草用型品种应用,‘坝莜1 号’、‘白燕2 号’、‘宁莜1 号’和‘晋燕14 号’宜作为粮草兼用型品种应用;早熟品种‘白燕2 号’,中早熟品种‘晋燕14 号’,中熟品种‘坝莜1 号’和中晚熟品种‘坝莜3号’是最适宜张家口坝上种植的裸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张家口坝上地区覆膜栽培条件下油用亚麻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2因素(亚麻品种、种植密度)3水平(品种为坝选三号、陇亚杂1号和陇亚10号,行距为24、20和16 cm)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全膜穴播种植(8粒/穴,穴距30 cm),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油用亚麻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除陇亚杂1号行距24 cm与16 cm处理的株高、坝选三号行距24 cm与16 cm处理的千粒重差异较大外,不同密度处理的其他主要经济性状以及生育期和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坝选三号、陇亚杂1号和陇亚10号分别在种植行距为20 cm、24 cm和16 cm时产量最高,分别达到了2 146.65 kg/hm^2、1 953.30 kg/hm^2和1 650.00 kg/hm^2;但倒伏率均以行距24 cm处理最高,行距20 cm处理倒伏率均较低。综合分析密度对油用亚麻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倒伏率的影响,认为坝上地区覆膜条件下种植油用亚麻时以行距2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9.
通豆3号大豆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以通豆1号为亲本,经系统选育而育成的淮南夏大豆新品种,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好、商品性优良,适合在淮南地区种植.该试验以播种密度为主区, 施肥量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播种密度和施肥量是通豆3号实现高产的关键,揭示了二者对通豆3号大豆产量的影响及其最佳组合模式,提出了通豆3号高产栽培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引进木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个引进木薯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南205产量最高,达2 277.5 kg/667m2,其次为南植199和华南9号,达2 200.6 kg/667m2和2 099.9 kg/667m2,其他几个品种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F520、H873、H974、H1394,产量最低为H1255,仅1 249.8 kg/667m2。淀粉含量最高为H974,达36.69%,其次为H1255达35.22%,其他依次为华南205、华南9号及南植199,分别达30.72%、30.50%及29.50%,淀粉含量较低的品种为F520、H873及H1394,分别仅为26.73%、26.37%及23.89%。综合8个品种表现,华南9号、华南205、南植199以及F520品种产量较高、淀粉含量也较高,植株整体性状较好,适宜在湖南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