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生物电编码器官形态发生在低等动物中已被证实.由于缺乏哺乳动物的形态发生研究模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同样适用于哺乳动物至今依然未知.鹿茸是一个复杂的哺乳动物附属器官,其形态发生信息存储于形态发生原胚(鹿前额未来生茸区的骨膜)中.该文1)综述了鹿茸的形态发生原胚及鹿茸发生与再生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鹿茸是哺乳动物器官形态发生研究的最佳模型的观点;2)分析了鹿茸形态发生信息的存储位点和复制方式、转移路径,并预测了通过生物电追踪形态发生信息来破解哺乳动物器官生物电密码的研究思路.总之,通过鹿茸这一模型的研究必将为人类器官形态发生的探索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首次报道了四倍体龙牙百合体细胞形态发生的激素调控及不同形态发生类型中酯酶、淀粉酶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MS培养基中分别添加6-BAI~2mg/L和2,4-D2mg/L,四倍体龙牙百合鳞片叶外植体则分别按器官型和器官发生型两种途径进行形态发生;分析上述3种酶同工酶谱,发现它们分别反映出其形态发生的进程,但在两种不同途径中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器官发生型形态发生其细胞内同工酶经历了比器官型形态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表明这3种酶同工酶谱的变化与形态发生明显相关,可以作为形态发生进程及途径确定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澳洲茶树(Melaleuca alternifolia)组培苗离体器官发生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培养基上,澳洲茶树芽的增殖直接由器官诱导形成,有效地保持了其遗传的稳定性。在诱导生根前,没有潜在的根原基,说明其生根类型为诱导生根型;不定根发生形式属皮部生根类型;但生根过程中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其对根原基的形成有一定刺激作用,因此,诱导出适当的愈伤组织,对澳洲茶树不定根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澳洲茶树(Melaleuca alternifolia)组培苗离体器官发生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培养基上,澳洲茶树芽的增殖直接由器官诱导形成,有效地保持了其遗传的稳定性。在诱导生根前,没有潜在的根原基,说明其生根类型为诱导生根型;不定根发生形式属皮部生根类型;但生根过程中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其对根原基的形成有一定刺激作用,因此,诱导出适当的愈伤组织,对澳洲茶树不定根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草莓胚状体形态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草莓丰香不同器官体细胞胚胎的诱导及形态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莓体细胞胚胎形态发生经历了与合子胚形态发生相似的阶段,即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子叶期胚等,最后发育成再生植株。草莓不同器官花药、花蕾、叶、叶柄、子叶和下胚轴均能形成体细胞胚,但不同器官的体细胞胚发生率不同,其中以花蕾最高(平均61 74%),子叶次之(平均49 24%)。培养基中激素种类与配比对各器官体细胞胚的诱导率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牦牛睫毛毛囊的形态发生及其Shh与β-catenin的时空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胚龄(Ed)45~240牦牛上睑皮肤为材料,同一个体背部皮肤作为对照,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睫毛毛囊的形态发生过程,检测Shh和β-catenin在牦牛睫毛毛囊形态发生中的时空表达和互作规律.结果表明,在睫毛毛囊的形态发生中表皮-间充质相互作用以表皮为主导间充质随着表皮而变化,β-catenin从基板表皮开始表达,逐渐增强,从毛芽至形成毛囊维持高水平,间充质变化幅度较小;Shh则在睫毛形态发生中变化剧烈,刺激基板-毛芽-毛钉-毛囊.Shh与β-catenin睫毛形态发生中既有协同作用,也有各自的分工,Shh负责发出信号指导细胞分化决定细胞命运,β-catenin则主管维持细胞分化状态并大量增殖.提示两种信号的表达强度与精细分工差异可能是决定毛囊类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严定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58-15161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Oryza sativa L.)形态特性,研究不同水稻品种间器官生长和发育特征动态。[方法]通过连续性观察和破坏性取样,获得叶片长度、节间数、株高、分蘖数、叶片角度、叶面积和比叶重等数据,从而比较白稻(籼稻)、金南凤(粳稻)、9325(粳稻)和9915(粳稻)4个水稻品种在江苏南京卫岗大田、卫岗盆栽和江浦大田3种栽培方式下器官形态差异。[结果]每个节位的最大叶长在生长早期逐步上升,后期逐渐下降,可以用方程y=axb和y=ax+b来描述最大叶长和节位的关系;卫岗盆栽水稻的节间数、生长期、叶长和株高比其他2种大田种植的数值小;可以用方程y=ax+b来描述株高与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的关系,增加1 cm株高需要19.23℃.d≥10°C积温、8.12 h日照时数;籼稻的株高、分蘖数和叶面积比其他3个粳稻品种多,但比叶重和叶角比其他3个粳稻品种小。[结论]比较水稻品种间形态特征差异,是选择节水耐旱品种的一个重要方面。该研究结果若被整合进一个水稻功能结构模型,即可通过模拟三维空间内水稻器官生长动态为节水耐旱品种选育提供株型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定根是许多高等须根系植物中根系的主体,是植物固定在土壤中以及吸收利用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在禾本科植物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不定根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发生发育过程,综述了近年来不定根发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生长素信号及运输路径、乙烯和细胞分裂素对植物不定根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红山茶组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 Chi.的花器官发生过程.广宁红花油茶花被片呈螺旋形发生,心皮原基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4~5枚心皮原基同时发生,在后来的发育过程中,心皮原基发育成合心皮雌蕊,心皮原基纵向伸长发育成合生花柱,柱头布满乳凸状细胞,柱头浅裂,一般3~5裂;雄蕊原基分为内轮雄蕊原基和外轮雄蕊原基,内轮雄蕊原基一般15~21枚同时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外轮雄蕊原基也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外轮雄蕊原基分为3~5层,其基部1/3~1/2合生,外轮雄蕊原基中同层的同时发生,不同层的雄蕊原基发生次序不同;广宁红花油茶的花器官发生与山茶科厚皮香亚科Ternstroemi-oideae杨桐属Adinandra Jack的阔叶杨桐Adinandra latifolia L.K.Ling和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n H.T.Chang明显不同.该研究为山茶属甚至于山茶科的系统发育与演化提供了花器官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冷蒿正种与其变种的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冷蒿正种(Artemisia frigida)及其变种-紫花冷蒿(Artem isia frigidavar.atropurpurea)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它们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掌握了其在扫描电镜水平上的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花粉粒均为单粒花粉;花粉粒大小属于小型花粉;正种赤道面为椭圆形,变种赤道面为圆球形;极面为三裂圆形;萌发器官是3孔沟类型;表面纹饰为刺状-颗粒状复合纹饰。正种与变种花粉的总体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主要差异表现在细微性状方面。  相似文献   

11.
牦牛角的形态发生及Shh和β-catenin的时空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对象为Ed(Embryonic days)60~240,0.5~5岁公牦牛角(原)基.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牦牛角的形态发生过程,检测Shh(Sonic hedgehog)和β-catenin的时空表达与互作规律.结果表明,牦牛角的形态发生按照角(原)基毛囊和角质外鞘发生与否分为5个阶段:角原基前期(Ed≤60)表皮增厚,无毛囊发生;角原基中期(Ed60~140)表皮持续增厚,有少量毛囊发生;角原基后期(Ed140~250)表皮变薄,大量毛囊发生;肉角期(≤0.5 a)真皮乳头发生;成角期(≥0.5 a)形成角质外鞘.角原基期的顶部和角边缘处基底层Shh与β-catenin表达趋势相同,均为强-弱-强过程;肉角期的角边缘处基底层Shh与β-catenin同时表达,顶部仪β-catenin表达;成角期的角边缘处基底层Shh与β-catenin同时表达,顶部均无表达.结果提示:Shh在牦牛角的形态发生中负责表皮基底层形态分化,β-catenin则起着维持细胞分化状态并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龙眼胚性愈伤组织转录组数据库信息,进行龙眼胚性愈伤组织tRNA怀丁苷合成蛋白基因(Dltyw1)cDNA全长克隆及其在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定量表达分析.结果表明:Dltyw1基因全长2273 bp,包含1920 bp ORF,编码640个氨基酸,将此基因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JF733783;Dltyw1含有flavodoxin 1、Radical SAM及Wyosine form功能域,进化树分析显示,Dltyw1与其他物种twy1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表明,Dltyw1基因在龙眼体细胞心形胚时期呈现表达高峰,并在子叶形胚阶段迅速下降至最低点,由于心形胚是体细胞胚胎发生由球形胚向各组织器官发育的关键阶段,表明twy1基因在体胚发生过程中的组织器官发育及形态建成阶段的转录后调控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紫苏花器官发生及发育的过程。结果显示:紫苏花在花轴上由下及上形成无限开花的轮伞花序;紫苏花为两性完全花,花器官的发生顺序符合大多数被子植物花器官发生的一般规律,即各花器官按照花萼原基-花冠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的顺序逐轮向内发生;每一轮花器官原基数量不一致,萼片原基5枚,花冠原基5枚,雄蕊原基4枚,雌蕊原基1枚;同一轮花器官原基发生同步,雄蕊原基发育后生长速度及长短发生分化,形成两长两短的二强雄蕊,其他花器官原基发育同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OryzasativaL.)形态特性,研究不同水稻品种间器官生长和发育特征动态。[方法]通过连续性观察和破坏性取样,获得叶片长度、节间数、株高、分蘖数、叶片角度、叶面积和比叶重等数据,从而比较白稻(籼稻)、金南凤(粳稻)、9325(粳稻)和9915(粳稻)4个水稻品种在江苏南京卫岗大田、卫岗盆栽和江浦大田3种栽培方式下器官形态差异。[结果]每个节位的最大叶长在生长早期逐步上升,后期逐渐下降,可以用方程y=axb和y=ax+b来描述最大叶长和节位的关系;卫岗盆栽水稻的节间数、生长期、叶长和株高比其他2种大田种植的数值小;可以用方程y=ax+b来描述株高与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的关系,增加1cm株高需要19.23℃.d≥10℃积温、8.12h日照时数;籼稻的株高、分蘖数和叶面积比其他3个粳稻品种多,但比叶重和叶角比其他3个粳稻品种小。[结论]比较水稻品种间形态特征差异,是选择节水耐旱品种的一个重要方面。该研究结果若被整合进一个水稻功能结构模型,即可通过模拟三维空间内水稻器官生长动态为节水耐旱品种选育提供株型参考。  相似文献   

15.
百合鳞叶细胞形态发生中胚性细胞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合鳞叶细胞培养在附加1 ̄2mg/L6-BA的MS培养基上进行器型态发生,在附加2mg/L2,4-D的MS培养基上进行器官发生型形态发生。电镜观察发现:两种不同途径中胚性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明显差异。器官型中胚性细胞形态相似,排列整齐规则,核大,叶绿体结构完整,线粒体与淀粉粒在胞质中分布有规律,但在器官发生型中胚性细胞之间形态有差异,排列不整齐,细胞器在胞质中无明显分布规律,但在数量上除淀粉粒外要比器  相似文献   

16.
辣椒茎枝形态发生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基于有效积温(GDD)的辣椒茎枝形态发生模拟模型,为辣椒功能—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基础之上,系统分析了温度对辣椒主茎及分枝形态发生的影响,并量化了温度与主茎高度、直径和分枝长度形态的关系,构建了基于GDD和Logistic方程的辣椒主茎高度、直径和分枝长度形态发生的动态模型.[结果]辣椒主茎高度、直径和分枝长度的增长过程符合S型曲线;采用独立的试验资料检验模型,主茎高度、直径和分枝长度的模拟值与观察值之间的均方根差(RMSE)分别为2.854、0.060、3.220 cm.[结论]模拟值与观察值之间的RMSE值均较小,说明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精确度,所构建的辣椒主茎和分枝形态模型为辣椒功能—结构模型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藏山羊不同部位毛囊形态发生的差异及其β-catenin和SHH的表达规律.选择胚龄(Ed)51~89藏山羊胚胎样品,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EnVis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不同部位毛囊的形态发生及β-catenin, SHH, PCNA, K14的表达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 结果表明,藏山羊胚胎各部位毛囊形态发生的时间、密度、大小等均有差异,这种差异与皮肤下对应的骨骼类型相关.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发现,β-catenin和SHH在藏山羊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有两种模式:分别是一种以间充质为主导的模式(主要见于肢端),另一种是表皮为主导的模式(主要见于躯体大部分部位). β-catenin与SHH在藏山羊胚胎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至少有两种表达模式,其中以间充质为主导的模式在肢端毛囊形态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胚胎组织切片及常规染色发现,胚胎期第35天已经初步分化形成皮肤,随后表皮经历复层化,真皮经历胞外基质纤维堆积,形成哺乳动物典型皮肤结构。毛囊形态发生开始于胚胎期第75天,经历基板形成、毛芽、毛钉和毛囊分化成熟几个主要阶段。初级毛囊形成过程中伴随几波次级毛囊发生,最终形成由3种不同毛囊类型组成,呈单毛囊散在分布的毛被结构。皮脂腺和汗腺的发育伴随毛囊发生而发生,经历形态发生和分化成熟过程,最终形成毛囊-皮脂腺-汗腺单位。牦牛皮脂腺和汗腺分布于初级和次级毛囊,这种广泛分布特征体现了其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在测定重庆市仅有的蚊母树属3物种33个个体的32项形态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物种形态分化及种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①各物种在个体水平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分化,但分化程度不一;②蚊母树属植物营养器官形态分化较繁殖器官明显,说明繁殖器官受环境影响较小,性状较稳定;③3物种间鉴别性状明显,种间界定较为准确;④3物种间亲缘关系存在一定差异,在系统地位上中华蚊母树处于小叶蚊母树和杨梅叶蚊母树之间,与小叶蚊母树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杨梅叶蚊母树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20.
烤烟地上部器官形态建成模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烟草地上部器官的模拟模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系统测定了烟草不同生育时期器官的生物量,构建了烟草不同生长阶段器官形态的动态模型.通过对2007年烟草器官形态的模拟,表明烟草地上部不同生长周期的器官形态模拟值与田间试验数据的相关系数在0.735~0.997,达极显著水平,表明模型对烟草地上部器官形态发育动态具有较好的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