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苦马豆素(SW)是棘豆属(Oxytropis)植物引起家畜中毒的主要原因,而苦马豆素的产生与棘豆属植物的内生真菌有关。目前,棘豆属植物中能够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不断被发现,所以文章对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寄主植物、形态、培养条件及其与苦马豆素的关系、对寄主植物的影响等进行了综述,为棘豆属植物的有效利用及家畜中毒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检测法对不同生长期(7、8、9和10月)黄花棘豆经过不同青贮方法青贮后对其苦马豆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青贮前黄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分别为0.035%、0.019%、0.043%和0.015%,而经过直接青贮、添加"棘防E号"青贮和添加酶制剂青贮后黄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均未达到监测量。说明通过不同的青贮方法青贮黄花棘豆后,均能将黄花棘豆中主要有毒成分苦马豆素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3.
对宁夏黄花棘豆中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菌种和奠定基础。分离并纯化黄花棘豆植物组织中的真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各菌株菌丝中的苦马豆素进行分析,筛选能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紫外线照射和黑暗交替培养诱导内生真菌产孢;提取真菌DNA,扩增和测定真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PD)、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ITS)和线粒体核糖体小亚基(mitochondrial small subunit,mt SSU)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对其进行种属分类和命名。本研究从宁夏黄花棘豆中共分离到5株真菌,其中菌株NX-FEL001菌丝中含有苦马豆素,经诱导培养,该菌株能产生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等结构;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Undifilum真菌的亲缘关系最近,根据形态结构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将菌株NX-FEL001鉴定为Undifilum oxytropis。  相似文献   

4.
疯草是含有苦马豆素的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的统称,家畜过量采食会发生以神经系统机能紊乱为特征的慢性中毒病。疯草的主要毒性成分为吲哚里西啶生物碱苦马豆素,波状芽管蠕孢属内生真菌在疯草中普遍存在,该属真菌与疯草中苦马豆素产生、含量及疯草毒性关系密切。文章对疯草中的苦马豆素和波状芽管蠕孢属内生真菌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动物疯草中毒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对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青贮品质及苦马豆素含量的影响,进而为黄花棘豆作为优质牧草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选择含水量为75%的新鲜黄花棘豆,填充于青贮瓶中压实密封后置避光处室温保存,分别于青贮0、10、20、30……100 d取样,感观检查青贮效果,利用内标气相色谱法测定青贮前后苦马豆素含量,确定黄花棘豆最佳青贮发酵时间。结果表明,黄花棘豆青贮后基本保持黄绿色,质地变软易分离,手抓松散不粘手,并随着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散发出酸香味越来越浓,青贮效果较好;苦马豆素质量浓度为0.375 mg/mL~6 mg/mL,苦马豆素质量浓度和me-Gal峰面积呈直线线性关系(R~2=0.999 98),加标回收率84.36%,RSD=0.77%,表明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可用于样品中苦马豆素含量测定;经测定不同青贮发酵时间黄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青贮100 d时苦马豆素含量比青贮前下降51.90%。结论,黄花棘豆青贮发酵100 d以上可作为高蛋白饲料利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气相色气谱—质谱联用仪,从甘肃棘豆中检出有毒成分苦马豆素和新的多羟基吲哚兹啶生物碱斑荚素。应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法,首次从中毒孕羊尿液、胎水和胎儿胎盘中检出苦马豆素。由此证明,苦马豆素能损害胎盘并通过胎盘屏障直接作用胎儿。本研究为甘肃棘豆引起山羊流产的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苦马豆素主要存在于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植物如疯草中,动物采食大量疯草会发生神经中枢紊乱,苦马豆素中毒的母畜表现不孕、流产,产死胎、畸胎等,引起繁殖能力下降,妨碍家畜繁育和品种优化,给我国草原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我国西部草原牧区养殖业的持续发展。现通过对疯草主要毒性成分苦马豆素对母畜的繁殖性能指标、生殖器官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和生殖激素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母畜疯草中毒引起的繁殖机能紊乱疾病提供治疗及预防思路,降低牧区养殖业经济损失,提高我国畜牧业长远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疯草及毒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疯草是指含苦马豆素的豆科黄芪属和棘豆属有毒植物,能引发家畜疯草病。疯草的分布比较广泛,属于世界性有毒植物,近年来疯草蔓延迅速,在一些地区已经造成草地毒草化,频繁出现放牧家畜中毒死亡现象,严重威胁草地畜牧业发展。研究表明,疯草的毒性与其含有的苦马豆素有关,但苦马豆素却不是疯草自身代谢产物,而是疯草携带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此外苦马豆素还是一种良好抗肿瘤药物。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疯草的分布、危害、防治及毒性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疯草分类、研究地域及利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苦马豆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马豆素(SW)是苦马豆属、棘豆属、黄芪属、番薯属和黄花稔属等某些有毒植物的主要毒性成分,动物采食该类植物后,会发生以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中毒病。研究表明,豆类丝核菌、金龟子绿僵菌和疯草内生真菌均可以产生苦马豆素。植物和真菌中苦马豆素的生物合成研究可为人类从根本上解决含有SW有毒植物引起的动物中毒问题和促进SW的医学研究及应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论文根据近年来的最新研究,重点围绕植物和真菌中苦马豆素的生物合成及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研究的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10):95-102
从变异黄芪种子中分离并纯化内生真菌,应用ɑ-甘露糖苷酶抑制法检测能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提取真菌DNA,扩增和测定真菌ITS和GPD序列,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变异黄芪种子中共分离到3株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其形态特征均与波状芽管蠕孢属相近;ITS和GPD序列与棘豆波状芽管蠕孢一致性高达99%;遗传分析显示,3株菌与棘豆波状芽管蠕孢真菌遗传距离最近。根据形态特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将该3株菌鉴定为棘豆波状芽管蠕孢。  相似文献   

11.
小花棘豆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筛选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探讨小花棘豆内生真菌与其毒性成分苦马豆素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对采自内蒙古西部草地的6份小花棘豆样品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纯化,采用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技术对内生真菌发酵液进行苦马豆素定性、定量检测,筛选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内生真菌种属鉴定。从小花棘豆样品中分离得到6株内生真菌。经筛选,其中有2株产苦马豆素,编号为XJ-J-I和XJ-H-1,其发酵液中苦马豆素产量分别为4.209 2mg.L-1和16.733 8mg.L-1。鉴定结果表明,这2株内生真菌虽然形态学存在差异,但基因型相同,同属镰刀属内生真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小花棘豆中存在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12.
家畜小花棘豆中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花棘豆是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株有毒 ,在国内分布广泛 ,适于在干旱地区生长 ,家畜采食一定量后可逐步“成瘾”,常使大批家畜发病死亡 ,使该草分布地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从小花棘豆的生态、部分地区小花棘豆中毒的情况、家畜小花棘豆中毒后的临床症状、病理学、引起小花棘豆中毒的毒性成分 (溶血毒素和有毒生物碱等 )及对小花棘豆中毒家畜采取的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碳氮比对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内生真菌FEL3产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的影响,利用单因素试验对最佳碳源和氮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蔗糖和蛋白胨分别是理想的碳源和氮源;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考察液体培养基中蔗糖和蛋白胨的比率对内生真菌FEL3产SW的影响,并利用Design-Expert 7.1.6软件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当蔗糖为1.47 g·L-1,蛋白胨为0.29 g·L-1时,SW浓度达到最大值6.71×10-4mol·L-1。试验结果将为利用疯草内生真菌FEL3批量生产SW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小花棘豆毒性的危害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卢萍  赵萌莉  韩国栋 《草业科学》2009,26(3):97-101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是内蒙古主要的疯草植物之一,所含有毒成分苦马豆素可抑制动物细胞内的甘露糖苷酶,引起牲畜慢性中毒。概述小花棘豆的生物学特性和牲畜小花棘豆中毒的机理及其危害,分析与牲畜中毒相关的生态和环境因素,指出中毒发病与采食量、饲养管理和草原生态状况有关;评论了通过化学脱毒、抗毒疫苗和药物研制、生态治理等措施对小花棘豆进行利用,对于苦马豆素的抗肿瘤应用也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5.
苦马豆素的来源及分离方法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苦马豆素(SW)是疯草的主要毒性成分,研究表明它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目前,SW作为一种崭新的抗癌药物倍受关注其实验室分离技术已取得很大进展,并已通过索氏抽提、柱层析、离子交换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萃取等方法分别从苦马豆属、棘豆属、黄芪属的多种植物及豆类丝核菌中分离出了SW。文章对SW来源和的分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家畜毛瓣棘豆中毒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毛瓣棘豆Oxytropis serioopetala是“疯草”中棘豆属重要的有毒植物之一,主要分布于西藏南部的河滩沙砾地。当地家畜采食后大量中毒,严重的发生死亡,给西藏畜牧业带来很大损失。从毛瓣棘豆的生态分布、危害、毒性成分、中毒诊断和治疗、防除利用、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Five mycotoxins found in concentrates or roughages have been shown to cause neurologic disease in livestock. Fumonisin B, is produced by Fusarium moniliforme and causes leukoencephalomalacia in horses. Swainsonine and slaframine are produced by Rhizoctonia leguminicola and cause mannose accumulation and parasympathomimetic effects, respectively. Lolitrems from Acremonium lolii and paspalitrems from Claviceps paspali are tremorgens found in grasses.  相似文献   

18.
甘肃天然草原主要毒草分布、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谭成虎 《草业科学》2006,23(12):98-101
甘肃天然草原有毒植物有18科39属178种。对家畜危害性大、分布较广的毒草主要有:豆科棘豆属的甘肃棘豆Oxytropis ransuensis、黄花棘豆O.ochrocephala、小花棘豆O.glabra、糠形棘豆O.falcate、蓝花棘豆O.coerulea,豆科黄芪属的变异黄芪Astragalus variabilis,瑞香科狼毒属的狼毒Sellera chmaejas- me,禾本科芨芨草属的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甘肃省天然草原退化严重,生态环境逐渐变劣,有毒植物大量繁衍增生,家畜采食后,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为此,对毒草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家畜中毒症状做了简要阐述,提出了防治对策,以减少家畜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相结合,对新疆阿克苏地区天然草地毒草种类和地理分布及危害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天然草地毒草分布面积62.05万hm2,占可利用草地面积7.12%,年平均牲畜毒草中毒数超过7 000余头(只)。天然草地主要毒草有66种,分属22科,49属,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危害的主要有小花棘豆、苦豆子、苦马豆、骆驼蓬、黄花棘豆、无叶假木贼、盐角草、盐生草、醉马芨芨草、苍耳等。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毒草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