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榨菜中所含的亚硝胺和高盐分可能是困扰榨菜爱好者的最大难题,其实这些是有解决之道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概述余姚榨菜产业的发展现状、榨菜产业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榨菜废水污染的防控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榨菜废水处理技术并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榨菜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想法。为姚西北榨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姚西北榨菜产地自然环境、加强姚西北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可供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概述余姚榨菜产业的发展现状、榨菜产业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榨菜废水污染的防控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榨菜废水处理技术并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榨菜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想法.为姚西北榨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姚西北榨菜产地自然环境,加强姚西北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可供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7个榨菜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测试这些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筛选出甬榨6号为适合宁波栽培的高产榨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牛艳  李淑玲  单巧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756-2758
以宁夏不同地区灌溉水样为材料,分别采用电导法、重量法、查表法测定水样中的盐分总量,并对其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各检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研究不同测定方法对检测结果含量的影响,找出最适宜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定的盐分总量结果不存在差异显著,其中用电导法测定的水样中盐分总量最高,查表法对水样中盐分总量检测结果最低;可以...  相似文献   

6.
榨菜人工接种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榨菜后熟机制、质量控制和工艺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接种发酵菌株试验,采用感官评定和理化指标比较方法确定榨菜腌制过程中较为理想的发酵剂组合。[结果]不同因素对榨菜产品品质影响顺序为:菌种比例〉含盐量〉接种量。榨菜腌制过程中较为理想的发酵剂组合:接种量4%,菌种比例为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乳酸乳杆菌3∶1∶1,含盐量6%。该发酵条件在保证榨菜产品品质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榨菜生产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并使榨菜发酵周期大大缩短。[结论]该研究为榨菜微生物发酵剂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榨菜不育系09-05A是由欧新A雄性不育源转育而成的新型春榨菜雄性不育系。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对春榨菜雄性不育系09-05A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和花粉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发现,小孢子从单核时期开始发生异常,并随着花粉发育的进行,细胞内含物不断降解,最终形成空瘪、畸形的花粉粒。本研究阐明了不育系09-05A花粉败育的发生时期和细胞学特征,为深入进行榨菜雄性不育的发育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规范涪陵榨菜(茎瘤芥)半成品收购的评价过程,构建榨菜半成品收购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对榨菜加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在现有榨菜半成品收购的验收项目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基础之上,通过判断矩阵法确定检测指标的相对权重,并有效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将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进行统一的综合评定,从而计算榨菜半成品的综合得分。[结果]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对榨菜半成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并给出综合评价得分,为收购定价和分类贮藏提供科学依据。[结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建立榨菜半成品收购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能够降低收购成本和提高评价效率。  相似文献   

9.
榨菜为十字花科芸苔属,是芥菜变种。在我市种植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滨海平原,近几年种植面积保持在0.65万hm2,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生产中发现,磷肥用量高低对榨菜产量、品质影响较大,为此我们进行了榨菜施磷量试验,旨为榨菜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按照榨菜的正常播种时间和生长季节,连续3 a对榨菜移栽苗、返青苗、榨菜茎膨大初期、膨大期、成熟期及雨水节后期按GB/T 15401——94方法进行了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从900多个检测数据中发现了硝酸盐蓄积量从移栽到成熟过程中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任文彬  陈聪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64-6866,6880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参数对芥菜加工产品的影响。[方法]以芥菜为原料,以芥菜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了芥菜腌制及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研究表明,芥菜最佳的腌制及干燥工艺参数为:腌制盐浓度3%,腌制糖浓度6%,CaCl2添加量0.15%,腌制时间24 h,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6 h。在此工艺条件下腌制的即食芥菜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干燥后保持了良好的芥菜特性。[结论]研究可为工业化生产芥菜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低盐无防腐剂小包装榨菜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涪陵榨菜为原料,结合其配方的优化,研究了主要加工工艺对榨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榨菜经脱盐、脱水处理后,其含盐量为5.4%、含水量为85.5%,并采用温度为85℃、时间为15分钟的蒸汽加热杀菌方法,使该产品在低盐无防腐剂条件下达到贮藏保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硝酸盐含量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以硝酸盐含量差别很大的两种蔬菜(苦瓜和芥菜)为材料,采用硼砂、亚铁氰化钾、乙酸锌、活性碳粉制备待测液,有效地去除了有机物质的干扰。进而用紫外光度法直接测定待测液中的N03。苦瓜和芥菜N03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9%和1.3%,回收率分别为97.1%、105.7%,平均回收率101.4%。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芥菜腌制发酵工艺,控制腌制芥菜亚硝酸盐含量。[方法]以芥菜为原料,以亚硝酸盐含量、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芥菜腌制发酵工艺的生产方法;以亚硝酸盐含量、亚硝峰峰值的抑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异抗坏血酸钠、EDTA-2Na、藠头及柠檬酸对亚硝酸盐含量的调控作用。[结果]在乳酸菌接种量5%、食盐添加量5%~7%(取6%)、温度30℃、发酵9 d的工艺条件下,腌制芥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为0.74 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20 mg/kg的标准,所得的腌制芥菜风味可口。异抗坏血酸钠和藠头能有效抑制亚硝峰的峰值及降低成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而柠檬酸和EDTA-2Na仅能有效抑制亚硝峰的峰值,不能有效降低成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结论]研究可为腌制芥菜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榨菜辐照贮藏保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保鲜榨菜,研究剂量、含水量以及含盐量对保鲜效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后氨基酸态氮有少量增加,蛋白质含量随剂量增加有所降低,总酸没有显著变化,含水量对杀菌效果没有影响,剂量与盐处理相结合保鲜效果更佳。在 8kGy辐照处理的样品在质地、颜色、口味略有变化,但产品仍然能被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16.
腌制大头菜亚硝酸盐含量及降低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腌制大头菜用不同盐分、温度、糖分、酸度、Vc等处理,探讨其发酵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及降低亚欧盐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适当降低食盐浓度,提高温度,增加酸度,添加糖分及Vc,能够有效降低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7.
腌渍雪菜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4(23) 正交法,对雪菜腌制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盐度、发酵方式和品种等因素进行研究,并建立了2个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的线性效用估计模型,估计结果同控制亚硝酸盐产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利用"Matlab"软件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训练方法,进行180次训练,就达到10-7精度.说明控制亚硝酸盐产生神经网络模型较线性模型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在低盐浓度条件下榨菜不同盐度腌制体系细菌种群分布及优势菌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微生物类型与榨菜腌制质量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提供微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及克隆子分析方法,对5%和7%盐度条件下榨菜腌制体系的微生物多样性、优势种群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5%盐度腌制体系的中前期优势种群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7%盐度腌制体系的中前期优势乳酸菌为希腊魏斯氏菌(Weissella hellenica);腌制后期,起主导作用的种群均变成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5%盐度腌制条件下pH下降较快,在第10天最低达3.79;而7%盐度条件下,pH变化相对较慢在第20天达最低为4.49,相对应其乳酸菌数量前者生长较快,在第10天达到3.22×108 CFU/mL,而在7%盐度条件下乳酸菌数量减少相差近100倍;经腌制3个月的半成品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在320 mg•kg-1和2.9 mg•kg-1。【结论】 采用16S rDNA克隆文库法可检测榨菜低盐腌制过程微生物多样性。低盐条件下腌制pH始终呈下降趋势最后稳定在3.9-4.0;5%盐度腌制较适合乳酸菌的生长,其早期优势菌主要有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和魏斯氏菌属;7%盐度时腌制前期优势菌种为希腊魏斯氏菌;最后起主导作用的种群均为植物乳杆菌。低盐腌制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传统高盐腌制工艺,其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氮肥形态对印度芥菜吸收土壤中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印度芥菜吸收土壤中铅的影响。[方法]在盆栽试验中,将印度芥菜播种到含醋酸铅的土壤中,分别对其施以不同形态的氮肥:(NH4)2SO4、NH4NO3和Ca(NO3)2,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印度芥菜吸收土壤中铅的影响。[结果]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形态氮肥对印度芥菜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地上部和根系含铅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对印度芥菜地上部和根系铅含量的影响依次为:(NH4)2SO4>NH4NO3>Ca(NO3)2。[结论]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施用不同形态氮肥对印度芥菜地上部和根系含铅量有显著影响,施(NH4)2SO4时含铅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开发风味好、色泽纯的青芥辣产品,丰富我国调味品市场。[方法]以辣根为原料,研究了发制温度、发制时间、p H对青芥辣产品异硫氰酸烯丙酯和色泽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下,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青芥辣产品的加工工艺。[结果]青芥辣的较优生产工艺为发制温度30℃、发制时间2 h、p H 3.5,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青芥辣产品具有较好的色泽与风味。[结论]研究可为辣根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