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黔东南州2010年天气气候影响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素华  闵新平  顾欣 《农技服务》2011,28(4):550-551,553
利用黔东南16个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了黔东南州2010年天气气候的影响,统计出现气象灾害的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结果表明:2010年黔东南的极端气象灾害多,影响范围广,主要出现了干旱、暴雨、低温阴雨、高温、大雾等,并对农业、交通等有关部门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强度亦有增强趋势,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气象灾害多是由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在此种气候背景下,了解双阳区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和时空分布特征,对于今后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气象灾害影响程度及形成机理,并结合双阳区孕灾环境,分析气象灾害危险性等级的分布特征,为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陶飞旋  吴通文  顾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2,(23):11775-11776
受气候变化影响,黔东南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继2009~2010年出现罕见的夏秋冬连旱后,2011年夏季又出现特重级气象干旱。通过对2011年8月、7~8月、1~8月降雨量与历年同期降雨量比较分析,发现均连续表现出降雨量出现最少值,加之持续高温天气,黔东南地区出现特重级气象干旱灾害,为干旱预报、预警和制定减缓干旱影响的适应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雷瑛 《北京农业》2012,(6):213-214
受气候变暖影响,广东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提对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导致温度、水资源、极端气候事件、病虫害等诸因素发生改变,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近50年来气候变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加剧,小麦生产期间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成为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冀中南近年来小麦生育期间气象灾害发生情况、变化趋势和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分析,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预防小麦气象灾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陶飞旋 《农技服务》2011,28(12):1707+1713-1707,1713
2011年黔东南地区天气气候异常,为了对开展天气气候预测预警及制定气象灾害影响的适应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今后研究黔东南地区天气气候灾害发生机理提供基本的统计资料,分析了2011年秋季天气的温度、降水量、日照和秋季主要气候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于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频发,生态林业面临日益复杂的气象环境因素影响,长白山气象局积极开展林业与气象合作,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做好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气象预测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宣城市2007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全市平均年降水量偏少,南北少,中间多;入梅、出梅期偏迟,梅雨量较常年偏少。全市年平均气温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值。气象灾害较多,洪涝、台风、高温、干旱、风雹、雷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经常发生,7月10日、10月7~8日暴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大;除此之外,降水时间分布比较均匀,农业方面收成较好,气候上属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内蒙古气候变化都较为异常,严重的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出现,对额济纳旗农牧业影响较大。基于此,本文对额济纳旗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发生规律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期推动当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宁城县气象灾害防御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城县干旱、霜冻、低温冷害、大风、局地暴雨与冰雹、雷电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由于气象灾害引发的局地水土流失、山洪等地质灾害、农业气象灾害、森林火灾十分严重,对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很严重,尤其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气象灾害的强度和影响程度不断加重。因此,科学地分析气象灾害防御现状,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助于科学防灾,趋利避害,降低损失,提升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摸索岑巩县2011年秋季天气对当地气候事件的影响,利用岑巩县气象观测站资料,统计分析了2011年岑巩县的气候特点。结果表明,该年岑巩县的极端气象灾害较多,影响范围较广,主要出现了气象干旱、秋季高温、寒潮等天气,并对农业、交通等有关部门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远芳  杨光明  顾欣 《农技服务》2011,28(7):1051-1052
利用黔东南地区2011年3~4月16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雨量、气温等气象要素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黔东南初春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的特征。结果表明:进入春季以来,影响黔东南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低温阴雨、寒潮、倒春寒等气象灾害,且气温持续偏低,降雨日数异常偏多,但总降雨量偏少,形成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对黔东南的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2000—2013年安徽省粮食作物单产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估算气象灾害损失量;利用信息扩散理论评估了安徽省各地市粮食作物气象灾损风险。结果显示:1)气象灾害是安徽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2003、2007、2012和2013年粮食作物气象灾损较为严重,年损失总量均在400万t以上;2)安徽省粮食作物气象灾害风险等级以低风险和小风险为主。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小风险区域遍及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预防和避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带来的危害,根据黑龙江省2013年气温、降水、灾情资料,分析了2013年黑龙江省气候特点为降水量特多、气温略低。统计并总结年内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其中主要包括:后冬异常低温多雪、低温春涝、特大洪水、风雹、雾霾、暴雪,讨论了灾害所产生的严重影响,为气候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黑龙江省气象灾害为较重年份,给农业、交通、旅游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剑能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62-164,230
根据台州市2008年气象资料,分析其气候特征及影响。结果表明:全市平均年降水量偏少,梅雨量较常年偏多,气温偏高。气象灾害较多,暴雨、台风、雷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经常发生,但降水时间分布比较均匀,热量充沛,农业方面收成较好,气候上属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16.
根据黑龙江省2011年气温、降水、气象灾情资料及相关部门的灾情资料,分析了2011年黑龙江省主要气候特点,统计并总结了2011年黑龙江省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主要气象灾害,包括:后冬异常低温、夏秋连旱、盛夏暴雨洪涝、风雹和早霜,并讨论了主要灾害对农业、林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方小麦干热风危害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全面系统综述小麦干热风气象灾害在危害特点、类型与指标、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防御技术与应对策略等6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全面和深刻了解干热风气象灾害,可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监测预测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对安全生产、趋利避害、减轻不利影响、科学决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惠安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影响越来越严重.该文利用惠安县崇武国家基准气候站1954~2012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气象灾情资料,对干旱、台风、暴雨洪涝、大风、低温连阴雨等惠安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致灾成因和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孙朴 《北京农业》2013,(18):126
今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神秘杀手"雷电呈愈演愈烈之势。据各地调查分析,雷击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最多、损失最大的,多是高山地区。雷击灾害是雷暴这种局地强对流天气出现时发生的一种气象灾害。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和现代化通讯设备的增多,城市对雷电灾害越来越敏感;又由于城市热岛强度的增大,城市对流性天气增多,雷暴日数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防灾减灾形势严峻,降低气象灾害风险成为灾害管理的着力点,而信息化发展推动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在介绍了信息化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化推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新趋势,包括构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平台、通过网络化吸引"大社会"参与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构建无缝隙风险管理流程等,以降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