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黑骨藤种子特性的差异,以不同居群的黑骨藤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居群黑骨藤种子的形态学(百粒重、种子形态和大小)差异、种子活力和萌发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居群黑骨藤种子形态无明显差异;种子大小以开阳(H 1)的最大,贵州中医药大学资源圃(H 4)的最小;种子的百粒重以开阳的最重最饱满;种子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为:TTC浓度1.0%,染色8 h,染色温度25℃。相关性分析表明,发芽势、发芽指数与萌发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萌发率与萌发时滞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发霉率、吸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务川县(H 3)和西秀区(H 9)两个居群的种子可作为黑骨藤野生优质种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赵琬玥  刘伟  韩杜鹃  区智  屈燕 《种子》2018,(3):23-27
以生长于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的长果绿绒蒿(Meconopsis delavayi(Fr.)Fr.ex Prain)种子为材料,对其表型特征进行了测量,同时分别采用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300mg/L)的赤霉素(GA_3)处理种子,在光照恒温恒湿箱内进行种子萌发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长果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果绿绒蒿种子的平均长宽比为(3.25±0.08),平均千粒重为(1.33±0.06)g,种子平均含水量为(6.55±0.85)%。200~300mg/L GA_3处理可提高长果绿绒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缩短平均发芽时间,加快种子发芽速度,增强种子的发芽能力,且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一定浓度的GA_3处理对长果绿绒蒿种子的萌发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民  伍雨  董帅  查仁明  李振华 《种子》2023,(4):139-144
出苗难是贵州省酒用高粱产业的一个“瓶颈”,本研究旨在探索适宜的酒用高粱出苗提升技术。以当地主栽高粱品种“红缨子”为试材,设置种子处理、土壤类型和播种深度的三因素实验,研究各因素及其互作对高粱出苗的影响。在人工气候箱中,CG包衣种子发芽率、芽长、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日数和活力指数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盆栽条件下,CZ和CG包衣种子在泥炭土、黄壤和石灰土中3 cm, 5 cm和7 cm播种深度均表现出较高的出苗率(p<0.05),而P 2丸化种子在石灰土中3 cm和7 cm播种深度表现出较高的出苗率(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种子处理和土壤类型互作影响出苗率(p<0.05)。在大田条件下,各试点结果均表明,CZ和CG包衣种子及P 2丸化种子出苗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研究表明,种子经CG包衣处理,在3 cm播种深度下出苗率明显提高,值得今后推广。  相似文献   

4.
以珍稀濒危植物秦岭岩白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揭示秦岭岩白菜种子的萌发特性,为人工扩繁体系的构建及野生种群的回归复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对秦岭岩白菜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两者互作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在适宜的温度下(20℃~25℃),秦岭岩白菜种子萌发启动快,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高;温度过低(10℃)或过高(30℃)种子萌发延迟,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明显降低。光照对种子萌发的起始时间无明显影响;但全光照或半光/半暗条件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明显比黑暗条件下高。温度是影响秦岭岩白菜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在20℃~25℃下采取全光照或半光/半暗环境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不同时间清水浸种、不同天数低温贮藏以及不同温度热水浸种进行前处理,检测各处理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贮藏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以及缩短发芽启动时间和平均发芽时间(p0.05),同时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增加,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达到最佳效果。清水浸种仅对发芽启动时间影响显著(p0.05),可比对照种子提前3~4d萌发。而热水处理导致了大部分种子的死亡。这可能与总状绿绒蒿种皮较薄有关。2)GA3250mg/L和NAA 10mg/L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以及缩短平均发芽时间(p0.05),但对发芽启动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6-BA处理显著降低了其发芽势(p0.05),说明6-BA可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低温贮藏、GA3和NAA处理、清水浸种均能在一定程度破除总状绿绒蒿种子休眠,但其中低温贮藏是最佳方式。这可能是低温贮藏满足了高海拔地区种子较长时间的寒冷需求,是高山地区特殊环境条件下的种子萌发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山绿茶种子萌发特性,找到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山绿茶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提供种苗繁育途径和方法。方法:测定山绿茶种子形态、千粒重和含水量,研究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并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不同贮藏时间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的差异。结果:山绿茶种子平均长度为2.84 mm,宽度为1.11 mm,长宽比为2.50,千粒重平均为0.716 9 g,平均含水量为12.36%。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种子浸种24 h发芽率最高;在较适宜的浸种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种子在光照下培养的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在黑暗下培养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先升后降,30℃最适合种子萌发;不同的贮藏时间对山绿茶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均有影响,4℃低温贮藏3个月的发芽率(96.33%)和发芽指数(13.78)均最高,且始发芽粒数最多(24粒),发芽所需天数最短(28 d)。结论:低温贮藏3个月,浸种24 h,30℃,光照条件,最适宜山绿茶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源截叶铁扫帚种子特性和萌发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宏  刘洋  熊军波  张鹤山  王志勇 《种子》2020,(4):105-109
为挖掘截叶铁扫帚优异种质,更好的开发利用我国野生资源,以不同种源截叶铁扫帚为试验材料,采用纸上发芽法,对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截叶胡枝种子长、宽和千粒重差异均极显著(p<0.01)。不同材料间,J-21种子性状平均变异系数最大,丰富度最高,J-15则较小。8份材料种子发芽率除J-4发芽率(60.33%)稍低外,其余均高达90%以上且差异不显著;活力指数以引进品种表现较好;所有材料中,J-4表现最差。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种源截叶铁扫帚无论是长、宽还是千粒重均与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正相关性不显著,但与种苗生长相关性较高,其中种子长宽极显著影响初生根长(p<0.01),而千粒重则显著正相关胚芽长和活力指数(p<0.05)、极显著相关初生根长(p<0.01)。种子大小和萌发特征可作为资源引进和新品种选育的基本依据。综合考虑,野生材料J-20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官云芳  彭艳琼  古旭  张颖  张媛 《种子》2023,(7):64-71+157
为探讨温度、干旱及其交互胁迫对榕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斜叶榕和聚果榕种子为研究材料,设置PEG-4000溶液浓度为对照组(0),轻度干旱(5%)、中度干旱(10%)及重度干旱(20%,25%)为实验组,分别置于20℃、25℃、30℃和35℃下,测定不同条件下两种榕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低温显著延缓了两种榕属种子初始萌发和进入发芽高峰期的时间。不同温度梯度下,斜叶榕和聚果榕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20℃和35℃下,聚果榕比斜叶榕具有更高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30℃时斜叶榕和聚果榕种子萌发的成功率最高。两种榕属植物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敏感,斜叶榕幼苗胚根生长速度更快,而聚果榕则呈现较高的胚芽生长能力。两种榕属种子萌发的响应面曲线模拟结果和方差分析结果均显示,温湿度胁迫作用在斜叶榕种子上体现出比聚果榕显著的交互作用。综上所述,两种榕属植物由于在自然界的生境存在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气候变化带来的热带雨林的温湿度改变可能会影响榕属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9.
PEG胁迫下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5种牧草饲料作物(草木樨、紫花苜蓿、鲁梅克斯、菊苣、高丹草)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0、5%、10%、15%、20%、25%、3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期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和抗旱指数4项指标。结果表明:PEG浓度对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有极显著影响(p<0.01),牧草种类间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低浓度PEG(5%~15%)对鲁梅克斯、高丹草种子的萌发和高丹草抗旱指数有一定促进作用,随PEG-6000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受抑制程度逐渐加剧,4项指标基本呈下降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干旱胁迫下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种牧草饲料作物在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强弱为:高丹草>鲁梅克斯>紫花苜蓿>草木樨>菊苣。  相似文献   

10.
牛大力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绍嫦  白隆华 《种子》2012,31(8):36-38
目的:研究牛大力种子萌发特性,找到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牛大力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提供种苗繁育途径和方法。方法:测定牛大力种子形态、千粒重和含水量,研究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并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在不同发芽床培养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的差异。结果:牛大力种子平均长度为1 042.24 mm,宽度为925.34 mm,长宽比为1.13,百粒重平均为45.00 g,含水量为2.51%。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种子浸种24 h发芽率最高;在较适宜的浸种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种子在光照下培养的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在黑暗下培养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先升后降,25~30℃最适合种子萌发;不同发芽床对牛大力种子发芽率有影响,纸上发芽率(92.00%)和发芽指数(15.78)均最高,且始发芽粒数最多(9粒),发芽所需天数最短(14.67 d)。结论:在双层纸床上,浸种24 h,25℃,光照条件,最适宜牛大力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1.
《种子》2019,(3)
利用气候箱培养,分析温度和PEG浓度变化对川西北高寒沙区3种优势植物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大果圆柏(Sabina tibetic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大果圆柏种子在该实验处理条件下没有萌发;金露梅萌发最适温度为25℃,鲜黄小檗种子15℃萌发情况最好,发芽指数和发芽势较高,35℃时3种植物均不能萌发;轻度干旱胁迫(5%PEG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中度干旱胁迫(10%PEG浓)显著减低了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对发芽势的影响较小;当重度胁迫时(20%PEG浓度),显著抑制了种子萌发,鲜黄小檗种子的萌发率与对照相比下降了96.67%,但低温条件下重度干旱胁迫时,金露梅种子的萌发率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抗旱性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金露梅、鲜黄小檗种子萌发阶段的抗旱性强弱表现为金露梅强于鲜黄小檗。2种植物种子萌发对温度和水分变化响应的差异,体现各自对生境的适应特性。  相似文献   

12.
《种子》2021,(7)
为探究不同倍性云南山茶种子的生物学特性,以3种不同倍性的山茶种子为研究材料,对种子表型性状及萌发指标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倍性的居群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含水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763);不同倍性云南山茶发芽率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r=-0.45),平均发芽时间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r=0.841);3种倍性间萌发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海拔升高,低温层积处理的平均发芽时间逐渐变长,即呈极显著正相关(r=0.891,p0.001);激素处理后,200 mg·L~(-1) GA_3浸种24 h可使其二倍体种子发芽率达到70%且显著提高其发芽势并缩短发芽时间。四倍体发芽率远高于其他倍性,推测是由于海拔高度及杂交渗入等原因使得其萌发特性优于其他倍性。  相似文献   

13.
《种子》2021,(8)
为提高海南红豆种子的发芽率及探究其天然更新困难的原因,对海南红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种子萌发采用水分(A)、光照(B)、基质(C)和种皮(D)4因素2水平3重复的正交设计试验方法,播种种子共计48盆。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较高,不同处理组合的平均萌发率为91.67%,但开始萌发及萌发持续的时间均较长;种皮处理(D)对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有显著影响;光照(B)和基质(C)对幼苗株高有显著影响;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和发芽指数均最佳的试验组合为A_2B_2C_1D_1;有利于幼苗株高生长的最佳组合为A_2B_2C_2D_1。研究表明,海南红豆种子质量良好,种皮虽然对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并不是限制天然更新的直接障碍因子,种子萌发的生理特性及萌发生态条件可能是制约天然更新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种子》2014,(1)
以胡枝子种子为材料,研究去果皮、浓硫酸和热水浸种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果皮处理对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去果皮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能力。萌发温度对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无明显影响,但对发芽指数和发芽时间有显著影响,25℃条件下种子的萌发能力较好,10℃条件下种子萌发较差。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硫酸浸种时间的延长,胡枝子种子发芽能力逐渐提高,以浓硫酸浸种10 min处理效果最好。不同温度热水浸种对种子萌发均有促进作用,始温60℃热水浸种处理效果最好,40℃和80℃热水浸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杨永志  闫海霞  赵淑文  周瑶 《种子》2020,(2):11-14,20
为了解常夏石竹(Dianthus plumarius)在旱生条件下的萌发情况,进一步明确常夏石竹种子在干旱条件下的萌发潜力及抗旱能力,以常夏石竹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测定常夏石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萌发指数、萌发胁迫指数、萌发抗旱指数及幼苗的胚轴胚根长。结果表明:1)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种子开始萌发的时间推迟,且萌发过程被延长;2)与对照相比而言,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常夏石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呈减小的趋势;3)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常夏石竹幼苗的胚轴和胚根受到显著的抑制,抑制作用也越强。综合分析表明,常夏石竹种子有较好的抗旱能力,在干旱区具有良好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珍贵物种顶果木种子休眠及解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碧英  周春燕  李金英  潘坚  周鹏 《种子》2020,(2):139-143
为探讨解除顶果木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分析了顶果木种子特征、休眠特性及不同处理方法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硬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顶果木种子发芽率为18.00%,硬实率为79.50%;顶果木种皮和种胚含有萌发抑制物,显著抑制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和生长(p<0.05)。砂磨处理、热水浸种处理、浓H2SO4处理及GA 3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顶果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降低硬实率(p<0.05)。其中,砂磨时间以70 min为宜,热水浸种以80℃处理效果最佳,浓H2SO4处理以40 min为宜,GA 3处理以浓度200 mg·L^-1为宜,4种处理的发芽率分别为78.00%、84.50%、89.50%和79.00%,发芽势分别为44.00%、71.00%、76.00和63.00%,发芽指数分别为21.52、25.04、26.54和23.05,硬实率分别为19.50%、7.50%、12.50%和15.50%。浓H 2SO 4浸泡40 min和200 mg·L^-1 GA 3浸泡30 min复合处理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处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硬实率分别达到95.50%、84.00%、28.42和4.00%。  相似文献   

17.
《种子》2019,(3)
为探讨外源抗坏血酸(ExAsA)对棉花种子萌发耐冷性的影响,以新疆北疆棉区主栽陆地棉品种新陆早61号为材料,通过配置不同处理浓度(0,25,50,100,200 mg/L)和时间(3,6,12,24 h)的引发组合,研究ExAsA对低温(15℃)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xAsA可以提高棉花种子在低温下的发芽率,增加发芽势,缩短种子平均发芽时间。最适引发处理浓度为50 mg/L,最适引发处理时间为24 h。与对照(ck)相比,最佳ExAsA引发组合(50 mg/L,24 h)处理的种子在低温下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萌发指数分别提高了24.45%、30.00%、11.89、0.53,平均发芽时间缩短了1.39 d,且各项种子萌发指标较对照在0.01显著水平上均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王红明  郭素娟  贾汉森 《种子》2015,34(1):19-24
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不同时间(0 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30 min)超声波处理对6种源红砂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对红砂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4个指标进行分析,旨在探寻超声波处理促进红砂种子萌发的最佳时间。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影响显著。除种源5外,15 min超声波处理对所有种源均有促进作用,效果最好;但当处理时间超过20 min时,超声波的促进作用会减弱。对不同种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作用结果为:武威民勤>张掖肃州>兰州交大后山>酒泉金塔>张掖山丹>兰州九州台,且各种源之间差异显著。综合各项指标可知,武威民勤的种源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以樱桃番茄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10%聚乙二醇(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一氧化氮(NO)对干旱胁迫下樱桃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NO可提高在干旱胁迫下樱桃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平均发芽速度,对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有着促进作用;高浓度的NO抑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平均发芽速度;其中以0.3 mmol/L的硝普钠(SNP)处理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云南松种子发芽对温度和生长调节剂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温度和GA3、IBA不同水平及其组合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L9 (34)正交设计进行外源激素浸种后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时间和发芽指数分别为66.0%~86.0%、14.0%~29.3%、7.9~11.7 d和3.3~5.6粒/d,处理组合间此4项指标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主导因子,19.6℃提高种子发芽率.温度和GA3的不同水平对云南松种子发芽指标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影响,0.10 g/L的GA3溶液浸种促进种子发芽.GA3、IBA和温度的两两交互作用对发芽指标影响较为复杂,特定条件下对发芽指标的交互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