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检测桂科育成猪的血常规指标,明确不同功能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情况,为桂科猪的免疫评估与抗病性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49日龄起每周对44头桂科育成猪(公母各半)采血1次,连续采样7周,测定其血常规指标,并与长白猪和恩施黑猪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桂科育成猪不同日龄的红细胞类检测指标中,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均在70日龄达最低值(6.85× l012/L和97.1 g/L),显著低于49、56、63、84和91日龄时的对应值(P<0.05,下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在70日龄达最低值(15.11 pg和275.70 g/L)、91日龄达最高值(16.40 pg和314.30 g/L);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变化相对较稳定,不同日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白细胞类检测指标中,白细胞计数(WBC)于63日龄达最低值(13.71×109/L)、84日龄达最高值(17.52×109/L),二者差异显著;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在70日龄时达最低值(3.61×109/L),显著低于49和56日龄的对应值.淋巴细胞计数(LYMPH)的变化相对较稳定,受日龄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在血小板类检测指标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在不同日龄的变化相对较稳定,受日龄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与35日龄长白猪和5月龄以上恩施黑猪相比,桂科育成猪除H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PCT和PDW等少数指标表现异常外,其他大部分血常规指标介于长白猪与恩施黑猪血常规指标范围内.[结论]桂科育成猪在血常规指标方面有一定的独特性,发育至49~91日龄时已具备较稳定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用2×3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了含有20%热处理全脂大豆、20%生全脂大豆和不含有任何大豆及大豆产品的等能、等氮和等赖氨酸水平的3种饲粮对东北民猪仔猪和长白猪的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白仔猪血液中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大于东北民猪仔猪;血小板数东北民猪仔猪。但三项指标都没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血清GOT、GPT以及血液中的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数,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饲喂热处理全脂大豆饲粮食局和生全脂大豆饲粮仔猪血液中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P<0.05)、血红蛋白含量(P<0.10)显著小于饲喂对照饲粮的仔猪,三项指标在热处理全脂大豆饲粮与生全脂大豆饲粮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剑河香猪与长白猪血液常规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久仰香猪、剑白香猪和长白猪作为试验动物,分别在 0、4、7、21、28日龄采血,作血液常规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剑白香猪红细胞比久仰香猪、长白猪红细胞数含量高,差异极显著(P<0.01);久仰香猪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比长白猪高,差异显著(P<0.05);嗜中性白细胞的参数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久仰香猪嗜碱/酸性白细胞比例比剑白香猪和长白猪低,差异显著(P<0.05);长白猪淋巴细胞含量比久仰香猪、剑白香猪低,差异显著(P<0.05);久仰香猪和长白猪单核细胞比例比剑白香猪高,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不同日龄海兰种鸡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超  王克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84-8487
[目的]研究不同日龄海兰种鸡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计数板法、血涂片法、血液全自动分析仪测定法等,分别测定了11组不同日龄的海兰种鸡的18项血液生理指标: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容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血色素、平均红细胞血色素、平均细胞血色素浓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然后对测定值进行组间Duncan比较,并对组间差异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测定的18项血液生理指标中,只有平均红细胞体积与平均血小板体积2项指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项测定指标。各组之间均差异显著或者差异极显著。[结论]海兰种鸡大多数血液生理指标随日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家猪与家野杂交猪血液中八项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长白猪(♂)×大约克夏猪(♀)的杂交猪8头,纯种野猪(♂)×鄂西黑猪(♀)的杂交仔猪(以下简称F1代)8头及长白猪(♂)×F1代母猪(♀)的杂交二代(以下简称F2代)8头,对其血液中的八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红细胞数方面3种猪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F1代猪及F2代猪的红细胞数分别比长大猪提高了9.58%和2.89%:在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清总蛋白含量、血清清蛋白及血清球蛋白方面,F1及F2代猪均高于长大猪,且差异显著(P<0.05),F1代猪高于F2代猪,且差异显著(P<0.05);在血清钙含量及血清磷含量指标上3种杂交组合猪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F1及F2代猪的血清钙含量分别比长大猪提高了10.80%和4.24%,血清磷含量提高了6.19%和3.80%.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简称Poly I:C)刺激对杜洛克×二花脸F2猪群血液参数的影响,选用杜洛克×二花脸F2猪393头,在33d时前腔静脉采血(对照组),在35d时用Poly(I:C)刺激,4h后采血(处理组),对刺激前后血液参数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中的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淋巴细胞数(LY)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这3项血液参数差异显著相关,红细胞中的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数(RBC)差异相关性显著,而血小板第一主成分中决定性指标血小板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在刺激前后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60例吉林省人工饲养的黑色水貂(Mustela Vison)七项血液生理指标。即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血沉、红细胞压积容量、红细胞渗透脆性及白细胞分类等。对公母水貂性别间大部分血液指标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红细胞数与红细胞压积容量;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间呈中等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盘羊及其杂交后代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法]对新疆野生盘羊、绵羊及其杂交F1代的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盘羊及与其绵羊的杂交F1代的血红蛋白含量高于绵羊,而其碱性磷酸酶含量低于绵羊,差异极显著(P0.01)。盘羊的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淋巴细胞、谷丙转氨酶和钠含量高于绵羊与杂交F1代,差异极显著(P0.01),而杂交F1代与绵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杂交F1代白细胞和粒细胞数目极显著高于野生盘羊(P0.01),显著高于绵羊(P0.05)。杂交F1代的血小板数目高于盘羊和绵羊,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F1代的钙含量低于盘羊与绵羊,差异显著(P0.05)。盘羊的中间细胞、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氯含量显著低于绵羊和杂交F1代,而杂交F1代与绵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绵羊、盘羊及其杂交F1代的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葡萄糖、镁、磷和钾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盘羊的杂交繁育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东北刺人参对失血性贫血小鼠的补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燕  包贤  梁立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964-2965,2980
[目的]为东北刺人参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眼眶静脉取血法制造失血性贫血小鼠模型,然后用0.5、1.0、2.0g/ml东北刺人参水煎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造模使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东北刺人参水煎液灌胃处理后,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1.0 g/ml东北刺人参水煎液对失血性贫血小鼠的补血作用最明显。[结论]东北刺人参具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定位猪10号染色体上影响血常规指标的数量性状位点。【方法】以3个品种(大白猪、长白猪、松辽黑猪)16个公猪家系共计368头试验猪组成资源群体,在猪10号染色体上共选取13个微卫星标记,采用基于线性混合模型方法,对影响与猪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的共计18项血常规指标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进行了检测。通过似然比检验,利用置换法确定显著性阈值。【结果】()13个标记在群体中绝大多数的微卫星属于中度多态的遗传标记,所有微卫星标记在3个品种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1754,平均杂合度为0.521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999,平均香浓指数为1.3222。(2)达到了染色体极显著水平的3个QTL(P<0.01),分别是影响着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含量(HGB)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影响血小板总数(PLT)的QTL也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P<0.05)。【结论】定位的4个影响猪血常规的QTL集中在10号染色体81—136cM区域,临近的标记分别为SW249、SWR136、S0070和SW189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家猪和野猪骨骼的发育规律,探讨家猪与野猪的亲缘关系。[方法]对野猪和长白猪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的数量、长度、重量等解剖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野猪全身骨骼总数246块,躯干骨骼80块,四肢骨骼数134块,比长白猪少,但野猪的头骨总数比长白猪多,为38块,野猪比长白猪多1块吻骨;野猪四肢骨的长度和数量均低于长白猪,但其重量与长白猪的差异不大;野猪胸廓的横径与纵径大于长白猪,表明野猪的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均强于长白猪。长白猪头小体长,腿臀部较发达,表明其在多年的选育和人为环境中已逐渐向肉用性能方面发展。[结论]该研究可为更好地利用野猪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八眉猪种质资源现状与繁育体系建设。[方法]在调查青海省互助八眉猪的数量和分布、体型外貌和体尺指标基础上,测定了高原八眉猪及其杂种猪的肥育性能,并探讨了高原八眉猪繁育体系的建设。[结果]青海省共有八眉猪470余头(公猪34头),二元杂种母猪2 700余头;经过近30年的保种选育,八眉猪的体尺指标显著提高(P0.05);肥育期长×(约×八)、约×(长×八)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八眉猪(P0.01),而(约×八)和(长×八)显著高于八眉猪(P0.05);对互助八眉猪保种场现有的155头八眉猪,将基础群公、母比例确定为1∶10,其中核心群、繁殖群和生产群的比例为1∶3∶6。最后,建立了高原八眉猪的二元和三元杂交繁育体系。[结论]该研究为建立高原八眉猪的合理纯种繁育和杂交利用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商品长白猪的组织形态学进行研究,了解商品长白猪宰前的生理状态。[方法]采集长白猪的肝脏、肾脏和淋巴结3种组织器官并制成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方法对其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肾脏和肝脏的组织结构形态正常,肾脏和肝脏的细胞核染色明显,淋巴结的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清晰,周围组织没有明显的淋巴索,淋巴窦较小。糖原PAS染色结果表明肝脏中的糖原颗粒较少,分布不均匀,而肾脏中糖原或糖蛋白多集中于血管球和肾小囊壁上。[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进一步的商品长白猪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恒温公猪舍与普通公猪舍所饲养的公猪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夏季恒温公猪舍饲养的公猪有效采精次数提高,根据对比结果认为恒温公猪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公猪睾丸在选育中的意义,研究公猪睾丸参数、精液质量参数的发育性规律以及两者间的关联性。选择936头分布在280~1 409日龄的生产公猪,其中589头杜洛克、233头长白、114头大白。对睾丸和精液质量参数采用一般线性模型,以品种和日龄分组为固定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使用二次项模型分品种分别对睾丸总体积和有效精子数进行发育曲线拟合;控制日龄变量,对睾丸与精液质量参数进行偏相关性分析。在睾丸大小方面:杜洛克>大白>长白,其中杜洛克与大白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均极显著(P<001)高于长白;在精液质量整体比较上:长白优于杜洛克优于大白,但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体积、密度、活力和畸形率上,三品种公猪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睾丸随日龄增长呈先增大后萎缩趋势,精液整体质量随日龄增长呈下滑趋势;三品种公猪睾丸的大小均与精液量和有效精子数呈正相关,且大部分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性(P<0.01)。同日龄时期,三品种公猪睾丸的大小顺序为杜洛克>长白>大白,其中长白大于大白具有普遍性; 综合来看,三品种的精液质量比较结果为长白优于杜洛克优于大白,其中长白优于大白具有普遍性;公猪睾丸萎缩临界日龄可用于公猪淘汰依据,选育公猪时可重点选留睾丸较大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杂交草鱼一龄阶段的生长和体型特点。[方法]建立长江自交YR(长江群体♀×长江群体♂)、珠江自交ZR(珠江群体♀×珠江群体♂)、杂交F1(长江群体♀×珠江群体♂)3个组合,并对其生长和形态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体重、体长及绝对增重率均为F1〉ZR〉YR;体重、体长,在50日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170日龄组合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绝对增重率,F1分别比ZR、YR高20.00%、50.00%,F1与ZR差异不显著(P〉0.05),与YR差异显著(P〈0.05);F1在体重上表现明显的超亲杂种优势(20.09%)。3个组合间,体长/全长差异不显著(P〉0.05),头长/全长、体高/体长及体宽/体长差异显著(P〈0.05),F1表现头短、体高、体宽等特点。[结论]F1在生长性能和体型特征上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精子黏附蛋白基因家族是公猪精液中精浆蛋白的最主要成分,对精子的活力、获能和与卵子的结合都会起到调控作用。为了研究不同猪种之间繁殖力的差异,试验以陆川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方法检测新鲜精液的精子活力、活率及畸形率,并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精子黏附蛋白基因家族mRNA的表达,最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数据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表明,陆川猪的精子活力及活率与长白猪、杜洛克猪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精子畸形率极显著低于2种外来猪种(P<0.01);陆川猪精子黏附蛋白基因家族中仅 AQN1基因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5),其余与长白猪、杜洛克猪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长白猪精液中精子黏附蛋白基因家族的 AQN3、AWN和PSP-II基因 mRNA表达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杜洛克猪。总之,不同猪种精子黏附蛋白基因家族 mRNA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但与精子活力、活率及畸形率等精液质量指标的高低没有规律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不同中草药添加剂对杂交野猪生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杂交野猪的生产效果。[方法]比较3组不同中草药添加剂对杂交野猪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使用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杂交野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且Ⅱ组(黄芪10%、党参10%、艾叶15%、神曲10%、麦芽15%、芒硝20%、酸枣仁10%、夜交藤10%)平均日增重分别比Ⅰ(对照组)、Ⅲ(何首乌30%、白芍25%、陈皮15%、神曲15%、石菖蒲10%、山楂5%)、Ⅳ(贯众15%、厚朴15%、枳实15%、苍术15%、黄芪20%、苏子20%)组分别提高了58.01%(P<0.01)、5.63%(P>0.05)和13.56%(P>0.05);经济效益分别比Ⅰ、Ⅲ、Ⅳ组提高了66.28%(P<0.01)、5.86%(P>0.05)和14.68%(P>0.05)。[结论]用Ⅱ组中草药饲料饲喂杂交野猪能显著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